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贸易战:大国兴衰与贸易政策选择

17.1 贸易战:大国兴衰与贸易政策选择

00:00
14:49

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陈达飞。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开始讲对外部门。我自己对这一章的内容也是比较期待的,一个是因为它比较热,毕竟现在中美贸易战打的正热闹;第二,也是因为我自己比较关注这一块内容,最近与邵宇老师一起写了很多文章;第三,就是这一块内容确实比较丰富,仅仅是汇率问题,就可以将好几节课。


这一章的内容包括:历史上的贸易战、货币战、石油战;中美贸易战的缘起和出路;人民币汇率的政治经济分析;人民币汇率与房价;美元霸权的演进与得失;资本流动与资本管制;还有国际贸易当中的一些经典理论,如三元悖论、把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等等。最近我与邵老师在写一本书,读了不少国际政治方面的书籍,比如基辛格、米尔斯海默、沈大伟、吉尔平等;还读了一些冷战史的内容,最终要的就是凯南和加迪斯。我也会将这部分内容融入到各个知识点的讲解中区。总之,这一章的内容,对于大家理解现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中发生的问题,非常有帮助。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先讲点历史,大家会发现,中美贸易战,只不过是历史上的一个片段而已,所以也没什么意外了。只是很不幸,它在我们这个时代发生了。而且,这一次不是闹着玩的,特朗普和他的幕僚团队都非常强硬,软硬都不吃。


历史经验显示,后起大国大多是通过贸易保护政策发展壮大的,而守成大国则倾向于执行自由贸易政策。但当其霸权地位受到新兴大国威胁时,往往会退回到保护主义的状态。这种政策的转换,大多发生在经济危机或者是战争时期。自由化的国家更容易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其经济实力往往会受到较大的冲击。而原先实行保护政策的国家,受到的冲击则较小,并且可以趁机取得世界霸权地位。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的英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而后转向保护主义,在大萧条期间更为明显。美国自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追赶过程中,一直奉行贸易保护政策,二战后开始选择了自由贸易政策。随着德国、日本、中国的崛起,美国国会的保护主义开始兴盛,主张对贸易伙伴进行制裁。石油危机后,分别对日本和德国等国发动贸易战。08年金融危机后,又是对中国的贸易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的老师巴格沃蒂说,美国并不是不在意贸易规则的不对称,而是不在意比自己弱很多的贸易对手。当这些伙伴国不断壮大,不对等的规则就开始是个问题了。


英国:从单边自由到保护


英国自由贸易之路始于1846年废除《谷物法》。1839年,在利益的驱动下,英国政治家理查德·科布登(Richard Cobden)成立了反《谷物法》联盟。他认为,《谷物法》是特殊利益集团——地主阶级利益的体现,对消费者和工业是有害的。1941年,罗伯特·皮尔(Robert Peel)带领新成立的保守党赢得了大选,成为英国的首相。他倡导自由贸易思想,力排众议,最终促成《谷物法》的废除,开创了英国实行自由贸易的先河。紧接着,1849年废除《航海法》,1860年取消所有贸易和关税限制,并把自由贸易打造成自由、民主与和平的化身,劝说落后国家也实行自由贸易。


并不是英国不在意贸易政策的非对称性,而是因为其他国家经济规模较小,不足以对英国的霸权地位构成威胁。但19世纪末期,德国和美国在经济上开始挑战英国的地位,且美国工业总产值在1894年超过英国。如图2所示,截止到1913年,英国的工业总产值占比从1870年的31.8%下降到了1913年的14%。同一时期,美国的比例从23.3%增加到35.8%,为英国的2.5倍。同时,英国的贸易地位也在下降。英国制造品出口占世界的比重从1880年的41.1%下降到1913年的29.9%,而德国的比重从19.3增加到26.5%,美国从7.8%扩大到了12.6%

随着英国世界经济地位的下降,国内保护主义情绪逐步上升,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单边自由贸易原则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保护主义者主张与其他国家实行对等的关税政策。特别是一战开始后,英国保护主义政策逐步落地,如议会在1915年通过了《马克凯恩》法案,设置33.33%的关税保护汽车工业。1921年,又通过了《保护工业部门法案》,对进口的精密仪器,化学品,金属制品征收50%关税。


两次世界大战中断了世界贸易,各国均回归到贸易保护的孤立状态,而这种状态又反过来加重了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混乱。


美国:从引领到重建


虽然美国在一战前就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其综合实力,特别是金融实力仍不及英国。这种状况在一战后发生了变化。二战后,英国受战争拖累,负债累累,霸权不再,美国的综合实力远超其他国家,沦为战败国的德国和日本更是千疮百孔。两次世界大战的唯一赢家是美国。按照基辛格在《大棋局》中的观点,美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霸权国家,正是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世界政经格局的交替。1945年二战结束,仅仅两年后,世界又一次滑向战争的边缘,只是这一次战争的形式是“冷战”。


美国一改战前孤立主义姿态,承担起了重建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任务。一方面,美国结构现实主义者认为,增强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有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另一方面,意在制衡苏联。从1917年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的崛起,美国当权者意识到,贫困才是共产主义和民粹主义兴起的根本原因。为此,美国“善意忽视”贸易中的不对等规则,奉行“不对称”的多边自由贸易政策,为世界带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三十年,德国和日本快速崛起。这个时期经济起飞的经济体的一个特征是——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在其他国家发展的过程中,美国霸权不断被削弱。对公平规则的诉求和保护主义情绪只是暂时被压制住了,缺的只是一根“导火线”。


二战后初期,美国一枝独秀,经济总量最高峰时占比近一半,特别是制造业。如图所示,1950年,美国GDP占世界的比例为40.3%。但到了1980年,欧盟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日本的比例也扩大到8.8%。单一经济体中,日本的规模仅次于美国。“逐渐缩小的巨人”综合症致使美国保护主义热潮日渐高涨。

1973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以色列,采取了石油禁运的措施,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欧洲和美国等严重依赖中东石油进口的经济体出现了输入型通胀,西方国家进入“滞胀”的10年。1978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更是火上浇油。在美国,针对通货膨胀,沃尔克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针对经济增长停滞,财政部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结果美元不断升值,这反过来进一步扩大了贸易赤字。实质上,经常项目是有资本项目驱动的,加息导致资金大量流入美国,美元不断升值,这又反过来导致经常账户进一步恶化。70年代以来的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使得资金跨国流动更加方便,海量的资金流动放大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从而也更容易导致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1974年贸易法》制定了“超级301”条款,授权美国政府对国际收支盈余的贸易伙伴进行制裁,直至盈余消失。除此之外,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也是常见的两种战术工具,它们可以增加国外竞争者的不确定性,增加贸易摩擦,提高交易成本,对本国生产商就是一种保护。而且,它们还被用来驱使外国政府对自愿出口限制进行谈判。


80年代中叶,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达到了顶峰。1985年,针对日本进口的皮革制品,美国启动301条款进行制裁。日本回应,开征非歧视性关税。美国并不买账,称必须采取配额的方式才行。因为美国担心其没有竞争优势,而配额的方式可以实现贸易的精准转移,将从其他国家进口的额度转移给美国。1986年,保护主义者推动了一项政策,要求日本市场上20%的半导体芯片份额必须由美国提供。到了1987年,美国还是没能成功地向日本出口足够的芯片。4月份,美国制定了一项对日本电子产品更大范围的制裁措施。同样,美国也对韩国采用过301条款,迫使其开放保险市场。克鲁格曼的老师巴格沃蒂称,超级“301”条款是愚蠢且危险的。美国还通过了《格普哈特修正案》,专门针对那些对美国有顺差的国家,要求其在限定范围内削减一定数量的顺差,否则就会报复。要知道,1985年广场协议虽然是日方主动联络的,但其意图也在于缓解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希望其不要制裁日本。然而,一切都是枉然。


配合美元贬值和日本、欧盟等其他国家(或区域)刺激内需的政策,美国的经常账户在1991年转为正数,但1992年又转为负数,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缺口越拉越大。这一次,美国把账主要算在中国头上了。毕竟,其赤字的近一半来自中国。而这一次,触发美国国内保护主义者神经的就是08年金融危机。他们将美国国内的失衡,归因于外部失衡。

要求中国减少1000亿,或2000亿美元顺差,表明美国在贸易问题上已经从其珍视的“程序正义”,转为“结果导向”。开放贸易体系的原则是,规则,而不是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克林顿时期曾任美国贸易代表的米基·坎特(Mickey Kantor)称,他只关注结果,对空洞的经济理论和贸易规则不感兴趣。


至今,中美已经经过多个回合的较量。继500亿美元之后,712日,美国贸易代表声明,将对进口自中国的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10%的关税。若中方反制,美方将考虑对进口自中国的所有商品加征关税。众所周知,贸易战一定是双输的。即使在目前这个程度,已经有企业表示快要关门大吉了。


历史上,发端于贸易保护主义,并升级到军事冲突的案例不胜枚举,如西方国家1929-1933年大萧条期间的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纳粹主义的兴起密切相关,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比如中英鸦片战争等。所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特朗普方案行不通,它会使全球的贸易网络越来越复杂,而且还会增加政治风险。中美贸易战还没有任何消退的迹象,笔者认为,中美双反的当务之急并不是去讨论公平的细节,而是划定一条底线,即不应将贸易领域的纠纷扩大到地缘政治、军事,甚至是意识形态领域。


小结


从大国兴衰交替和贸易政策的选择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两股力量——经济危机和霸权衰落,推动着保护主义兴起。并且,他们往往是相伴而生的。08年金融危机就是两股力量的交汇,一方面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另一方面中国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两者的差距在加速收窄。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美国GDP占比从2007年的25%下降到2017年的24.32%,而中国则从6.1%上升到14.84%,差距缩小到个位数。据北大林毅夫教授的估计,中国或在2025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或许才是特朗普政府遏制中国的最根本原因。


OK,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但没什么难点,就是讲了一个事实。就不布置作业给大家了。我们下节课继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za123

    我经常会看到很多不负责任的媒体煽动民意,说什么美帝欺负人,贸易战打到底,贸易战对中国影响不大,只要坚持,中国就一定会赢之类的话!听着就觉得好笑!而陈老师对贸易战的分析和评论,是我听到的最理性的声音,而且非常有道理!特别是最后的总结,谈判的重点是控制边界,防止进一步升级。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贸易战对双方都不好,但是为什么美国还是要发动贸易战呢?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经济学的范围,这是政治问题。所以经济学并不能解释所有问题,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学习!

  • Bambilu

    老师,这些文字课件可以下载吗?

    陈达飞复旦 回复 @Bambilu: 可以不用着急的,以后会出书的,书应该比口语话的好读一些

  • A君_0f

    我觉得贸易战很大的原因是,烂轩船,瞎嘚瑟,艺术照满墙贴,找事,我们这些见多识广的没觉得有啥,可把那些没见过世面的美国乡巴佬吓着了。

    陈达飞复旦 回复 @A君_0f: 有理

  • 淡泊宁静淡然

    周三的课程怎么没有更新呢?求解

    陈达飞复旦 回复 @淡泊宁静淡然: 周五继续更新哈,跟上节奏了吗?我还想等等新学员呢

  • 孔夫子_aq

    收到

  • 陈达飞复旦

    第一个图是GDP占比

  • 安老师的小屋

    硝烟四起

  • Wr930220

    疫情之后也会这样吗

  • 迷羊问道

    厉害了

  • 宋畔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