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大结局》

柳宗元《大结局》

00:00
13:26

伟大的柳宗元 (2008-06-24 22:19:00)

标签:杂谈程代军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非常敬重两个人,一个是苏轼,另一个就是柳宗元。这两个人,文章写得极好自不消说,人格之清逸峻拔在灿若星辰的文学大师中极为罕见。

柳宗元年轻得志,20岁中进士,同榜状元为苑论,可惜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汪洋大海里了。摩西曾反复提到这种现象,我也坚定地认为,能否名垂青史并不以考试分数高低来决定,而是看他给后世留下的是什么东西。当然,留下罪恶的人也是会留下骂名而与历史同在的。

23岁登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后调蓝田县尉,逐步累升至监察御史里行、礼部员外郎。因为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先得势后失势,被贬为邵州刺史,中途加诏,贬为永州司马。中国的古代政治就是这样有趣,虽说是皇帝一言堂,但是影响皇帝最终决策的经常有两派。两派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恨不得把对方往死里整。其中一派得势,另一派往往就会暗中扶植未来的接班人,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康熙年间的明珠和索额图当是典型人物。

柳宗元才到永州的时候,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和家人住在一所寺庙里。没过半年,信佛的老母去世。在愤怒、抑郁、艰苦的政治、心理和自然环境里呆了十年的柳宗元,身体状况变得很糟糕。但是他还是坚持斗争,一心为民,《捕蛇者说》这篇散文可以看出他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已经腐朽的朝廷的殷切期待。

朝廷是不会怜惜百姓的,更不会理睬曾是自己政敌的柳宗元。天真的柳宗元不停地给那些权贵写信,诉说衷肠,但是“众忌其才,无用心者”。

十年,一生有几个黄金一般的十年啊?在永州呆了十年之后的柳宗元被召回朝廷,满怀希冀地认为可以大干一番时,谁料到不到一个月,又被小鸡肚肠般的宰相武元衡贬为柳州刺史。同在被贬之列的还有刘禹锡,他更惨,被贬为播州刺史。于是,中国文学史上那个极为感人的故事诞生了。柳宗元考虑到播州比柳州远,生活条件愈加艰苦,而刘禹锡还有80多岁的老母需要随身奉养,行动不便,于是几次上书给朝廷,要求与刘禹锡互换流放地点。被流放已属不幸,在被流放的命运中仍然考虑着让同在噩运中的朋友少一点痛苦,这是怎样的伟大啊!后来,在裴度的帮助下,刘禹锡改贬连州,柳宗元才动身向柳州。

柳州有幸,让一个并非出生地的地名成为对人的称谓的一部分。“柳柳州”,不是来自官方的封谥,而是一种民间的赠予,其价值远胜于蝇营狗苟之辈钻营媚上而获得的廉价称号。那当时那片尚未开化的土地上,柳宗元以文人的品质取代了政治,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他解放奴婢,兴修水利,创办教育,发展农业,让当地人逐渐过上好日子,精神上也逐渐走向富足。据有关野史记载,柳宗元从来不歧视当地人,也不摆什么官架子。遇到诉讼,分别听清是非曲直,不以刑法治人。当地有个叫莫诚的,为了救哥哥哥哥莫荡,用竹竿刺伤叫莫果的右臂(具体是依照巫术还是打架斗殴不可考)。十一天后莫果死了,莫诚依法当抵罪,柳宗元还为莫诚上状申诉。如此仁爱之心,感动了老百姓。于是老百姓奔走相告:“太守不是畏惧我们野蛮凶狠,是真的爱护我们啊!”并且互相约定以后不得打官司。民歌说:“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色依然在,千株绿拂天。”在韩愈所写的《柳州罗池庙碑》中,还引用当地百姓自己的话说:我们这里远离京师,我们都是乡村没有文化的暴徒。现在老天开眼让柳刺史来了,我们如果不化服,那我们就不是人了。这样的话有些夸张成分,但是可以说明柳宗元深得民心。

于是就有了更为神乎其神的说法。据说有次柳宗元和部下在驿亭喝酒,柳宗元说:“我被时运抛弃,而在此地寄身,跟你们相交好。明年我将会死去,死而成为神。我死后三年,请你们筑庙祭奠我。”果然,柳宗元到期而死,死时仅46岁。死后三年,他的灵魂突然出现在柳州官署的后堂,欧阳翼等老部下见而拜之。当天晚上,柳宗元托梦给欧阳翼说:“在罗池那里为我建馆。”欧阳翼照办。在柳侯祠刚建好举行大祭的当天,一个叫李仪的人,喝醉了酒,在大堂上说了些不敬的话,当场得病,众人扶着他走出祠堂门,他就死了。这种传说也是韩愈告诉我们的,我想大意是告诉我们神圣的英灵是不容冒犯的。

苏轼评价柳宗元的诗说,他的成就在陶渊明下,韦应物上。依我看,陶渊明的散淡固然味道极醇,但是柳宗元的清越也韵味十足。一为名烟,一为名酒,殊难较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静客听雨

    伟大的柳宗元

    秋语荷塘 回复 @静客听雨: 是啊

  • 再生缘_xy

    🐝🐢🕷🦐🦕🐋🐊

  • 清风_pqc

    到这就

  • 细品名人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老师对柳宗元,对中国唐诗热爱之情难以言表。

    秋语荷塘 回复 @细品名人: 谢谢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