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康德:西方近代古典哲学的最高峰

4.4 康德:西方近代古典哲学的最高峰

00:00
20:09

请大家注意康德,他是西方近代古典哲学的最高峰,康德在46岁到48岁以前,从来没有研究过哲学,他在大学里教书,教的全是自然科学课,他教了20年左右的科学课,他从来没有意识到“知识“本身居然是一个问题。他偶然读到休谟的书,大受震动。他发现他讲了20年的知识,而所谓“知识“居然本身就是一个漏洞,就是一个疑窦,就是一个根本性的疑问,这才促使康德开始思考“知识”究竟是什么,我们人类的认知是怎样建构的。


他当然得从休谟提出的基本疑点开始。那就是什么是“空间”,什么是“时间”。因为休谟曾经论证,在经验上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无法明晰化,它只不过是事物连续发生的一个背景表象。那么康德因此追问,什么叫“时间”和“空间”,什么叫“因果联系”,什么叫“全称判断”,它从哪里来,由此提出“先验论”。


要讲康德,我们必须先讲三组词汇或者三组概念。第一,经验。请注意哲学上的“经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经验”这个词不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经验”是指我们在实物活动中的知识积累,“经验”原意不是这个意思,是指我们用感知获得对象,或者用感官获得对象要素,叫“经验”。比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第二个概念,先验。“先生”的“先”,“经验”的“验”。什么叫“先验”?经验以先就被规定的东西叫“先验”,也就是在你经验还没有发生以前,已经规定了你的经验模式和经验系统的那个东西叫“先验”。第三个词,叫超验,也就是超乎于经验之外的那些追究,我先把这三个概念说清楚。


那么休谟如果证明经验不能达成从特称判断到全称判断的导出,经验中没有因果联系的直接要素,归纳法不成立。那么康德当然就要讨论,那么我们的“经验”是什么?我们联系经验的后面的那个作用力来自何方?我们的全称判断,因果判断,所有这些东西也就是知识基础构架的东西,在经验以外的什么地方?他提出先验,在你经验以先就被主观规定给死了,它开始做系统推动。大家要注意,他当年没有我们今天的信息量。我昨天讲我们的视觉只不过是感光,我们把光感成明亮,是一种先验规定。我们把波长错觉为颜色,是一种在我们张开眼睛以前就被规定死了的视觉模型。


其实我昨天就在讲先验规定性,我只是没有用那个词而已,要知道当年的康德没有这个信息量,他居然推导出我们的感知是有先验规定性的。就是在你经验发生以前,一个规定经验的格律或者规定经验方式的平台早已塑成。然后他提出,他说时间和空间,只不过是先验直观形式。请注意“形式”这个词,我一旦用这个词,大家立即要回到古希腊运用这个词的那个概念上去。也就是说“时间”和“空间”是不是客观存在,我们无从讨论。康德说,我只知道我的经验如果要发生它必须有一个平台。这是我的语言,我不用康德本身的话,因为说起来太拗口,为了大家现在有助于理解我改成现代语言。


那么我的感觉和经验本身要发生,必须有一个载体,有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我们的先验直观形式。他接着讲,他说所谓“因果联系”,所谓“全称判断”,它来自于先验的范畴规定。大家注意“范畴”这个词,“范畴”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用语中跟“范围”没有区别,可是它在哲学上是一个专用词,最早探讨“范畴”亚里士多德就探讨,到康德进一步探讨。康德说,我们的“全称判断”和“因果联系”是在“先验范畴”上建构的。


我举个例子,他分了四组12项范畴,我不一项项展开,我只举一个例子。比如我说小布什必然是美国总统,你听了一定觉得有问题。可是我如果说2+2必然等于4,你听了没有问题。世界上没有“二”这个东西。“二”是一个纯抽象符号。可为什么我说2+2等于42×2等于4,你没有疑问呢?这个纯逻辑的范畴,就是必然、偶然、或然,这个在你先天逻辑模型中建构的经验以先给定的规定带出来的结果。所以你一听小布什必然是美国总统,你就会觉得有问题。


问题在哪?在你的先验范畴中不能接受。2+2等于4世界上没有,可在你的先验范畴中它成立。康德接着推导,说你的逻辑形式和你的逻辑规定来自哪里,仍然来自先验规定。他把这个超经验层面的逻辑规定,另取一组概念,叫“先验逻辑形式”。我刚才讲“时间”、“空间”、“经验”,叫先验直观形式,你在逻辑上能够整理的所有的东西,包括因果联系等等,它是先验逻辑形式。换句话说,是在经验以先就给定的感知规定性。


他说经验只提供现象信息,并不提供现象信息背后的联系,因此我们感知的“世界”永远是现象界,我们所说的“存在”永远是感知中的现象体系。他说那么客观的物体物本身在哪里,在彼岸。他取一个词叫“物自体”,也叫“自在之物”。他说那个我们感知够不着的客观世界本身不在我们的感知范围以内。这就是著名的“彼岸说”。现象、现象界和物自体被划分开来,不可知论的证明达成。我前面讲过,西方文化界的主流思想是不可知论,大家想想,康德的证明是不是对人类“知识是什么”的最有效证明?


你的“知识”是什么?不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外部世界只给你提供了一些凌乱的信息,怎样整顿这个信息,却是你的主观规定性本身在你接受信息的经验之先,就被规定了。这就是我前面讲感知不是为求真而设定,而是为求存而设定。你的先验是被什么东西赋予的,是被生存进化过程中维护生存的适应性要求塑定的。是不是这样呢?这在今天看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常识。可是在古典哲学时期,它是需要用缜密的逻辑推导一层一层去证明的。而且康德接着提出了一个更麻烦的问题,他说我们人类总有一种把自己的智慧或者理性调动到极致的倾向。


但是一旦你把自己的智慧或者理性调动到极致,你在思维倾向上就总是追求达成一个绝对的、不可分割的、无限的、永恒的理念。大家想想,康德这个说法是非常成立的,我们一般人一定会认为这个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古希腊人认为,在这个世界假象后面,一定有一个稳定的不可分割的永恒存在的真存。比如我们今天科学时代,在牛顿时代人们不自觉的就会认为万有引力定律是绝对的,是无限的,是涵盖一切的。到今天相对论时代,我们会认为爱因斯坦的学说及其宇宙论是绝对的,是包容一切的。


我们人们总是在把自己的理性和智慧调动到极致的时候,追求达成一个圆满的、绝对的、无限的理念。可康德讲,我们的经验永远是有限的,你的经验根本不在无限中展开,无限跟经验没有任何关系。请想想,你看到的都是具体的对象,你能看到无限的宇宙吗?你看到的是具体的人,具体的桌子,具体的星星,具体的太阳,你所看见的都是有限存在者。经验只在有限范围内展开,知性只在有限过程中运行,可调动理性达极致追求的却是无限和绝对。一切经验和感知只在相对系统中运行,却总是在最高理念和最高理性的调动上追求无限。这构成理性运用的重大弊端。


他说人类因此一旦进入这种高度调动理性的状态,立即就会发生二律背反。所谓“二律背反”,就是不能兼容的矛盾结论一概成立,结果最终导致根本知识的混乱。可见康德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人类的感知、经验极其狭义逻辑都是有弊端或者有局限的。而且人类把自己的理性调动到越高的程度,这个弊端和局限就展现得越为明确。康德通过对休谟问题的反思,由此建立先验论认识系统,使人类第一次明确知道我们所说的“知识”究竟是什么。


我提醒大家听懂我这一段话,你仔细想想你的“知识”是什么,你所谓的“知识”绝不是外物的单纯反映。请想想休谟的那些论证,你所说的知识是外部信息和你主观给定的感知规定性,或叫先验规定格律组合出来的一个系统。是不是这样呢?这个问题直到康德先验论证明完毕,人类才第一次知道人类的“知识”是什么,“知识架构”是什么。我讲到这里,请大家听明白,如果你没有感知系统、思想系统、逻辑系统的调动和训练,你接受的不叫“知识”,只叫“信息”。如果你拿一个有漏洞的先验感知系统或逻辑系统整理信息,它会出现什么局面可想而知。


而人类的高端感知部分不在人类显性感知的表层,它只是一种潜能,需要后天调动其储备能力加以训练,由此构成信息处理系统达成的先验整理模型,谓之“知识”。因此大家在这里一定要把“信息”和“知识”分开。我顺便纠正一个大家经常说错的话,人们说知识是无穷尽的,而我们只是知识海洋中的一粟。庄子有一个表述,他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他的意思是说我的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人生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危险。


听起来这个话是大家都能接受的,错了。请记住,知识是有限的,它是随着你的先验感知能度而建构的。而感知能力是一个逐步发生的东西,感知结构和感知能力发展到哪一个程度,知识才到哪一个程度。请千万不要把信息的“无涯”和知识的“无涯”搞混,而且信息是不是“无涯”,是不是无限,也是需要追溯的。什么叫“信息”?信息是存在,是一,万物分化产生的边缘依存效应,也就是如果万物不分化就没有信息,宇宙的弱化展开过程就是分化过程,分化过程就是信息生发过程。


如果宇宙的演化是在一个有限区间内实现,那么信息总量也一定是有限的。在这个有限的信息海洋中,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物种处理这个信息,即使他不能处理这个有限信息量的全部,他处理的知识量一定是被他的感知能力或信息能力所给定的。因此不但知识是有限的,信息也是有限的。因此说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我们的知识只是知识海洋中的一粟,这说法不对。庄子说“以有涯随无涯”也不对。理解“知识”是什么,理解“知识”和“信息”的关系,理解“现象界”和“物自体”的分离,理解“客体”和“对象”的概念区别。在逻辑上是我们建立知识的基础问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毛毛牛bj

    挺绕的。一,经验,用感知获得对象。听,看、闻、尝。二,先验,还没去听、看、闻、尝以前就规定的东西。比如,人看世界是彩色的,狗看世界是黑白的。三,超验,超乎于经验之外的追究。我理解,就是所谓科学,哲科体系,人类对存在这回事的不断质疑。人类,尤其是精英们,总在追求真理,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这个局限是打不破的。这就是为什么说,知识和信息都不是无限的。我想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但很难,肯定有不对的地方。

    缪常 回复 @毛毛牛bj: 超验 超出经验之外的追究 是那些我们人类自身对世界认知限制之外的事物 而科学正是由经验导出或符合经验的思维结论 所以王东岳先生才说知识并非无涯 而是是感知能力和感知结构给限定的

  • 戒射半年未曾破

    我们用感知获得对象,或者用感官获得对象要素,叫“经验”。经验以先就被规定的东西叫“先验”,也就是在你经验还没有发生以前,已经规定了你的经验模式和经验系统的那个东西叫“先验”。超验,也就是超乎于经验之外的那些追究。

    1834513dqoo 回复 @戒射半年未曾破: 我们日常所获得的是信息,个体化的整理叫经验,专业化的整理是科学,哲学则是探讨理性运用的基础和前提,佛学则是超验,那才是世界的本源。

  • 南韩娃娃

    如果递弱代偿原理可以自洽越原始越好,那它恰恰违背了凡事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

    雨凝_7b 回复 @南韩娃娃: 递弱代偿是哲学追究,中庸之道是社会伦理追究,两者不在一个层面,不存在谁违背谁的问题。

  • 雨田325

    喜马拉雅上哲学课的老师很多,各个名校的权威与学术专家,我也曾经一一拜读各位老师的教诲,所学甚多,但给我最大启发让我醍醐灌顶的讲述唯有王东岳,宏观的视野,字字珠玑,切中要害,各个哲学家之间的思想接力和迭代发展的思想脉络清晰了然,佩服得五体投地!

  • 春觅仙山

    王老师的课,为我们开启一扇认知的窗口,也是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朦胧地感觉有些主观经验与现实活动在逻辑上存在矛盾,自己正在补课,跟王老师学习,是自己退休后的幸事!

    听友233949656 回复 @春觅仙山: 说真的,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二十几就开始学习这些了。我以前一点都不喜欢学习。

  • 1331289wmdn

    批庄子的话感觉没有必要,而且并不严谨。庄子本身并没有一个系统的逻辑体系,而且他的所说'知'和现代人所说的'知识'也可能不是一个概念,就是A≠A。有涯与无涯,可以绝对地去理解,也可以相对地去理解

    听友378839608 回复 @1331289wmdn: 个人觉得庄子所说的知是指对未知世界的认知和探索

  • 1834513dqoo

    康德准确论证了知识是什么,平时我们所说的知识不是知识,不过是先验直观信息的整理而己,是追求实用。而真正的知识不在显性感知表层,是先验逻辑形式,是需调动储备能力加以训练,构成信息处理系统达成的先验整理模型。

  • 南韩娃娃

    自从领略了王老师的思想,曾老师,傅老师,蒋勋老师退为背景……

    听友233949656 回复 @南韩娃娃: 你是说曾仕强老师吗?他说的东西我咋没感觉好到哪里……

  • nikko224

    知识是有限的,它是随着你的先验感知能度而建构的。而感知能力是一个逐步发生的东西,感知结构和感知能力发展到哪一个程度,知识才到哪一个程度。

  • 1834513dqoo

    人的感知能力是一个逐步发生的东西,感知结构和感知能力发展到哪一个程度,知识才到哪一个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