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文字稿】
高效学习力就是最强竞争力!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好,我是焦典,欢迎你和我一起走进《如何塑造高效学习力》这门课程,探讨如何高效学习。今天我们要讲,知识焦虑产生的核心原因,知识焦虑造成了哪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是,根据科学研究表明,我们人脑的思维模式,其实并不适应现在海量碎片化信息的冲击。在这种巨大冲击下的我们,会有这三种“症状”:
第一、记忆力减退;
第二、难以深度思考;
第三,在“同伴压力”之中越来越焦虑。
这三点揭示了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自己非常拼,非常勤奋,但每到用时,大脑还是一片空白的状态,这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低效勤奋”。怎样克服低效勤奋?本节课会给大家两个小技巧,相信你在听完这节课后,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快速降低学习焦虑,提高学习效率。
在进入正题前,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历。
回想我在海外学习的日子,每晚需要看4-5章全英文教材,专业书,还有一些打印的研究报告,而电子类的学习资料最多也就是PDF文档。留学的生活也比较单调,没有电视,连视频网站的鼻祖YouTube还不成熟,国内优酷才刚刚诞生,网速因为是宿舍共享的还很慢,手机呢,虽然已有3G网络,但基本上还是简单通讯工具的定位,通话和短信占据主导,就连现在最流行的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鼻祖Facebook,还只是刚刚上线的PC端社区,关掉浏览器就能彻底关掉打扰……干扰因素如此之少,简直就是学习的黄金时代。
从国外工作了一段时间回国后,这十年来为教育机构、互联网企业制定战略发展、品牌定位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结交了许多职场精英,大家都深感在这样快速和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所以很多人连在上班通勤路上,都不免用一本时下商业管理类畅销书来武装自己;下班或周末还穿梭于各互联网创业训练营、大师公开课,现在更是流行订阅各种音视频课程,看到名师/大咖开课了,赶紧微信扫一扫,支付、订阅,一气呵成。
但我相信,当你做完了所有的这些事,却还是会和大家一样,感觉到买了很多书从却很少能静下来看完;穿梭于各种线下课程,听过无数音视课程也没有记下有用的,明明感觉自己很拼命,相信古人说的天道酬勤,怎么最后竟成为了低效勤奋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会用9节课的内容,帮助你:将自己的学习方式调到全新的频率,打破固有思维认知模式,掌握一些小技巧和方法,最终升级大脑,完成对碎片信息的接收能力。
而这过程中,我们需要应对3个关键问题:第一,如何有效吸收碎片化知识信息。第二,如何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观点。第三,如何有效记忆并灵活运用出来。
今天我们每个人都面临信息碎片化的挑战。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微信上线之日,倡导“工作-生活平衡”的关系被全面打破,取而代之的是7/24的工作生活融合时代。
相信你也一定体会过凌晨还在互动的各种群,让群内每个人都“饱受摧残”,哪怕不是直接关系人,也生怕错失关键对话信息… 而且当即时聊天工具作为主要办公载体后,使得需要系统化思考的过程也更加碎片化。长时间处在这样的信息流爆炸,碎片化办公场景下,“专注”所需要的精力损耗异常加大, 记事本、效率手册、清单APP等传统生产力工具渐渐吃力,感觉静不下心,容易遗漏,记忆力变差,成了很多人的深度共鸣,严重的时候,甚至对银行等推送的6位数字验证码都要反复再三查看。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回到原点,理解主管我们学习的大脑,以及它的运行状态,为了便于理解,我用电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来类比:
电脑想要处理信息,首先要从运算较慢的硬盘存贮介质中,调取信息,放入处理快速、但容量有限的内存中,最终CPU运算单元才能进行处理,处理完后则清空这个任务(释放内存),等待接收新的任务。
人脑处理该过程也类似,我们先从长期记忆区提取参考信息,去配合短期记忆区要处理的任务,通过交互,也就是理解、归纳的过程,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成为所谓的知识。
而进为了处理碎片化信息,人脑会将短期记忆空间出让给这些信息。由于这个区间的存贮能力十分有限,我们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理论,一个品类下人类最多长期记忆7个事项,而短期记忆能力则更少,只有3个左右的事项;而且这个短期记忆区间在物种进化过程,是人类警觉性功能最活跃的主要区域,主要用于判断危险,以便快速应对;危机解除,就会解除警报,以准备应对下一次危险。如果我们长期占用这块区域,容易使大脑长时间处于警惕性应对状态,这样则难以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造成记忆溢出,也就是记不住东西的情况就大比例出现了.
这是我们学习过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碎片信息对记忆力的冲击。这种冲击,长期会给我们造成记忆减退以及警惕性焦虑感,导致精力不集中,学习低效。这就是信息碎片带来的学习力危机问题。
第二个致命的问题是,人脑是天生“懒惰”的。请注意,懒惰是打引号的。因为人脑有它独特的运行方式。科学家通过核磁共振扫描人的大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使大脑只占体重的 2 %左右,在没有做任何思考任务的时候,大脑同样能够消耗整个身体 20%的能量。所以你看,大脑本来就是人身体中的高耗能部件,所以它会选择自动优化效能,在需要思考的时候总是寻找低功耗诀窍,把主要能量放在核心事物上。
科学研究发现,人脑在学习新事物的时候,消耗的能量会更大,而通过多次练习后,人脑会探寻可以简化的步骤,即最优思考模式,这也是我们常常提到的“1万小时理论”,通过反复多次的针对性训练,增加脑前额叶灰质,建立更快的神经回路加速信息传递。原本生疏的领域或技巧,也就变得熟练起来。
所以,都说学习烧脑,不是没有道理,这是人脑一贯的行为模式,它在保护我们大脑功能的同时,给我们的学习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比如:
1. 与其看需要思考的深度资料和书籍,不如听别人给你读书感觉好像省了时间,但你并没有考虑到你和读书人之间,因为不同偏好、学历背景等因素造成的认知差异,他选取的片段,不一定是你感兴趣的方向,而他忽视的片段,可能才是你真正需要的,而这因为你觉得读书人的大咖背景,被大脑选择性的相信和忽视了。一本10万字的著作,5000到1万字的精编,被剪掉的9万字难道都是没有意义的吗?这是第一个需要审视的问题;
2. 与其焦虑健康和考虑健身计划,不如办了健身卡后感觉已经变得健康了不少,又有多少朋友被自己的大脑成功蒙骗过去了;同理,与其知识焦虑,不如赶紧订阅各种公众号和课程,让大脑自以为看过了,给你满足感和虚假的成就感。总结一下,现阶段人脑惰性给学习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想帮你寻找到学习的窍门,结果让寻找的过程变成了所谓的“学习窍门”,并让你深信不疑。
第三个问题是产生于外部的,我总结为“同伴压力”,即周围社交环境对我们学习的干扰和影响。
人类从物种竞争中走到金字塔顶端,主要依靠族群协作,也就产生了社会的组织结构。所以社交属性作为我们这个物种的本能,渗入到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面有两个核心基因:协作同时又竞争,在协作基因主导的普通社交中,我们怕错施机会/信息,怕孤独,怕被人冷落;但同时,因竞争基因产生的互相攀比,因为某些方面的攀比失利,又会产生羡慕嫉妒等情绪,心理学和社会学上,将其称为PeersPressure,同伴压力。
相信这个问题,有两个经典场景大家都感同身受:回家过年和同学聚会。
这两个场景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距离区隔后,你的亲戚、同学的由于发展道路不同,重新碰面后,对彼此之前的认知都是一定的冲击,时间越久的,冲击越大,比如相比大学同学,你初中同学的多样性则更广泛。以前还好不是天天都见到,但微信、微博、与之对应的私信、朋友圈,群组等的诞生,你将时刻处于这样的环境中,随之带来的“同伴压力”则更加沉重,“我怎么过的不如他”“他怎么可以过的这么快乐”的负面情绪也随之而来,加重你的焦虑感。
但同伴压力带来的并不是简单的焦虑,现在无缝连接的社交媒体,将人们更紧密联结在网络空间里,会导致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下降,这个论点有一本叫做《乌合之众》的著作描述的很清楚,就是说一个群体的智慧以该集体中最低值为标准,也就是人们的判断、思辨能力在社交网络化的“同伴压力”下被严重减弱了。
在同伴压力下,我们就容易因为攀比的焦虑、造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减弱而失去学习目标。比如,质疑自己选择的学科,因为看到别人的选择觉得更好,而半途而废。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你在这9期课程中,跟随我的课程体系,认识学习的本质,减少学习的焦虑,并积极练习高效学习的技巧。
今天第一课,我就先给你分享几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技巧,先在日常的行为中一点点认知到,并积极去改变:
一、善用微信
因为微信已经成为碎片化的核心源头,所以我们就来首要解决怎么利用好这个工具,让它更能提升你的效率,而不是习惯性的成为干扰源。
那你会问,怎么善用?
我想首先,精准的定义每一个组的功能是一个好的开始,这样能让你从众多群组中直观地回想起该群组的定位、功能,以及近期的核心事项。
标示醒目 - 从千万的群中直接看到,可以尝试分组名前加【】
命名精准 - 【项目名】+ 事项(产品体验/财务对账/活动安排)
名片设置 - 群名片设置,要求参群者标注自身职能
通知管理 - 定义清楚@所有人, @某人的使用规则
第二个好功能就是提醒功能。选择性地对聊天信息进行设定提醒,对最重要的三件事,只要三件事进行提醒设置,重要信息不遗漏。
第三个,置顶/稍后阅读功能。对暂时不方便浏览的公众号文章进行置顶操作,对之后需要花时间阅读的长文章可以转存到微信读书,在方便的时间再进行阅读。
以上就是我自己通过实践总结的,运用微信学习和接收信息的三个小技巧。
二、音频课程学习小诀窍
在谈到高效学习的小技巧,我还想跟你说说音频课程的学习小诀窍。
在抛开视觉辅助的前提下,听觉,主要起到警示作用,这个功能特性也决定了很难通过音频讲解深层次的复杂理论和解决办法。那么,音频课程该怎么学?
首先,要记下讲师的启发式观点,并且记住课程中容易实践的小技巧,这两招是最适合音频学习的方式。
所以希望在听我们这套课程的小伙伴,除了找到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再就是准备好纸笔或方便的记录工具,记下这些关键信息点,之后可以对比文稿,开展相关搜索,根据自身需求去补充这块的相关知识。
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在之后的章节,我会更详细的讲解我们应该怎么通过音频学习知识,以及在音频学习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当然也可以通过评论留言,把你想探讨的问题发给我,再最后的结业板块时间,我来集中回答。
现在让我们复习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今天我们讲了碎片信息对学习产生的三大影响:记不住、深度低、爱和他人比。同时,这一讲还给你提供了针对日常碎片化信息的应对技巧,有两个,分别是:善于使用微信,以及高效听好音频课。
最后,我先剧透一下下一讲的内容。下面一讲,我将会引入一个源自东方但是被西方世界广泛接受并积极实践的概念,谈谈怎样行之有效地克服学习中的焦虑情绪,并给你一些建议。成人的学习,需要极其自律,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学习目标,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有效的情绪管理,如同给高速运转的服务器一个良好冷却环境,将运转性能控制在最佳状态。
今天的课,我们就讲到这,下一堂课我们接着向学习过程中的难关发起挑战!
讲的好,很实用!
老师讲得真好。
焦博士,深入浅出,学习中
焦老师,讲的真好,我每天都喜欢听,👍
焦典 回复 @1518869blar: 感谢您的支持! 继续努力💪
如何塑造高效学习力呢?期待更深入的内容讲解!
焦博士讲得很好,怎么样记笔记复习实践出来会更好呢?
谢谢
焦老师的内容在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工作低效的问题,特别棒!
焦老师声音好听的很,内容满满的干货,洞察力
焦典 回复 @唐兴通: 感谢唐老师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