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给大家推荐过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里有部分纯属扯淡,但有一部分值得学习,所以这是一本需要辩证吸收的书。
但是后面张德芬女士后面一系列的书是越来越没法看,特别是那本《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这些书大肆横行其实非常正常,因为这就是《心灵鸡汤》这本书的另一种翻版写法。
我倒想用这句话来警醒一下:“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人天生有一种偷懒的本能倾向,比如你说话不要说的太复杂,讲课不要讲的太高深,事情不要太麻烦等等。
有了外卖人们很少出门吃饭,有了手机人们很少鸿雁往来,有了电脑人们很少提笔写字。
在这种天然的倾向下,自然就会出现很多符合人性的东西能够被大肆传播,特别是这四个字——心想事成。
当然,还有一个东西更让人着迷,叫做吸引力法则。
我知道,接下来的话会触动很多人的神经——吸引力法则有点问题。
问题出在哪呢?
出在了目标定位错误上。
如果你觉得这句话不好理解,咱们换一种说法:
一旦你把精力放在了感动宇宙,呼唤宇宙并且幻想美好未来的时候,你往往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这无异于一种自我欺骗。
不举例子了,举一个科学实验:
发起实验者将一群成绩相当的学生分为两组,A组的学生在考试之前每天需要严格依据吸引力法则的方法去想象考试成功的样子,呼唤宇宙的正向能量。
而B组学生完全不同,必须踏踏实实的进行复习。
结果是,A组学生的平均考试成绩远低于B组学生。
发起实验者对A组学生进行试验后的调查,他们普遍表达了同一种感受:“当自己每天去想想成功的时候,感觉特别爽,仿佛真的有能量到自己身上了,可是一旦停止这个动作,再去复习,就会发现自己根本集中不了注意力,满脑子都是成功后的模样。”
如果说完这个实验之后,你依旧觉得,我每天遵循吸引力法则,依旧是获得了成功啊,而且感觉自己能量满满。
这其中出现了一个因果对应谬误,错误的把成功的结果,归因为吸引力法则,却忽略了自己实实在在下的功夫。
我们把情绪抛掉,理想的想一想,假设你是一个销售人员,今天要去面见一个特别重要的客户谈生意。
你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在面见之前用吸引力法则感召一个小时,另一种选择则是去调查客户的爱好、性格、经历、弱点,并且分析这笔生意谈成的概率,谈成的方法,有效的途径。
你觉得哪一种选择下,成功率更高呢?
有的时候,相信就是力量,一个人说别人不信,三个人说可能就有人信,说的人越多,就有越多的人信。
甚至会达到一种程度,你哪怕知道这个事儿有问题,你也不敢说出来,因为你一但说出来,就会被大家口诛笔伐。
更可怕的情况是,所有人都知道有问题,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先说出来,因为怕只有自己这么想,并且怀疑自己是错的。
对我来说,吸引力法则不能给我任何帮助,我并不觉得我每天去向宇宙发出申请,他就会批准我,并且在我的大脑里装进新的知识并且给我的账户里放进更多的金钱。
我倒觉得多去做点事,多看点书,可能更有助益。
吸引力法则信的人太多了,但我总觉得他有点问题,今天我把我的疑惑说出来了,可能错,可能对,这个留给大家去分辨。
吸引力法则 在我们看来 是树立一个目标 并且一直去铭记一直去努力为此而作 怎么可能就一直傻傻的想.... 主编这个有点点偏激 各种观念都是见仁见智吧
桀隽麟 回复 @Casablanca9: 我也觉得,吸引力法则本质就是想着美好的事成功的结果,建立自信,然后奔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呀。如果像作者解释的那样真的有点标题党了,主观意志站的多。其实也没有什么对错,只是每个人的观点不同,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从更多方面去探究一个问题哈
一听就知道作者没有仔细理解吸引力法则
多多co112 回复 @Le_sage: 个人觉得他是完全没理解
设计实验的人本身自己就不懂吸引力法则。吸引力法则的核心是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坚韧不拔地执着于这个目标。同时带着非常正面的积极心态。
我用吸引力法则每次坐公交车前我都想着车上有座位,想10次有9次成功。
吸引力法则我用了十年,实现的梦想越来越多。心态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健康。连续七年没进过医院。当然会有些感冒上火拉肚子,最多两三天就调整过来了。
听友205019425 回复 @令人着迷的欧元: 我现在在学习吸引力法则,很多人也说不靠谱,也有的人说靠谱,我很犹豫。现在听您这么说,我心里淡定了。感恩您的分享
放屁,吸引力法则不是说什么都不干每天光想就来了好吗?
听友336377718 回复 @昨日不能从现: 读懂就知道了
不要为了否定去否定哦,没把吸引力法则了解全面吧
作者讲的吸引力太片面了 ,吸引力写的也并不是这个意思啊
我觉得吸引力法则其实就是确定目标,紧盯目标,时刻提醒自己朝真正想要的地方努力💪
吸引力法则是想象美好的以后,同时努力着手眼下的事情。作者这样说太偏激了吧~
1881566nqbq 回复 @1351220drwp: 吸引力法则讲的是通过释放出美好的感受来吸引相同频率的美好事物。并没有提到着手眼下的事情这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