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模块四】基金历史业绩的悖论
 2216

试听180第22讲【模块四】基金历史业绩的悖论

00:00
10:34

基金历史业绩的悖论



大家好,我是好买财富的老乐,欢迎大家回来。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基金历史业绩的悖论问题。买基金时,历史业绩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不过呢,大家又常在议论基金业绩变脸快的问题,甚至还有所谓“冠军魔咒”的说法。现在大家也都明白了,仅凭短期的排名来挑基金很不靠谱,感觉要看长期的历史业绩似乎才会更有说服力。那么,历史业绩参考价值究竟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在投资中,我们习惯把3年以上的时间视为中长期。那么用某只基金过去3年的业绩,能否较好的预测它未来的业绩呢?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201511日,假设你这时正在挑选基金,你所参考的标准就是这些基金过去3年的历史业绩。当然,这必须要求这些基金已成立满三年,否则它就不存在完整的3年业绩记录。我们这里也只讨论以追求超额收益为目的的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被动型的指数基金由于其业绩主要取决于跟踪的指数,简单去比较历史收益没有什么意义。这样一来呢,满足条件的偏股类基金一共是408支。然后,我们将这408支基金按过去3年排名,分为前1/3,中间1/3和后1/3三个区间。前1/3,你可以理解为业绩良好,中间1/3就是及格,后1/3那就是不及格了。那么过去3年表现良好的基金,在未来3年中是不是也会在整体上有良好的表现呢?测试的结果可能让人有点小失望,在接下来的3年中,那些曾经表现好的基金并没有体现出什么优势。比如,过去3年排名前1/3的基金,未来3年仍能保持在前1/3的比例只有35%,而过去在中间1/3和后1/3的基金,未来3年能挤进前1/3的比例也都超过了30%。与此同时,过去3年表现良好的基金,在后面3年沦为不及格的比例同样超过了30%,而位于中间梯队基金沉伦到不及格的概率则只有25%。点击文稿你可以看到详细的结果。那么,是不是因为过去3年的业绩时间太短了,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呢?


过去3年业绩对未来业绩的预测情况(201511日为时点)

过去4年业绩对未来业绩的预测情况(201511日为时点)


过去5年业绩对未来业绩的预测情况(201511日为时点)


好,我们就把时间范围扩展到过去4年和5年,结果发现用过去4年业绩排名预测的结果,跟用3年排名的结果基本一致,前1/3、中间1/3与后1/3三个梯队中,未来收益能排在前1/3的,概率都在30%左右,而沦为不及格梯队的概率同样也都不相上下。即便是把时间再放大到5年,这三个梯队未来的业绩差距也并不明显。



有人说是不是在这5年中很多基金更换了基金经理,使得历史业绩失去了参考的价值,这也的确是个问题。好,现在我们就把更换了经理人的基金全部排除在样本外,再来看看结果如何?为了保证前后一致,我们还是假设回到201511日的时点上,此前的5年,与之后的3年,整个8年时间都没有更换经理的基金一共有只有15支。大家知道国内基金历史不太长,5年已经是较长的时间了,如果过去5年的业绩比较好,按照看长期业绩的简单推理,未来的业绩似乎也应该还不错,至少应该不会太坏吧,但真实的结果却又跟我们的想象不太一致。



我们发现,样本中过去5年业绩最好的是华商动态阿尔法基金,但是它却在未来3年变为了倒数第一,原排名第3的华泰柏瑞行业领先,则从正数第3变为了倒数第3;原排名第2中银收益混合,也下降到了第9名,沦落到了中下游的位置,状元、榜眼、探花全部沦陷了。那是不是15支基金的样本数有点少,带有偶然性呢?我们把参考历史业绩的周期缩短到了过去4年,这次符合条件的基金共有25支。结果原先排名前4的基金,在未来3年却都更加悲惨的排到了倒数的后4名。

有人说,是不是你选的时点有问题呢?呵呵,这次倒是有点说到点子上去了。事实上,市场风格是不停在变化的,我们选择的时间点是201511日,在之前的5年中,市场热炒中小创,很多银行股都跌破了净资产,但依然乏人问津,而15年初的水牛行情,更是将这种风格演绎到了极致,也产生了一批适应这种市场风格的明星基金经理。但是,15年的股灾之后,市场风格从成长切换为了价值,以上证5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持续上涨,而中小创则跌跌不休。之前很多的明星基金经理也都跌落了神坛。所以,我们看到基金的历史业绩,包括较长时间的历史业绩,也有会运气成分。在任何一个时点,赚钱最多的人未必能力就是最好的,很可能只是风格刚好是最适合那段市场的人。


因此,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把钱投资在一群表现比较差的基金经理身上,这种把钱从赢家那里取回来,改投到输家上的策略,也被戏称为“罗宾汉”式的投资策略,因为罗宾汉常做事情就是劫富济贫。据说有人还对这个策略做过回测,似乎用这个方法获得的报酬远高于紧抱绩优经理人这种单一的投资方法。但这个策略有个严重的逻辑缺陷,就是他们的样本中只有存活者,忘了考虑已被淘汰的基金经理人,样本存在着严重的逆向偏差。比如,一个基金经理人的业绩如果持续很差,他们很可能会被换掉,而不会留在样本中。



好了,前面咱们说了那么多,大家是不是有些犯迷糊了呢?在挑选基金时我们究竟该如何使用历史业绩这个指标呢?对此我有几点心得,分享给大家参考:


首先,如果1个基金经理在任期内经历了至少1轮的牛熊转换和市场风格的转变,在A股中这个周期大概是8-10年,并且这个基金的历史业绩排名比较靠前,那大概率这个基金经理人的投资能力是值得信任的。不过,由于公募基金经理跳槽频繁,能够坚持8年以上的基金经理人本来就不多,历史业绩还要靠前的就更加少了。当然,市场中也确有几个基金经理人符合这个要求,这期的文稿中就有相关线索,感兴趣大家可以自己去找找看。


其次,虽然8-10年,特别是经过了一轮牛熊转换的历史业绩更具有说服力,但由于现在公募基金中8年以上未更换基金经理人的基金太少,因此如果局限于这个去挑选,也可能会错失一些投资机会。所以,我们就需要采用一些其他方式,比如定性的研究,就是到基金公司去调研,同投研团队沟通,了解他们的投资思路,然后再做出一个综合的评判。但那是机构常用的方法,不太适合中小投资者。说到这儿,大家是不是还记得我们在前面的课中也介绍过的一种多维业绩筛选方法,就是将周期分为5年、4年、3年、2年和1年,分别去挑选出各个周期内排名比较靠前的基金,并且筛掉那些基金经理人有变化的基金,然后再参考基金评级,做出综合判断。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给短期的业绩也赋予些权重,而不是把目光局限在某个单一的周期中。


第三,你自己对市场要有些判断,还是回到我们刚举例的2015年的11日,如果你相信未来市场风格会和以前基本一致,那么你继续持有前期的明星基金胜算还是比较大的,反之,你就要谨慎了。其实,对市场的看法也是投资的逻辑一种,像大类资产配置,其核心就是市场进行一个较长周期的判断。


最后,如果基金经理管理着多支基金,我们还要看他的综合表现。虽然按常理说,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是一致的,所以即使挂帅了多支基金,那么业绩也会比较趋同。不过实战中确实有基金经理人下辖的多支基金,业绩差距非常大。尽管业绩在一定范围内有差别也能理解,但如果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那么这背后或许就值得探究的问题了。要么是投资能力本身的问题,要么是个人精力问题照顾不过来,或者是职业素养的问题。总之,不管是哪种情况,保守起见这类基金经理我们还是先回避的好。


 


好了,今天时间又差不多了。我们来梳理一下,大家一定记得监管层常提醒投资者的那句话:基金过去的业绩不代表未来,的确,历史业绩里埋藏着许多坑。但不代表未来并不是说不能以此来研究未来,如果你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历史业绩就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参考指标。当然,买基金确实没有一招鲜的方法,下节课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使用基金评级来提高我们选基的胜率。今天就讲到这儿,我是好买财富的老乐,咱们下次再见啦。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