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戴建业。
上一讲我和你讲了,杜甫的生活道路及其性格的形成。这一讲,我再和大家讲杜甫的思想信仰与社会关怀,他的思想信仰直接影响他的社会关怀。
杜甫在他的诗歌中间,虽然偶尔也说一点点佛教,说点道教的,那只不过是偶尔信口说一说,他对佛教和道教既没有很深的信仰,也谈不上有很高的造诣。
比方说,“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
他头发白的很早,他说我本来就不会炼丹,所以我头发白了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说,“本自依迦叶,何曾藉偓佺?” 偓佺就是道教传说中能飞行的仙人。他说他自己也有点相信道教,但他肯定不相信佛教,其实佛、道他都不信。他自己就多次地说,他家是四代奉儒。
我刚才在上一讲就讲了,他说“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在《祭远祖当阳君文》中,他跟杜预赌咒发誓说,“不敢忘本,不敢违仁”。他说你的第14代孙子杜甫,永远不敢忘本,不敢违背儒不敢违仁,就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他教儿子学写诗,也说“应须饱经术”(《又示宗武》),他写诗歌中间经常说,“法自儒家有”(《偶题》),“周室宜中兴,孔门应未弃”(《题衡山县文宣庙新学堂》)。
我和你讲,从杜甫身上可以看到,他真的是对儒家思想有一种自觉,甚至有一种使命感。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致君尧舜”。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儒家思想给杜甫有哪些深刻的影响?
我和你讲,笃信儒家思想的杜甫,他非常自觉地把他的个人的命运和国家和社会统一起来。他虽然重视人格的自我完善,但他并不相信个体的阶级价值,这点他和李白不一样,而且他也不像李白那样追求个人精神上的自由。
李白说“黄金白璧买歌笑”,这在杜甫看来一点意义都没有。还有“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他那是问李白,也是自问。他不仅是在规劝李白,其实这里面可以看到他和李白在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上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在李白看来,“黄金买笑”、“傲视王侯”这种个体的得意和自由,它本身就有价值。而在杜甫看来,这完全是生命的浪费。
我在这里和你讲,杜甫使人感动的是,因为他总是把个人和自己的国家、民族完全统一起来,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所以国家一动乱,他就痛哭流涕。
比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这首诗大家都很熟,但有一点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这首诗的每一联,一句说个人,一句说国家。
你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时就是时代,这是写国家。他一看国家的动乱使他触目惊心。春天你看到的花也落泪,“恨别鸟惊心”,别就是和妻子儿女的分别。烽火连三月,又是国家;家书抵万金,又是自己。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三四十岁这个样子。他到这个年龄头发就白得一塌糊涂。我和大家讲,他不仅头发白了,而且有脱发。“浑欲不胜簪”。我在这里和你讲,浑欲不胜簪,就是简直簪不上簪子。
原因是什么呢?杜甫不仅仅是白头发,他到40岁的时候,头发也开始脱发,而且脱得一塌糊涂,上光了,没有几根头发。唐朝的男人的头发大概跟我们今天很多女孩子头发差不多。他是唐朝的男性,是把头发盘在头顶上盘一个发髻,然后把簪子一簪,因为杜甫头上没有几根头发,那个簪子簪不住,一簪就掉了。
我告诉你,朋友,我年轻,我到四十多岁也开始白头发,人一白头发,心情就不好。我经常去观察,看别的四十多岁的男人没有白头发。更重要的是我还有一个发现,我发现白头发的人往往就不脱发,脱发的人往往就不白发,自从有这个发现以后,我心情更好。我们老头真是馋死了,他不仅白发,而且脱发。为什么?他成天忧国忧民。国家一动乱,他痛哭流涕;国家一统一,他就纵情地欢歌。他在成都流浪到了四川以后,在成都那边那一代以后听说叛军被彻底的击败,国家重新的统一。他一听说到这个大好的消息以后,人都喜疯了。
他平生最高兴的一首诗,就是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的实在是太漂亮了。他说,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天下要统一了他说我要回家了,“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眼泪鼻涕全流下来了,“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也喜疯了,“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你看最后两句写得多轻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那不要说是骑马,那简直就不是坐飞机,也不是坐高铁,他写的那么轻快,简直就是坐火箭。
更令人感动的还是一首诗,现在我们很少人关注这一首诗,就是《楼上》。他临死之前写的。我把它念一遍,他说,
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
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恋阙劳肝肺,论才愧杞楠。
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
我把最后四句翻译给大家听一下,你看令不令人感动?
“恋阙劳肝肺”,阙就是宫阙,苏东坡有一首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那个怜就是怜爱的怜,阙就是宫阙就是皇宫。恋阙就是我爱皇宫,“劳肝肺”,就是肝肠寸断,我一想到皇宫,我一想到皇上,我就肝肠寸断。可惜我才气太小,我不能为皇上分忧,“论才愧杞楠”。“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湘潭”,他说在这个动乱的时代,我连我自己也救不了我更救不了皇上。我知道我自己马上就要死了,我死了到没有什么问题,我死了以后皇上怎么办?
我这样讲你们可能还是不容易理解他伟大在哪个地方。比如说我是武汉的人,我说,我知道我马上就要死在武汉了,我死了没有问题,但是我死了以后国家怎么办?我的天,他太伟大了。
我告诉大家,他不仅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连在一起,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他把个人的命运和苦难的同胞和苦难的百姓紧紧的连在一起。大家都知道杜甫一辈子没过几天好日子,他中老年以后过得比较安宁的就是在成都的几年。他从天水流浪到了成都以后,成都这个地方军政长官叫严武,江南西道节度使,严武的父亲叫严挺之,严挺之跟杜甫比较熟,就是这个关系严武给杜甫封了个官,叫工部员外郎,那么他当了工部员外郎,就有固定的薪水,他就在成都,锦江旁边搭了个茅屋。有了薪水,又有了茅屋,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又有了票子,又有了房子,他生活就比较安宁。他很多优美的小诗都是在成都写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还有“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像这些诗歌都是在成都写的。大家一看就知道这只有吃饱了饭,不为生活所迫的人才,才能够细腻地感受大自然。
即使在成都这几年,他有的时候也很不幸,就是有一年秋天来了一场秋风,把它这个茅屋吹破了,他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真的令人感动。他说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我和大家讲,你看到最后越写越令人感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太令人感动了!
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下层的官僚。他说只要天下老百姓都要好房子住,我就冻死了,我也感到很幸福。他这个时候,他写这个事的时候,传播并不发达,他并不想给别人看,他是写给自己看的,所以他才伟大。但有另外一首诗就是《又呈吴郎》,我把它念一遍,你就知道他多么了不起。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又呈吴郎》
那个五郎啊就是他的一个亲戚,一个年轻人,他在白帝城在三峡的时候,他原来的房子,他后来从湘东搬到的湘西,他就把原来的房子给他这个五郎的亲戚,他门前原来一棵枣子树,杜甫每年的秋天枣子成熟了,他一个邻居是个孤老是个妇人,他就让那个妇人总是去打他的枣子,他就跟他的儿女说,那个老人打枣子,大家都不要管她,让她打,不能喊。后来吴郎住了以后,那个妇人又去打枣子,那个吴郎就喊,喂,不要打我的枣子。
有一天,那个老妇人看到杜甫就说这件事,为此杜甫专门给她写一首诗,他说“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她太可怜了,你要让她打枣子吃。他说,“不为困穷宁有此”,如果她不是有困穷,她怎么可能打你的枣子呢,“只缘恐惧转须亲”正因为她怕你,你就更应该让她打枣子吃!他说天下的百姓真是太苦了,“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一想到老百姓一贫如洗,天下又动乱不安,我眼泪就不断。我们杜甫真的是太伟大了。
好朋友,我今天就讲杜甫的思想信仰和他的社会关怀。我下一讲,我还要和大家一起讲,杜甫的精神结构,今天就聊到这里。我是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好,再见。
戴老师的普通话听起来更有韵味 虽然听成两个皇帝鸣翠柳
这普通话听不懂
我超爱吃橘子 回复 @妞妞伊伊: 麻城普通话
戴老师讲得挺好~挺有感觉~挺有内涵~(*∩_∩*)~~
很好,我觉得老师自己说着说着都哭了!感动
真现实主义诗人。 安得广厦千万……住房问题。 兵车行……反战题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贫富悬殊问题。
好可爱的方言普通话
那是ai 识别的,不是文稿
https://xima.tv/1_aAQ9HJ?_sonic=0
https://xima.tv/1_JfA4WH?_sonic=0
喜欢戴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