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古希腊超出古中国的地方:纵深追问与精密逻辑求证

3.10 古希腊超出古中国的地方:纵深追问与精密逻辑求证

00:00
19:29

我们再看亚里士多德总结第二因,叫形式因。


我们今天一讲形式,中国人是这样讲的,叫内容与形式。一个东西总有内容、总有形式,所谓内容就包括质料,所谓形式就是它的外形。所以我们中国人很容易得出一个推断,说内容决定形式,听起来很有道理。可你注意亚里士多德说了一句相反的话,他说“形式决定内容”,我们中国人很难理解这句话。这里的关键在于什么叫形式。


请记住古希腊哲人绝不在直观界上讨论外形,他所说的形式叫逻辑形式。我用成今天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词叫感知形式,它的第一创始人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个毕达哥拉斯。大家注意,毕达哥拉斯的哲学其实是整个数论系统,可是毕达哥拉斯的数论系统绝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应用层面上所讲的那个数学。毕达哥拉斯思想的核心一句话表述,叫“万物皆数”。什么意思?毕达哥拉斯发现万物都可以归整为数的逻辑关系。他说万物都是假象。如果我把万物抽象为一个数论系统、一个数学逻辑系统,那么万物都跟这个系统符合。因此这个数论逻辑形式系统才是万物现象背后的本原,这叫“万物皆数”。


请回想我前面讲本体真存不在直观界在直观界后面。那么后面有几种追问,一种追问就是追问后面的质料,于是追出原子论;一种就是追问后面的形式,叫逻辑形式。我想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什么叫数学,数论形式系统叫数学。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就是万物都只不过是一个数学逻辑形式。由于万物是这个东西作为本体,所以形式决定内容,也就是你的逻辑形式决定了事物前面的假象。所以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哲学唯理论的开山鼻祖。请注意我在这一说唯理论,中国的叫法唯心论,我建议大家千万不要乱批唯心论,你先搞清唯心论思路从哪儿来?请记住毕达哥拉斯当年并不认为数论逻辑形式是他主观的东西,他认为它是客观世界背后的决定因素,但是这个决定因素竟然是一个逻辑理绪或逻辑理绪形式,这叫本体论。这个东西最后经过他的弟子传导到雅典,我前面讲毕达哥拉斯在意大利半岛克罗顿这个地方。那么毕达哥拉斯逝世以后,他的弟子流散到雅典,然后传达到柏拉图那里。柏拉图才突然理解他的老师也就是苏格拉底曾经提出,我所看到的都是假象,我一无所知。如果要想有所知,我得找后面的东西。


苏格拉底曾经把后面这个东西表达为理念,但是却说不清什么叫理念,于是他把理念表述为神的躯壳,到柏拉图接受毕达哥拉斯的影响知道后面的理念居然是一个数理逻辑形式。柏拉图表达出理念论的核心,我一说柏拉图理念论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什么叫理念论?就是一个事物后面的精神逻辑形式,是万事万物得以发生的本存、本真。所以柏拉图说万物都只不过是这个理念的分有。


我举一个柏拉图举过的类似例子,他说任何一张桌子都是会朽坏的,可为什么桌子在世界上永存?是因为木匠的头脑里有桌子的理念,因此桌子永存。现实中的桌子只不过是木匠桌子理念的分有。你今天听起来觉得很荒唐很难理解,请把这个课慢慢往后听。万事万物其实只是我们理念的表达。大家注意这个理念是什么?逻辑形式。然后欧几里得我们今天知道他是几何学家,别搞错,欧几里得是哲学家,他当年做几何学根本不是为了应用。


我再说一遍,古希腊人不关心应用,至少古希腊哲人不关心应用,他们认为凡是能用的东西都是匠人的东西根本不值得他们用心去探讨。欧几里得的书叫形论,就像毕达哥拉斯的数学叫数论。请注意,数论跟数学算术有很大区别。中国自古就有算术,算术是用来应用的一种技术。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是数论系统,数论系统是指一个逻辑形式系统,这两者请大家区分开来。一个是计算用的术,实用的技术,一个是万物的本原,逻辑形式的精密系统。一个是为应用而生,一个是为追问世界的终极而生。那么到欧几里得,为了证明柏拉图的理念论成立,于是他作的书叫《形论》,相对于毕达哥拉斯的《数论》,中国人把它翻译成《几何原本》,是因为中国人“几何”这个词是多少的意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的诗,几何是多少的意思。因此中国人借用“几何”这个词翻译他的《形论》,欧几里得用纯逻辑的方式组成了所有形的规定。


要知道在现实中三角形的山会垮塌,视野看到的地面会发生波动或者会发生变形,河流的线会发生改道。可是《形论》也就是几何学上三角形矩形圆形线形,它却是有明确规定的,是永恒不变的具有某种逻辑关系被规定死的。因此欧几里得用几何学,也就是用《形论》来证明这个世界背后的本原是理念。然后才有了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大家只要注意,人类历史上第一门逻辑学就是亚里士多德创造的逻辑学,这个逻辑学的名字叫“形式逻辑”。它不是指一个事物的外形,是指你的思想形式或者说它是指你的感知形式。在你的思想形式里,2+2永远等于43×3永远等于9,它是不会变化的。这个给定的逻辑形式决定了万物飘荡的假象其实是被规定死的,从而才能解释万物假象的流变,这叫“形式逻辑


它然后讲,在逻辑形式上导出了对万物的认识,而逻辑是什么?亚里士多德给一个定义叫必然的导出,也就是当给你一定的素材在逻辑上推演的时候,结论是给定的,这个被给定的结论是被逻辑形式给定的,因此这个逻辑形式才是真核。


我讲了质料和形式,这是古希腊早年两路追问:追问质料,追问出原子论,迄今整个人类物理学走到粒子物理学还没有把这个问题探讨完;形式最终追问出数论形式、几何形式乃至逻辑形式,迄今人类的逻辑学精密逻辑也没有走完。它就是在这两路追问中走到今天仍然在追问。亚里士多德接着再总结,他说这两路追问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处理,就是什么是万物运行或万物存在的动力。于是他提出动力因。他说万物运行最终的归宿是什么,它的目标在哪里,这叫目的因。万物演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或者说万物演化的动力从哪来,究竟要到什么地方去?这显然还是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亚里士多德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古希腊哲人也有过很多的猜测,但在当时条件下他得不出结论,于是有三个东西被作为结论抬出。


第一,神。这当然是一种逃避,但是苏格拉底讲过,神的后面是无穷追问的一个预设。第二是善,也就是人类追求最美好的那个东西可能是我们探讨动力因和目的因的一个思路。第三叫智,也叫知。大家知道中国古代知和智也是不分的,就是只有知和智上无穷的追究,这个问题才能得到回答。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把这四因都不穷尽,让这四因仍然表达为继续追问态。这就是古希腊哲学的总体呈现。由此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系统,叫深层追问和精密逻辑。请记住我说的这两点,不停地追问,怎么追问,通过假设。而追问的假设要想得到确立或者至少得到当时的承认得通过精密逻辑来求证。


我们现在回来看中国,我前面讲老子的“道”和泰勒斯这一系列的追问都一致,而且老子的“道”中甚至包含了质料论以外形式因的追问。大家知道老子有一句话,“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不出家门就知道天下事,这叫“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就是我连窗户都不看一眼就知道天道怎样运行。他接着讲“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你跑出去门去实践,你实践的越多知识一定越少。大家注意老子这段话是典型的古希腊哲学纯智慧追问,他不承认实践出真知。所以我们今天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跟着孔子跑了。孔子周游列国13年,确实“行万里路”。


中国真正的哲人老子,既追问最原始事物背后、假象背后的“道”、本体,又不承认感知本身能获得知识,所以老子确实是中国先秦时代跟古希腊能对应的哲人。可为什么老子的哲学到魏晋时代变成三玄之一?中国古代后来的哲学变成玄学,而没有伸展出哲科思维体系,缺失了什么?缺失了纵深追问与精密逻辑求证。中国先秦时代能够发现古希腊所有问题的提出点,但却缺失了纵深追问和精密逻辑矫正。于是它的哲学终点变成玄学,而古希腊同样的哲学起点,终点变成科学。


所以我请大家特别注意,纵深追问也就是后人不断地追问、不断地批驳和精密逻辑求证,不断地用精密逻辑去组织对这个假设系统破绽的弥补,这个系列数千年的功夫锻造哲科思维和科学思维。而且大家要注意,当亚里士多德讲“形式决定内容”,当古希腊哲人讲“一个理念是万物的本原”的时候,尽管那个时候唯心主义也就是认识论问题,精神本身的规定性问题还没有开始探讨,但是它却已经为后续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所以你读亚里士多德的书,他会讨论“范畴”,他所说的“范畴”不是客观世界的范畴,是指你的逻辑和思维中有一些固定的模块,这个东西称为“范畴”。


这个东西后来深深地影响了康德。所以大家知道康德后来也组织了四组12个范畴来讨论,这种一脉相承的质料追问、形式追问、逻辑追问、思想追问构成西方哲科思维的长远伸展。这就是古希腊哲学所奠定的开端。


它的开端绝不是“水为万物之原”,或者“火为万物之原”,或者“数为万物之原”这些结论,它的展开表达了追问和精密求证,假设和证明系统的不断纵深和思想精密论证的不断调动和训练。它的出发点是我们一切在感知层面上获得的东西都是需要进一步证明的,而不能确认的。这就是狭义哲学的开端。这个开端在古希腊经过数百年的锤炼,形成了一脉精密逻辑系统。大家只要读一下阿波罗尼奥斯,他的圆锥曲线证明——纯数学证明;大家读一下欧几里得几何学13卷;大家读一下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求证。你就知道古希腊哲人当年走到了怎样深远的智慧潜能调动高度,这叫狭义哲学的开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辽宁周政强

    努力弄出了文字稿,word,有要的么?

    幽香沙枣花 回复 @辽宁周政强: 看见有文字稿,能发至2529725753@qq.com一份吗?拜谢!!

  • 毛毛牛bj

    当追问没有结论,就说是神的创造。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牛顿信上帝,据说科学家信上帝不是个别现象。但是,他们并没有在神这里终结追问,神只是预设。

    魔幻水星 回复 @毛毛牛bj: 不是预设,牛顿是主教

  • 混沌之思

    中国有哲学思维的道家,却是以“无为”为处事准则,儒家的圣人崇拜思想,一切从古之言,还有墨家虽有科学思维起源,但也不脱离世俗理想实用主义,所以纵深抽象思维追问难以诞生,再加上汉武帝推行外儒内法的政策,自然有开头难有结尾。

  • 素心画笔

    形式决定内容,这句话很难理解,但是换成一个心理学上的描述就会更好理解一点。你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其实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比如你内心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阴谋诡计,可能去买菜都会觉得在经历一场谍战剧。但是如果内心觉得世界充满真善美,可能连买房子,都懒得看合同。我们脑中的认知,决定了我们看到的世界。这就是形式决定的内容, 不知道我这样的表述对不对?

    一直都好_越来越好 回复 @素心画笔: 这段我听了50遍是有了,给你解释一下。 首先,你这样的理解把哲学主观化了,而哲学讨论的实际上是客观实物的本质,所以是客观层面的内容。 再来说形式决定内容,这句话还是在讨论实物的本质是什么。这里的内容是实物本身,形式是实物本体,本体决定本身。这句话表达的是实物的本体就是逻辑形式,逻辑形式创造了实物。举个例子:先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逻辑形式,才有了具体的三角形状的物体。

  • 远征z

    刷新了我的认知,学习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的无知

  • nikko224

    纵深追问也就是后人不断地追问、不断地批驳和精密逻辑求证,不断地用精密逻辑去组织对这个假设系统破绽的弥补,这个系列数千年的功夫锻造哲科思维和科学思维。

  • 狐狸尾巴222

    在这只前我一直认为世界上只有中国人才有智慧,并且轻视西方的思维方式。

  • 毛毛牛bj

    多年受唯物主义的教育,老师讲的“形式逻辑”、“精密逻辑系统”的确是颠覆性的。

  • 逆风之枫1975

    我们从小受到的都是唯物主义教育,觉得这是真理,其实我们对所谓的“唯心主义”一无所知。

  • Lynn_0c6

    以前听古希腊哲学说“水为万物之原”,或者“火为万物之原”,或者“数为万物之原”这些结论,总奇怪这行明显错误的结论如何能算是哲学的开端,听了这课终于理解,它之所以作为开端是因为他们引发和展开了不断追问和精密求证的过程,并开始了不断纵深和思想精密论证的不断调动和训练。 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