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场景学习法1-上下班路上怎么学习?

第4课 场景学习法1-上下班路上怎么学习?

00:00
10:37

【音频文字稿】


升级你的场景学习力,从此告别低效勤奋。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好,我是焦典!

欢迎你和我一起走进如何塑造高效学习力的课程。


上一讲中,我们重点讲了一个模型,ACIM,这个模型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动力唤醒策略。希望你能多多练习,如果有什么疑问也请在下方评论区给我留言。那么,在科学认识学习力之后,我们今天就要开始进入具体的学习场景,学完这一课,你会知道运用怎样的技巧,可以在上下班的通勤路上高效学习。


在我刚回国的时候,我租了一个离公司很远的房子,每天上下班近3个多小时。不想浪费这么多时间在通勤路上,就想着怎么利用起来。


一开始,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在上班路上拿着纸质书,还下了一堆电子书和播客Podcast,每天废寝忘食在地铁、公交车上读书听书。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样学习效率很低,因为车厢总是在摇摆,你也无法保证自己到底是坐着还是站着,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能全神贯注,因为你总还是会关注有没有到站等等.....


在通勤路上看书,你会感觉到,明明是读过的书,却只能记得一个大概。更有时候,看到网上的推荐买了一本书,结果发现这本书其实自己几个月前就已经买了。


这种情况还是和人脑的学习模式相关:


首先,科学研究报告显示,阅读,是吸收效率最低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单纯文字阅读的吸收率,大致只有不到 20%


第二,人眼扫视的速度,远远超过理解和记忆速度,这样的机制对短期记忆区的工作负荷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焦虑和记忆溢出;就是俗称看得多记得少,看什么忘什么。这就是人脑通过阅读学习所产生的第二个弊端。


第三个弊端就是,人脑是有惰性的。当我们快速扫读一篇文章、一段章节,人脑以为自己理解了,但实际上,只是扫完了而已。我们的大脑根本没有做好接受这些文字信息,然后消化它们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单靠阅读,是很难记住知识的;你必须在阅读的同时,让大脑参与进来,进行深度加工,才能提高对知识的吸收率。而通勤路上因为环境因素,容易受到打扰,不利于我们集中精力,进行沉浸阅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阅读效率会更低。绝大多数时候,大脑只是骗过自己我获得了这些信息,但我们只是在满足自己的信息焦虑,而不是真的在学习。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呢?我选择不在通勤路上采用阅读这样的学习方式。转向收听510分钟的短音频资讯,去最大化利用路上的碎片化时间,对资讯由浅到深进行再加工”——也就是对所听到的资讯进行思考。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音频中听到“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新闻时,先回忆一下,你是怎么调取你的知识储备的。我们会想到制造业升级后,对匹配的人才需求的攀升、教育培训市场的利好,同时落后产能和业务链会往不发达地区转移,加重该区域的环保压力,医疗成本攀升,以及保险索赔的增量...等等基于你现有职业的思考。


其实,认知神经科学认为,当我们接受到任何一个外来的新信息时,会从记忆中提取出相应的节点,将它们跟新信息联结到一起— 这就是资讯再加工的整个过程。我们思考得越多,提取出来的节点越多,建立的新联结越多,再加工的深度也就越深,我们对于一个新知识,也就能记得越牢。


而人脑的再加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专注模式,另一种是发散模式。


首先是专注模式。当人处于专注模式时,主要活跃的脑区是前额叶皮质——也就是负责逻辑思考和推理的地方。这时,我们的注意力聚焦在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推理。


而如果人脑处于专注模式外的第二种模式——发散模式时,没有哪一个脑部区域特别活跃,信息在这个时候会弥散在整个大脑中。


说到这里其实你就明白了,发散模式不利于对问题进行复杂的理解。不过这不是全部,事实上在人脑出于发散模式的时候,脑部被激活的神经元会更广泛、更多元。也就是说,在发散模式下,我们能够联系的节点会更多。那么,针对新信息,能够进行重构和联结的机会,也会更多。


所以,结合上下班通勤路上这个场景,最好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通勤场景内,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在听音频时,先运用人脑的专注模式,理解信息的核心主旨;接着,再调到发散模式,从主旨中的知识点出发,不设限制地去联想,去预测利好、利空,或者其他可能性等,让知识点尽可能多地跟脑海中的节点建立联系。


这里教给大家一个适合该场景下的学习训练法:OEL学习架构。


OEL这种学习架构听起来高大上,但是并不难掌握,下面请你跟着我的音频一起联系一下,OEL学习架构的实战运用。


假设你现在有 5 分钟的音频知识,那么,你在听之前应该给自己设定这样的思考路径:


学习聚焦和目的是什么?(Objective

能想到多少跟它们相关的信息、线索?(Explore

这些收获中有哪些是可以进一步利用在实际中的?(Linkage


OEL的核心就是:先澄清问题、确定自己要解决哪些核心问题;然后发散思维,让大脑放松,想象出尽可能多的可能性和线索,把它们逐一记下来;最后,再从这些记录之中,筛选出能够和实际工作结合的,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OEL练习最好控制在5分钟,即分别分配 1 分钟、3 分钟、1 分钟到三部分上。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和习惯来调整。不宜太长,否则很容易感到疲倦。


我们通过 OEL 架构法,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大脑里,不但能理清思路、扩充节点,还能帮你保持对问题的敏感性。说到这,你肯定会很好奇,日常中的音频学习内容,哪些更适合在通勤路上采用OEL学习法呢。


首先是新闻资讯类音频:中文控制在35分钟,英文资料控制在3分钟内;切记,新闻资讯类指的是只讲事实和客观因素,不包括主播或频道的解读。这也是OEL训练法最好的入门学习内容形式。只有事实,不带解读的信息,能让我们通过反复训练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


说完了第一个新闻资讯类音频,第二种适合OEL学习法的音频内容,就是短课程:我建议你选择10分钟内的短课程,你需要用APP或笔记,记录讲师对问题解读的观点和思路,基于讲师的思路,你再去联想和发散,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有哪些是可以有效联结的。


我们来实战一次,用我们这门课程第二讲的内容,试炼一下OEL学习法。


 Objective目标 如何缓解焦虑感,提升学习效率


Explore探寻 原来我们需要正念思考,来提升我们对情绪的管理能力,把自己从情绪中剥离出来,这样能快速进入内心宁静状态。


Linkage联结 正念思考和情绪管理,除了学习之外,我在工作和日常中能否运用出来,今天进地铁被踩了一脚,现在心里还不好受,能不能试试立刻调节一下


上面就是运用OEL的实战模拟。 另外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超过1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图书解读或有声书等音频,是不适合在通勤场景下学习的,书籍就是观点的集合,图书解读——也就是很多人口中的拆书会更加缩减原本需要语境去理解的概念,会造成概念浓缩,短时间内讲了太多概念和观点,你是无法记忆并消化的。


今天我们讲了在嘈杂的上下班通勤场景下,如何学习。为你介绍了OEL框架思路,Objective, Explore, Linkage, 即澄清核心问题、然后发散思维、最后筛选分析。


同时,我建议大家从新闻类音频资讯和短课程入手,去训练自己的OEL思考方式,不建议听大段的观点浓缩化的音频资料,因为大段概念是无法在碎片化场景下得到有效吸收的。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下一讲我们还会相聚,一道挑战学习过程中的难关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张露_7p

    好久不见,没想到你讲的那么好,受益匪浅。八中同学留

    焦典 回复 @张露_7p: 谢谢支持

  • 唐兴通

    假期学习中,

  • 西施_gy

    k

  • 西施_gy

    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