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加入【中律私享会】的朋友,请添加朱律师的微信(yiruoxianren),付费入群。也可以关注公众号【中律有声】,订阅更多的公司法实用知识。
可以说确定收购中的价格,实际上比风险融资中的估值要困难。
一般在交易双方早期的接触中,收购方给出的多半是一个价格区间,但这通常都不会是最终的价格,却很有可能,是对于企业原始股东来说最好的、最理想的价格。这种区间式的报价,一方面可能让被收购方看到一种变现后可能获得的收益,满足了他们的心理上的期许。另一方面收购方也为自己留下了定价的余地。
所以,你的心里价位,最好定在这个区间内的中间或偏下,甚至最低的价格,这样做主要是出于理性,至少到最后自己不会太失望。
双方在价格确定方面确实要经过一个拉扯过程,但这也并不是说价格确定了就万事大吉了。通常你在拿到收购协议初稿后,会在协议中发现很多双方之前没有提到过的情况,比如支付收购价款上的分期以及附加条件。
如果在收购中你故意隐瞒一些情况,结果在签约后才显现出来,收购方认为损害了他的利益,这在情况一旦发生也会直接影响到交易价格。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信任保证金。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在收购后,公司财务上的变化。主要是规避目标公司故意在收购前隐瞒债务、应付账款等情况,具体体现在公司前后财报中的金额上,如果前后差距太大,又没有给出合理解释,也会实实在在的影响收购价格。
我的偶像律师
都是人精啊。还是找律师把关吧,我觉得靠自学没戏,朱律师我们可以私聊。
中律有声 回复 @听友75853279: 没问题。
朱律师,这块税务问题,通常是怎么解决的?
中律有声 回复 @听友76420205: 提问的朋友,请移步到问答板块,问题最好明确具体一些,太宽泛的问题,由于时间问题,几句话也很难一下说清楚。谢谢你的留言。
总感觉被收购方挖坑,搞不好就掉坑里了。
收购感觉特别复杂,如果涉及国企,那就更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