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画丨荆浩《匡庐图》:古人游玩怎么发朋友圈

第5画丨荆浩《匡庐图》:古人游玩怎么发朋友圈

00:00
14:22

画卷欣赏 

五代  荆浩  匡庐图  纸本水墨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期文稿 

很多听众跟我说,一提到中国画,他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山山水水。你也是这样吗?的确,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的山水文化应该算是一种隐逸文化。前面我们介绍过《高逸图》中的竹林七贤,几位魏晋名士,都是因为当时政局动乱而隐逸于山岭之间,于是他们发现了自然之美,但是要想用画笔表现出自然的丰富与美妙,这还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背景中出现了山水画的雏形。但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不太合理的比例关系仍然是初创时期的模样。《高逸图》的背景有了具体的树木、湖石形象,但人还是作为画面内容的点缀。再有我们介绍过的《明皇幸蜀图》,算是一件复杂的山水画了吧,可是它的主题仍不是山水的景,而是历史故事画。


唐  李思训  宫苑图


唐代的山水画勾勒和青绿渲染的技法虽已经十分完美了,但是仍没有出现独立的山水画和山水画家。比如被我们称之为青绿山水画鼻祖的大小李将军,也就是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二人实际上是供奉朝廷,为皇家绘制宫观楼阁的建筑画家。山水景观只是作为建筑物的背景和衬托,所以山水画不是他们的正业,更谈不上有独立的意义了。


唐末五代又开始了战乱,于是又有了一批名士开始退隐。他们住在深山里,朝夕与河流、山川相伴,他们大多是博雅之士,能诗善画,在大山中的生活没有没有世俗的争斗,也没有物质的享受,一切的美都在山静日长之中。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山水画家诞生了,他就是唐代画家荆浩,他的传世名作《匡庐图》可以说是山水画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山水画的独立宣言。

今天我就带你一起来欣赏这幅山水画作品。


此画为绢本水墨,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它的尺寸有些特别。纵向是185.8厘米,横向是106.8厘米。除了壁画之外,在中国画的卷轴作品中,这样的篇幅算是大的了。这样尺寸的大画一般不是悬挂在普通百姓寻常普通百姓家里,而多是在庙堂之中。《匡庐图》画家采用了全景式的竖式构图,所谓全景式就是将山川的全貌搜尽收于在画幅之中,所以画家的视角位置不会在山林之中,这样是看不到全景的。苏轼有一句诗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画家的视角是在高处、远处才能看到山的全貌,这和我们拍摄全景大场面照片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为什么是竖式的构图?可以想象一下,山无论是雄伟还是峻拔,都是要从一个高的感觉中来体现。自然竖式的构图便于表现出大山的高度。


请你仔细看一下画面,整个画面以纵向布局的方式,景物从右下角开始进入画面,先是高高大的树木,悠悠的房舍,底下有条小船。接着你把视线向左边延伸,山中一小片村舍,房子的左上方有条山路通向大山深处。同时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引出了一条曲折蜿蜒的瀑布。山路由外向里,溪水的由里向外。这样一进 一出让空间感有了明显的动感和深度。


你再向上看几座山峰,最高耸的一座山峰是画面的主角,山峰下部渐渐虚化画家用淡墨渲染衬托出云气的飘荡,更显出山的大与高。主峰四周又有不同的山峰的并列,高低起伏。画中没有精巧的宫殿、没有人物故事,让你欣赏的是有一个纯粹的、永恒的山水世界。 


荆浩当时隐居于太行山洪谷,山势雄伟壮丽,他在这样幽深的自然环境中躬耕自足。山里有座寺庙,寺庙的一位大和尚喜欢荆浩的画,于是做了首诗,请他画出诗意中悬崖上的双松,以及群峰烟云。不久荆浩就画成了,就赠予大和尚,同时也写了一首诗作为回答。其中写到:


“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岩石喷泉窄,山根到水平。禅房时一展,兼称苦空情。”


诗中画家对自己作品、心境都做了具体的描写。言辞中显然他对自己有笔有墨,有形有意的作品,相当的满意。


这幅画的技法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这幅画中荆浩有意识的运用了一种叫“皴”的水墨技法,这是对山水画技法一次极大的开拓性创造。


《匡庐图》实实在在地用笔墨的皴擦,画出了真实的山体,给我们感觉到一种雄伟的自然力量。


那么什么叫做“皴”呢?中国画中如何用毛笔来皴呢?


石头纹理


树皮


皴是一种纹理的褶皱,在干燥的冬天,我们要在皮肤上涂伤涂一些护肤的产品,就是为了让皮肤不要干燥皴裂。所以画中的皴是用来表现山石起伏不平的纹理。在生活中皴是一个形容词,或是一个名词。而在山水画中,皴是一个动词,是一种技法。就是用含墨水较少的毛笔,慢慢地擦出岩石树皮表面的一些起伏和阴影,让人感觉到它在粗糙之不平中,又有丰富的纹理变化,还有体积的厚重。


荆浩的《匡庐图》是现存最早的采用皴法的山水画,皴法也是他对笔墨的理解和表达。荆浩曾经十分自信的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


吴道子是唐代画家,擅长用线也就是白描为主,少有墨的渲染,所以说它是有笔而无墨。而项容呢,他擅长水墨的变化,但没有用笔的痕迹,荆浩将两人的长处融在自己的笔下,就是将笔法和墨法结合得恰到好处,最终落实在皴法的创立上。


由此,山水画不再用晋唐时候的勾勒填彩的技法了。为山水画提供了新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的手段。


那么我们再仔细来看看这幅画中山石皴法的一些细节。


你看,以画面中主峰的山石为例,这里没有类似顾恺之画中的那种精细流畅的线条,来勾描山形的轮廓,代替的是顿挫起伏,有粗细变化的线条。这样有些锯齿状、不光滑的线,倒恰恰反映了石块的自然特征。在山体的部分荆浩用了皴法,以浓淡的墨色,用小笔侧锋,就是笔头倾斜于画面,来擦染出山的石的纹理、阴影。以此代替了唐代山水青绿平涂的方法。荆浩的《匡庐图》由此脱下了青绿的装饰外衣,显露了山川的本色。


荆浩作为一位有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我觉得必须具备这样一些条件。我前面已经提到了两点,其一,荆浩在赠画的回诗中对自己作品的评述,其间的语句流露出一个艺术家自我陶醉和对艺术的自信。其二,他擅于发现和学习,能将吴道子的笔和项容的墨融于一体,多方面地吸收营养,化为己用。当然作为一名大画家,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就是勤奋。据说他隐居的洪谷山中有很多姿态奇异的松树,于是荆浩就带上笔去写生,画了数万株松树,这才得到了松树的形与质。可见他的勤奋程度,你再细细看下《匡庐图》中的树木,你会发现都有有丰富的形状,都是荆浩对自然景物细致观察的结果。可见一位优秀的艺术家,要勤奋、要有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还要有创意,以及对自己的艺术要有自信。


此外荆浩不仅能画,他还勤于思考总结,他有一篇重要的学画山水的文章传世,叫做《笔法记》,上面提到画松树的故事就记载其中。这里我想介绍在《笔法记》中荆浩提出了一个中国画的重要概念——就是“图真”。图真有写实的意思。西方古典油画吸引大家的就是写实的技能,作品努力接近科学性的真实。而中国画的写实,我觉得用“图真”两字更贴切。真不仅是表面的形似,更是对象的本质。中国画妙处在表现物象的精神特质。你用手去掰一下树枝,它的弹性就会让你觉得到画树的线条要有力,你用手摸摸大石头,表面的褶皱会让你觉得皴法的真实可信。中国画的写实就是以感性的方式来“图真”,画出外在形貌和内在实质。


荆浩的山水画奠定了北方山水画派的形成,其后关仝、李成、范宽等中国重要的山水画家,都直接间接地继承发展了他的绘画技法。这些精彩的山水作品,我在后面的课程中会给大家一一介绍。


课后作业 

请你看看在生活的周围还有哪些物象,可以用皴的技法来表现?


添加课程助教微信号:xmly18,入学习群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和福利~


艺术日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玄雀南

    展子虔的游春图应该是更早的真正意义的山水画吧

    邵仄炯 回复 @玄雀南: 也有此说,但有皴法的独立山水画应该是《匡庐图》

  • 1878856wqjc

    听邵老师讲课,对荆浩匡庐图有更深的理介和体会,匡庐图是全景山水画作品结构紧密,层次分明气势雄伟。匡庐图每个部位都有美的显示,云,水,路…等,笔精墨妙,百看不厌。

  • 听见下雨的声音Ww

    以感性的方式来“图真”,画出外在形貌和内在实质。老师讲的很精彩,绘画的技法与现实感觉相结合,让人深刻了解到中国画的妙不可言!

  • 红迷_迷迷

    好好看的礼物那 想要想要 认真写作业去喽~

  • 大象的长鼻子

    对于中国绘画中“皴法”的运用,之前一直是很朦胧的概念,通过老师的讲述,瞬间豁达了,不同的笔墨运用会产生不同的形象。 国庆快乐

  • 子丑寅卯氢氦锂铍硼

    我要参加活动赢奖品

  • 缓慢的妮妮

    太棒了,国庆正好出游,届时把图片发至圈子和各位分享,并期待抽取到老师送的小礼物

  • 日月星云_cq

    请问怎么只六期就没有了

    子丑寅卯氢氦锂铍硼 回复 @日月星云_cq: 每周二五分别更新一期哦

  • 若梦浮生_46

    免费可否

  • 婉侒

    记得我小时候,一到冬季妈妈就会说我的脸开春啦,傻傻的我一直以为开春是件美好的事儿。原来,是皴而不是春,皴是一种皱褶一种肌理,是一种来自国画中的经典技法。。。今天,我补到了小时候的课。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