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03 从一条鱼开始的价格改革
 3264

试听90【1978】 03 从一条鱼开始的价格改革

00:00
09:59

课程交流群 


欢迎添加微信:xmcaijing,发送购买截图,即可加入课程VIP官方交流群,可获得课程话题交流、直播互动、不定期抽奖等福利!


课程文稿 


价格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价格如果违背科学、违背规律,去人为定价,那么生产、产销之间就会死水一潭。产品价格不能反映价值规律,短期经济就会长期存在。所以改革在微观主体上要有自主权、自主性,在整个宏观角度就是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也就是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广州与全国一样,蔬菜实行“统购包销”体制。菜农遵照国家指令性计划种菜、卖菜,按照计划价格收钱,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农民为了完成上市的任务,就多种“大路菜”,少种“精细品种”,宁要数量,不要质量。这样,老百姓不得不长年吃大路菜、吃老菜,叶菜可食率只有四五成,吃一斤菜要花二斤菜的钱。结果导致,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历来四季瓜果飘香的广州,其市民却要为吃蔬菜而烦恼。


曾任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省长的朱森林说:“当时蔬菜是统购统销,每亩种多少,多少上市,完不成任务受处罚。农民为了完成任务,当时拼命增产,讲数量不讲质量。如通心菜只有三分之一能吃。朱森林在从化县任革委会副主任时,对此深有体会。广州当时要求过年供应每户一只鸡,各级供销社要保证负责把鸡收上来,上交到市里,然后供应市民。为完成任务,他与供销社人员一起拿着秤、鸡笼,跑到农户家去收购。因为收购价低,农民不愿卖,卖也是卖瘦鸡。两者关系紧张,闹得‘鸡飞狗走’。”


那如何推进价格改革的呢?广东改革是先从城市价格放开开始的。1978年芳村最先放开河鲜、蔬菜、塘鱼价格,此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召开,这是广东最早的改革。


广州的改革主要是蔬菜和水产品两条线路。


【蔬菜】

1978 年 7 月,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广州开始对蔬菜实行产销见面,部分大宗品种实行幅度议价成交,小品种实行自由议价购销形式。7 月 21 日,广州首先放开 5%的蔬菜品种价格,浮动幅度在 40%之内,后来迫于在各方面压力(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刚调到广东工作不久,对情况还不是十分了解,他对广州市委提出批评,说习仲勋同志刚来,市里就想给领导抹黑。所以就出现部分蔬菜价格刚放开不久,又马上收回的情况),浮动幅度改为 15%之内。尽管这次对蔬菜价格体制的初步改革没有起到特别立竿见影的作用,可是,放开价格控制的改革大方向却基本定了下来。

 

【水产品】

真正有突破的是鱼。


广州人喜欢吃鱼,可就在几十年前,“鱼米之乡没鱼吃”却是广州这座鱼米之乡的生活场景。老百姓每人每月只有二两鱼票,全家人攒一个月不够买一斤鱼。当时在广州,为了买到供应有限的鱼吃,凌晨三四点就要去排队,用砖头占位,早上7点开市,排在后面的人只能买到鱼渣。


为什么吃鱼这么难?因为供给少。为什么供应少?因为水产品实行三级分配,国家给省里指标,省里给市里指标,渔民按计划生产,全是政府定价,没有积极性。市里的采购员要一直蹲在那里催落实,盯着渔民把鱼打回来交给政府的供应站。1978年习仲勋在广东担任省委第一书记时,曾收到广州一位市民来信,里面装着一张无法兑换的五角钱鱼票,给他带来了极大震动。


很快,广州就开始以水产品为突破口,进行全国最早的水产品统购统销改革。1978年12月,广州一德路开办了一家国营河鲜服务部,买卖双方可以自由贸易、自由议价。卖手叫价,一条鱼多少钱,有没有人要,价高者得。这样的场面引来很多人的围观,觉得好新鲜。


国营河鲜服务部本来是叫货栈的,但不敢叫,连开会都不敢在办公室开,因为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自由贸易的力量是如此之大,生产积极性被激发后,半年就有了1万吨的交易量。就这样,从河鲜开始,广州又接连放开了咸鱼海味、塘鱼、冰鲜鱼市场。


“街边仔,街边女,我开个鱼档来做生意,雅马哈鱼档真威风,这里的鲩鱼又大又生猛。”这是上世纪80年代电影《雅马哈鱼档》中的歌词。广州人就这样吃上了鲜美河鲜、生猛海鲜。


但改革并非没有压力。市场闸门一开,鱼价随之上涨。计划经济时代最贵的“牌价鱼”几毛钱一斤,一下子涨到了几块钱,引起很多投诉。但改革者顶住了压力,没过多久,各地的鱼争先恐后游了过来,鱼价慢慢回落,河鲜杂鱼也从十来个品种增加到了上百个。


广州成为全国第一个解决了“吃鱼难”的大城市。1985年4月,广州取消了最后一张鱼票。


通过在市场经济中看到价值规律的作用,看到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的提高,不仅解决了产量也解决了品种和质量,解决了供应难的问题,也让价格慢慢回到正常水平。


所以整个中国的改革城市中既有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也有从价格信号上更多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改革。宏观与微观配套起来推动了整个中国向市场化的转型和改革。


广州成为了全国第一个解决了“吃鱼难”的城市,而北京、上海就得再往后几年了。有人说,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开始的,而城市改革就是从广州的一条鱼引发的改革燎原到全国的。


我曾经在《南风窗》工作了十几年,85年创刊第一期就讲了广州的价格改革。当时中国供应限制到什么地步呢?广州有一个广交会,要接待一些外宾,每一次广交会广州都是两手空空,因为要把所有东西拿出来接待外宾,到外省调也调不到多少。一直到通过价格改革,做到了爱买什么有什么,买多少有多少,何时买何时有。


广州鱼吹响了中国价格城市里面改革的号角。从广州开始,1979-1984年,在全国逐步进行了“调放结合”,以调为主的价格调整,大幅度调整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猪肉、牛肉、禽、鸡蛋、水产品、蔬菜、牛奶等主要副食品和加工品销售价格,调整煤炭等生产资料出厂和运输价格,调整一些轻纺与烟酒价格。过去只能有供销社独家销售,现在完成了计划后,可以在市场上进行议价,通过市场调节销售产品。


回顾价格改革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动手越早、放得越开、搞得越活。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