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南宋】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95.【南宋】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00:00
22:51

【心情词签】


本期词签由 冰黛雨 独家提供


【本期关键词】家国 黍离之悲 今非昔比


【诗词原文】

《扬州慢》南宋·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精华赏析】

这首《扬州慢》的艺术魅力,除了它是姜夔的自度曲之外,还有两大特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首先,就是这首词所描写的扬州这座城市的魅力;其次,是扬州的城市变化引发了词人的“黍离之悲”。


首先来说扬州这座城市。既然《扬州慢》是姜夔来到扬州之后,专门为扬州“量身打造”的自度曲,那么核心意象当然就是扬州这座城市了。“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宋代的时候扬州属于淮南东路,又称“淮左”;竹西亭是扬州的一处风景名胜。


二十二岁的姜夔第一次到扬州,在此之前,年轻的姜夔只在书本中读到过扬州。扬州自秦朝置广陵县以来,一直是水陆交通的咽喉之地;隋朝时改称扬州,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扬州更是达到全盛时期,这里物产丰富,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四通八达的交通也为扬州带来了不计其数的才子佳人。


让姜夔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笔下的扬州。在这首《扬州慢》里,我们甚至可以时不时看到杜牧的影子。“竹西佳处”就已经是化用了杜牧的诗句。当姜夔在扬州停下漫游的脚步,准备好好感受一番杜牧诗中的扬州时,唐诗里的扬州和他眼前看到的扬州却有了天壤之别。


杜牧的扬州是一幅绝美的图画:青山在烟雨朦胧中若隐若现,碧绿的瘦西湖在城中宛如一根玉带绕城而过。即便是萧瑟的秋冬季节,在江南温润的气候滋养下,这里的花草树木依然没有凋零,不像北方那么萧瑟荒凉。自从杜牧的诗篇之后,“春风十里”简直就是昔日繁华扬州的代称。


正是因为传说中的扬州如此之美,300多年后,南宋词人姜夔在即将到达扬州之前,才对扬州充满了梦幻般的向往。


可是姜夔看到的扬州又是什么样子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没有繁华的十里长街,没有如云的美女,却只看到四处蔓延疯长的野麦子。“春风十里”当然是化用了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因此春风并不是实指春天的风,而是象征城市昔日的繁华。可是当年熙熙攘攘的繁华都市,现在已是一片荒凉破败了。“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胡马窥江”就是指金兵对扬州的毁灭式侵略。


姜夔来到扬州的这一天,正是公元1176年的冬至日,这一年,离北宋的靖康之难已经过去了50年。曾经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一次又一次被战火肆意破坏。仅仅只隔了十几年之后,当年轻的姜夔来到扬州,他惊讶地发现,暮色下的扬州几乎成了一座空城,没有繁华的夜景,没有如水的月色,没有吹箫的“玉人”,只有远处传来军营的号角声,此起彼伏,悲凉而空旷。


此刻,震惊而悲哀的姜夔忍不住长叹一声,忍不住对着夜空,向300多年前的杜牧隔空喊话了:“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郎啊杜郎,如果你和我一样,这个时候再来到扬州,看到这种残败的景象,恐怕你也会惊讶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吧?哪怕你的才华再高,诗情再好,你也写不出“春风十里扬州路”、“二十四桥明月夜”那样美丽的诗句了吧?当年映照着繁华都市的明月,如今只是一轮“冷月”,陪伴着同样凄冷的城市。当年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如今再也看不到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看不到容颜娇媚的如云丽人,只剩下肆意蔓延的荒草乔木和青青荠麦。


正是深深有感于杜牧笔下“春风十里”的美丽扬州,再对比眼前一片荒凉的城市废墟,姜夔才专门制作了这首《扬州慢》的歌曲,通过今昔对比,赋予《扬州慢》词以深沉而悲怆的家国兴亡之感。“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据说桥边遍种红芍药。二十四桥旁边的红芍药花还在一年一年地开着,可是国家残败,山河破碎,还有谁会有心思来欣赏盛开的红芍药呢?


【知识点·速读】

1、据说瘦西湖上曾经有二十四座造型优美、姿态各异的桥梁。传说隋炀帝曾经在明月如水的夜晚,携二十四名美女在桥上吹箫作乐,箫声凄迷幽怨。春风轻轻吹过,美女们衣袂飘然,如梦如幻,远远望去,宛如天上下凡的仙女,真可谓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见!这一绝美的风景虽然已经消失在变幻的历史风云中,但是历朝历代的人们只要来到扬州,仍然会在自己的想象中一遍又一遍地试图重现这幅美丽的“图画”。甚至因为这个传说,有人还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其实所谓“二十四桥”并不是真的有二十四座桥,而是只有一座桥,是因为有了二十四位美女月夜吹箫的故事,才使得这座桥有了二十四桥的美名。


2、姜夔来到扬州的这一天,正是公元1176年的冬至日,这一年,离北宋的靖康之难已经过去了50年。北宋灭亡之后,金兵又好几次南侵扬州。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第一次进犯扬州;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再次南侵,扬州又一次惨遭摧残。曾经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一次又一次被战火肆意破坏。


3、千岩老人是南宋著名诗人萧德藻,因为欣赏姜夔的才华和人品,后来还将自己哥哥的女儿也就是侄女儿嫁给了姜夔。萧德藻所说的“黍离之悲”源于《诗经》当中的《黍离》。《毛序》认为这首《黍离》诗是西周灭亡之后,故周大夫经过以前的宗庙宫室,看到昔日巍峨壮丽的宫殿,如今却是一片残破凄凉,到处长满了荒草和野高粱、小米。诗人在宫殿遗址上久久彷徨不忍离去,于是写下了这首思念故国的悲伤诗篇。从此,人们就以黍离之悲这个词来代指因为亡国而触景生情的情感。


【拓展推荐】

1、《题扬州禅智寺》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纵游淮南》唐·张祜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3、《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4、《赠别二首》其一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5、《遣怀》唐·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下期预告】

一首词,一座城,在扬州今昔对比的盛衰中,姜夔深深体会到了国家兴亡的悲怆,也寄托了他深切的爱国、淑世情怀。下一期,我们依然要一起品读一首蕴含着家国情怀的词作,李清照的《永遇乐》。下期再会。


合卷赏味】

本期书画由 悦然阁主 独家提供

邮箱:yuerange@foxmail.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xiayuxue213

    漫漫堵车路

    杨雨 回复 @xiayuxue213: 堵在路上就听品词吧旅途愉快

  • 海月儿Seamoon

    听雨师的品词课才是假期正确的打开方式谢谢雨师雨师节日快乐

    杨雨 回复 @海月儿Seamoon:

  • 南宫夜翎

    许嵩的庐州月中曾有这样的歌词,桥上的恋人入对出双,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月也摇晃,人也彷徨,乌蓬里传来了一曲离殇。想来许嵩的歌词出处应该是这里了吧!

  • 韵秋_1s

    我就是扬州人 我很幸运我是扬州人

    火桑依旧 回复 @韵秋_1s: 扬州自古出美女

  • 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杨雨老师!国庆休闲散心吧!

    杨雨 回复 @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假期愉快

  • 乐葫芦

    扬州慢·淮左名都 【作者】姜夔 【朝代】宋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Thedisguiser

    老师声音好听

  • 寂寞流疏

    南宋豪放派~辛弃疾 风雅派~姜夔(精通音律)~ (自度曲:自己作曲、填词)~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痛

  • 羊羊_whr

    快听完了,适合对古典文学和诗词不了解的人听.有很多历史故事背景帮助了解,但不适合对诗词诗词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的人听

  • 天高云淡_ybv

    谢谢杨雨老师,节假日都能准时播放节目

    杨雨 回复 @天高云淡_ybv: 不敢失信假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