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读书专栏 | 民主与暴力:改革的次序——读科利尔《战争、枪炮与选票》

16.6 读书专栏 | 民主与暴力:改革的次序——读科利尔《战争、枪炮与选票》

00:00
11:18

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陈达飞。


这两张图片上的人物,大家都知道,左边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右边是俄罗斯总统普金。有一个特点,特朗普是个表情帝,普金大多时候一脸严肃。这计划是一个普遍现象。民主国家的领导人需要取得选民的认可,往往表现的很有亲和力。而极权国家的领导人,讲究威严,需要的不是大家的认可,而是服从。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民主与极权。内容可能与大家的认识不太一样。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读书的,并且很受益。所以,我也想在我们课程中带着大家读点书。以前,我都是直接推荐书单给大家,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买来读。在以后的课程中,我想在每个章节,至少带着大家读一本好书,这本书与这一章节的主题是相关的。


这一章我们讲的是政府部门,是国家的权力机关。这节课,我就带大家读一本书——《战争、枪炮与选票》,是理想国译从中的一本书。作者是科利尔,牛津大学的非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曾经在世界银行等机构工作。世界银行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多边秩序“三驾马车”之一,另外两个是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定位就是要扶贫。


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主题。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贫困不仅仅是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而时关系到人命、政权稳固和国家存亡的问题。贫苦地区,最容易出现政治暴力,最容易产生极权政府。


科利尔在序言中就开宗明义:《战争、枪炮与选票》这本书写的是权力。那么为什么要关注权力?作者写道,因为约有10亿人口生活在世界经济最底层的国家里。而在这些穷困潦倒的小国,暴力是通往权力的最佳途径。


政治暴力有三种常见的形式:枪炮、战争与政变。从军事政变的数据来看,1945年以后,全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357起成功的军事政变,但更多的是失败。而这些政变,发生次数最多的是非洲。成功的有82起,失败的有109起,还有145起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平均算下来,每个国家平均发生了7次有预谋的军事政变。我们只能从新闻媒体上了解到,非洲很穷,很乱,很暴力,但没有亲眼所见,都不会有真实的感受。大家听说过卢旺达大屠杀吗?使用的武器是刀,不是枪,这就可以想象一下有多惨烈了。


那么,为什么政治暴力在最底层的10亿人所生活的国度里,这么普遍,如何才能遏制它?为什么民主无法在这些地方生根发芽?


我们知道,二战以来,特别是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争霸,在新独立的国家扶植政治力量。苏联肯定是想建立共产主义政权,美国则想建立民主制度。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赢得了冷战,但战争并没有结束,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战后在伊拉克建立新的政权。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建立的民主政权并不都是成功的,成功的一个案例就是现在的韩国,南韩的李承晚政权也是极权政府的,但后来成功民主化转型了。但是,美国从事的民主转型的失败案例要占大多数。那么,为什么有的成功了,有的又失败了呢?


探索问题的本质唯一意义,就是解决问题。作者通过分析很多案例,得出结论:民主的建立时需要制度基础的。在民主的基础构建尚且无法实施的时候,光做表面功夫非但不能加速建立民主责任制,只会适得其反。


什么样的民主?建立这样的民主,需要什么前提条件?


在作者看来,民主体制不仅仅有差额选举,还有选举的实施规则:舞弊必受惩罚。一个真正的民主体制也有针对当选政府的权力制衡机制:胜选者不得镇压落后者。所以,真正的民主体制需要公平的,有法律保障和权力制衡的差额选举。如果赢家没有法律保障,输家可能就要发动政变夺取政权了。如果赢家的权力不受约束,那他一上台肯定要排除异己,这样的选举,跟在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没有任何区别。本质并没有变化,变得只是武器。战争的武器是枪炮,形式化的民主的武器是权力。所以,民主不仅仅是选举,法律一定是要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的。


作者把这种有选举,但没有权力制衡和法律保障的民主叫做“疯狂民主”(democrazy)。比这种体制更差的是“人治”,统治者连装都懒得装,面子工程也不去做。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非洲扎伊尔总统蒙博托。他只用对他忠诚的部下,大肆封赏谄媚之徒,排除异己,折磨异见分子。还有比如埃塞俄比亚的德格证券、安哥拉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建立的政权等等。


其实,这些极权国家的领导人也想过改革,比如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赞比亚的卡翁达和津巴布韦的穆加贝,他们曾尝试,通过选举,来获取民众的认可,从而获得执政的合法地位。但实验都失败了,苏哈托丢掉了东帝汶;卡翁达以为拉拢了20%的选票,以为胜券在握了,结果,还是输掉了。这个最为明显的案例就是前苏联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他就从经济领域开始改革,拥抱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想借其发展经济,维护执政地位。结果呢?盟友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取得了政权。


所以,民主制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这样简单,它是一整套制度,选举只是最前端的表现。它需要有大量的基础性的底层设施。那么具体有哪些呢?


首先,是经济发展水平。作者首先是把全球所有国家放在一起来看,他收集了1960年之后的数据,用计量的方法实证检验了民主制度与政治暴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很诧异,二者竟然没有任何关系,这怎么可能呢?如果我们学员中有作过计量的,会知道,这个时候,有种万念俱灰的感觉。然后,作者将国家进行分类。他认为,在不同经济的发展阶段,民主与政治暴力的关系应该是不一样的。如果将他们一股脑儿地放在一起,很可能就不显著了。所以,他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把国家分为不同的类型,发现落后国家和发达国家实行民主,作用正好相反。在中等收入水平以上的国家里,民主制度会降低政治暴力的风险。相反,在一个贫穷和社会动荡的国家,实行民主制度无异于火上浇油。


那么,一个经济上富裕的国家,政治上实行专制制度会怎么样呢?作者的实证结果显示,这是最糟糕的状况,发生政治暴力的风险是最高的。所以,在一个富裕的国家,所有的正面效应,都应该建立在民主制度上。总结起来,就是民主国家越富有越安稳,专制国家越富有越动荡。


这对政治和经济改革的次序有什么启示呢?贫困的国家,极权体制有助于保障社会稳定,从而为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号的环境。随着经济发展,一旦发展到中等收入水平,极权政治开始起到阻碍作用,这个时候就可以启动民主化改革了。所以国家改革的顺序,最好从经济领域开始,民主化的理想时机,要等到经济发展到中等水平。这个临界值,按照作者的测算,大概在人均年收入2700美元,也就是每天7美元。很显然,最底层的10亿人,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当然,除了经济基础者外,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族群状况也影响民主的影响。在作者看来,人口越多,族群对立现象越少,选举制度就越能渠道好的效果,而在那些族群对立的效果,选举可能是一种灾难。


一节课的时间无法全面的给大家介绍这本书,今天只是给大家介绍了这本书的主题,以及作者的一些基本结论。理想国译从的书整体上质量都不错,应该算是代表了国内译从的最高水平了,比如弗朗西斯·福山的书基本都是理想国出的。书中的每一个章节,背后都有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支撑,但书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书与学术论文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不应该有太多的公式,甚至连图表和表格也不能太多,放一些有代表性的图表就好,不然就影响可读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周维的童话世界

    这本书挺好的,讲了政治体制和经济的关联,很有趣

  • 线线线线线线

    这节的课程听完我浑身冷汗。。。我国离中等收入没剩几年了。。紧张

  • 圣华866

    加油

  • 狮子远

    讲的真好(✪▽✪)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99

    陈达飞复旦 回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99: 谢谢鼓励

  • 安老师的小屋

    每年2700美元.....似乎中国已经到了?

  • 听友184769531

    美国真的是民主国家么?

  • 希希哈哈哈哈

    一本好书很重要

  • 基因的载具

    哈哈哈最怕费老劲收集完数据最后结果不显著或者边缘显著希望老师什么时候可以解读一下福山的书🙏

    基因的载具 回复 @陈达飞复旦: 老师我先读了《政治秩序的起源》和《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这两本,然后阅读了《历史的终结》那本,对比以后感觉福山在最近两本书里突然的政治变调有一种很别扭的感觉,希望听到经济学领域的阐释。另外我本身是学recognitive psychology的,很想了解一下经济学前沿的neuroeconomic,老师能不能在读书或者其它栏目中略微进行一下科普呢

  • 张百万168

    为啥不敢聊聊咱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