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4《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00:00
21:07

基本介绍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的中文版大约48万字,本书的作者是曾担任过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的艾丽斯·施罗德。她因为调查撰写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研究报告而与巴菲特结识。由于她卓越的洞察力和掌控力,巴菲特决定和她共同完成自己的传记。爱丽斯花了5年的时间,与巴菲特交谈近2000个小时,同时访问了巴菲特的250位朋友、家人和同事,终于写就了这本巴菲特传记《滚雪球》。巴菲特在传记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曾经和爱丽斯说过,如果在访谈中发现别人的评价和他对自己的评价有相反的地方,那么就以别人的为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这本传记是非常客观,而且全面的。巴菲特授权了爱丽斯的传记,完全地信任她,因此对传记的内容也没有过多地干预,疑人不用,巴菲特相信爱丽斯,而爱丽斯也没有辜负巴菲特。我们可以从爱丽斯接受记者专访时的回答了解她对自传的自信:“可以说我是最了解他的人,我所看到的是非常真实的巴菲特。”

重点内容

第一个重点内容是:巴菲特家族的经商背景使得沃伦·巴菲特在耳濡目染之中,早早开启了自己的商业之旅。

第二个重点内容是:兴趣使然,是巴菲特在商场持续征战的长久动力;优质的教育,是巴菲特在商场长盛不衰的坚实基础。

第三个重点内容是:即使拥有巨额财富,对待别人的慷慨也应该有所节制。

一、巴菲特家族的经商背景使得沃伦·巴菲特在耳濡目染之中,早早开启了自己的商业之旅。

17世纪初,巴菲特家族为躲避宗教破坏,来到了美国这片土地上,从此开始了他们在美国大陆上的故事。从大陆上第一代约翰·巴菲特,到沃伦·巴菲特的曾祖父和爷爷,巴菲特家族终于实现了从帮别人打工的纺织工到自己开杂货铺的老板的转变。尽管杂货铺的生意仅仅是糊口,甚至连生意也称不上,但是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他们不断积累经商的经验,并将这些交给了儿子,也影响了孙子,也就是沃伦·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离开家族的小杂货铺,在金融机构打工失败之后,决定开始自己创业,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开始接触股票市场,并和朋友开了一家股票经纪行,从此以一名股票经纪人的身份为自己工作,而不是为别人打工。这可能就是创业和打工的一个最大的不同,当我在选择放弃世界银行的offer,离开央视,独自开始创业、打拼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条创业的道路绝对不会平坦,所有的大事小事都必须自己亲力亲为,参与到公司的每一个环节,初期的时候,晚睡、熬夜都是常事,而且常常会感到身心俱疲。但是我没有放弃,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知道,我是在为自己做事,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自己想做的,是我自己选择的。我一直坚信,选择了就不后悔,找方向比拼速度更重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都没有后悔,直到现在,终于做出了成绩,回看过去,才明白这条道路的真正意义。


好了,话说回来,正是因为巴菲特的爸爸职业的原因,巴菲特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股票,这也为他后来的股票投资生涯奠定了基础。巴菲特现在的投资定律中很重要的一条:只投资未来收益确定性高的企业,就是从父亲那里学到的。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在美国经济萧条的时候,却在一周之内大赚了一笔,这正是霍华德保守的投资带来的,这也让霍华德在后来的股票推荐中,都会推荐保守的公共事业股票和市政债券,而拒绝推荐风险大的股票。发生在身边真实的例子,也让巴菲特牢记于心,即使是在小时候,和小伙伴交流的时候,也不会随意为自己不确定的事情做出承诺,在后来的股票投资生涯中也会采取相对保守的方式,这点,和家庭给他带来的影响不无关系。


家庭带给巴菲特的浓厚的商业氛围也让他早早地参与到做生意的行当里。六七岁开始,巴菲特就靠着推销口香糖和可口可乐获得了自己的第一笔收入。当时他花了25美分批发来了六罐可乐,在海滩上晒日光浴的人群里推销,以每瓶五美分的价钱卖出去,以此来获得收益。


家里收藏的大量书籍也让巴菲特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即使是现在,他也会每天花费数小时来阅读。被他选中成为接班人的两位,也都是阅读量巨大的人。给他真正赚得第一桶金启示的,也正是在家里书架上的一本书,叫做《赚1000美元的1000招》,书里面大量实用的商业建议和赚钱的想法,给了巴菲特巨大的动力,他还在自己11岁时,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宣布在自己35岁的时候将会是一名百万富翁。大家都在笑他的自大和幼稚,但是他,沃伦·巴菲特,的确做到了。不过这里还是先说说他的第一桶金。


他在看了书后,拥有了更大的赚钱动力,在一年以内,挣得了120美元,并将其中的114.75美元用于购买了城市服务公司的三股优先股,甚至在那时,他就已经意识到合伙人的重要性,拉上了姐姐和自己一同投资。


在该股不断跌落的时候,姐姐已经十分慌张,不断劝说巴菲特,让其尽快退出,这让巴菲特压力巨大。因此,在股价刚开始回升的时候便卖出了,为自己和姐姐赚得了5美元。然而在这之后,该公司的股价一跃而上,疯长六倍。尽管5美元的金额不值一提,但就是这5美元的小雪花,为巴菲特后来的资金大雪球捏实了心。巴菲特在这里学到的教训,也是他未来投资中非常重视的几点,这也成为他投资定律中的重要内容。首先,不要过分关注买入成本;其次,不要在意一家公司来年你的收益,而要关注更长远的利益;最后,也是他父亲教过他的,保守投资,为自己和他人的资金负责。


二、兴趣使然,是巴菲特在商场持续征战的长久动力;优质的教育,是巴菲特在商场长盛不衰的坚实基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探索、去求知,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上大学那会儿,我正是抱着对传媒行业的极大兴趣,才选择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学习新闻专业。后来也是凭借自己持续不断的兴趣,继续在北京大学、哈佛大学深造。越是了解这个行业,我就对它越充满激情,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就是那个必须做传媒的人。即使在创立艾问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但是,对我而言,这是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无论怎么困难,也是我的选择,我的内心永远是充满热爱的。这让我在整个创业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比难过更多,也更深刻。


同样的,我们可以看到,在许多领域里有大成就的人,大多是对他们所在的领域充满了兴趣和热爱。而沃伦·巴菲特也不例外,他对股票和投资的兴趣是从小就培养起的。


沃伦·巴菲特对数字十分敏感。小时候,当大家都在玩儿过家家游戏的时候,巴菲特却在地下室里,一个人对着自己收集来的各种汽水的旧瓶盖,他着迷于瓶盖。巴菲特将一大包瓶盖一股脑全倒在铺好旧报纸的地板上,然后坐在地上,用一下午的时间开始分类、计数,再分类、再计数,这些数字可以告诉他,哪种饮料更畅销,从而帮助他了解市场动态。在巴菲特看来,这满地的瓶盖都是信息,但却无人问津,实在是太可惜了。但是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他并不是为了做生意,或是有什么任务在身,才会去收集瓶盖,总结规律的,而是完全因为自己认为好玩,收集瓶盖对他而言是一种放松。


除了收集瓶盖,他还喜欢收集钱币和邮票,在这个过程中,他能够准确掌握细节,在总结出的规律中获得喜悦。巴菲特对数字的敏感,还在于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即使是在去教堂的时候,他会认为那些琐碎的活动让他感到无聊和浪费时间,因此会在这个时间,收集诗歌作曲者的出生、死亡日期,以此来计算他们的寿命。这种行为,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的确很无聊,但是巴菲特却乐此不疲,并在未来的一生中,都沉浸在数字带给他的乐趣之中。股票市场上的红红绿绿,个人资产的多多少少,都是令巴菲特感到愉快的事情。


巴菲特认为,世界各处都存在可以计算概率的事物,关键就在于收集信息,你能够找到多少是多少,尽你所能。现在这个时代,信息的倍速增长已经是弹指一挥间,如果不能及时跟上信息增长的速度,那么被社会所淘汰是毫无疑问的事了。


对数字的敏感,和对信息收集的爱好,以及寻找规律的兴趣,让巴菲特在小小年纪就开始做生意了。在杂货店打工、推销口香糖、派送报纸、批发可口可乐在海滩上零售、并在11岁买入自己的第一支股票……巴菲特早早地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有价值的经验。


但是,有了兴趣只是迈出了在这条路上的第一步,真正让巴菲特获得相关商业知识和形成未来投资思维的,是他在学校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与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在专业上的探讨。本杰明·格雷厄姆是一名证券分析师,被誉为“华尔街教父”。巴菲特对于学校的生活其实并不感兴趣,但是每周都十分期待格雷厄姆的研究班课,在他的课堂上,巴菲特学到了格雷厄姆的投资思维和投资原则,这为巴菲特未来的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尽管巴菲特成为了唯一一个获得格雷厄姆课堂A+成绩的学生,格雷厄姆也没有接受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这也给了巴菲特一个机会,离开纽约,回到奥马哈,开始自己的事业,而多年之后每年在奥马哈举行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也是众多投资者的圣地。


三、即使拥有巨额财富,对待别人的慷慨也应该有所节制。


雪球越滚越大,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从最初的几片小雪花不断积累,在雪地上滚成了一个实心的大雪球,这就是巴菲特的财富雪球,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越来越大,越来越结实。巴菲特利用“复利”的原则,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复利”是他在《赚1000美元的1000招》那本书里学到的,也贯彻了一生的投资。


按理说,拥有了如此巨大财富的人会通过一些其他方式帮助到社会上的人,比如建立各种基金会,或是慷慨地向学校、教育机构、公共设施进行捐赠,就像是投资大鳄索罗斯,或是微软CEO盖茨夫妇那样,投身于慈善事业,将赚到的财富全部归还给社会。但是,在巴菲特的认知里,让财富在自己手里不断以“复利”的形式累加,让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这样,在自己死后,再把这些财富捐赠出去,才是对社会的贡献。


巴菲特家族有一个原则:挣得比花的多。正因为家族的经商经历,家族成员都对金钱十分敏感,巴菲特也不例外。因此,在巴菲特76岁之前,他用于慈善的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即使对待家族内部成员,也是一样。


他曾立下遗嘱,仅仅只会给他的孩子们创业的小部分资金,不会让他们继承自己的全部遗产。但是妻子却十分大方,并且热衷慈善,还建立了自己的慈善基金会。

在我们看来,这种行为可能很难理解,即使不为社会贡献一点自己的财富,也至少留给孩子足够的生活资本,但是巴菲特却始终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拥有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指望着他们的父亲为他们留下遗产。


巴菲特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对于无偿捐赠自己的财富这件事情,采取了保守的态度。其实巴菲特的想法,我也能够理解一二,他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财富应该帮助有能力、有想法的人继续创造财富,而不是成为助人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工具。巴菲特曾经说过:我想留给子女的财富,应该是刚好让他们能够一展抱负,而不是多到让他们最后一事无成。


但是在妻子苏珊去世之后,巴菲特遵从妻子的心愿,开始涉足慈善行业,把自己85%的财富作为慈善捐款,但也是有规划、有打算的,并不是盲目捐赠,他会自己把握尺度,有自己节制的方法。


财富来自社会,也要像社会返还财富,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节制、有规划地捐赠,使得物尽其用。

总结

首先我们讲到了:巴菲特的从小便在商业氛围浓厚的环境下成长,耳濡目染中,他养成了商业化的思维,并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尝试经营小生意,从批发可乐,到购买股票,巴菲特在这样的尝试中不断成长。

其次,我们讲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巴菲特从小便对数字感兴趣,从而让他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他也很重视教育,他认为,优质的教育是必须的,也是一个商人在商场上长盛不衰的坚实基础。

最后,我们讲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使自已拥有巨额的财富,也能够捐赠自己的财富给别,但最重要的,必须要注意,不能养成被捐赠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对别人的康凯也应该有所节制。

艾诚老师赠语

我们要找到一个长长久久、湿润的雪道,找到一个长长久久、可以陪伴你的伙伴,找到一个长长久久可以奉献和爱的国家。

— E N D —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美语爱好者

    11岁怎么买股票

    木浦禅 回复 @美语爱好者: 用父亲的账号

  • 平静而理性的石头

    这声音是艾诚自己的声音吗?

  • 薛定谔的猫_yz

    鸡汤表+10086

  • 听友38390967

    鸡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