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湖:亮丽的街道名称

锦湖:亮丽的街道名称

00:00
06:16

  锦湖:亮丽的街道名称

  锦湖街道,在瑞安市区西北面,背靠集云山南麓,面对瑞安老城。行政辖区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横山、红旗、潘岱3乡和城关镇北面部分居民区。清朝,这里部分郊区称锦湖里,民国20年曾建锦湖乡。“锦湖”的名称来历是由于境内有一条纵向溪河,北起河埭桥,承接集云山汇入愚溪的清流,南至瑞城北门环城河,直通城内河道。千多年来一直是城内河水吐故纳新的洁净水源之一。锦湖两岸的绿柳红桃,与清溪辉映,游舫行人,往来相接,景色秀美,故称锦湖。古代“湖”、“河”,音近义通。锦湖实是一条亮丽的溪河,不是湖泊。

以湖名街相得益彰

  2012年,我市街道、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锦湖街道成为全市新建的五大镇、十大街道之一。新街道仍以境内亮丽的锦湖来命名。顾名思义,闻音索意,别具韵味。街因湖而美,湖因街而华,相互媲美,相得益彰。外地人初看、初闻此街道的名称,顿时生发出清流似锦、市场繁荣的第一印象。瑞安本地人一听到、见到这个清秀佳美的名称,便会使自己对锦湖湖光山色的追忆与眼前繁荣的街景相交融。在这里散步、逛街,无论是畅会旧友、观赏风景,还是洽谈商务、休闲购物,都会感到各得其宜。

  所以有人说,锦湖街道这个动听的名字就是一块天赋的亮丽牌匾;如果把锦湖街道与瑞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摆在一起,就更具她的历史渊源、人文内涵而令人仰慕、陶醉!

  昔日锦湖诗情画意

  翻开历届《瑞安县志》,或者打开父老们的记忆闸门,就会发现昔日锦湖,胜迹多多。

  往昔瑞城和郊区有五湖,即:北湖、莲湖、丰湖、月湖和东湖。北湖又称锦湖,还泛指集云山中段南麓至北门外那片平原水网。乾隆《瑞安县志·山川》载:“北湖发源于集云山,众流潴焉(汇聚在这里)。由北水门入城,东出。昔沈仙隐常于湖边栽桃柳,栖游其上,又名锦湖。”沈仙隐可能是宋代人,志书不详,或说明宋代,锦湖已经人工开发。

  元代瑞安知州三宝柱,维吾尔族人,有《重游北湖》诗,其中“沽酒楼高斜欲坠,贡茶船小巧相寻”句。从酒楼、茶船可以想见当时游人络绎不绝,锦湖已是瑞城北郊热闹的景点了。明朝邑人胡祚的《游锦湖》诗中有“锦缆牵风郭外船,碧波吹浪白鸥前。夕阳山色人如画,夜月箫声梦亦仙。渔户分去燃竹火(用火篾去引火种),溪翁来乞买茶钱。”显然,这里锦缆、游船、碧波、白鸥、夜色、箫声、渔父、溪翁,游人如织,风景如画。朱霖(可能是清初邑人)有《锦湖怀古》诗,其中“桃枝低绿水,柳叶点清波”句,写过去锦湖春日的桃枝、柳叶、锦湖、清波,着实可爱。

 愚溪山水瑞城花围

  愚溪在锦湖北面,锦湖的清波就是由愚溪溪水南流的。愚溪是集云山中段南麓一个峡谷,两岸一排岩壁,谷中弯弯溪流。时而急湍,时而缓流。到了山根,流进一片稍平的坡地。

  愚溪,宋时叫朱溪,后改称愚溪。这大概也是瑞安祖先中文人的杰作吧!“愚”、“朱”声母通转。说是“愚”后,觉得碧水使人生智,从智水想到愚溪,深含辩证的哲理。从宋朝以来,愚溪、锦湖等集云山诸多景点一直是瑞城居民、学子,踏青、赏月、郊游的好去处。

  民国初瓯海关监督冒广生的《愚溪游记》描述:“阡陌逶迤,冈峦倚伏。”“疏篱隐隐,间以修竹;平沙浅浅,萦夫急湍。”“极嵚崎于万状,叙觞咏于永夕。”“由(愚溪)书院东行数百步,愈辟佳境,怪古历落,若虎豹之蹲踞;老树拳曲,状蛟龙之蜿蜒,其中尤多惊涛飞瀑、喷薄岩次。散珠玑之千尺,合瑟筑而一响。云流有声,日照疑雪,信足以发皇耳目,净涤聪明者矣。”“栖鸟簌簌”,“游鱼簁簁”。以上虽是文人形容的笔墨,但足以说明愚溪风景是自然的天赋。好些城市没山造山,没水引水。而我们锦湖街道有这么好的自然资源,怎么能让她“虚度年华”、“岑寂孤零”,埋没才华呢?

 装点锦湖美化瑞城

  锦湖,现在有段河道已被堵塞,游人们都为之惋惜。锦湖不但是瑞安城市的后花园,她地域之广,可容纳数千游客,而且又是瑞城河道清流的洁净源泉。

  瑞安自晋代县衙搬迁至邵公屿以来,千多年中,居民饮用水都是从锦河、后垟河等引山水入城,在城内绕一圈,再从东门和南门流出,保持城内河道清澈。

  疏浚锦湖,对美化瑞城极为有利。相信瑞城和锦湖街道居民对此一定十分期待。而且疏浚锦湖,装点锦湖,使之比昔日更美、更妍,并不需花很多财力、物力。只要有人带头规划、倡导,群众一定乐于参与。“桃枝低绿水,柳叶泛清波”之日即在眼前,大家定会一起额手相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