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齐桓公为何能成为春秋首霸?

第9节:齐桓公为何能成为春秋首霸?

00:00
13:21

齐桓公 


在上一讲中我们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状况做了一个简单的概述。春秋时期的剧烈的社会动荡,主要表现在制度的崩坏,而制度的崩坏又体现在内外两方面。在诸侯国内,国君废嫡立庶、臣子杀害君主的事情频频发生,而在外部,由于王室衰微,曾经不可一世的周天子已经不能再对各诸侯发号施令了。春秋时期历史舞台上的主角首先是一些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诸侯国君,春秋五霸就是他们的代表。 


今天这一讲这是我们介绍春秋五霸第一讲,在学习中,我们首先要请同学们注意以下这样几个问题:即“五霸”是谁?他们是怎样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的?他们的活动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五霸中的第一位—齐桓公,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有四个。


第一,齐桓公是谁?他有着怎样的政治性格?

 

第二,作为春秋时期的首位霸主,齐桓公率先称霸的奥秘是什么?我们会从内外部两个方向去分析。

 

第三,管仲作为齐桓公最重要的谋士,他参与主导了哪些重要决策?“尊王攘夷”是怎样的战略思想,起到了哪些重要的作用?

 

最后,繁盛一时的齐国是如何衰落的?


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齐桓公是谁?


齐桓公,名小白,是齐国国君齐襄公的弟弟。齐襄公是一个很荒唐残暴的国君,他在位时国家很混乱。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公子小白也就是我们的齐桓公,就分别跑到鲁国和莒国(今山东莒县)避难。后来齐襄公被人杀死,君位空缺,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即位,就是齐桓公,他在位的时间是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他长达41年的统治时期,齐国一举成为春秋大国、强国,齐桓公也成为当时的首位霸主。


那么,齐桓公率先称霸的奥秘是什么呢?


首先,齐桓公最成功、最明智的举措,是任用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相来辅佐他治国,这个人就是管仲。管仲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很穷困,但是他得到了一位知心朋友鲍叔牙的帮助。管仲曾经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与鲍叔牙二人情谊深厚,后人就用“管鲍之交”来形容知心朋友。


说起来很有意思,当初管仲在齐国辅佐的是公子纠,鲍叔牙辅佐的是后来的齐桓公小白。齐襄公死的时候,公子纠和小白分别往国内赶去抢夺国君的位置。管仲怕小白捷足先登,就在半路截杀小白,竟然还一箭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几乎杀了小白。小白做了国君以后,就想杀掉管仲报一箭之仇。但是鲍叔牙说:你要是想成就霸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尽弃前嫌,重用管仲。


管仲辅佐齐桓公,首先整顿内政。他治国的指导思想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事足而知荣辱”,就是说要让人民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他才会遵守礼节,分辨荣辱。所以他花了很大力气来发展经济,比如加强盐铁管理,铸造统一货币,减轻税收,齐国位置靠海,有渔盐之利,所以经济得到很大提升。他还整顿齐国的行政管理系统,设置常备军,选用贤能,齐国国力蒸蒸日上。


在外部,齐国称霸的时机也很有利。这个时候的几个大国:晋国发生了内乱,而且时间很长,无力争霸;秦国地处偏僻,很难参与中原各国的竞争;真正可以威胁齐国的,是南方的楚国。要想在列国间争胜称雄,仅仅靠实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个高明的策略。管仲为齐桓公设计的战略,叫“尊王攘夷”。


所谓“尊王”,指的是尊奉周天子。春秋时期,尽管周天子的实力下降,但是“天下共主”的名分和正统地位还在。这个时候如果去公然挑战天子的权威,甚至取而代之,有可能把自己变成众矢之的。而如果拥戴周天子,就会使自己师出有名,在道义和法理上居于有利的地位,扩大政治影响力。而“攘夷”的“夷”,指的就是中原周边的一些非华夏民族部落,比如戎、狄,南方的楚国也被视作蛮夷,当时中原大乱,这些民族趁机扩展势力,对中原各国构成很大的威胁。而“攘夷”指的就是排除这些民族对华夏部的侵扰。在这个过程里,有以下这几件事值得一提:


公元前659年,北方的山戎进攻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亲自率军击退山戎。为了表示感谢,在齐桓公回国的时候,燕庄公一直把齐桓公送出国境,进入了齐国境内。齐桓公说:按照礼制,只有天子来巡狩,诸侯才要送出境。我不是天子,不能对燕国无礼。于是,他就把燕庄公所到的地方都割给了燕国。其他的诸侯听说了这件事,都愿意服从齐国。


公元前661年,北方的狄人进攻卫国。当时卫国的国君卫懿公是个荒唐的国君,他有个特殊的癖好:爱养仙鹤。他养的仙鹤每一只都有一个官位,出行的时候还要坐车马,而人民却穷困不堪。等到狄人打进来,卫懿公征集军队的时候,人民都说:您让仙鹤去打仗吧。结果狄人攻破卫国,卫懿公也被杀死了。卫国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的封地,是正宗的姬姓诸侯国。齐桓公发兵救援,狄人退走。齐桓公并没有趁火打劫,而是替卫国立了新的国君,还召集流亡的卫国百姓,为卫国建立新都,帮卫国复国。


齐桓公在北方大显身手的时候,南方的楚国也在扩展势力。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各国联军讨伐楚国。楚成王发兵迎战,质问齐国:你们为什么进入我的国土?管仲也质问楚国:你们为什么不向王室进贡?当年周昭王南征的时候(三百多年前)死在你们这里,这是怎么回事?管仲的质问虽然有些牵强,但是非常明显的打着维护王室的旗号。楚王答复:不进贡是我的过错,我立刻弥补。至于昭王之死,我们也不知道原因,你可以去问汉水。楚王的答复可以说既有让步,也很强硬。齐桓公也觉得楚是不能轻易征服的,于是就与楚国会盟罢兵。楚国的北进势头暂时被遏制了。


通过这些活动,齐桓公在诸侯中树立了威信。而他正式成为霸主的标志,就是会盟。齐桓公一共和诸侯会盟15次,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今河南兰考东)会盟。这次会盟周襄王也派大臣宰孔来参加,并且向齐桓公赐胙(祭祀用的肉),而且表示齐桓公在接受礼品的时候不用下拜。齐桓公想要依从,但是管仲说:不可。于是齐桓公还是下拜受赐,以示对周王的尊重。在这次会盟中,诸侯订立盟约,规定各国不得废除太子,不得立妾为妻,不得筑堤拦水妨害下游国家,不得禁止邻国之间的粮食流通。这些内容显示:齐桓公还是要维护分封制度下各国之间和国内的秩序。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混乱局面,而且也有利于联合华夏诸国保护中原文化。所以后来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就是说如果没有管仲辅佐齐桓公,中原各国很难遏制蛮夷的侵扰,我们就要被迫采用蛮夷的风俗了。被发指的是披散头发,左衽指的是衣服的前襟向左掩,这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齐桓公想用会盟的形势来稳定各国的内外局势,防止争斗。然而遗憾的是,他极力想要避免的内乱在他身后发生了。齐桓公去世的时候,他的几个儿子忙于争夺国君的位置,居然顾不上收敛齐桓公的尸体,尸体竟然腐烂生蛆。齐国也因为内乱而国力削弱,齐桓公开创的霸业就此结束了。


现在,我们来一起总结下本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我们讲了齐桓公首先称霸的过程,今天,老师要留给大家的问题是,这一讲中,我们介绍了两个著名的政治人物:齐桓公和管仲。特别是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思想,在今天仍然被人提起。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你觉得这个思想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下一讲我们将介绍五霸中的另一位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晋文公。欢迎你的收听,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曹孜

    我是一名初中老师,学习中,谢谢老师开这门课!

  • 1532699qaqc

    赵老师,我想问一下我们老师说初一上学习的其中一个王朝皇帝命都很短,换了很多个皇帝,后来实在没有人了皇室亲戚的儿子都有继位的,那是哪一个朝代

    特级名师赵利剑 回复 @1532699qaqc: 貌似是东汉,不过这种情况其它朝代也出现过

  • 山_鬼_木_客

    儿子二年级也爱听!

    特级名师赵利剑 回复 @山_鬼_木_客: 谢谢,也谢谢您的公子

  • Noimpty_M

    讲的好

    特级名师赵利剑 回复 @Noimpty_M: 谢谢

  • 橙柒呀

    在上一讲中我们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状况做了一个简单的概述。春秋时期的剧烈的社会动荡,主要表现在制度的崩坏,而制度的崩坏又体现在内外两方面。在诸侯国内,国君废嫡立庶、臣子杀害君主的事情频频发生,而在外部,由于王室衰微,曾经不可一世的周天子已经不能再对各诸侯发号施令了。春秋时期历史舞台上的主角首先是一些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诸侯国君,春秋五霸就是他们的代表。  今天这一讲这是我们介绍春秋五霸第一讲,在学习中,我们首先要请同学们注意以下这样几个问题:即“五霸”是谁?他们是怎样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的?他们的活动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五霸中的第一位—齐桓公,我们要

  • 大力的阅读记录

    我是50后,谢谢喜马拉雅FM能邀请到这么优秀的老师在平台讲授中国历史,才让我有机会补上过往的历史的原因没能学到中国历史课程,太棒啦!感恩感恩🙏🙏🙏

  • 茜歌

    个人认为齐桓公这个人非常的有气度。而且听得进去别人的建议可以礼贤下士。有一定的胆量,文武双全。非常的理性,有自知之明。在他身上可以学习到很多用人的道理和收买人心的方式,当然这是人家个人魅力比较强。可惜就是后代不争气。

  • 1366068cgwi

    嗯,特别好,值得

  • 奶_柚_

    好听吖

  • 小钰和

    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