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肩吾《幼nv词》

施肩吾《幼nv词》

00:00
18:18

 

 幼nv

 

唐代:施肩吾

 

nv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nv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效古词》)而这首《幼nv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

 

  诗一开始就着力写幼nv之“幼”,先就年龄说,“才六岁”,说“才”不说“已”,意谓还小着呢。再就智力说,尚“未知巧与拙”。这话除表明“幼”外,更有多重意味。表面是说她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这类较为抽象的概念;其实,也意味着因幼稚不免常常弄“巧”成“拙”,比方说,会干出“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左思),“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杜甫)一类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③黄吻:即黄口,本指小孩,这里指小孩的嘴唇。吻:唇两边。澜漫:淋漓的样子。这两句是说把口红涂的不但没有规则而且超过嘴唇范围,颜色也过浓。

但“黄口”怎么理解呢?小儿不都是唇红齿白的吗?

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十岁以下儿童皆泛称为“黄口”。

无知的年轻人,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亦作“黄颔小儿”、“黄口小儿”、“黄口小雀”。

近义词有:黄口孺子

《孔子家语·六本》云: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雀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  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憨而有危亡之败也。”

孔子看见捉鸟的人,捉到的都是小鸟。孔子问他:"唯独大鸟捕获不到,这是为什么呢?"捕鸟人说:"大鸟容易受到惊吓,所以难以捕捉到,小鸟贪吃,所以容易捕捉到。小鸟跟从大鸟,就捕捉不到了;但是如果大鸟跟从小鸟,就可以捕捉到。"孔子回过头对弟子们说:"容易受到惊吓的(大鸟)就能远离祸害,喜欢贪食的(小鸟)就容易忘记祸患,这是出自它们的本性啊。跟从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祸与福。所以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要谨慎选择自己跟从的人,借助年长者的谋虑来保全性命,仿效年轻人的愚蠢和鲁莽,会有面临危险死亡的祸患 。"

不过事物总要分两面看,有人觉得小儿幼稚,有人觉得可爱,你看我们说小孩儿、小猫儿、小草儿都喜欢加个“儿”。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是出自唐·杜甫《北征》。

晓妆:早晨梳妆。移时:一会工夫。朱铅:红粉,妇nv涂面所用。狼藉:散乱的样子。画眉阔:言随手涂抹,眉毛画得太阔,不像样子。这几句大意是:学习母亲无所不为,晨起梳妆随手涂抹,一会儿用朱粉在脸上搽chá得狼藉不堪,把眉毛画得特别宽阔。

这几句写小nv孩跟着母亲学梳妆,乱涂一气的稚气可笑的样子。写得娇痴可爱,憨态十足。

此外,这里提“巧拙”实偏义于“巧”,暗关末句“拜新月”事。读者一旦把二者联系起来,就意会这是在七夕,如同目睹如此动人的“乞巧”场面:“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nv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诗中并没有对人物往事及活动场景作任何叙写,由于巧下一字,就令人想象无穷,收到含蓄之效。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nv渡河桥。""碧霄"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nv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表现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前两句刻划nv孩的幼稚之后,末二句就集中于一件情事。时间是七夕,因前面已由“巧”字作了暗示,三句只简作一“夜”字。地点是“堂前”,这是能见“新月”的地方。小nv孩干什么呢?她既未和别的孩子一样去寻找萤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却郑重其事地在堂前学着大人“拜新月”呢。读到这里,令人忍俊不禁。“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的少nv拜月,意在乞巧,而这位“才六岁”的乳臭未干的小nv孩拜月,是“不知巧”而乞之,“与‘细语人不闻’(李端《拜新月》)情事各别”(沈德潜语)啊。

出自唐代李端的《拜新月》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卷起低垂的帘儿,哦,一轮新月,莹莹洁洁倚在窗外,

急急蹑下台阶,双手合在胸前,深深地拜。

庭院呦,悄然无人,独自含羞含情,对着新月细语喃喃,

只有微微的寒风,不时地飘起,那盈盈纤柔的裙带。

尽管作者叙述的语气客观,但“学人”二字传达的语义却是揶揄的。小nv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产生。小nv孩越是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

新月:农历每月初出的弯形的月亮;亦指农历月逢十五日新满的月亮。宋张耒《柯山集》有《七月六日》二首,其第二首云'黄昏楼角看新月,还是去年牛nv时。'" 

  这类以歌颂童真为主题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晋左思《娇nv诗》,那首五古用铺张的笔墨描写了两个小nv孩种种天真情事,颇能穷形尽态。而五绝容不得铺叙。如果把左诗比作画中工笔,则此诗就是画中写意,它删繁就简,削多成一,集中笔墨,只就一件情事写来,以概见幼nv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画出了一幅笔致幽默、妙趣横生的风俗小品画,显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再生缘_xy

    🐃🐬🦀🐡🐅🦓

  • 听友77776005

    多一分童真,少一分世俗。就要开学了,各类辅导班蠢蠢欲动,印上这诗,发给这些办班的咋样?

    秋语荷塘 回复 @听友77776005: 呀。对呀。

  • 空中花园X

    萌宠邯郸拜 对望月儿明 不知题有误 万恶幼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