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卦有次序

22. 卦有次序

00:00
29:56

第二十二集  卦有次序

 

伏羲氏创造的八卦图只有符号而没有文字,因而被称为“无字天书”,几千年来,后人不断地用文字对八卦图进行各种各样的诠释,逐渐形成了《易经》。


其中最著名的有三部:《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部《易经》最大的区别,就是六十四卦的排序不同。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连山易》和《归藏易》渐渐残缺不全了,能够流传至今的,只有周文王所著的《周易》。


那么《周易》是根据什么对六十四卦进行排序的?这种排序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大家如果用心看《易经》,会发现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架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根据自己的见地,根据自己的胸襟,根据自己的涵养,做不同的诠释。


所以每一个人讲《易经》,多少都会有所不同,我们都应该予以尊重。

 

伏羲氏一画开天地,这一画就是太极,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个三画卦又互相组合,成为六画卦,就形成了六十四卦。也就是说,六画卦一共有六十四种变化。

那么,六十四种变化所产生的卦,该怎么去安排次序?这个当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说你的,他说他的,你排你的,他排他的。

 

我们知道,有一种把艮卦排在第一卦的,叫做《连山易》,因为艮就是山,艮卦上艮下艮,下面一个山,上面一个山,山外有山。


当时在天地之间最高的就是山,而且山连续不断,统治者希望他的统治能够像山一样连绵不断,所以就把艮卦摆在第一卦,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也有把坤卦摆在第一卦的,叫《归藏易》。

 

因为坤为地,万物莫不归藏其中。人类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为主,所以在人类文明草创时期以坤卦为首,也是有道理的。


而《周易》是把乾卦摆在第一卦。当然,我们也相信有很多人会把谦卦摆第一卦,因为谦卦本来就是《易经》中核心的一卦!


还可以把泰卦摆在第一卦……可是弄来弄去,最后大家慢慢地取得一致的想法——就按照周文王当时所排列的卦序,他一定有相当的道理。

 

历史上《易经》六十四卦有很多排序方法,而至今还广为流传的,只有周文王所著的《周易》,也就是以乾卦为首的排序方式。


为了便于人们理解《周易》的这种排序,孔子还专门作了《序卦传》。那么,《序卦传》是如何解释这种排序的呢?

 

《序卦传》是把乾、坤、屯、蒙、需、讼、师、比……这六十四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次序进行了推演。第一句话是: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天地就是乾坤两卦,所以实际上一出来就是两个卦,不是只有一个卦。因此我们再说一遍,中国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把儒家跟道家分开来看。


儒家比较偏重乾卦的发挥,道家比较偏重坤卦的使用,道家的以柔克刚、不敢为天下先,都在讲坤卦。我们只能说把乾卦解释得最精彩的是孔子,把坤卦讲得最精妙的是老子。

 

一个人,如果始终是儒家的刚健、自强不息,恐怕也活不下去。那样太紧张了,一定要用道家的无为思想来调适。所以孔子不是纯粹的刚健、自强不息,孔子有他轻松的一面。


有一天,孔子跟子路说:“哎呀,这个道不可行,我们那么辛苦,人家根本就不相信我们,干脆我们弄个小船,到海外去溜达溜达,不问世事算了。”子路听了就很认真地说:“老师,你真的要去,我陪你去!”


孔子说:“你真傻,我会做这种事吗?我讲着玩儿而已啦!”(原文见《论语·公冶长》)这里的“讲着玩儿”就是道家。

 

同样,一个人就算是道家,也必定有积极的时候,也必定有自强不息的一面,否则也是道不起来的。


所以我们不能再把儒道分家。后来我们又把佛家的思想也拉进来,主要就是因为它可以构成我们生活里面更充实的内涵,而它跟《易经》也是不冲突的。

 

天地生万物,乾坤是《易》的门户,那么,天地的功能是什么?就是创造万物。可能有人会问,这到底是创造论,进化论,还是演化论?


我想那是西方的思路,对我们中国人来讲,这些都是同时存在的,既创生又演化,然后又不停地进化,有进必然有退,不可能一路进或者一路退,因为进退是一体两面的。

 

譬如说中国人有能屈能伸的民族性,这个能屈的部分就是坤,能伸的部分就是乾。乾告诉我们要自强不息,只要有机会就要抓住,只要有能量就要发挥。


可是当环境不许可的时候,当你感觉到力不从心的时候,那你就要像坤卦一样的逆来顺受。所以中国人老是讲两句很矛盾的话——自强不息,逆来顺受,合起来就叫做能屈能伸。

 

读卦的时候,凡是看到一个卦,就要想到与之相反的那一种变化,然后把两个合起来,才可以考虑得比较全面、比较周到。

 

乾为天,坤为地,天地孕育了万物,所以乾坤两卦成为《周易》的开始。然后乾卦的六条阳爻和坤卦的六条阴爻,互相交错,从而生出其他的六十二卦。


那么,天地之间的万物是怎样繁衍的?而乾坤之后的屯卦和蒙卦,又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呢?

 

《序卦传》接着说道:“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盈”这个字很像怀孕的“孕”字,就表示天地孕育万物,而盈满天地之间的也不过是万物而已。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根本,就是天地。


《序卦传》第一句话“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中的“天地”,在告诉我们要把乾坤合在一起,而这几句话就在告诉我们要把屯卦与蒙卦这两个卦合在一起。


 原始人类一开始是从小孩子出生这个难关去感受始生之艰难的。当你看到屯卦的时候,你可能会想象到一棵小草很容易就生长出来了,不像人出生那么艰难,要怀胎十月,而且生产时还会面临高度的危险。


其实如果设身处地,把自己想象成一颗小草,你会发现小草要钻出地面,跟人怀胎十月生产的危险和辛苦的程度是一样的。


只是很多人没有办法将心比心,所以才无法了解。我们看卦象,想道理,一定要将心比心。人跟草是一样的,草的艰难,草的用心,草在最后突破的时候,跟人怀胎、诞生所遭遇到的艰难与危险程度是没有差别的。

 

这就告诉我们,万事起头难。同时也不要以为只要生出来以后,就能一通万通,一辈子都没有问题了,而是一岁有一岁的问题,两岁有两岁的问题,三岁有三岁的问题……随时有问题产生。


我们知道《易经》六十四卦都是相互对应的,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屯卦的万事起头难,还要马上看到它的综卦,就是蒙卦。蒙卦的要义告诉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前面的“蒙”是卦名,指蒙这个卦,后面的“蒙”是指蒙卦所表示的意思,即蒙昧,这样才叫做“蒙者,蒙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意思是物生下来必然会蒙,蒙就是蒙昧、幼稚,说好听一点叫天真。


天真很可爱,但是幼稚是很可怜的。这又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小孩子天真很可爱,但如果他到了十岁还天真,到二十岁还天真,做父母的就着急了:这孩子将来可怎么办呢?可


见,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有一个阶段性的调整,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卦要有六个爻的原因。

 

蒙是什么?蒙就是“物之稚也”,“稚”就是幼稚。物一生出来,它一定是蒙昧、幼稚的,所以一定要学习。


屯是始生,蒙是幼稚、蒙昧,把屯卦跟蒙卦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去体会孔老夫子讲的那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早上听懂了道理,就开始脸红,开始觉得很不好意思,知道自己因为不懂道理而做错了很多事情。


这里的“夕死可矣”并不是说知道了道理,晚上就算死掉也心甘情愿,而是说我就把过去的那些错误当做昨天晚上已经逝去一样,从现在开始过新的生活。

 

人一出生,就面临着蒙昧,启蒙之后会再生,再生是又一个新的屯(始生)出现。人随时要过新的生活,为什么要过新生活?就是因为老的那一套不对,要丢掉,要更新自己的生命,那就等于重生了。


其实很多人会觉得自己死过好几次,就是自己曾经很丢脸,恨不得去死,可是后来通过自己的改变,又得到了大家的欢迎,自己也觉得这样无愧于天地,这就是一个新的人出来了。


就算一个人坐了牢,我们也希望他在牢里面能够改过自新,出狱以后重新做人,我们愿意再给他一次重生的机会。这就是由屯到蒙,再由蒙而屯,屯蒙始终连续不断,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在做这件事情。

 

表面看来《序卦传》是解释卦序排列的,实际上,它也是在说明人生的成长过程:母亲历经千辛万苦,生下孩子,而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是蒙昧的,需要启蒙。那么,启蒙了以后,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序卦传》接下来说:“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


”“需”是饮食,即需求,有了需求,就一定会产生争执,因此接下来说道:“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可见需和讼是同时出现的。人有需求,而资源不足,由此而产生争讼,一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需卦是说人一出生就有需求。需求好不好?答案是:很难讲。人完全没有需求,像木头人一样,那是很可怕的。


所以需求在某个方面来讲,对人是好的。可是需求经常会过度,要求不断,欲望无穷,再加上每个人都是好了还要更好,有了还要更多,那样需求就变成人的一种负担,最后人就会非常痛苦。


而且因为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机会永远是不足的,而每一个人的需求却都越来越大,这样一来,大家就会去抢资源,争地盘,就是我们常讲的争权夺利。所以需和讼也是不分家的。

 

为什么会讼?小孩子抢玩具,大人抢职位,这都是争执。讼的广义就是看到东西就争抢。口头上骂来骂去是讼,打来打去也是讼,打官司更是讼。


我们把需、讼两卦合在一起,就知道平常要未雨绸缪,有争端,要想办法消弭于无形,这就是孔子所讲的“必也,使无讼乎”。

 

人是一定会讼的,但是有修养的人,一方面会未雨绸缪,一方面事到临头的时候,会退让一步,使本来会争执,会发生口角,要打官司的讼,消弭于无形。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既要节制需求,还要少惹是非。

 

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忍耐,把忍耐当做是一种美事。因为如果一有需求马上就得到满足,欲望就会逐渐高涨,然后欲望就无穷了,就变得贪得无厌了。


贪得无厌是所有人都看不惯的:你这个人什么都有,你还要!你不应该想想别人吗?你不应该照顾一下别人吗?像这些事情,其实我们从需卦里面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各取所需,一定要加上讼卦的精神。讼卦的精神就是慎谋能断——盘算盘算自己该不该要,该要多少,该什么时候要,该向谁要,要来怎么样……这些通通都想清楚以后,就必“无讼乎”,就把本来会引起争执的,都消弭于无形了。


所以需和讼这两个卦合在一起,社会就会很和谐,每一个人都会比较愉快,大家才会精诚团结,共同找到一个商量的目标,分工合作,使整个社会逐渐地进步。

 

人人都有需求,但要适当地节制,避免造成需求无度和利益冲突;而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学会谦让和忍耐,从而做到“无讼”,这就是“需”和“讼”的意义。但是,如果事情处理不当,发展到了必须要“讼”,而“讼”的结果又不能令人满意的时候,人们又该怎么办呢?

 

《序卦传》接下来说:“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当一个人骂不过人家,就叫上几个人一起来骂,还骂不赢就开打了,然后就兴师动众。打不赢,骂不赢,打官司输得不服气,然后就开始纠集一帮人靠武力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师。简而言之,师就是一批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去卖力,甚至搞到流血。

 

劳师动众就是师卦。师卦有一个必要的原则,就是要为民除害,才可以兴师动众。如果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把一帮人聚集起来,使得社会不安定,那就不叫师卦,而是叛乱,跟出师有名完全是相反的。

 

与师卦对应的是比卦,比卦是要志同道合。志同道合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大家志同道合是要去欺负弱小,去霸占他人财产,把所有的机会都垄断,那样的志同道合是没有好处的。所以志同道合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民造福。

 

师和比这两个卦,一个是为民除害,一个是为民造福,可见我们所作所为都要为大众而不要为私人。


这样我们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很少主张个人主义,我们所采取的,是对大家都有利的,而不是以个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这一点我们从《易经》的卦象里面,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师卦是物以类聚,物以类聚就是气味相投的人会结成一个小团体,成立一个小组织,可是比卦告诉我们,知己难逢,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就表示亲比的对象难找,我们要很谨慎去选择亲比的对象。

 

“众必有所比”,就是说我们要去比较,自己跟哪些人比较志同道合,跟哪些人是貌合神离,意见相左,迟早要分开的。


我们需要在这里面去比来比去。比来比去的结果就是我们常讲的大圈圈里面有小圈圈,小圈圈里面还有皇圈圈,皇圈圈就是指最为亲近的那些人。

 

我问过几百个总经理,我说:“作为领导,你是喜欢把你的干部领导得一视同仁,还是领导得有差别?”大多数人都是说,一定要有差别。


我说:“为什么?”他们的说法是:“如果我一视同仁,讲起来很好听,但是只要有什么风吹草动,所有人都跑光了。因为他们心里会想:你平常也没有特别照顾我,这时候我为什么要留下陪你!这样的话,大家就都跑光了,只剩下我孤家寡人一个。


所以必定要大圈圈里面有小圈圈,小圈圈里面还有皇圈圈,碰到危险的时候,外面那几圈人都跑掉了,最起码那个核心的团体还会巩固我这个领导中心……”我相信这是痛苦经验得出的结论,但是这不成道理,如果人人都这样,那每个人都只有私心了。

 

比,比较合理的方式就是刚开始的时候一视同仁,因为谁都不认识,怎么可以偏心呢?但是慢慢地就会比较亲近某些人了。


但是一定要记住,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同乡,我就特别照顾他,不能因为他是我的老同学,所以我特别跟他走得近一点,不是因为他是谁的亲戚朋友,所以我特别重视他一些,都不可以。


要纯粹以公为出发点,哪些人表现得好,对这个团体贡献得多,就可以拉近一点。所以,比有两个情况,一个是私的比,一个是公的比,这也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综上所述,无论是师,还是比,都不能用来谋私,而必须建立在为公的基础之上,这才符合《易经》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


而人们常说的“师忧比乐”,其实也是事物的一体两面。那么,如果把师和比这两个卦融合在一起,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

 

把师卦和比卦这两个卦合在一起想,就不难想出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在做的,就是不打不相识,天下为一家。从我们的历史中,大家会发现,我们是很多不同的种族打来打去,最后打成了一个泱泱大国。

 

当你读历史,读到黄帝去打炎帝的时候,有什么感觉?炎帝跟黄帝是兄弟,为什么中国的历史是从内斗开始,而不是从打外人开始?


中国人好像对外人都很客气,而对自己人反而很不客气,老是打来打去的,就是从《易经》里面得到的启发。

 

试想一下,有两个年轻人不听你的话,其中一个是你的弟弟,另一个不是你的弟弟,你打谁?你能打那个不是你弟弟的人吗?当然不能,否则别人一定会质疑:他又不是你弟弟,他为什么要听你的?连你的弟弟都不听你的,你还怎么能要求外人听你的呢?


所以你宁愿先打自己的弟弟——你是我的弟弟,你都不听我的,其他的人怎么会听我的?由此中国人对外人比较客气,反而对自己人板着个脸,要求很严格,从这一点我们就可见一斑。

 

我们看到隔壁的小孩,都觉得他很可爱。因为他跟我们没有关系,他去玩泥巴是他的事,他将来怎么样是他的事,可是对我们自己的小孩,我们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就觉得这样不对,那样不对。我们对自己人比较严,对他人比较宽松,这都是事实,这就是中国人的比。

 

比卦的后面是什么?《序卦传》接着说道:“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到底是念小畜(chù),还是小畜(xù),我觉得不必争论,都可以。这两个字在古代是相通的,所以念小畜(xù)卦,或小畜(chù)卦,都对。真正了解它的内涵,会活用在生活当中,这才重要。

 

人类比对的目标就是找到少数志同道合的人,大家才会有些储蓄。做企业的人最清楚这一点。要创业,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一个人照顾不过来,除了摆地摊以外,还能做什么?


因此就必须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开始也不会有明确的分工,因为一开始就明确分工,万一搞错了怎么办?


我们共同来开创一个事业,大家响应,然后大家在一起,大致上有个分派,就开始比来比去,自然就有人进来,有人出去,这叫做磨合。


磨合一段时间,就要定下来了,定下来就开始有产品,就开始有储蓄,就开始慢慢累积经营的资本,这样就可以逐步发展了。

 

关于卦序,这次只讲到我们曾经分析过的乾、坤、屯、蒙、需、讼、师、比这八个卦,每个卦与其前后卦都是环环相扣的,每一卦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原因,也都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下一单元我们就要从小畜卦开始,研究后面的十二个卦。下一集我们要研讨的题目叫做小有畜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秋雨书院静

    有书吗?

    曾仕强学堂 回复 @秋雨书院静: 亲爱的易友,感恩您的留言,这个专辑对应的是曾仕强教授出版的书籍《易经的智慧1-6》,您可参照书籍边听边看。祝您福满乾坤,元亨利贞!

  • 游骑兵ltz

    深入浅出,易懂易记。听曾公的课已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曾仕强学堂 回复 @游骑兵ltz: 在此相遇,即是有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 糖羽舒

    好好好

    曾仕强学堂 回复 @糖羽舒:

  • 学佛聆听

    讲的深入骨髓,每天上班,下班的时间在车上听,午休时间找个肃静地方听,晚上睡觉前,边画画边听曾教授讲的每节课。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感恩曾教授指点迷津。易懂易记。🙏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学佛聆听: 我们非常赞许您的学习方式,这种浸入式的学习一定能使学习效果扎实而深厚。希望您能及时和我们分享您的心得体验。

  • 1882959dsck

    一直听曾教授的课,收益甚多!感恩曾教授…………

    青山依旧在今日 回复 @1882959dsck: 有的人半懂却装作专家,其实另有目的。没想到还有曾教授这样通俗易懂的讲解,受益匪浅!

  • 1562856zhzg

    听曾师讲易经,增长人生智慧,让烦乱心趋于平静!👏👏👏

  • 1380168mpfz

    听了这课,感觉前几十年都在蹉跎岁月,缘分刚到…

  • 1826303dwxh

    受益匪浅,迷茫的时候听的,太需要这样通俗易懂的讲解

    曾仕强学堂 回复 @1826303dwxh: 在迷茫时指引前进的方向,在坚定时警惕大意失荆州。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需要智者的引导。祝您学有所得,新的一年阖府平安!健康快乐!

  • 贵阳森林红梅

    了不起,师出有名为公众,亲比和谐更美好。

  • JingJingLiu

    听着曾教授讲术的时候内心很平静,安心,曾教授的声音支撑了我的内心世界,让我慢慢成长起来,让我变的越来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