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涉《润州听暮角》

李涉《润州听暮角》

00:00
21:08

 

 

润州听暮角

 

                 李涉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⑴润州:即今江苏镇江。角:古代军中乐器,所吹多为边塞曲,有铜角、画角等。

 

⑵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全唐诗》校:一作“孤城”。

 

⑶曲引边声:《全唐诗》校:一作“风引胡笳”。

 

⑷海门:地名,在润州城外。《镇江府志》:“焦山东北有二岛对峙,谓之海门。”

 

 

号角声在润州的上空回荡,江水茫茫。那号角吹的是边塞歌曲,慷慨悲凉,行人听到此曲,仿佛听到了戍边将士思乡而不得归的长长哀怨声。听到这哀怨的号角声,沙滩上的那群大雁像受惊似的突然飞起,排列成两三行沿海门朝远方飞去。

 

  诗题一作《晚泊润州闻角》,与本题恰成补充,说明本诗是羁旅水途之作。

 

  这首绝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写得气势苍凉,意境高远,通俗凝炼,耐人寻味。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

 

  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象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不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吗?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哇!“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文宗时,诗人曾因事流放康州(治所在今广东德庆),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迁谪途中。

 

  这首诗,写得意态自然,寓情于景。乍读,作品好象完全是按照事物的原貌来写的,细细体味,字字句句都见匠心。诗人选择了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一幅画卷:江边的城市、浩渺的江水和惊飞的鸿雁,而画外则传来悲凉的画角声。在每一物象之中,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作词:吕燕卫

编曲:张宏光

演唱:呼斯楞

鸿雁 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 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 向南方

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天苍茫 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 北归还

带上我的思念

歌声远 琴声颤

草原上春意暖

鸿雁 向苍天

天空有多遥远

酒喝干 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酒喝干 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妙口言

    被秋雨老师的歌声惊艳到了 非常有韵味

    秋语荷塘 回复 @妙口言: 哈,还是老朋友能欣赏得来。

  • 听友71991284

    老师,问你一个问题,高考议论文和任务驱动作文能用申论作文的素材吗?或者是用申论的范文吗?

    秋语荷塘 回复 @听友71991284: 好家伙,这么多专有名词,这样还咋写文章啊,我不清楚,我只知道现在我们的写作已经走到死胡同了,朋友,忘记这些专有名词吧!

  • 天涯仗剑_ai

    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秋语荷塘 回复 @天涯仗剑_ai: 是啊

  • 小兔的阳光

    老师讲的真好!让人感动!

  • 再生缘_xy

    🐗🐞🦀🐌🦂🦎

  • Paul_pD

    江城吹角水茫茫⑵,曲引边声怨思长⑶。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⑷。

    秋语荷塘 回复 @Paul_pD: 谢谢朋友

  • 阳光丑石

    👍👍👍

    秋语荷塘 回复 @阳光丑石: 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