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生命的活力】专念:如何意识到当下

43【生命的活力】专念:如何意识到当下

00:00
15:44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彭凯平。


在上一讲中,我给大家谈的是好奇心,特别说到,不是好奇心有害,而是冷漠心有害。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战胜冷漠之心的方法,就是专念的修行。在讲什么是专念之前,我先介绍一个人和她做的一个实验。


这个人的名字叫埃伦·兰格(Ellen JLanger) ,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终身教职的女性心理学家。 她一生研究领域宽广,成就众多,获奖无数,文章无数,有名的著作有:《专念》《个人政治学》《控制心理学》《学学艺术家的减法创意》等。因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主持的那些具有开创性的试验,《纽约时报》曾将她的经历载入“年度思想”特刊。作为一位偶像级的心理学大师, 她的个人经历和研究已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逆时针》,由著名影星詹妮弗·安妮斯顿出演兰格教授。


这个实验叫做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的"复印机”实验,上个世纪的70年代,兰格教授做了一个有名的Mindlessness 实验。她在图书馆里等复印机前排起长队时,派学生去问排在最前面的人:“不好意思,我只有5页要复印,你可以让我先复印吗?只有60%的人会同意。她接着做实验,这次找了一个理由:不好意思,我只有5页要复印,你可以让我先复印吗?因为我赶时间。结果有94%人会同意她先复印。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赶时间是个很好的理由。令人吃惊的是接下来的实验中, 她还是等复印机前排起长队时,派学生去问排在最前面的人:不好意思,我要复印5页,可以让我站在你前面吗?因为我想复印。居然会有93%的人会同意。这个理由不是个好理由,因为每个在排队的人都是想复印!


为什么呢?她认为,很多时候,人其实是处在无意识的“潜念”状态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而是自动化的按照固定的模式对外界作岀反映。仅仅因为对方说出来了"因为"这个词, 我们会潜意识地认为对方有理由, 尽管这个理由根本不成立。她随后对潜念做了大量研究,总结出了潜念的特征、根源和后果。


如何应对呢?她建议,我们需要时不时地停下脚步,思考一下我们正在做什么,在某个情境下是怎么反应的,为什么会这样的反应?还有没有别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的“专念”。


什么是专念?专念源自佛教,是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最早在古印度巴利语和梵语是Sati=awareness =觉察力的意思, 现代英语Mindfulness,也有人翻译成“正念”。念,顾名思义,为今心: 当下之心,也就是要关注当下,身心合一。


专念就是主动关注新事物,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将其理解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你这样做时,你就是活在当下。专念能增强你的感知力,对周围环境更加敏感。这是高度投入的主要表现。专念能够创造能量,而不是耗损能量。大部分人都错误地以为,专念既耗神又费劲——脑子一直在转。但真正耗神的是我们随意做出的负面判断和无法解决困难产生的焦虑。


现在有大量的科学依据,专念炼习可以延缓衰老,促进身体健康,对抗疾病,缓解慢性疾病,减轻疼痛。提升免疫力,抗高血压,抑制老年痴呆,优化大脑结构,增加海马区灰质(记忆);提高自我意识,同情心,反省,杏仁核灰质变化,积极情绪脑区,提升感受力,恢复作用比睡眠好。


在过去的近40年间,埃伦·兰格所进行的专念研究影响了行为经济学、积极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她发现,关注周遭事物而不是心不在焉地生活,能帮助我们减轻压力、释放创造力并提高表现。生活更加快乐:情绪更加平稳、更少受到负面困扰;思维受到情绪干扰更小、更容易集中;增加情绪控制的能力;工作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更少评判和人际关系困扰。


其中的效果之一是增强表现。在一项针对交响乐队的研究中,她发现演奏者都无精打采。他们总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演奏同样的曲目,但因为这份工作的社会地位很高,放弃并不容易。


但是,她将他们分组。一组人需要完全模仿他们以前喜欢的一个曲目,换言之,这样的演奏不用专念。其他人则需要在演奏中加上少许个人元素,这意味着他们必须专念。你得知道,这不是爵士乐,所以加进去的东西不容易听出来。当我们将交响乐录好并播放给不知情的听众时,绝大多数人都更喜欢听用专念演奏出来的乐曲。所以,当人们各奏各的乐曲时,效果反而更好。


有一种传统观点认为,如果每个人都各行其是,情形将混乱不堪。当人们缺少共同目标时,这种情况确实有可能。但如果所有人都处于同样的情景下,并全情投入于当下,结果怎么可能不会更好呢?


专念还有很多其他好处。你将更加专注,记忆力也更强,同时你也更具创造力。当机会出现时,你能够把握好。你能躲开别人尚未察觉的危险。你更喜欢别人,别人也会更喜欢你,因为你会减少对他人的品头论足;你也会因此更具魅力。


你还会因此不再拖延或后悔,因为如果你知道做一件事的理由,就不会为没做成其他事而自责。当你心无旁骛地完成一项工作、在一家公司就职、创造一种产品或执行一项战略时,如果你能完全处于当下,为什么还需要后悔?


兰格教授研究专念将近40年,结果发现,几乎从任何维度看,专念都能带来更积极的结果。说专念是万能武器并无不妥。无论你正在做什么——吃三明治、做采访、拆拼某种装置、写报告,你都只有两种状态:专念或心不在焉。如果你专念,结果就会完全不同。任何领域的卓越者——《财富》50CEO、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与音乐家、顶级运动员、最好的教师和技工都是专念的人,因为它是抵达卓越的惟一途径。


专念是不是会让我们少对别人妄下断语?我们都容易在无意识间把人归类:他很死板,她很冲动……但如果你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将失去和他人愉快相处或让对方发挥闪光点的机会。专念能使你懂得包容他人。人们做事自有其原因,否则他们不会这么做。


如何提升我们的专念能力呢?美国心理学家Kabat-Zinn(卡巴金)在学习了朝鲜禅和缅甸内观禅之后,开始在麻省学院压力治疗中心的运用正念练习治疗病人,同时进行几个里程碑式的疗效研究(1980—1990),成为专念临床应用的第一人。根据佛教专念发展出来的专念课程在美国心理治疗界开始被广泛使用,并已经形成将近40亿美金的大产业。


卡巴金的专念修行有两种常见的修行方法,观修和止修。 观修是一种开放式监控 (open monitoring meditation):不做反应的元认知监控,“了了分明”,比如说,葡萄干练习,取一个葡萄干,放在手中,仔细观察一分钟。用眼睛观察葡萄干的形状、褶皱;用手指触摸葡萄干的表面,感觉它的形状,然后用鼻子去闻葡萄干的气味。最后,把葡萄干放入口中,仔细咀嚼品味。


止修是一种注意聚焦的修行(focused attention meditation): 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目标上,及时察觉心理游离(mind wandering)与分心物,并将注意力拦回来。比如,数呼吸练习,闭目,自然坐正,脊柱挺直。然后放松,什么都不想,数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计数一次。如果思维分散被干扰忘记了数到几,就从1开始继续数。持续1分钟。


其实,留意新事物,积极寻找差异。无论是关于你自己的,还是关于周边环境的,只要发现是新的,是不一样的,就会将你置于“当下”的状态,让你对人和环境重新敏感起来,向新的可能性敞开,形成新的视角。


生活处处皆有禅,祝福:醒來,食禅:三餐,行禅: 从研究室走到教室;艰辛禅:教学 研究,行政事务困难的时候,慈心禅: 給自己,給他人;三分钟呼吸空间: 特別艰辛的瞬间;身体扫描: 身心同在 觉察与接纳。


觉察的心理学意义,卡巴金认为,接受当下状况完全不代表我们屈从于正在发生的事情,这只是表示我们让自己清晰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什么。


人们要融合工作与生活,而不是平衡这两者。因为,“平衡”意味着是两者是对立的,而且毫无共同点,但事实并非如此。工作和生活都主要和人有关,都有压力,都需要做规划。如果你将工作和生活分割来看,就不能借鉴彼此的成功做法。


生活就是由无数的瞬间组成,此外无它。所以,如果你能使每个瞬间都有意义,生活就有了意义。你可以专念,也可以心不在焉。你可以赢,也可以输。最糟的是心不在焉,并输得一塌糊涂。所以你在做事时,要专念,注意新事物,让手上的事变得有意义,这样你就能成功,而且很幸福。


今天你感到福流了吗,谢谢。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哪溪

    包容、注意他人优点,是处好人际关系的好方法!

  • 玫瑰禅士

    和聪明善辩的中国人打交道,“因为……”这个理由不好太烂😄

  • 逯瑶老师

    彭老师讲的太棒了

  • 百合路雪儿

    彭教授讲的太精彩了,我是通过梁品的节目采访彭教授才知道这个课程,受益匪浅,但有理论还有实践,还讲出了怎样解决的办法?谢谢老师,也谢谢梁同学。

  • mouhsen

    正念就是小福流?

  • 伊_f5

    好多习以为常又细思惊喜的观点,想学心理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

  • 稠州牧歌

    不错!

  • 哪溪

    你可以赢,也可以输!很好的安慰!

  • 王玉瑶瑶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