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下:渐进改良,还是从零开始?
一、引子
我们在生活中会见到两种人:一种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喜欢零敲碎打,慢慢地、逐步地来解决一小部分问题;另一种人呢,就完全不能忍受第一种做法。
他们喜欢推倒重来,索性从零开始,按照最理想的方式,大刀阔斧地重新来做一套。
那么,当我们面对自己的社会的时候,应该采取哪一种方式呢?
今天我们就要继续来阅读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他对这个问题有一段有意思的分析。
今天的课程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对社会工程作出的二分,那就是渐进的和乌托邦的社会工程。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波普尔的经济干预主义。
紧接着,我来介绍一下,波普尔对国家和政府的基本看法。
最后,我来着重介绍一下,波普尔在科学哲学方面作出的贡献,那就是他提出的可证伪主义。
二、渐进和乌托邦的社会工程
在上一次课程里,我提到了波普尔使用的一个概念:社会工程。
它有两重含义:一方面社会工程认为人是有主动性的;另一方面,社会工程认为,对待社会好像对待一项工程一样。
不过,在后面的章节里,波普尔对社会工程作出了一个著名的二分。
波普尔提出,第一种社会工程,是那些“结果能够通过零星社会工程检验的社会技术”。这样的零星社会工程,是可以试错和检验的。也有翻译为“渐进的社会工程”(piecemeal social engineering)。也就是说,一旦做错了,我们就可以及时改正或者放弃。
例如,我们觉得一个社会贫富不均,那么可以采用提高富人税率的方式来试试看,而不是把富人都杀死或者赶走。
而且,这种渐进的社会工程的目标,并不是最大限度地增加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排除痛苦。
虽然,我们从表面上来看,痛苦是幸福的反义词。但是,波普尔认为,幸福和痛苦不是一件事情的正反两面。因为,幸福不能补偿痛苦,也不是没有痛苦的状态。
相比之下,如果比较追求幸福和减少痛苦,一定是减少痛苦来得更为迫切。
中国人所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也是这个意思。还有啊,幸福是没有止境的,没有一个确定的终止。而且啊,幸福因人而异;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对什么是痛苦,有着大同小异的看法。
所以波普尔提出:消除痛苦是一件公共的事情,应该由政府来操心;反过来,追求幸福是一件私事,留给个人自己努力就好了。不要让政府来干预个人的私事。
第二种社会工程是和渐进社会工程相反的,那就是所谓“乌托邦社会工程”(utopian social engineering)。
波普尔是这样定义“乌托邦社会工程”的:“建议从整体上重建社会,即名副其实地扫荡一切的变革。由于我们经验有限,这种变革的实际结果是很难进行计算的。乌托邦社会工程要求理性地位全社会制订一个计划,但是我们并不拥有这样能够确保这样一种雄心勃勃的要求取得良好效果所需的确凿可靠的知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拥有这样的知识,因为我们在这种类型的计划活动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而实际知识必须以经验为基础。目前,进行大规模工程所需的社会学知识根本不存在。”(卷一,171)
通俗地来说,乌托邦的社会工程,就是在脑袋里先凭空勾画最理想的蓝图。然后按照这个蓝图,来平地起高楼。
可是,从人类历史来看,不幸的是:越是充满乌托邦的方案,最终越是容易导致灾祸。例如,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提出,为了防止人的私心泛滥,就要废除家庭,让国家来抚养教育所有的小孩。但是,我们发现,这完全不可行,违背了基本的人性。
在我所知道的历史中,大概也只有太平天国的时候,短暂地实行过这样的做法。不过,波普尔也说,提出乌托邦社会工程的不一定都是坏人。很多人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提出乌托邦的。相反,它是历史主义者美好愿望的产物。但是美好愿望不一定等于美好的结果。
每一次我们希望在地上制造天堂,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不幸。两相比较:渐进的社会工程和乌托邦的社会工程,波普尔一定是选择前者,而反对后者的。
三、经济干预主义
我们在上一次课程里讲过,虽然很多人认为波普尔是典型的自由主义者。但其实,他的政治思想中,远不止自由主义这一种成分。
波普尔在回忆录里写过:他有一个最基本的想法,那就是,人类社会是不完善的。因为社会中始终存在着道德的冲突。但是,反过来不可能有没有冲突的社会。没有冲突的社会是“蚂蚁社会”。(探索122)当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们应当努力减少冲突。
波普尔把自己的经济政策叫做“经济干预主义”。
波普尔和哈耶克那样的自由主义者也是有分歧的:哈耶克把自由市场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但是,波普尔对此有些担心。
他认为,自由市场仅仅是开放社会的一个目标而已。但是,不能把自由市场放到神的一样、至高无上的位置。与之相比,他认为人道主义才是关键。他更加想把自由主义者、进步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团结起来,形成一个联合。他把这个联合叫做“人道主义阵营”。
波普尔在一次访谈中,对“开放社会”提出了四个目标:
第一,维护和平;第二,没有人挨饿;第三,充分就业;第四,就是教育。
所以,波普尔的思想是自由主义的,但远远不止于自由主义。
波普尔并不认为资本主义是完美的。相反,他看到了当时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市场的局限性。
他提出,应当进行改革,来缓解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现象。但是,他认为应该通过务实的改革,而不能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他一方面认为,政府应当对市场进行干预;但是另一方面,他担心,政府会因此掌握了太多的权力。
对自由主义者来说,国家的权力太大,是他们尤其害怕的。国家干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而且必须有一种机制来防止权力被滥用。
四、“国家是必要的痛苦”
1956年,波普尔在一篇杂志文论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国家是一种必要的痛苦,它的权力不应增多到超越其必要的程度。”
在波普尔那里,政府类型只有两种:一种是专制政府;另一种是可以通过非暴力形式实现更替的政府。
波普尔自己认为,苏格拉底就已经提出了一个“开放社会”的想法。这个概念出现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的标题里。
什么是“开放社会”呢?
波普尔提出,开放社会是一种新的信赖,信赖人,信赖人道,信赖自由和兄弟般的关系。与此相反,封闭社会是一种具体的、半组织状态的联合体。
在开放社会里,人是按自己的理解,按照个人的兴趣去行动的;而在封闭社会里,要按照社会集体的理解去行动。开放社会的敌人是“野蛮社会”,是政治上的极权主义。
波普尔认为,有两种政府干预的类型:
第一种,是在法律框架中进行;
第二种,是国家把权力授予一些国家机构,让这些机构相机而动。
第一种干预,是制度化的和间接的;
第二种干预,是个人化的和直接的。
波普尔毫无疑问认为,第一种干预是比较好的,因为它不大会被滥用。而在第二种情况下,权力几乎是无法得到控制的。因为,这些政府机构具有太大的自由裁量权。
波普尔认为,希特勒掌握政权的过程,就是自由裁量权失控的一个例子。民众把自己的权利,拱手让给了一个领袖、一群政客和一小撮官僚。
这也意味着,一些原本应当由每个人自己做出的选择,现在让渡给了其他人。波普尔认为,这样就完成了一个飞跃,就是从理性到非理性。
非理性主义必然会提出一种观点,那就是“强权即公理”。而个人的利益、权利也会因此被忽略。个人会成为一颗螺丝钉。个人的选择和行动的权利,就会被剥夺,专制和暴政之门就会被开启。
五、可证伪主义
波普尔不仅在政治哲学领域很有名,他还是一个科学哲学的大家。
我们下一周,会来介绍另一本科学哲学的名著: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作为准备和热身,我们必须要先来谈谈波普尔的“可证伪主义”。
在波普尔之前,从19世纪到20世纪占据主流的是实证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波普尔曾经在维也纳上学。那个时候,在维也纳乃至整个欧洲大陆盛行的都是实证主义。其中的代表人物是卡尔纳普。
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建立在两个基本的方法之上,那就是观察和归纳。观察就是去看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收集尽可能多的事例。而归纳就是要从一个一个具体的事例中总结出一些规律。但是,波普尔认为这两个方法都是有问题的。
我首先来说观察。
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不是来自于观察的,而是来自问题和猜测。而且,理论是先于观察的。
我们总是带着一定的预设,去观察一切东西的。
波普尔自己举过一个例子。他在维也纳当中学老师的时候,在物理课上对学生说:“拿起你的笔和纸,仔细观察,然后记下观察的结果。”
学生们一脸茫然,反过来问他:你要我们观察什么呢?波普尔由此发现,观察本身是一个荒谬的指令。凡是观察都是有选择性的。它需要一个对象,一个明确的任务,一个焦点和一个问题。
波普尔还引用了生物学家的例子说:一个饥饿的动物会把周围的东西分成可以吃的和不可以吃的;一个正在逃跑的动物,则会把环境分为出路和藏身之处。
同样,人总是先提出问题和目标,然后根据需要和兴趣对外部事物进行区分,再然后才会进行观察。所谓纯粹的观察是不存在的。
其次呢,波普尔反对归纳的方法。
波普尔认为,归纳法只能告诉我们过去是怎样的,但是没法告诉我们未来是怎样的。
我们以往的课程里就曾经说过,过去反复发生的事情,并不能保证以后依然会这样发生。所以,波普尔认为,归纳法本身就不是科学的方法,要把归纳法排除到科学之外去。
波普尔提出,全称命题不是从单称命题中推论出来的。(无尽的探索89)但是,全称命题可以被单称命题所反驳。因为他们与经验上可观察的事实相冲突。
波普尔的这些看法,对以往的科学观是颠覆性的。
他提出,科学理论是对事实关系的大胆猜测,而不是从实际的观察中获得的;但是这些理论可以被观察所证伪。这就是著名的“可证伪理论”。
波普尔的这种立场被叫做“证伪主义”或者“否证主义”(falsificationism)。用波普尔自己的话来说:科学理论,如果未被否证,将永远是假说或猜想。(无尽的探索82)
那么,波普尔为什么要提出可证伪理论呢?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欧洲大陆的新理论,好像雨后春笋一样长出来。很多理论处在彼此竞争的状态,甚至还要相互诋毁,都说对方是不科学的。最受到争议的是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所以,波普尔要提出一个科学的标准:科学理论要可以被证否,或者说证伪。每个理论都说自己说的是对的,但是你要接受检验啊。
理论可以是一些猜想,这些猜想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是对的。但是随着我们观察能力的拓展,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经验材料和案例,原来的理论可能就会出现问题了。这个时候,原来的理论就被证伪了。
没有办法接受观察、经验检验的理论,必须被排除出去。但是,一个理论在被证否之前,我们假定它暂时是对的、正确的。
其实,波普尔在这里也提出了一个科学的标准。科学不仅仅是我们对世界一些看法,而且是这些看法是有标准的。标准是什么的?科学在原则上是要接受经验检验的。如果不能接受经验的检验,它就不是科学。
例如,我说:我上辈子是一只青蛙。这句话,就没有办法接受经验的检验。
还有一些命题也是没有办法接受经验检验的:例如逻辑定律、数学命题、形而上学和宗教命题;
当然还有一些伪科学,例如相面术和星相学。甚至,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也不是科学。因为一个人对另一个梦境的解释,也无法接受检验,解释到底是错还是对的。
对波普尔来说,科学始终是通过猜想、试错和反对而前进的。并不存在一劳永逸的科学,也没有什么永远正确的科学理论。
我们只能说,某个理论在现阶段是最好的,它能够解释最多的事件,而且还没有出现和它相反的情况。对科学反驳要提出论据。
但是有些东西,自己宣称是科学,但是从来不接受任何检验,那就有问题了。
科学总是从错误中学习的。科学是可以错的。科学史甚至就是一部充满错误的历史。
波普尔说:“科学的态度就是批判的态度,这种态度并不去寻找证实,而是去寻找判决性的检验;这些检验能反驳被检验的理论,虽然这些检验决不能证实它。”(无尽的探索,36)
相反,那些非科学的理论则声称,自己是绝对没有谬误的,是不会错的。
六、结尾
我来总结一下今天课程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渐进的和乌托邦的社会工程的区别。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波普尔的经济干预主义。
紧接着,我来介绍一下,波普尔对国家和政府的基本看法。
最后,我来着重介绍一下,波普尔的可证伪主义。
好,现在我想提出本周课程的问题,你对自己的生活,是愿意采用渐进的还是乌托邦社会工程的方式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踊跃打卡,并回答问题。我将在本周日对大家的回答做出点评。也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在本周的课程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和困惑。
前辈子是不是青蛙,是有方法可以证实的。只是波普尔不知道存在这种方法,也没有去学习尝试过罢了。归纳法当然也是能得出事实结论的,比如,我们一出生就看到各种动植物和身边的人不断地衰朽死去,从这无数种现象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结论:我们自身也会死去。这不需要等到死亡来临,我们就能提前预知。这个结论,也完全符合后来的事实。证明归纳推导是有效的方法。
郁老师,您好!您讲的哲学课太精彩了!我本来就喜欢哲学,但苦于没时间系统地去学习,您的讲课终于给了我这个机会,太棒了!我想讲您讲课的文字材料下载下来以便经常学习。但您的文字材料只在手机上有,电脑版上没有,没法复制下来。多谢!
复旦郁喆隽 回复 @JACKLIUJH: 后台留言,可以加入微信群,那里有文字资料整理。
怎样加入微信群呢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犹犹豫豫,胆怯懦弱的书生啊…… 求全不可得,受难是常态
谢谢老师
波普尔对科学的定义:可证伪主义,是有缺陷的,他没有考虑到人类对认知领域探索的扩大趋势。比如按波普尔的理论上帝存在不可证伪,因而不属于科学。印度神话大陆是由大象抬着,现在我们可以证实它是错的,所以印度神话属于科学。但是,未来人类探索领域的扩大,理论上必可找遍宇宙,可以证明上帝是否存在,所以可证伪,所以对未来它属于科学。而对于古代印度,当时的人类无法走遍大陆,所以也不可证伪,所对古代它也不属于科学。同样波普尔对弗洛依德梦境解释的认知也可以说明这点:当代脑电技术的发展使对梦的了解进入了科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