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真理”是什么?如何检验真理?

4.12 “真理”是什么?如何检验真理?

00:00
21:21

我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对人类的整体知识状况和人类的整体认知格局大致有了一个哪怕是模糊的感受。下面我们讨论一些边缘性问题,我们讨论一下什么叫“真理”?“真理”这个词非常重要,这个观念也非常重要。追求真理历来是人类的梦想,或者是人类精神的动能。但是大家如果听懂我前面的课,你就应该明白求真是一个在真正认识论深层上很难达成的一个结果。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真理,我们通常的真理观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五层,我们通常所说的最有意义的真理指符合论真理观,所谓“符合论真理”,就是指你的主观感知和客观对象完全相符。


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真理,也是最普遍的真理观。我们把它叫符合论真理观。下面四项其实不重要,所以我只稍微列举一下,不再多说。再一个叫自洽论,就是只要在理论上能够自洽,那么就叫真理,这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对自己所要说的任何东西达成一个非精密逻辑的自圆学说,自圆解释体系。所以自洽论不成立。第三就是实用论,所谓“实用论”,它典型地表达在实用哲学上,也就是认为能够有实践效果的就是真理。但这个东西为什么不成立?我们后面会讨论。


再下来叫公约论。也就是任何意见只要得到绝大多数的人公认,就算真理。但实际上这是“群氓哲学”。因为真理历来掌握在小数人手里,这个说法很容易批驳。最后直观论,就是眼见为实论。这都我们不用再讲。


我们现在只讨论符合论意义上的真理。我前面一再讲过,我说我们的感知不是求真的,在我们接受外部信息的一瞬间,我们就必须在感官上把外部信息扭曲,把光量子感受为明亮,把光波长感受为颜色,把振动波能量感受为或错觉为轰然作响的声音等等。因此我们的感知本身绝不给我们提供真相。而我们在上面架构的思维逻辑,狭义逻辑也不能纠正这个偏向,它恰恰是以这个感性提供的扭曲素材建构上一步先验主观格律的再次整顿,因此它一定是扭曲之上的再一次简约化扭曲。因此从感知模型上讲,我们不可能获得真理。大家要注意,“真”和“理”这两个本身就放不到一起。所谓“真”一定是你的感,你的逻辑也就是你的理,没有施加在上面的那个本真,那就是“客体”。所谓“理”就是你的感知属性覆盖在上面,对它加以扭曲才获得信息,形成逻辑理脉。


所以有真就无理,有理就无真。“真理”这个词不成立。这就像“客观”这个词不成立,你要“观”它就一定不是“客”,你一旦是“客”它就一定不被你“观”,所以这个词汇本身就不成立。因此大家要注意,我们所谓的真理这个观念,应该从我们的知识和认知体系中提出。


那么我们下面要处理一个问题,这就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家知道中国很著名的一句话,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实用论哲学或者实践论哲学必然导出的结论。但是大家要注意,实践能不能检验真理,这是一个需要琢磨的问题。


因为我们发现在真正的西方哲学体系中,我们见不到这样的表述。斯宾诺莎和黑格尔曾经有过一个关于真理尺度的表述,他这样说,他说真理的尺度就是真理本身。这句话相当于说真理是什么?真理就是真理。这是一个重言式,这是一个同语反复,谓语所给丝毫不比主语所问要多出来什么。所以这应该是一个无效的回答。但为什么作为哲学家的他们会给出这样一个同语反复的表述?是因为实践不能检验真理。大家注意,我在这里只是探讨纯哲学问题,我们不涉及政治问题。


中国当年提出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邓小平改革遇到障碍,不得不用这样一个哲学方式,寻求对既往理论框架和政治格局的变革,这跟我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没有任何关系。我讨论这个问题也不针对这个政治争论,我们现在只就纯学术纯哲学方面探讨这个问题。大家想想,真理能否被实践检验?为什么斯宾诺莎和黑格尔要说真理的尺度就是真理本身。我仍然拿蝙蝠作例子,大家想,蝙蝠作为一个跟我们人类感知模式完全不同的物种,它以超声回波的雷达反应方式捕捉外物、捕捉对象。


我们人类主体80%的信息量来自于视觉,也就是我们以感光方式建立世界表象。如果我们和蝙蝠处在同一个山洞中,仅因为我们各自的感知模式不一样,这个山洞给蝙蝠和我们人类提供的表象一定是不同的。那么实践能检验谁对谁错吗?要知道蝙蝠的那个模型、那个表象在实践中非常有效,它可以在一个蚊虫高速飞行的状态下,蝙蝠自身也高速运动,它居然通过雷达式的超声回波,准确地捕捉一个高速飞行的小昆虫,其准确程度不亚于我们人类放一颗导弹打下一个飞机。实践检验如果有效则为真理,那么蝙蝠有真理。可蝙蝠的真理跟我们人类的世界图景完全不同,而我们人类用视觉建立起来的表象,行为也同样有效。


那么谁是真理呢?可见实践不能检验真理,我或者说实践不能检验感知,因为一切实践和一切活动都是在一个感知平台上被给定的。感知平台上的不自觉认真,也就是你不会自觉到你的感知是真的。如果不经过反思,那么你是不会觉察自己的感官实际上是对对象的扭曲。因此我们的一切行为,一切实践是在不自觉认真的非真感知平台上进行的。


因此你的实践行为和你的感知方式一定是天然匹配的,因此实践是不可能检验真理的。我想这个逻辑关系应该非常清楚。因此实践检验真理无效。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当一个东西在广义逻辑上自洽,形成实践效果反复证明其有效的状态,恰恰是这个真理要破溃的表征。也就是实践不但不能检验真理,反而只能检验真理的破溃。我举个例子,地心说,你在实践上、感官上数千年的西方农业文明都建立在地心说上,甚至中国的盖天说都有效地指导中国的农业文明。


视觉上看,太阳分明绕着地球转。在实践和经验操作的层面上,你怎么检验它都是对的。可是当你反复检验它没有问题的时候,它行将破溃了。我再举个例子,亚里士多德他曾经在古希腊时代就对自由落体这个问题做个讨论,他按照常识,按照实践的方式证明一个重的物体和一个轻的物体,重的物体一定先落地。这个如果你操作是绝不会错的,你拿一块石头,你拿一片纸,你同时抛下,石头一定先落地。它在实践上反复检验,绝不会出错。


这个东西怎么突破呢?伽利略居然是用一个纯粹的理想逻辑实验把它推翻了。大家知道伽利略的这个逻辑实验叫归谬法,他在纯逻辑上推导,他说如果一个重的东西,下落速度快,而轻的东西下落速度慢,那么我把轻、重两个东西绑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格局?从道理上讲,轻、重两个东西绑在一起,重量更大了,它应该下落速度更快。但从另一面讲,轻的东西下落速度慢,如果把轻、重两个东西绑在一起,轻的东西就会拖累重的东西,使之减速。因此在逻辑上,两者矛盾不能自洽。


由此伽利略在逻辑上确定轻、重东西的下落速度一定是一样的。他然后只做斜坡实验,就把这个问题处理完了,他根本用不着跑到比萨斜塔上抛下大小两个铁球。这件事情在科学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完全是杜撰,是一个传奇故事。它说明什么?一个在实践上、在经验上反复检验没有问题的真理,其实表达着它行将破溃的状态,所以实践不能检验真理,它反而只能检验真理的破溃。这是我们在纯哲学上讨论这个问题的结论和方式。


我们下面讨论一下真理的趋势。我们在一般情况下总会说一句话,我们人类在认识的长河中,是逐步从相对真理逼近于绝对真理,也就是我们的感知是越来越逼真的。这在我们的日常感觉上和在我们的一般思想史表述上,几乎是一个常识。我们会发现越高级的理论似乎越准确,越能够纠正此前的失误。因此在常识上在直感上,我们人类在认知长河的趋势是趋向于越来越逼真的。可是大家注意,如果我前面讲,而且这个东西能够证明,就是我们的感知不是真空的孔道,我们的感知是靠自己的主观感知属性,捕捉对应客体的可感属性耦合而成感知。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而我在前面一再证明这个说法成立,我们的感知不是真空的孔道,即使在物理感应那个阶段,电子感应质子也是靠它的负电荷属性,而不是靠它的真空感应质子。即使在酸碱分子阶段,酸感知碱也不是靠真空,而是靠它的酸根感应碱分子的碱基,你不可能用自己的真空去感受对方,你的感知过程是用自己的主观属性或叫主观感应属性,或叫代偿增益的感知属性捕捉对象,捕捉对象的对应可感属性,比如你眼睛只能感光,于是你只能感应对应的发光和反光。


这个在物理学上,感官生理学上,逻辑上我们都是可以清楚证明的。那么如果我们的感知是通过自己的主观感知属性捕捉信息和处理信息,叫先验感知形式或先验感知规定,而且我们会发现在物演进程中,乃至生物进化过程中,你的知识增量是通过你的感知属性增益而达成的。比如电子的感应属性极为单薄,只有负电荷,于是它所采集的信息量也就极低,只有正电荷或电中性到分子它的感应属性也很低,于是它只能拿酸根去感应碱基,感成盐,到脊椎动物到扁形动物,它只有视觉,到脊椎动物它产生五官和下中枢。


也就是说我们会发现在物演的进程中,感应属性及其增益的感知属性是不断增大的。你之所以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前提条件是你的主观感知属性在增大。如果这一点成立,那么在逻辑上讲,你的感知量越大,你处理的信息量越大,你的知识形态越先进,它一定是附加在你的感知中的主观要素越多,感知耦合也就是感知扭曲量越大。是不是这样?在逻辑上我们只能得出这个结论。因此从纯逻辑上推导,感应或感知进程,一定是一个符合论意义上的感知逼真性越来越低的进程,或者用我在《物演通论》第二卷精神哲学论中的表述叫信息含量增大,而含真量递减。


因为你的信息量越大,一定标志着你的主观感知属性量越大,耦合和扭曲对象的成分越多,因此我们的感知一定不是越来越逼近于本真,而一定反而是越来越远离于本真。这在逻辑上是自洽的,是通洽的。它跟一个什么东西匹配呢?跟我们人类的知识,有效度和维系度被证伪的速度越来越快相匹配。大家知道我们知识越发展,它被证明是错了的速度就越快。我们今天信息时代,我们说每十年我们的知识就翻新一遍,这话什么意思?十年以前的知识全错了,它说明我们越高级的知识模型,思想模型,理论模型,它其实含真量越低,因此它的动摇度越高。


它和我前面讲,感知越原始的层级越稳定,越高级的层级越飘摇,完全是一致的。所以大家注意,我们从纯哲学和纯理性的角度,如果要推导真理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趋势,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感知是越来越茫然化的,或者感知失真率是越来越高的进程。它从精神认识论角度再度表达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危机化趋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混沌之思

    王老师强大的知识量,推出的理论我很佩服,但在某些问题上我有疑问探讨一下,我复制下王老师的这断话,我们反推一下这断话,是不是在接近还是远离真像,“在我们接受外部信息的一瞬间,我们就必须在感官上把外部信息扭曲,把光量子感受为明亮,把光波长感受为颜色,把振动波能量感受为或错觉为轰然作响的声音等等。因此我们的感知本身绝不给我们提供真相。”我们感觉的亮现在用科学手段发现了光亮子,我们感受到的颜色同样追踪到了光波,我们感觉到的声音,同样也用实验观测到声波震动的能量,这些凭个体的感官知识,是永远观测不到的。但人类群体的科学探索,是可以超越自然给人设定的规则。去追求广义逻辑的真。这也是超出了存的范围这我感想。

    泥土地_ed 回复 @Whereandnowhere: 我觉得你的思境跟王老师说这个问题时的思境不在一个频道上。你深刻悟一下也许会有所得

  • 1834513dqoo

    知识不是被证明是错的,而是随着信息量增大和新的变化,突破了知识成立的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不得不建构新的理论模型以适应变化。

    pdoc 回复 @1834513dqoo: 先生的观点是,知识不是证明是错的,基于人类认识得出的知识本身就是错的

  • me子非鱼

    老师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含真量有限,含有人的主观扭曲,。可是王老师的结论是用这些扭曲的理论和知识作为底层推导出来的。一个用含真量有限的东西推导出来的结论,那么含真量将更低,其中必然有更多的扭曲性。这样的话就好象玩思辩游戏了。

    萝卜特弹 回复 @me子非鱼: 这也是一种解释,解释符合当前的现象,也是为了求存

  • 战歌领唱者

    我怎么有点越来越向往原始社会——信息量极低,人类什么都知道,没有道德,没有法律,没有政府,没有文明,人性完全自由。

    1355772fdiy 回复 @战歌领唱者: 文明有好有坏,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避。

  • JianliGuo

    邓小平改革遇到障碍时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该是特指检验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真理,而不是指检验物理、自然界的真理。王先生举的反例均是针对物理、自然界的,而不是针对人类社会的,所以我感觉不是很恰当。 如果在人类社会中不用实践检验真理,那么应该用什么去检验呢?

    飘雪_nMK 回复 @JianliGuo: 逻辑自洽!

  • 念来即觉

    真”和“理”这两个本身就放不到一起。所谓“真”一定是你的感,你的逻辑也就是你的理,没有施加在上面的那个本真,那就是“客体”。所谓“理”就是你的感知属性覆盖在上面,对它加以扭曲才获得信息,形成逻辑理脉。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先验认知模型根本无法触及到真,认识不了客,我们在背离真相的路上越走越远,但是这完全不妨碍“有效”,因为我们人类的认知是为求存设定的

    念来即觉 回复 @18195198dna: 有效跟真没有关系的,它是跟生存有关系

  • 忆水读书

    好像理解了求真和求存的区别

    忆水读书 回复 @忆水读书: 感恩老师分享!

  • 音音62

    王东岳先生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位有独立思想的思想家没有之一!

    美魔V侯迅 回复 @音音62: 太绝对了,不符合逻辑,很容易证伪。

  • Perrychun

    为了证明人类文明进程的危机化趋势,王老师构建了一个庞大的逻辑自洽体系,着力论证信息积累导致远离世界本真观点,其间不免诸多概念错配的思辨游戏论断。就人类文明发展而言,逻辑上的绝对本真并不比知识的相对有效更有意义。

  • 无尘220411

    我咋发现王老师这么喜欢断章取义呢!

    伪博士 回复 @无尘220411: 听完这套课后去看一下他的 物演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