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进徳俢业,禄在其中

31. 进徳俢业,禄在其中

00:00
12:17


进徳修业与求䘵会矛盾吗?请听讲师的讲解,古圣先贤是怎样教的?孔子教导学生求学问要多学、多看、多听,对有疑问的部分要放下,对没有疑虑的、对的要马上去践行,这样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又不浪费时间,人变得稳重可靠,徳性得到长养,俸禄也在其中。

2.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说话已经少过失了,像这样做的话,行事也少后悔了,不求俸禄而俸禄自然已经酝酿在这里面了,为什么呢?因为言寡尤行寡悔的人,有相当稳重而值得依靠的程度,对不对?自自然然。有一个很重要的官位,想请一个适任的人来做,你会找哪一种人?你会找那种说的话常常在改的,然后做的事常常在错的吗?不可能。你会找那一种只顾前面顾不了后面的吗?不可能。你会找那种非常稳重,你事情放给他虽然成不了大器,但你安心,绝对出不了什么大错,你也会很安心啊,这种人,俸禄已经在里面了。


古人学而优则仕,学一个学问真的有内涵、有德性,当然是应该出来报效国家。幼年致力学习而壮年理当对社会国家有所贡献才对。然而这个是为了行道,而不是为了一丁点的俸禄。但有时,为了生活求俸禄也不是什么过错,因此孔子不责备子张求俸禄的心态。而是借机教导他进德修业以及求俸禄一举两得的办法。就是有疑问的放下,没有疑问的赶快实行。俸禄自然在里面,德性也能长养。这个就是我们为什么称赞孔子有教无类。“无类”的意思就是说教育没有一定方法,没有一定的人可以教,或一定的人不能教。教也没有一定的方法,哪一种人用哪一种方法,非常活泼的。


人们求学问的时候,实在是常在这个是非对错间手足无措,谁是谁非间犹豫不决。勉强做个选择,又常招致后悔的结果。孔子这段话真是提供给我们非常安全的依靠,把有疑问的放着而没有疑问的赶快去实行。既避免掉过错,又不致浪费时间。这真是一个处事的一个良方。


你今天学经典,也是一样,有疑问的放着,没疑问的赶快做。我们今天跟你证明了“空”不是没念头,你有没有疑问?如果你没有疑问,尽可在有念头有感受里面去练空。如果你还有疑问,放着!然后经典里还有很多证据,对不对?去求证。这个就是孔子教导给我们,求学问又不浪费时间,又可以建立我们的德性,他的最简单的办法,很可靠的办法。


下一段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哀公是鲁国的国君。哀公问孔子说:“国君要怎么样做,人民才会归服?才会心悦诚服呢?”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这个“直”,就是正直的君子。什么是正直的君子?不屑去干那些偷鸡摸狗的事的人,就是所谓正直的君子。不因一点点的方便而贪小便宜的,这是所谓正直的君子。错诸枉这个“错”,安置到别的地方叫做错。“枉”是偏邪的小人,专门喜欢干偷鸡摸狗的事,方便的事。一时方便扭曲了这个原则,就是所谓的“枉”。孔子回答哀公说,举用正直的君子而舍弃那些偏邪的小人,那么百姓自然就归服。举用偏邪的小人而舍弃正直的君子,那么百姓自然就不归服。


不过这要有一个前提,你认不认识身旁的哪些人是君子?你认不认识身旁哪些人应该归类为小人?认不认识他们?你不认识。你常常选错人,对不对?这就是我们的问题。圣贤书多读,你就知道一个人的举措到底吻合圣贤君子或小人的几分的模样。我们就会看到他的心思跟内在,跟圣贤跟小人的存心到底跟谁有几分的神似。


你没有办法在现在的社会里面,找到一个百分百像圣人、像君子的。他可能某一部分很好,大的结构有部分不错,但是有一小部分的结构真是很令我头痛。各位,这样的人多不多?就很多。有些人大部分结构很糟糕,但是偶尔会谄媚几句,还挺得我心的。各位,这种人多不多?也很多。但到底怎么样从你身旁的人里面去筛选出小人君子?对你来讲不是问题,因为你现在过的生活是什么?跟他去KTV,到他家去喝喝咖啡,到他家去聚聚餐,一起去唱唱歌,一起去郊游。无所谓的,但是如果你主持一个国家大政呢?那还可以这么随便吗?不能认清人,就是你一辈子最大的祸患那时候,对不对?


第一个你要先有认识人的本事。认识人的本事就在于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这些做人的基本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对应的时候,你就已经十之八九已经看到。做一个领袖人物,如果你没有留心的去注意身旁哪些人是可以用,哪些人不能用,哪些人有什么特质,坦白讲,你并不是一个胜任的领袖人才。如果你已经站在那个位置,你必须去深思这个问题,谁是什么样的人,谁是什么样的人?我才有办法举直错诸枉,举枉错诸直。


当然每个人都知道应该举用正直的人,但事实也并不难。当时孔子相鲁国的时候,鲁国的国君偏偏听从那些小人,接受齐国献给他的三十几个歌妓,每一个都莺歌燕舞,都非常非常的美丽。他知道孔子是一个真正难得的人,他那时不见他,因为见到他会惭愧。很久很久不早朝,他每天召见的都是谁?阿谀奉承的,最能够迎合他心意的那一群小人。孔子就受不了,就走了。这种就是举枉错诸直,哪一个国君不知道要找正直的人,都知道。问题是内心跟小人契合是最容易。因为这攸关于欲望跟共同目的的问题。我的利益跟你的利益,这时候气是相通的。我想排挤那个人,跟你想排挤的那个人,这个时候内心的气是相通的。内心的迎合,两个一拍即合,那举直举枉的问题根本不重要,这才是世界之所以治跟乱的问题。


纵观以往的历史,国家治乱哪有别的原因,就在于国君举措人才是否得当,根本就是这个因素而已。为什么我们不说世界治乱就在于一个国君的才干。为什么我们不这样说?不需要的,国君需要有什么才干?国君需要能够辨识出正人君子跟小人的差别。国君需要分辨出有德无德,跟偏邪小人之间的差异这样就够了。国君需不需要仰观天下俯察地理,不需要,因为那是下面小罗罗的事情,对吧?所以,就在于国君举措人才是否得当,满朝皆君子的时候,小人则无所施其技,那国家当然是井然有序、蒸蒸日上。


若是满朝皆小人,都奉承阿谀,每天在那博感情,有没有?买人心。君子呢?君子不屑不洁之士,君子不屑眼前目光如豆之士,君子会掉头就走。要逼君子很简单,一群小人,他就会走了。君子最不惯就是跟小人处了。待至举国不言仁义而只言利的时候,上下交征利。讲的是冠冕堂皇的仁义,内在实际上是利那国家没有不危险的。


我们看《孟子》这一段,孟子见梁惠王。他周游列国也想求一个明君来用他。他看到梁惠王,梁惠王第一句就问他,“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七十岁以上叫做“叟“。老先生,您风尘仆仆而来,您有什么样的见解对我们国家有利的吗?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王啊,我老朽来看你,您实在是不必问“利”这个字。亦有仁义而已矣,我只带仁义来。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这是孟子说的。孟子说,王如果你嘴巴上一直停留在那一句,怎么样对我的国家有利?那你下面的大夫他会不会想,那我要怎么做对我的家是有利的?家差不多就相当于现在的县市,叫做家。那士庶人会怎么想?他们都说怎么样有利,怎么样有利。那百姓会怎么想?怎么样对我自己很有利,对吧?你看现在美国一有什么外交冲突,他就说“基于美国的利益,所以我们决定怎样怎样”。他不是说“基于大国照顾小国的道义”,他有没有曾经这样讲过?没有。“基于美国的利益,为了巩固美国的广大利益,所以我们要怎样怎样”。那请问,那别的人会不会讲利益?会呀。他如果舍弃他的利益,去照顾那些弱小的,那别人会不会想说“跟他这样子学那该多好”?也会呀!有样学样。上下交征利的时候,那个国家内在就掏空了。一个国家上下交征利,你知道国家土地要卖多少吗?你知道国家机构里面要掏空多少吗?你知道百姓来背的那些东西有多少吗?上下交征利,国家就空掉了。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大夫杀国君的战国时代,东周就有四百多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百乘因为利益的冲突杀千乘。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取十分之一的税已经算很多了。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如果我们把义放在后面,把利放在前面,那最后不烧杀掳掠是不会满足的。所以,义跟利的区分,影响是非常非常深远的。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从没有看过仁义的人,抛掉他的亲人或他的长上。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所以梁惠王啊!老朽这么不远千里而来,我希望你问的是仁义,因为这个是根本。不必曰利,这就是远见的人。举用远见的仁人君子叫做举直。我们士庶人,我们交朋友也是一样,聪明一点,去结交有远见的,有正直风范的人,叫做举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南韩娃娃

    真知灼见!终于知道颜渊为什么说有孔夫子的道就会很快乐了!

  • 静坐的小丸子

    想发表意见的时候内观一下,看看内心的那个言。

  • 丫星爸

    这一段又再次应和了前章末句君子“患不知人”。再次联想到子路第十三里面仲弓问政。“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之”。仲弓已为72贤人,自然心性熠熠,他所知之贤才,必为贤才。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201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11019

  • like1984

    感谢讲师

  • 月婳如痕202011

    心经、道德经、论语、中庸、六祖坛经等等比有的大师课讲的透彻,感恩张讲师的法布施

  • 梦唤真诚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上》

  • 梦唤真诚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为政2.18~19》

  • 子静_天津

    好好学习,先学会看清自己,感谢老师,讲太好了。

  • 月婳如痕202011

    张讲师怎么没讲解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