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 第一品丨经文释义:如是我闻

050 第一品丨经文释义:如是我闻

00:00
14:02

【经文】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


“如是我闻”就是“我闻如是”,意思是,我听到佛这样说。“如是”,就是“就这样”。在古代,“是”是这样的意思,“闻”是听的意思。


所有经中都有“如是我闻”这个词。据说,它们都是阿难诵的,但很多东西说不清。为什么?因为,很多大乘经典是阿难死后才出现的,还有很多经典是阿难出家前佛就讲过的,照常理来说,阿难并没有听过,但经中都说阿难“如是我闻”。一些历史学家考究到最后,就认为佛家太荒唐了,甚至认为佛是个大骗子。他们说,佛讲哪部哪部经的时候,阿难根本不可能听到,怎么会“如是我闻”?如果根本就没有听过,却说自己听到了,那不是骗人吗?其实不是这样的。阿难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了,当他进入他证到的那个境界时,他其实是超越了时空的。在我的经验中,在一种境界中,是可以听到一种我出生前的经典的。


陈亦新在写印度朝圣的随笔时,写到第七篇文章时还没进入印度,但他越写,越觉得很多已经忘记的事情又出现了。就是说,很多时候,你经历过的一些不经意的事情,可能会隐藏在你的意识深处,在某个时候,它就会显发出来。在藏地,有些人称之为“识藏”。有些记忆,按照佛家的说法,是前世的记忆。有些记忆,还被称为空行文字之类的东西。说法很多。所以,虽然佛陀讲那些经典时,阿难不一定真的在场,但佛家都认可,认为佛真是那样说的。


还有“一时”,佛经中也是随处可见。佛经不写具体时间。为什么不写呢?第一个原因,早年的印度人,没有太清晰的时间概念。2014年1月,我们去印度的时候,看到的可能是几十年前、一百年前的印度,我们甚至能感觉到释迦牟尼住世时期的某种印记,比如乞丐。在印度,乞讨的人很多。印度虽然一直在变化,但有些东西是这个国家独有的,比如,印度人不太看重时间,认为时间都是人类的分别心。印度教也不注重时间,印度教的神话故事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印度教的很多神明也都是神话故事里的角色。就像一百多年前的义和团,他们崇拜孙悟空,但孙悟空只是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创造的一个人物而已。印度人也是这样。印度人对时空等东西,也不看重。这是佛经没有时间的原因之一。第二个原因是,佛的法音一直在传诵着,并没有消失。天台宗有一个智者大师,他在禅定中发现灵山法会至今未散。我也有过类似体验,这种体验叫光明境。一个经过严格瑜伽训练的成就者,可以借幻身或梦观成就前往任何佛国听法,密乘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我过去的体验中,这样的经历也很多。我可以进入那些按科学的说法已经消失的信息场,跟一些过去的存在交流。所以,宗教体验是非常神秘的。所以,时间空间是很奇妙的东西,也许确实像印度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人类的分别心。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个视频,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做了很多试验,通过严谨的科学方式,发现了另一个信息场的存在,其中包括佛、罗汉、菩萨、耶稣、真主等。他发现,“佛”这个字本身就具有巨大的能量场,当它出现的时候,测试现场就出现了光,还有一些咒语也是这样。李嗣涔还分别测出了不同的能量层次。他的试验引发了一些争议,很多人认为他迷信,但他没有理会这些声音,而是继续做他的试验。其实内地也有这样的试验,但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不对外宣传而已。很多试验都证明了,能量场可能是一种相对永恒的东西。佛并没有随着释迦牟尼的涅槃,而失去一定的信息场,他可能以一种“常乐我净”的方式存在。就是说,涅槃也罢,死亡也罢,很可能只是一种存在形式的转变。有些存在转变为另一种不永恒的形态,而有些存在则通过修行、涅槃进入了永恒的形态,比如佛。


所以,“一时”这个词很奇妙。往深里挖掘,往广里挖掘,可能会挖出一个令你大吃一惊的新世界。这个世界建构在佛家世界观、宇宙观之上,但它很可能是不同于现有常识的另一种真实。


一些成就者认为,灵山法会至今未散,一些训练有素的修行人都可以去听讲,去聆听佛的教诲,还可以和已经死去多年,或圆寂多年的一些成就者对话。比如,在密乘的修行中,很多行者在生起次第成就之后,就可以和本尊对话,就像我们面对面交流一样。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比如宗喀巴大师就跟文殊菩萨对过话,人们并没有因为这个说法,就认为宗喀巴大师骗人。所以,佛家的很多东西,是不能用科学去判断的,佛家不需要判断。佛家需要什么?需要信。信就对了。信为道之功德母。佛家一旦流于逻辑,就失去意义了。所以在信仰之中,不要有任何的衡量,不要用世间的功利色彩去判断它,它是无条件的。除非你到了大手印的层次,进入智信,那么你就可以判断,因为你这时的判断才不会过于偏激。你会睁开眼睛看到整头大象,不再像盲人摸象那样斗来斗去,就是说,你不会再被某些现象困住,不会受困于眼前的假象。你会发现它是圆融的、存在的。佛的“一时”,就是一种圆融的表达。


下面,我说一下舍卫国。


2014年初,我和朋友们去印度的时候,就到过舍卫国,那里今天叫舍卫城。实际上,古代的舍卫国就是舍卫城。在古代印度,包括古代中国,对一块土地的占领都是以城池为标准的,叫“攻城略 地”。就是说,只要占领这个城池,这里的整块土地就属于你,不需要一个地域一个地域地征服老百姓。所以,舍卫城在古代是舍卫国,国家不大,但佛经中对它有很多夸张的说法,比如,有一部经叫《贤愚经》,里面讲到释迦牟尼和一个外道比试神通的时候,有九十六亿人民跟着他。一方面这也许是夸张的说法,另一方面,这九十六亿“人民”中也许包括了人、天人,还有六道中的其他生命。


古代舍卫国的人数不是很多,城市也不怎么繁华,琉璃、砗磲都属于七宝,可想而知,两千多年前的生产水平定然不会太高。那时既没有现代科技,也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机,没有一切奢华的东西,一切都很朴素。当然,那时也有贫富、豪华的说法,但早期的城市非常淳朴原始。在释迦牟尼住世的时候,很多修行人都不住房子,都住在野外、尸林、烧死人的地方修行。现在的恒河,就是一个巨大的坟池,是化尸体的地方。很多印度佛教徒死后都被抬到那里火化,附近也有很多人在修行。为什么?因为,没有什么比充满死亡气息的场景更能让人出离。据说,每一天,每一分钟,恒河边都有人在烧死人,按当地人的说法,那个地方烧掉的人可以上天堂,可以解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幸福雨祺

    反复地听,现在都听四遍以上了,还会继续。太滋养心灵了。

  • 枫铃渡

    这是一部大智慧著作

  • 丁似丁

    钢琴曲和朗诵很棒! 能把人带入清净,久远, 祥和……的境界🙏🌹🌾

  • 上官维华

    #金刚经共读打卡#在信佛的家庭长大,记忆中听了太奶奶,妈妈读了很多经文,有一次妈妈让我抄写一步经文,我自己做了一个折叠本子,抄写的那部经就是金刚经,当时年幼未抄写齐全!再到后来是听蒋勋老师分享他与金刚经的缘份,临事应不惧不危!我又开始抄写金刚经,抄了一本!原来只是抄写,不解其意,这次能跟着老师一起诵读,解读,真是要好好修行才好,祈祷

    海潮明月 回复 @上官维华: 恭喜你获得打卡福利,请将这段对话的截图私信发我,附上您的地址和电话,礼物不日将邮寄给您

  • 孙洁同学

    所以,佛家的很多东西是不能用科学去判断的,佛家不需要判断。佛家需要什么?需要信。信就对了。信为道之功德母。佛家一旦流于逻辑,就失去意义了

  • 一二俗人

    能免费就好了

    一二俗人 回复 @王大念: 这是什么歪理邪说

  • AliaHu

    老师好,如何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呢?与一些特殊的观想是否矛盾呢?

    申振柱 回复 @AliaHu: 您问的很好!在这里,我分享一些拙见,仅供您参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佛陀在讲法时,着重强调的修行法门。教会了我们窥破万相本质的一种观照法门。 首先这里的“住”是执著的意思,应无所住就是对自己耳朵听到的,眼睛见到的‌,心里想到的,鼻子闻到的东西,嘴巴尝到的一切东西,都不执著,你知道它们是不断变化的,幻化的,即时放下,就不会烦恼,这时真心就会显现。“生其心”的心,就是真心,经文里讲的就是般若的意思 这里与您所说的“一些特殊的观想”并不矛盾,佛陀恰恰教会了我们一种究竟的观照法门。 这种观照就是对于你所想的,心中所生的念头都不执著,知道它不过是一场幻化,是一种情绪,很快就会过去 。

  • 跟您学u

    #金刚经共读打卡#老师的版本最易懂,海潮老师的声音让我听下去,跟着读,我喜欢

    海潮明月 回复 @跟您学u: 恭喜你获得打卡福利,请将这段对话的截图私信发我,附上您的地址和电话,礼物不日将邮寄给您

  • 栗鲨Lisa

    #金刚共读经打卡# 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安然接受世间的一切变化,悟求本心~我们的内心是否丰盈,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指数有多高~感恩能跟随雪漠上师不断修行,阿弥陀佛~

    海潮明月 回复 @栗鲨Lisa: 恭喜你获得打卡福利,请将这段对话的截图私信发我,附上您的地址和电话,礼物不日将邮寄给您

  • AliaHu

    #金刚经共读#+善慧教法明灯照三界,蠲除众生昏暗永光明。感恩雪师解读我佛经典,晨起读诵经典,随时为自己的生命注入新的冲力,夜时,听经入睡,不失为善巧的修行。

    海潮明月 回复 @AliaHu: 恭喜你获得打卡福利,请将这段对话的截图私信发我,附上您的地址和电话,礼物不日将邮寄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