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新修菩萨和久修菩萨

33. 新修菩萨和久修菩萨

00:00
16:21


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请扫描上面二维码加课程助理微信(或复制微信号 ytjddxj),课程助理会邀请大家进微信学习群,探讨交流、答疑解惑。


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这里是《一听就懂的心经》,我是金刚师红。

我们上一次讨论了菩萨的慈悲。

要做一个真正的菩萨,其中还是有很多学问的。

从一个普通的凡夫到成为一名真正的菩萨,也确实是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讲有三种萨埵,一种是愚童萨埵,他是不相信因果的,而且非常执着世间的东西。这里讲不相信因果,有时候可能不是单单说你是否相信一个理论,更是在具体的事务中,表现出来是否相信。而执着,也不止是说执着钱、色之类,像我们上一次讨论到的周围的议论,你去执着它这也是一种执着,有时候甚至议论还没有听到,已经烦恼重重。我最近遇到一个朋友就是这样,为想象出来的未来的议论深陷苦恼。另外,现在有很多鸡汤,告诉你怎么样的男人是爱你的,怎么样的女人才是好女人,我遇到一对夫妻吵架,丈夫跟我说,“我只有看到我妻子在搞卫生的时候,才觉得她蛮像一个妻子的!”这大概是因为他从小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妻子就是要搞卫生的。但是实际上呢?每一对夫妻都有他们自己的因缘,也有他们各自的模式,如果一定要用自己头脑里的模式去套一个人,往往是会很失望,喝了这些鸡汤,就只能自寻烦恼。当你看不明白各有因缘,烦恼不断的时候,其实就是“恋着三界,坚执不舍”。所以出三界没有让我们离开这个世界,而是从烦恼中跳出来得到更大的自由。

如果已经明白了这一点,知道了远离烦恼是一件如此快乐的事情,不要说一般人所讲的生死问题,就是平时这样一念喜一念悲,忽喜忽悲,不能真正地做自己的主人,念念起落,都已经不知道生死了多少回了,当明白了这一点,希望从这里解脱出来,真正地烦恼永灭,也就是涅槃,并且这样去落实,这样的,就已经是有识萨埵。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呀,天天心情很好吗?那好像还是容易做到啊,那我是不是涅槃了呢?那就是还有一个最大的考验,那就是你的好是一个怎么样的好?还有,你对生死关头有没有把握?那时候能没有烦恼吗?所以,有识萨埵也是很努力的,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二乘人。二乘人对于成佛还没有什么期待,要到了我们正在讨论的菩提萨埵,才会真正生起这种愿乐之心,当他们达到了超越一切戏论,只有白法现前的时候,其实已经显现了人人本具的佛心,这时候,他就可以去教导别人了。这就是菩提萨埵。

这也是一个过程,所以菩萨也有很多不同的阶次,在这里呢,我们就先只介绍一下新学菩萨和久修道行,也就是久修菩萨。

新学和久修,乍一看,就是时间上的差别,其实不是这样,它是从一个人的性相品类上面来说的。

在佛法上,对于佛教教义的学习,是所有修行的基础,这个学习,在佛经中就说了:

“诸菩萨为求义故从他听法。不为求世藻饰文词。菩萨求义不为求文。而听法时虽遇常流言音说法。但依于义恭敬听受。又诸菩萨如实了知闇说大说。如实知已以理为依。不由耆长众所知识补特伽罗。若佛若僧所说法故即便信受。”

意思就是,菩萨学法的原则是什么?是求其义,所以虽然听的是语言,但是,是寻其义理,而且能够深入体会各种各样的教法,包括你的导师开一句玩笑啊,旁敲侧击啊,或者说到天说到地……都能够理解其中的真义,而不只是抓住一句话断章取义、或者是导师说反话,他也听不懂。这里说“不由耆长众所知识补特伽罗。若佛若僧所说法故即便信受。”并不是否认导师,因为这里是讲佛、讲众所知识,都是修证很高很圆满的,那他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要真正懂得怎么听。世间法里面也有这么讲,不要把领导的某句话当作教条,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经常遇到这样的佛教徒,把师父的话摆出来说,这是师父这么说的啊!但是师父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就是这个意思,前言后语搭不搭,他就不管了。如果是这样学法,一旦遇到新的教法,他就很难理解和抉择,因为跟他原来听到的语言相不一样嘛,还有,容易退转,因为生活中会遇到非常非常多的事情,佛法很实用的,但是,不可能2500年以前,佛就对今天你遇到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了很具体的指导:应该把凳子摆到这里去!把茶杯摆在那里!所以,因为不得其义,哪怕记得滚瓜烂熟,也有点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遇大事,就容易糊涂,这就是所谓的“性软根故”。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听了这么多的教法,但是其实没有真正听懂,更不会举一反三。久修道行就不一样了,因为他掌握了正确的学法的方向,所以,他能够听懂佛讲了一个怎么样的原则,自己的师父前前后后讲了这么多,甚至有的话听起来是矛盾的,但是,圆融的理解、贯穿起来理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在他的心里,可能不会对某句教言倒背如流,但是却是掌握佛法精髓的,因此,他在面对新的教法的时候,甚至是某些形态看起来和原来学的完全不一样,但他会用佛法的原则去衡量、去正确的抉择,遇到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也能够用佛法的原则去指导和落实,那么,不断锤炼敲打,自然也就成就了一个好法器。

所以在《维摩诘经》中,最后讲到,“菩萨有二相。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之所以如实能入,首先就是因为久修道行能够得其义,判断得清楚到底是不是能入。而新学菩萨则不同,对于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经典,不是用佛法精义,比如我们以前说过的佛之法印,这些原则标准去判断,而是一听,和自己原来学的不一样嘛,马上就产生怀疑了、最好远远躲开,甚至还要毁谤,更谈不上去学习了。这样,他可能就失去了很多机会,甚至可能是更好的机会。学理论是这样,处理事务更是如此!

所以,这可以说是成就一个菩萨最基础的基础,而且,也对我们其它的学习,可以有所借鉴。

对于菩萨是怎么回事、怎么做菩萨,在佛经中是有非常多的言教的,远远不止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些内容,像这个菩萨分类,还有其它比如分为种性、入、未净、净、未熟、熟、未定、定、一生、最后身,等等,各有深刻的内涵。当然,你想做个二乘人,在佛典中也有很多适时适机的教导,所以在佛经中,不仅仅是有一般我们所讲的经律论三藏,之前已经讨论过的五分藏:在经律论之外再加上般若和总持,还可以分为诠释二乘人的教理、行持、果德的声闻藏、诠释缘觉的理行果的缘觉藏,另外,就是诠释菩萨之理行果的菩萨藏。

另外,还有“八藏”的说法,历史上也有两种,但是我们这里只介绍其中一个相对清晰的八藏。

它是把所有的佛经都分为大小乘,而且,大小乘都又各有经、律、论、杂等四藏,合称为八藏。这个分法显得相对明了清晰。具体的内容是:

小乘的声闻四藏包括:()经藏,即四阿含经。() 律藏,即四分(比丘法、比丘尼法、受戒法、灭诤法)、十诵律等。()论藏,即阿毘昙等论。()咒藏,即除一切疾病陀罗尼、辟除诸恶陀罗尼等。大乘菩萨四藏包括: ()经藏,即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等。()律藏,即菩萨善戒经、梵网经等。()论藏,即大智度论、十地经论等。()咒藏,即楞严咒、大悲咒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52241596

    文稿

    师红长老 回复 @听友452241596: 接下来就有

  • 打个响指换世界

    今天对出世又听师言而更清晰了思维。微笑中春暖花开谢谢师太

    师红长老 回复 @打个响指换世界:

  • 阳光灿烂_bq

    天天心情很好不容易做到,特别是生病了,听听老师讲的心经,心里可以平静很多。

    师红长老 回复 @阳光灿烂_bq: 加油

  • 听友321657847

    受益,喜欢听

    师红长老 回复 @听友321657847:

  • 肥肥霏霏

    请问,为啥2500年前有佛祖指导,现在遇到大事就没有佛祖加持了

    师红长老 回复 @肥肥霏霏: 其实,只要用心,会体会到:有的😊

  • 妙吉祥_i1

    博大精深。 感恩长老慈悲分享!

  • 1360088bqbm

    讲得既浅显易懂又精确,很好的

  • 听友236493998

    师父深入浅出的精彩讲解!听了两遍也听不够!好棒啊🌺🌺

    师红长老 回复 @听友236493998: 谢谢鼓励

  • 水晶球品质

    感恩长老慈悲分享!

  • 听友21996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