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说服自己为众生说法

41. 说服自己为众生说法

00:00
17:19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您好。我是钱文忠。


今天咱们接着讲佛,今天要开始的是第41讲。在前面几讲里边,我为大家讲述了太子悉达多成佛的历程。从太子悉达多觉悟成佛的那一刻起,佛教就产生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教最根本的基础,就是我们平时非常熟悉的“三宝”,也就是佛、法、僧。很多对佛教文化比较亲近的朋友,有时候会迎送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是对佛、法、僧这三宝表示自己的敬意。


佛,毫无疑问就是教主,释迦牟尼,在这个意义上,当然后来佛衍生出好多别的意义,咱们先不说。现在毫无疑问,“佛”就是觉悟了的太子悉达多,从觉悟以后,我们尊称他为佛,为释迦牟尼。从此往后,我们就用“如来、佛、释迦牟尼”来称呼佛教的教主。


“法”就是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学说,因为太子悉达多在觉悟的那一刻,所悟到的东西,这是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觉,至高无上的智慧,也已经有了。那么,现在唯一一个还有待去建立的就是“僧”,它不仅是指一个个具体的,单独的僧人,更是指有僧人们组成的,依照一定的戒律共同生活的佛教出家人的团体,这个还有待建立。


要建立僧团就离不开要去弘法,最早弘法的当然是佛陀释迦弘法在任何宗教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佛教当中当然不能例外。而在佛教当中,释迦牟尼,也就是佛陀的第一次弘法格外重要(当然,在别的宗教当中,第一次弘法也非常重要)。


在佛教当中专门有个名词初转法 轮“轮”是古代印度的一种叫“轮宝”,初转法 轮,就是第一次弘法,这是个重要的事件。所以从这一讲开始,我就要为大家介绍“初转法 轮”。因为这件事情太重要了,这里边牵涉到佛陀的思考,牵涉到有哪些人成为了佛教的第一批正式的僧人;牵涉到早期的佛教到底有哪些教义和学说;换句话说,佛教最根本的,最原始的教义到底是哪一些,这当然是特别重要的,听众朋友们都能理解。


我们在讲述的时候,为了尽量详细准确把最关键的佛教文化信息传达给大家我会分三个步骤来讲


第一个步骤,先为大家讲述比较早期的佛教经典里边关于初转法 轮的记载,依据的主要是巴利语佛经,主要是郭良鋆先生的第一手的,非常可靠的研究。


第二个部分,我们就要依据以梵文佛经和汉译佛经为主的相关记载,换句话说,第二部分是梵文或汉文佛经当中记载的初转法 轮。从时间上来看,这一部分要比巴利语佛经晚一些,两者在内容上有大体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导致这种情况有时间早晚的原因,后面梵文、汉文的佛经(出现)比较晚,时间上比较晚,所以就会增加一些东西,修改一些东西,这就是时间导致的不同和差别。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恐怕不一定那么简单,也许梵文佛经有它非常古老的源头,在这里我们就不展开了。


第三部分,我要集中为大家讲述佛陀的思想,也就是他在觉悟的那一刻,和觉悟以后经过反复地思考,不停地反思,最终确认下来用于初转法 轮的学说。所以,有这三个部分,可能要占据我们几集的篇幅,请大家理解。


巴利语佛经这个系统来讲,一开始佛陀对于是不是要传法,还有过一些犹豫。根据《中尼迦耶》里边的《圣求经》(这是一本佛经的名字),和律藏,也是经、律、论(后面我们会讲,里面一个律典叫《大品》的描述)。佛陀自己讲,他在得道以后有过这样的思考。


佛陀说,“我获得的这种法,深刻难以洞察,难以理解,平静,微妙,不可思议,精密,唯有智者能知。而这个世界,众生喜好欲乐(这个‘欲乐’不是娱乐至死的娱乐,而是‘欲望’的‘欲’,‘快乐’的‘乐’),热衷于了难以洞察这种缘起,难以理解平息一切行(‘行’就是行为),放弃一切依(‘依’就是依靠、依赖),根除一切贪,离欲,灭寂,涅槃。(意思是,世人是很难理解的,世人不懂得为什么要平息一切行,放弃一切依,根除一切贪,离欲,灭寂,涅槃)。所以,如果我宣示这种法,别人不理解,我就枉费精力,而且徒添麻烦。”


这是郭良鋆先生完全根据巴利语直接翻译过来的一段经文也就是说,在最早,佛陀是不是要去弘法,他是犹豫的。佛陀,按照佛教的这种传统,会念一个偈子,念一首类似于我们这样诗歌的东西。


佛陀讲:“我之所得不容易,何必费力去宣示;众生执著贪和嗔(‘贪’是贪欲,‘嗔’是这种怨恨、愤怒),难以理解这种法。微妙精密逆潮流(佛法跟当时流行的潮流是不相吻合的,它有些地方甚至是反对当时潮流的,是对着干的,所以叫‘逆潮流’)。深入细致难洞察,众生染欲陷黑暗(众生沾染了各种欲望,被欲望所污染),不能理解这种法。”


这个是佛陀说的一个偈子,这以后我们姑且把它理解为佛陀口唱、吟诵的这么一段诗。


根据巴利文佛经的记载,当然里边会有些神话的成分,也不排除这是佛陀在甚深的,在很深的禅定和思考,以及很高的境界中所出现的一种幻觉,或者(是因为)他所见与常人不同。在巴利语佛经当中讲,佛陀在犹豫的时候,天神出现了。


天神来请求佛陀,劝请佛陀,说“众生都深陷于生死烦恼,您已经觉悟了,您已经成佛了,您应该为他们打开不死之门(你应该为他们打开永恒之门,不死之门)。”


从表面上来看,佛陀接受了天神的劝解,实际上这样的故事在佛经里很多,它主要是反应佛陀本人内心的一些矛盾,或者一些冲击。换句话说,他在自己说服自己要去为众生说法

 

决定了要为众生说法以后,问题马上就来了。首先为谁说法呢?说“法”总得找到对象啊,佛陀的考虑是要找到那些能够迅速理解自己的这种法的人。他首先想到了两个人,一个是阿罗罗•迦罗摩,一个是郁头迦•罗摩弗,大家还记得这两个名字吗?


这两个名字就是太子悉达多离开家毗罗卫城出家以后,最早拜的两位师傅。太子悉达多当时转益多师,拜了一些老师,希望能学到摆脱生死的知识。这两位都是当时很有名的修行者,门下弟子众多,他们对太子悉达多非常欣赏和尊重,都曾经邀请太子悉达多和自己一起掌管他们的修行团体。换句话说,他们在不久以后就不把太子悉达多当学生看了,是看做是自己的等侣(平等的伴侣和学侣)。


这两个人是佛陀最早想到。按照佛教的传统说法,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福报的人大家想,这个福报有多大啊!他们会成为佛陀的最早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弟子,这是佛教的开山门弟子,有什么福报能比这个大呢?


然而,事情不那么简单,这两位修行者,按照佛教的传统来讲,真的是太没有缘了,缘分不够,为什么呢?当佛陀决定去找阿罗罗•迦罗摩的时候,佛陀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


佛陀讲,“阿罗罗•迦罗摩是智者,坚决、聪明、长期清净少垢。”他非常聪明,又非常精进坚定,而且很长时间它能保持清净,“少垢”就是他所受的污染,污垢比较少。这样的人,如果我选择他为自己说法的对象,毫无疑问,他比别人要能够更快地理解佛法。


但是,很快佛陀就了解到(佛经里边的讲法是天神来告诉佛陀),说阿罗罗·迦罗摩已经于七天以前去世。换句话说,佛陀成佛以后,不是还停留了几个星期嘛,他是在佛陀成佛以后不久去世的。多么可惜啊!


第二个郁头迦•罗摩弗,佛陀对他评价也很高,因为他们确实是经过修行的,经过修行的人往往对各种学说有自己的感悟和判断,如果佛陀一讲,他也会比较快地领悟。


然而更不巧的是,郁头迦•罗摩弗居然在前一天的晚上刚刚去世。这个实在是,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经常会为这两个修行者感到巨大的一种惋惜!就是缘分不够,我们常人讲的因缘不具备,不具足。所以这两个人没有缘分成为佛陀的第一个第二个弟子。

 

这两个人不行,佛陀就选择了谁作为他首转法 轮或者初转法 轮的对象?换句话说,又有谁有这样巨大的福报和幸运,成为了佛陀的第一批正式的弟子呢?


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述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我是钱文忠,我在喜马拉雅等您。


欢迎加入佛学兴趣爱好交流群,分享你的听课感受,与佛友们读经、抄经打卡学习,学佛路上不孤单。【添加课程小助手:xptmemeda,即可进入学习交流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我叫李玥黎

    您好,钱老师,真高兴能给您留言,最早看您的百家讲坛玄奘西游,就深深吸引,后来您在上海电视台的节目我每天都看,学到了很多,非常感谢您这张专辑,我17岁皈依,但我不愚信,我喜欢每个宗教的文化,我希望做一个智者。我希望您多讲一些关于宗教的专辑,比如观自在菩萨的故事以及其他宗教的道理,或者一些道教的经典

  • 阿周那的眼睛

    讲的特别好,感恩🌹🌹❤️

  • 听友116455530

    感恩钱文忠教授的慈悲开示。

  • 莲塘无主自开花

    钱教授功德无量!南无阿弥陀佛!

  • 听人话

    钱教授把最初佛经中记述的佛陀从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怎样通过行动证实和实践自己的追求的人生导师的过程详细而有逻辑地讲述给我们这些一直以为佛陀是神的中国人。

    wjjwbslip 回复 @听人话: 佛教从来都是无神论的宗教,无论哪个教派

  • 1819852ogtx

    感恩感德!非常感谢能在喜马拉雅平台听钱文忠教授讲佛;也非常感谢钱文忠教授的知识渊博,依据详实,教态严谨,表达适切,用浅显易懂而又明晰的语言,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佛的神圣与庄严!南无阿弥陀佛!

  • 丨李素白丨

    一个真相比整个世界的分量都要来的重,我始终相信这句话,哪来那么多传奇和天神,既不是佛陀亲口说的,全是各自的经书作者臆想,比佛陀还要亲眼所见。读着听着让人怀疑又生厌。还为经书增添玄奥,一段文字延伸无数奥妙,我写个一百字的作文你们也帮我延伸下,不合理的地方在延伸找补回来如何呢?实在是生厌的很。这样的写经人真是扭曲事实,一听既假,如何相信呢?精神如何才会有质的飞跃甚至超脱呢。这是我没有看到过经文的,为什么回避这个问题的本质呢,内心平静不起欲望没有执着就能超脱轮回了?什么原理?

    随心所玩 回复 @丨李素白丨: 并不是扭曲事实,只是受碍于当时古印度的风俗。我们现代人听了当然不信,但是把我们现代的理念搬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印度,他们也是不可能相信的。佛陀说法随顺众生,所以那些佛经确实大部分是佛亲口所说,也只是为了传法而已。即便是第一次集结最原始的《四阿含》里也有印度神话的影子。其实载体不重要,就像你说的,真相才重要。所以佛也说,不取法,不取非法。法不可执着,能觉悟才是硬道理。

  • 净心_nx7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 听友120894662

    宣说佛法,钱教授功德无量🌺🌺🌺

  • 布空尘

    非常感谢钱老师!我说吗大名鼎鼎的钱教授费时费力地讲解的绝对不会是一部“印度歌舞剧”!慢慢的接近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