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留给子孙的人生智慧都藏在这里【曾国藩安排后事与二子家书】

曾国藩留给子孙的人生智慧都藏在这里【曾国藩安排后事与二子家书】

00:00
19:24

说到家书这个话题,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里确实有很多修身养性、为人处世、选人用人、治国治家的经典智慧,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今天我们来讲一篇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书。


一封信中的遗嘱


这封信写于咸丰十一年的三月,也就是公元1861年,这一年可是一个不平静的年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俄罗斯废除了农奴制,咸丰皇帝去世了,慈禧联合恭亲王发动了辛酉政变,在这一年曾国藩也经历了自己人生中的跌宕起伏、大起大落,上半年祁门大营被数次围攻,几乎不得脱身,而下半年湘军攻克安庆,一举扭转战局。


我们讲的这封信就是写于上半年曾国藩的祁门大营被围攻,内外交困之时。1861年3月,太平军连续对祁门大营发起进攻,并且多次挫败湘军的抵抗,前锋一度抵达离祁门只有20多里的地方,当时曾国藩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身边只有3000多兵马。此时50多岁的曾国藩陷入了悲观和绝望当中,在日记中他是这么写的,“是以忧灼特甚。夜,竟不成寐,口苦舌燥,心如火炙,殆不知生之可乐、死之可悲也。而且他在给儿子的信中也写到了“此间局势危急,恐难支持”。 也就是说50岁的曾国藩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在这样的形势、这样的心情之下,他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写了一封信,可以说这封信有遗嘱的味道。


此生已展宏图大志,夫复何憾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封信是怎么写的。因为信的内容有点长,前边讲形势讲军事的那一部分我就不念了,咱们从讲心情的这部分开始。曾国藩是这样说的,“余自从军以来,即怀见危授命之志。丁戊年在家抱病,常恐溘逝牖下,渝我初志,失信于世。起复再出,意尤坚定,此次若遂不测,毫无牵恋”。这话的意思就是说,自从带着部队离开家乡以来,我就抱定了临危受命、大展宏图的志向和决心。 当初丁戊年在家养病的时候,我经常担心自己疾病发作,就这样突然死在窗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当初我的理想就没法实现了,天下人也就看不到我的宏图大志了。所以再度出山以后,我下定决心要努力行动,即使遭遇不测,心中也没有什么牵挂和留恋的。


接下来曾国藩谈了谈当时自己的状态,“自念贫窭无知,官至一品,寿逾五十,薄有浮名,兼秉兵权,忝窃万分,夫复何憾!”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我贫乏浅薄、水平一般,做官做到一品,年龄已经超过50岁,一方面有了一点名气,一方面又掌握兵权,以我个人的情况能走到这一步,一方面我感到很荣幸,另一方面我也感到很惭愧。现在就算是出了什么意外,我也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遗憾之事有三


大家看到曾国藩说了,他心里是没有什么遗憾的,不过接下来话锋一转,他真讲了三件觉得比较遗憾的事。哪三件事呢,我们接下来看原文,他是这么说的,“惟古文与诗,二者用力颇深,探索颇苦,而未能介然用之,独辟康庄。古文尤确有依据,若遽先朝露,则寸心所得,遂成广陵之散”。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在作文写诗方面,我自己用力颇深,探索颇苦,可惜这些努力都没有能够得到施展,没有机会自成一家,开辟一条康庄大道。尤其是在做文章方面,我确实有一些独到的体会,如果能承蒙先辈的指点,把我这些心得体会都展示出来,一定能成就广陵散一样的绝唱。大家看到了50岁的曾国藩面对生死的考验,他在总结自己的人生,功名利禄都已经满意了,都可以放下了,唯独作文写诗,特别是作文这件事,他还是放不下的,觉得自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前面我们说了是三件事放不下,作文和写诗是两件事,第三件事是什么,他是这么说的,“作字用功最浅,而近年亦略有入处。三者一无所成,不无耿耿。”这个意思就是说在书法方面我用功最浅,但是近年也略微找到了入手之处,颇有心得。以上三件事一无所成,不免让人耿耿于怀,心有不甘。


谈完了读书人这些作文写诗的事情,曾国藩接着又谈了带兵打仗的事情,他是这么说的,“至行军本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岂能办此滔天之贼?即前此屡有克捷,已为侥幸,出于非望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带兵打仗本来就不是我的长项,兵贵奇,而我这个人太平;兵贵诈,而我这个人太直,凭着我又平又直的禀赋性格,怎么能打败如此声势浩大的贼人。即使此前有一些胜利也是出于侥幸,那些胜利就已经超出我的意料之外了。


将来不可从军,亦不必做官


以上这些可以算作50岁的曾国藩对自己做的人生总结和人生交代。接下来曾国藩掏心掏肺的给孩子们讲了一些心里话,对他们的未来提出了一些希望。他是这么说的:“尔等长大之后,切不可涉历兵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遣孽,尤易于贻万世口实”。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你们长大以后千万不可以从军,带兵打仗,这个事情建立功业比较难,却很容易造成罪孽,更容易留下败笔,容易给后代子孙留下评价的口实,在后代子孙那里落下骂名。说到这,我们能感觉到曾国藩对自己在后世留下骂名这件事已经有预感了。


接下来,他讲了自己当统帅带队伍的真实感受,“余久处行间,日日如坐针毡,所差不负吾心,不负所学者,未尝须臾忘爱民之意耳。”大家看到他这个感受就是日日如坐针毡,幸亏还算不辜负平生所学的,就是没有忘掉爱民之心! “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尔曹惟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这里所说的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指的就是从咸丰十年的冬天到咸丰十一年的春天,曾国藩在祁门大营数次陷入危机当中,有好几次他都做好了兵败身死的准备,所以他告诉孩子们,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不可从军,亦不必做官,大家注意用词,一个叫“不可”,一个叫“不必”。也就是说,从军这件事一定不要做,至于说当官,可当可不当,不一定非要当。这话说得很奥妙,信写到这里,曾国藩要上真东西了。


人生智慧的精华:八本、三致祥


接下来曾国藩讲了一套修身治家的基本方法,叫做“八本、三致祥”,具体内容是这样的,“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八条很重要,是曾国藩人生智慧的精华,我们来逐条解释一下。


    第一“读书以训诂为本”,什么是训诂,训者,顺也,指的是用通俗的语言把典籍上的文字讲通顺、讲通畅。诂者,故也,指的是用现代的语言把过去典籍上的那些文字讲明白。“训诂”两个字合在一起,指的就是对典籍上的那些文字进行音、形、意等方面的研读和解释,这个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曾国藩认为读古书就要以这个为根本。


    第二,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啦。这个“声调讲的就是平仄、音韵。古人写诗、写文章,他不光要讲究押韵而且要讲究平仄相对。举个最简单例子,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家看看这个平仄,“两个”是仄,“一行”是平;“黄鹂”是平,“白露”是仄;“鸣翠柳”这三个字是平仄仄,“上青天”这三个字是仄平平。


所以这两句诗的平仄是这样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不光平仄音韵美,而且它的意象也很美,大家看一看,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我们大家发现,现在我们看有些人写的文章,就是干巴巴没有味道,问题出在哪,就出在我们现在人写东西,对音韵、对意境、对遣词造句,缺乏古人那种追求。有些人号称也会写诗,但你仔细看,只有押韵却没有平仄、没有意境、没有遣词造句,这样的作品只能算是打油诗、顺口溜。写文章有个秘诀,写完了以后找个没人的地方,自己大声朗读一遍,念给自己听,看看是不是能够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曾国藩认为这个是作诗文的根本。


       第三,养亲以得欢心为本。这个意思是说在家里孝敬父母,就应该想办法让他们高兴,让他们开心,这是一个根本。这一点在《论语》当中,孔老夫子早就强调过,侍奉双亲有一个关键点叫做“色难”,意思就是说保持和颜悦色,有话好好说,不惹他们生气,不朝他们发脾气,比较难但是这个很重要。我们看到有些子女在大事上做的挺到位的,关心饮食、治疗疾病,尽心尽力,周周到到,但是在小事上就比较随意,口不择言、经常耍脾气、经常说狠话,甚至有些子女会对自己的父母大声呵斥、指指点点,就算是说一句好话,也没有一个好的态度,也缺乏一个和颜悦色的沟通,这个都是非常不对的,一定要注意日常沟通交流,想办法让爸妈每天都高兴起来,这才是侍奉双亲的根本。


    第四,养生要以少恼怒为本,这里边包含着中国人非常重要的一个养生理念,就重大疾病都是身心综合症,一旦情绪有问题了,身体健康也就会出问题。所谓怒伤肝、恐伤肾、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所以健康养生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管好自己的脾气。


    第五,立身要以不妄语为本,这个意思就是说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过程中,有一个基本原则一定要坚守,就是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言而有信。所谓言高行低,国之妖也;言而无信小人也。在为人处世过程中,我们做不到的,我们可以不说、不承诺,但是说到了,就一定要做到,这是一个根本原则。


    第六,治家以不晏起为本。这里所说的不晏起就是不晚起。对于早起这件事,曾国藩一直很重视,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大家都有体会,如果早晨起得早一点,这一天就会很充实,效率很高,能办好多事。如果起的晚了,这一天就忙忙碌碌的,很多事又耽误了,而且自己状态还不太好。另外从修身养性这个角度讲,早起也有很多好处,比如说很多年轻人想练练自己的自制力,还有些人想训练自己的专注力,感觉自己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去训练,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可以选择日出之前起床,然后静坐上10分钟20分钟,这种日出前后的晨起静坐,对练自制、练专注都非常有好处,赵老师是亲自试过的,效果挺好的,大家可以试试。


   第七、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这句话说得很通俗,但是切中要害。正所谓公生明、廉生威,一旦守不住清廉的底线,起了贪财之心,一方面就不会有公平,另一方面也会失去威信。进一步来说,不光尽不到应尽的责任,而且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古往今来的很多例子都证明了,抱着发财的心思去当官,最后会掉进万丈深渊。大家注意,中国古人把装尸体的容器称为什么?棺材!升官又想着发财,那就离死不远了。所以在这里曾国藩给子孙后代讲了一句特别朴实的话,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这句话看起来很平常,但是越平常的越重要,越平常的越关键。


   第八,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带兵打仗要注意搞好群众关系,不要骚扰百姓,搞好兵民关系,这是军队存在发展的基础,加强纪律了才能形成战斗力。


除了八本以外,曾国藩又提了“三致祥”,致是导致的致,祥是吉祥的祥。简单说就是带来吉祥如意、带来好运的三种模式,“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大家看到,我们身边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有好运,能够吉祥如意、心想事成。当然了也有很多人整天就感叹自己怎么不走运,怎么没有个好运,怎么这么倒霉呢?曾国藩凭借他的人生经验作了一个总结,认为带来好运有三个方式:一个是孝,一个是勤,一个是恕。前两个字都比较好理解,所谓的孝就是孝敬双亲,所谓的勤就是勤劳肯干。那么这个恕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理解,恕肯定是宽恕,其实不完全是这样,这个恕是一个专门的儒家理念。儒家就讲究忠恕之道,这里的恕指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讲的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关系模式。所以曾国藩就告诉我们,在家庭关系上,守住一个孝子;在自我管理上,守住一个勤字;在人际关系上,守住一个恕字,那么局面就打开了,好运自然就会来。


  我们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八本三致祥”的说法,是曾国藩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独特的人生智慧,也是我们大家应该学习借鉴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曾国藩家族在200多年的时间当中,有名望的子孙出了240多人,八代之中没有一个败家子,这种局面的形成跟良好家风的代代传承是有很大关系的。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解读历代家书家训,咱们下次接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28540709

    听赵玉平老师的讲座,如沐春风。

  • 今天再见_kz

    感恩老师,老师辛苦了!

  • 宇文邕008

    有大神购买了吗

    1311125lnmx 回复 @宇文邕008: 分享没用的有版权

  • 云淡风清359

    智慧的获得需要智慧的思维与方法。

  • 嘻马辣呀

    噎着了吗?

    听友231647506 回复 @嘻马辣呀: 吃饭呢7

  • 听友73143986

    出'qibrainless, 是黄鸭肉next啊?我说, ,热水器dtewwwdt@demp@

  • 听友403683317

    谢谢赵老师的音频

    7e1djaxwl5n3df7v7zd2 回复 @听友403683317: 真好啊😘

  • 听友382160984

    赵玉平老师是一个能讲会说的大师,有丰富典故和现代“心理学、经管学和博弈论”理论,受益匪浅啦!

  • 人生需要智慧1981

    温故知新,故智慧!👍🏿

  • 雨落琑心语

    哇!赵老师出新专辑啦!就喜欢听赵老师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