【第31集】人人都应该“无为”吗?

【第31集】人人都应该“无为”吗?

00:00
14:08

今日知识卡片

今日课程内容

上一次我们讲到无为有益于天下,至于是谁应该实行无为的原则呢?我们讲到第一个层次,根据《道德经》原文,我们知道老子所说的主要是圣人无为。今天我们接着讲第二个层次,这就是老子希望谁无为,或者说,老子实际上认为谁最应该实行无为。


我们来看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就是说道本来是无为的,但结果却无所不为。人世间的侯王如果能恪守无为的原则,万物就可以自动生成演化。万物自化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自行做作的事,圣人将以无名之朴镇抚之。无名之朴的镇抚作用可以达到无欲的效果,达到无欲而静的效果,天下就会自然安定。这里的“吾”就是圣人自道,显然是高于侯王的。圣人以“无名之朴”来降低人们的欲望,从而达到天下的安定。而圣人是希望,也相信侯王是可以实行无为之道,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显然,道的无为是圣人无为的形而上的根据。这里的关键在于“侯王若能守之”一句。这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一句帛书本是“道恒无名”,郭店竹简是“道恒无为也”。这里说的是侯王如果能守无为之道的益处,一个“若”字透漏出的是对侯王期待和劝诱的意思。这就是说,老子希望实际在位的人间的治理者实行无为之道,这对万物的繁荣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类似的说法也见于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


这一章是说道本来没有固定的名称,它虽然是质朴细微的,天下没有人可以将它当属下之臣。接着又说侯王如果能恪守道的原则,万物就会自动宾服。天地阴阳,协调祥和,普降甘露,百姓无需命令就可以自己达到均平。三十七和三十二两章都说到“侯王若能守之”,都表达了老子对侯王的期待和希望,同时也是一种规劝,希望侯王可以恪守道的原则,具体说就是自然的方向和无为的方法。


当然,老子并没有期待侯王一定可以恪守无为之道,也就是说,无为的原则本不属于实际在位的社会治理者,老子也没有汲汲以求地向当权者推销自己的无为之道,但他的确希望人间的侯王实行无为之道,认为他们应该实行无为的治理原则。这一章也清晰地表达了《道德经》对人间的实际治理者实践无为之道的期待。总之,老子的观点是人世间的实际治理者可以而且应该实行无为的原则,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这就是谁无为的第二个层次。


道德经的观点是侯王可以而且应该实行无为的原则。七十五章明确提出“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帛书本),这是说在上位的人所求、所作太多,也就是有以为,所以天下不太平,达不到天下大治。


老子希望侯王实行无为的原则,这是很有道理的。其实,现在很多领导人忙得焦头烂额是因为他们不断接到上面的指示,也需要以无所不知的姿态给下面发指示,所以大家都在为上层的指令而忙得马不停蹄。这些年根据上级指示一起抓计划生育,打击二胎,过些年根据新政策一起鼓励生二胎。这些年鼓励拆墙打洞,活跃经济,抓菜篮子工程,便利百姓生活,过些年要整理市容,治理拆墙打洞,要一律恢复原貌。人人根据上级指导忙得团团转,年复一年,有人升官,有人获奖,但是绝大多数人是否因此而生活更惬意、更舒适、更满足了呢?恐怕事与愿违。更多人很可能因为上级层出不穷的新指示而更紧张、更繁忙,却看不到实际的成就和百姓满意的效果。


南洋一个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曾经发动所有的中小学推动培养双语精英的运动。校长、教师、学生忙碌一年,刚刚有了眉目,下一年的运动却是培养科技精英。同一批校长、教师、学生不得不在新的运动中争取好的“表现”,因此上一年培养语文精英所分配的人力、财力、时间等计划都要改过来,上一年的努力、表现基本付之东流。这样年复一年地不停地努力、奋斗与拼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吗?是值得的吗?是有意义的吗?教师需要教育部命令如何教书吗?学生需要教育部规定如何读书吗?事实上,越是高高在上的指示、计划、规定、运动越是难以切合真实世界的具体情况。对学校来说,最基本的、最理想的就是教师不受干扰地安心教书,学生可以自得其乐地读书。不断的新政策只能逼出新对策,不但不能改进学校的教学,反而构成一种干扰和负担。这说明《道德经》希望侯王实行无为而治的原则是有深刻道理的。


现在我们进入第三个层次,就是现代社会普通个人的层次。我们在现代社会学习道德经,现代社会既没有圣人,也没有统治天下的君王,我们都是普通人,那么在现代社会,谁应该实行无为的原则呢?我的体会是,一切人都应该而且可以领会无为的原则,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思考如何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活动,或者没有效果的活动。比如各行各业是否有必要设计那么多评比、排名,是否有必要设计那么多报表、统计,是否有必要搞那么多评奖、庆祝,是否有必要办很多仪式性、竞赛性活动,等等等等。这方面可以思考的地方很多,当然不是说一切统计、报表、活动都应该取消。问题时我们往往只做加法,想不到做减法,结果是所有人都越来越忙碌,实际效果却不见得真好。有些可以量化的数字指标可以很漂亮,但人们的生活却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忙碌,每个人自主工作的空间和时间越来越少。在各种统计指标看起来不错的同时,生活质量可能在下降,学校、公司、社会的氛围变得更匆忙,更劳碌,很多人疲于奔命,却没有真正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就是美国神学家和哲学家蒂利希几十年前就批评过的,整个社会追求的是越大越好,越多越好,越快越好,结果生活的质量在下降,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趋向攀比和竞争,社会氛围变得更紧张和冷漠。


比如,现在很多地方从幼儿园就开始纳入竞争的行列,小朋友之间比,家长之间比,幼儿园之间比,甚至要求幼儿园老师升级也要发表学位论文,这是相当荒诞的。小学生也变得压力也越来越大,正常课程之外,补习,课外活动越来越多,评比、比赛越来越多,甚至要求家长监督孩子的作业,将家长卷进教育的竞技场。这可能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但很多家长也生怕孩子落人后,不是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考虑,这完全偏离了儿童成长的健康轨道和环境。


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Harry R. Lewis写过一本书,书名是《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ot Education》(《失去灵魂的卓越——著名大学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 作者当过八年哈佛学院的院长,就是哈佛大学本科学院的院长。他也曾教过比尔·盖兹,卸职后反思哈佛的教育,他说现在的大学都变成了一个创造知识、储存知识、传播知识的场所。大学已经背离了教育机构的宗旨。他说他在哈佛30年,从来没有听到教授在一起讨论怎么样让十七八到二十二三岁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个健康的、成熟的年轻人。而且教授基本上不关心学生的成长,发现这个学生情绪不好,马上向学校报告,然后动员他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觉得有问题了,马上让他去看精神科医生,然后学校就没有责任了。没有人真正对这些年轻人负责。另外耶鲁大学的一个校长,他谈到什么是教育。他说教育就是学生把他学到的全部知识忘掉以后还剩下来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我看来,教育就是帮助一个年轻人成长的那些东西,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但更根本、更重要的如何教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康的人,会自己探求知识的人。


上述这些问题不是因为我们对教育等问题重视不够,而恰恰是教育界本身,政府有关部门,家长和学生都过分关注教育问题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更基本更重要的方面,即如何让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作减法,也就是贯彻无为的原则就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当然是各个管理层的问题,但的确涉及几乎所有人,是所有人都应该思考并有所努力的。比如,所有家长都不要再给孩子压力,所有老师不要一味参与和设计各种竞赛,所有学生都应该注意全面发展,主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展自己特殊的爱好和专长,而不是随波逐流。这就是是说,无为的原则对每一个人都有适用的方面。


好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今天的课后思考题是:《道德经》的圣人实行无为而治的原则,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治理者以及社会各界会有哪些启示?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发展,大家都在追求越大越好,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这样无止境的发展对每个人的顺利成长和健康生活是有利的吗?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也可以提出你的困惑和问题。我将在下次的答疑课上和大家一起讨论。也欢迎你把今天的知识卡片分享给喜欢《道德经》的朋友。我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chm2020

    无为永远实现不了,除非应该无为的人什么都不想干了

    刘笑敢 回复 @chm2020: 无为是特殊的行为方式,还是无所作为?

  • 白玛若巴

    教育上面,确实要“做减法”, 感谢刘教授

    刘笑敢 回复 @白玛若巴:

  • 杨暖之_会会子

    什么是教育,耶鲁大学某教授说,教育就是一个学生把他学到的知识全部忘掉以后,还剩下的东西。

  • 天上流云21CN

    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因此不断地对学校和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新要求这本身不出奇。人才价值的多元化正是社会正常的价值观。不同人的潜能也是不同的,这就是价值多元化的物质基础。学校需要做的是发现和挖掘培养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能。所以,学校不应该搞一刀切,所有人都往一个具体目标跑,而是个人自己选择自己的目标去发展和培养,学校则提供培养的场所和工具以及指导。即教育目标和手段的多元化。

  • 见性成佛OK

    实有虚无的为往往是最厉害的,如空气,电能,热能,势能等。

  • 快漁漁漁

    同意您的这个观点,过多有为是适得其反,但是现代社会大大区别于老子的时代,所以无为加上老子的另一个观点满则亏,也就是说适度无为,适度有为,而不是照搬老子的意思。

  • 容容读故事

    我不同意您的一个看法说:人没有本性。那是极其错误的,不然为什么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是一样的”。

  • AnimaLibera_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