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北宋】苏轼《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93.【北宋】苏轼《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00:00
26:37

【心情词签】


本期词签由 冰黛雨 独家提供


【本期关键词】身世飘零  芳草  感怀 


【诗词原文】

《蝶恋花》北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精华赏析】

表面上看来,这又是一首反映苏轼豁达胸怀的词作,尽管远谪岭南对苏轼的政治生涯可以说是致命的打击,可他仍然怀着乐观的心态欣赏着南方美好的春光:“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春花凋零,残红消褪,青青的杏子已经结果,燕子闲飞,绿水静绕,春夏之交的岭南显露出宁静平和的韵味。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不知谁家庭院里时不时传来荡秋千的少女无忧无虑的欢笑声,给明净的春光平添了几分欢喜的味道。


初看来,这确实是一首单纯的伤春词:春光虽美,可季节的消逝毕竟是令人伤感的。我们现在感慨时光消逝会说:“时间都去哪儿了?”苏轼的哀伤更加含蓄而诗意:“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树枝上的柳棉已经被风吹得越来越少,零落殆尽,因为柳棉的零落意味着春天的消逝,这是这首词中表达伤春情绪最浓重的一笔。但情绪的浓重还不仅仅是因为春光的消逝,联系到这是苏轼被贬惠州之后的第一个春天,我们完全可以肯定,“枝上柳绵吹又少”表达的不仅仅是伤春之意,还暗含着苏轼对自己身世飘零的哀叹。他在花甲之年远谪岭南,又何尝不是像柳棉那样在暮春时节的飘零呢?


在感叹了身世飘零之后,接下来的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看上去很像是东坡式豁达的开解:这里的春天虽然已经消逝了,可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可能别的地方正是春回大地的时候。从整个宇宙来说,春天只会有地区之间的流动,却从不会消失。这样一想,那么惠州春光的流逝也不值得那么伤心了。


这是对“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最通常的理解,也因此直到现在,我们还用这句貌似豁达的词来宽慰那些失恋的人。可是,既然是一句豁达的宽解之词,为什么朝云会因此而泣不成声呢?


原因只有一个:我们对“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理解有偏差。其实,这句词在这里非但不是豁达之词,反而表达出比“枝上柳绵吹又少”更为浓重的悲情。原来,这句词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两句:“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屈原被流放时,他假借巫师之口对自己劝说:世界那么大,哪里会没有你所追求的“芳草”呢?你又何必一心眷恋着你的故国?换句话说:既然楚王不信任你,你又何必对故国念念不忘,到哪里找不到你的安身之所呢?


然而,即使明知“芳草”处处都有,屈原也终于没有离开他的故国。苏轼和屈原一样,无论自己身在何处,始终心系一方,他们不能像有的人那样随时可以潇洒地离开,可以潇洒地朝秦暮楚。


苏轼与屈原遭遇的相似,人生态度的一致,才让他发出了类似于屈原“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感慨。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和屈原一样:尽管天涯海角处处都有怡人的芳草,可在我的心里,独独只有这一处的芳草让我刻骨铭心、无法舍弃!


这一层沉痛的忧思单从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苏轼空有一腔忠君报国的真情,可是在垂老之年仍然只落得个飘零天涯的结局,也许这才是朝云真正理解并且怜惜苏轼的地方。


联系到这首词下半阕的“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应该更能证明这一理解。如果只是将墙外行人的多情、墙里佳人的无情理解为擦肩而过的风流韵事,那就过于简单了。墙外行人的多情,正如同奔波跋涉在旅途中的苏轼与朝云;而“墙里佳人”的无情,是否继承了屈原以美人比喻君王的传统?答案应该是可以肯定的。《蝶恋花》并不是一首香艳的伤春、艳遇词,而是苏轼与朝云来到惠州后对身世飘零的深切感怀。


【知识点·速读】

1、元祐八年(1093),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高太后是旧党的领袖,而哲宗亲政后最重要的事便是以“子绍父志”为理由,改年号为“绍圣”,全面恢复神宗之政,重新任用新党,同时不遗余力地打击旧党。苏轼是旧党的代表人物,虽然他还是哲宗从小的侍读老师,可是在新旧党争之中,哲宗并没有放过他的苏老师。公元1094年,也就是绍圣元年闰四月,苏轼被诬以“讥刺先朝”的罪名,从定州知州任上被贬英州(今广东英德),接着又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在赴任路上再次接到贬谪诏命,改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数月之内,连续好几道贬谪令,最终被剥夺一切实职,彻底投闲置散。


2、苏轼还在京城当翰林学士的时候,也就是他仕途最得意的阶段。有一天下朝回来吃完饭,苏轼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悠闲地散着步,他突发奇想,回头问侍妾们:“你们说说看,我这肚子里都装了些什么啊?”一个侍女抢着回答:“先生肚子里装的当然都是锦绣文章啊!”另一侍女也赶忙说:“您装了满肚子过人的见识!”苏轼听了,只是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轮到朝云的时候,朝云只是微笑着说了一句:“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听了,不由得捧腹大笑:“知我者,唯朝云也!”


【拓展推荐】

《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下期预告】

今天,我们对朝云的爱情就解读到这里,下一讲,我们将要解读的是岳飞的知音之叹。下期再会。


合卷赏味】

本期书画由 悦然阁主 独家提供

邮箱:yuerange@foxmail.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过客_p72

    感谢杨雨老师的解读,“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一句,今天终于明白了其中表达的深意,是苏轼心心念念国事朝政却不被重用,即使被贬谪,即使被朝廷抛弃,仍然忧国忧民的那种无奈和惆怅

  • 芳芳_真姿凝澹

    称侍妾为妻子合适吗?

    o_vp 回复 @芳芳_真姿凝澹: 不合适!在古代,妻和妾在地位待遇上差别大了去了,妾在大户人家里就是奴才。看红楼梦就知道了

  • 挂在墙上的鱼

    品词成了讲故事,呵呵

    Seven瑞妍 回复 @挂在墙上的鱼: 读懂诗人及诗词背后的故事才更懂诗,明白不?

  • 云儿1789

    侍妾不应该说成妻,妻子要侍奉公婆,抚养儿女,还被迫独守空房,应当被尊重

  • 大家好吧_w2

    樊素离开白居易就是樊素无情无义吗?未必。

  • 潞玖玖

    杨雨老师,厉害厉害,我爸爸就是这么给我讲的,您也是这样讲的,明白了谢谢谢谢

  • 开心的_笨小孩

    太赞了 而且有字幕,声音美妙!

  • 1366467wthx

    我以为喜欢古诗词的人,内心都是平静的,品德都是高洁的,素质和素养都不会是低的。喜欢古诗词,除了欣赏字里行间的文字美,诗词中的意境,更多的不就是诗人词人的所思所想,让我们产生了共鸣吗?反正我是挺喜欢杨雨老师的方式,了解了背后的文化背景,人文故事,对诗词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层。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但相信和我一样喜欢杨雨老师这种方式的也不少。一般不随便发言,不管喜欢不喜欢,但希望杨雨老师后续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不喜欢的可以不听,又何必刻意贬低影响他人呢?

  • 听友205296478

    上阙写景,下阕写人,人中有情!情景交融!有了故事,更懂词意。

  • Tenly_42

    就不夸杨老师引经据典如何有趣高明了,光是老师的声音就那么让人舒服,抑扬顿挫,语随情动,反正词没背下来,杨老师的声音却忘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