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3:张惟捷|历史是胜利者对真相的篡改

尚书3:张惟捷|历史是胜利者对真相的篡改

00:00
22:05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厦门大学的张惟捷老师。


有人说历史不会重来,你认同这句话吗?或许如此。但是我们看到真正的历史却好像是不断的在重演,不管是好的那一面还是不好的,他仿佛像是有生命一般,伴随着某种韵律,隐隐然的不停往复,像阴晴圆缺,像潮起潮落。看似熟悉的故事,却在眼前总是一再重演。


今天要为你讲的故事,就是《尚书》里头的两个经典“诰誓”类的篇章,他们就有这样的特征。类似的背景,熟悉的旋律,仿佛三重奏的史诗一般,让读者一再地从中吸取到所谓的历史兴亡的教训。


首先就是《尚书》、《商书》当中的首篇《汤誓》,汤,三点水、商汤的汤;誓,发誓的誓。这篇文章是商汤聚集部众,召集大会,训告自己的属下以及联合的、原属于商朝各族的族长们,共同约定打倒夏桀的一段著名告示。你一定有印象,只要对中国历史稍微熟悉的,就会记得夏桀是一位著名的暴虐君主,也是夏王朝最后一位君王。据说他多行不义、倒行逆施,宠信王后妹喜;公私不分,常年饮酒作乐,不理时政。酒池肉林,是从夏桀就开始。因此,原本从属于夏王朝的殷商民族,终于受不了压迫,举兵造反,在“鸣条”也就是今天山西省安邑县,这个地方的野外与夏桀引兵对峙。


文章开头商汤让所有追随者都来仔细的听他说话,他说:“绝对不是我这个后生小子敢自行举兵作乱”,也就是说要推翻夏王朝,实在是因为所谓的“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也就是说夏朝太多罪孽了。是上天命令我,要诛灭他,消灭他的,情非得已,也就是说推翻国王要有上天、天命的支持。“今尔有众”:就是说现在所有来听我布告、告示的朋友们,你们曾经说过,领导者“不恤我众”,这个恤是体恤的意思,不体恤我们。也就是说,舍弃了应该要做的农事,反而不断的出兵征伐、滥用民力。我已经很清楚地听到、接收到你们所说的话,“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征”:也就是说夏是夏王朝的意思,他们的罪行太大了,我畏惧上天的天命,因此如果我不征伐他,上天的惩罚必定降临到我的头上,所以我不敢不争。


商汤接着说,你们提出疑问,说夏朝的罪过到底如何呢?我现在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夏桀,他耗尽了国力,四处征伐,不管最重要的农作,反而伤害了这个国家,使整个国家都陷入混乱,人心不安。夏王朝的每个人都说:


时日丧?予及汝皆亡”。


大家注意,这是一段非常有名的话。这个太阳时日,究竟何时才能死去,太阳指的就是夏桀。“予及汝皆亡”——我愿意,我希望能够与你同归于尽。商汤看到,人民的愤恨是多么的强烈。于是接着强调,你看一看,如此的堕落行为,人民的苦难,我——商汤一定要去替天行道,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于是最后商汤自称“予一人”——也就是古代帝王自称万人之上的称呼,他说希望你们好好地辅佐我,“致天之罚”——一起给夏桀带来上天的惩罚。


他接著说,“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就是你们了,你们不要不相信我,只要跟随着我,成功击败夏桀,我会给你们最好的奖赏!“朕不食言”——说出来的话,从不再吞回肚子。但是,反过头来,“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尔就是你们,你们如果不从誓言的话,我就会把你和家人抓起来,杀了你们。“无有攸赦”,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


你看看,这个文章充满了吊民伐罪的思想。注意看,商汤一开始其实好像是不情愿的,不是我一定要去怎么样怎么样,而是不得不然,上天要我去做的。但是,一旦他下了大决心,并要求所有人戮力同心,其利断金,同时最后也设下了刑罚,等于是什么呢?——恩威并进、棍棒与胡萝卜同下。这个就是管理哲学,是非常好的政治管理的案例。或许可以作为无论我们面对社会或是自己反躬自省,秉持的一个原则,这其实在这通篇文章里面都有很好的发挥,是很值得学习的一个经典的运用来源。


我们可以稍微说明一下,从这个文章来看,如果你要达成一个大目标,一个极为难办的事情,要突破重重关卡,解决许多人的质疑,你会选择怎么样的方式呢?


你有没有足够的勇气以及经验、教训来支撑着你的整个行动。这篇诰誓就是一个很好的正面例子。首先你必须下一个极大的决心,同时在决心之外,还要更细腻地消除、减少质疑的声音。这个就需要温柔的力量,《汤誓》这篇文章,很好地展现了这两种力量,刚柔并济地朝向目标前进。


注意,商汤它不会因为认为天理在我这边,就不管一切、不关照别人的想法而一意孤行。相反的,即使他正在站在一个道理上,他还是愿意倾听别人的说法,试图让所有人都站在同一个战线上,这个就需要细腻地下一番功夫,倾听别人的说法,努力地取得共识,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对的,就是这一点是我们要成大事更重要的一个关卡。


和《汤誓》这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篇文章,《周书》里的《牧誓》,牧场的牧,誓言的誓。随着时光飞逝,伟大的商王朝也终于走到了末期。这个时候著名的商纣王同样重复了夏桀的那一条老路,传说他非常的刚愎自用、暴虐异常。同样也过度宠信他的王后妲己。破坏伦常,动摇国家的正常统治。总之,关于纣王的罪行比起夏桀来说,有更多的记载。这些我也不必多说,这里只为你举个例子。


据说,在商朝末期,纣王有三个大臣,鬼侯、鄂侯以及周文王,共同辅佐商纣,治理国政。鬼侯为了讨纣王的欢心,把自己的女儿献给纣王,以求取得皇亲国戚的身份。可惜的是,千算万算,鬼侯没有料到自己的女儿并不喜欢纣王淫乱的生活,于是纣王一怒之下把他女儿给杀害了。鬼侯痛心疾首,赶去为女儿申冤,反而被纣王下令斩成肉酱。鄂侯这个时候听说了,为了这件事跟纣王力谏、劝说他,结果竟然也被下令杀害,做成肉干。


周文王当时的身份只是西方的一个地方首领,听闻了这件事,啥都不能做,也只能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结果就是这一口气,竟然被佞臣崇侯虎安排的奸细给探听到了,报告给商纣王。结果,竟然就被下令关押在羑里,现在的河南安阳汤阴县这个地方,还把他的长子——伯邑考给杀了,残忍的炖成肉汤,给不明真相的周文王喝下。


一个肉酱,一个肉干,一碗肉汤。这个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非常残酷。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今天我们所能读到关于商纣王的丑行劣迹非常的多,让我们觉得一谈到商纣王,好像就是一个天生的十恶不赦的恶人代表。不过这边还是必须插一句话,比起夏桀来说,纣王的时代离现在更近,保留下的历史故事也更加清楚。


但是,还是要记得所谓的胜利者书写历史。


孔子的好弟子——子贡也曾经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说纣王,他的不善、他的恶其实没有那么夸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这个恶要读作“恶(wu)”,讨厌、位居在这个下流,道德的下风处;“天下之恶皆归焉”,都会归到他的头上。这边不多说,所谓成王败寇,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的去思考。


回过头来,在《牧誓》的这篇文章中,开宗明义,文王之子周武王,率领着兵车300辆,虎贲300人。虎贲,也就是老虎的虎,愤怒的愤,右边那部分读作贲,指的是国王的贴身护卫队。300辆跟300人,注意这个人数与商王朝的军队比起来说一点都不算多。他们在甲子这天早上准备与纣王决战于牧野,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因此面对跟随他的群众,同样的立下了这篇诰誓。


武王此刻威风凛凛地站在高丘上,左手握住金黄色的黄钺,右手举着银白色军旗,象征军事统帅的身份,跟他的部下以及追随他的很多藩国领袖们大声宣告:朋友们,举起你们的长戈,摆好你们的盾牌,耸立好你们的尖矛,仔细听好我接下来所说的誓言。


武王说,“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这里说的就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母鸡、牝鸡,是没有办法主持早晨日出的啼叫,一旦“牝鸡司晨”,这个家族必定即将衰落败亡。现在女生看到这一条可能会有意见,不过这个是三千年前的观念,武王认为现在的商朝就是如此——妲己淫乱邪恶,控制了朝政,商纣王听信她的谗言,宠信小人,排斥忠心老臣,倒行逆施,导致天怒人怨。今天我姬发——周武王的名字,就要替天行道,执行上天降下的惩罚,率领大家马不停蹄地与他们交战,绝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彻底地消灭敌人。你们将在我的带领之下勇猛地如虎豹一般,驰骋在商王朝的境内,这也就是说彻底征服他。同样的,在《牧誓》文章的最后,武王也警告所有的人,如果你不能很好地接受我的命令,听从我的指挥,我将会严厉地惩罚你。所谓的“其于尔躬有戮”,杀戮的戮。这就是军令如山。


大家想一想,如此充满气势,恩威并济,以警告作为文章收尾的形式,是不是和前面所提到的《汤誓》非常类似呢?我们可以理解,这样的形式不仅只是单纯地类似,它其实同样透露出两篇文章具有共同的早期的朴素特质,恰恰是两篇文章属于可信的经典证据之一。


所以在读了这两篇文章之后,大概可以回答前面最先所提出的问题——请你再想想,早已远去的历史会卷土重来吗?或许可以这样说吧,历史不会完完全全的重新来过,这不可能,但是若以诗歌来打比方,他却仿佛押韵的诗篇,各个篇章之间存在着它极为相似的一面。夏桀和商纣王间隔了600年,或许正是这一段漫长的岁月,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许多最初看似坚固不已的信念或理想。山河会变,所谓沧海桑田,何况于人呢?


或许夏商两朝代最初的明君,例如夏禹,例如商汤,都对治理华夏大地怀抱着极高的理想,但终究不敌时光的侵蚀,而遭遇了同样的败亡命运,这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十分深刻的,至少它告诉了我们事事无绝对,一切的兴亡取决于你对待人民的态度,而对待人民态度必将回归到自我的身上。其实很单纯,孔老夫子早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不是就是那么简单呢?或许这就是一切兴亡循环的原点吧!


好,当然,《尚书》中诰誓类的文章,不仅仅是只有《汤誓》《牧誓》这两篇,除了上一讲我们提到过的《甘誓》,《尚书》里头还保有了很多类似的文章。他们大都展示出一段段有意义的上古历史故事,并从中体现出意味深长的道德理想。


比如周书的《金縢》篇也是很好的例子,里头的主角是著名的周公,他眼见兄长周武王重病将死,于是赶紧命人建筑祭坛,登坛祭天,试着想要说动祖先,让自己代替兄长死去,到天庭陪伴先祖,也就是一种舍身为兄的概念。即便如此,武王最后还是不治而死去,这时由于武王的儿子成王年幼,为了维护刚刚取得的政权,周公只好暂代王位,摄政以主持国事,但是却受到了其他兄弟们的流言与猜忌。


所以白居易有诗提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后代子孙留下极为深刻的历史记忆,如果周公死于流言满天飞的时刻,而王莽死于尚未篡夺西汉政权的时候,王莽作为宰相的名声正值最高点,你看看,是不是历史的评价就会很不一样呢?所以尚书在这里教导我们,面对眼前看似众口铄金的情况,在不了解大局的情形下,绝对不要轻率下判断,人心难测,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谁知道你面对的是王莽还是周公呢?


总之,历史故事,为我们所带来的教训,是源源不绝的,无论在诰誓类还是其他种类的文章中,作为后人的我们,都能够从中汲取先人们遗留下来的丰厚智慧遗产,将尚书的政治、历史思想,化为自己的文明血肉。并且认识到,我们中国人传承数千年的文化道德思想,绝不仅只是挂在嘴边的出土文物,而是真正能融入日常生活的生命指南。


下一讲,我将为你做个总结,与你分享《尚书》总体的现实意义与生命价值,这本书,这本经典,将怎样带领我们走向人生的正道。


我是厦门大学的张惟捷老师,我在喜马拉雅等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没有不见了

    就是声音录制有些闷,听的废力

  • 迷你_3a

    https://xima.tv/1_PtAL1c?_sonic=0

  • 听友375170186

    厦大这个还是算了吧

  • 听友197301882

    这里面的曲子叫什么名字?

  • 万里瞻天

    妺喜,读莫

  • 星星_w4s

    刚听怎么就是不习惯,后来才知道张教授是台湾人,难怪了

  • 辘轳777

    虎贲bēn

  • 维心文化传媒

    /〉!∵

  • 随心大白

    张老师的声音很温和儒雅

  • 涓涓溪流_m8

    大师所言,历史不能重复,却在重演。只有真正了解历史的人,才敢定位名称《历史是被成功者篡改的重演》。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才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打江山,坐江山,篡改江山的成功者,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