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论语》在东方世界的影响(三)

185| 《论语》在东方世界的影响(三)

00:00
14:55

本集文稿

上次我们介绍了日本对论语的接受过程,以及两位日本学者服部宇之吉、吉川幸次郎对孔子对论语的论述,其中提到吉川幸次郎用日文对论语进行了译注。其实日本人除了用日文对论语进行译注,还有不少学者直接就用中文对论语进行注释。这样的著作还不少,而且有的水平非常之高。


比如一百多年前的明治时代,一位叫竹添光鸿的汉学家,他写了三部大书,都是儒家经典的注本,标题都叫会笺,会是会集的会,笺是注释的意思,一部是诗经的叫《毛诗会笺》,一部是左传的叫《左氏会笺》还有一部就是《论语会笺》。


这三部书的资料都很丰富,解说也很到位,深受学者推崇,到现在还在不断的翻印,除了台湾,比如大陆的凤凰出版社、巴蜀书社都印过。另外还有作家写了小说,比如日本非常有名的历史小说家井上靖,他生于1907年,死在1991年,他写过多部历史小说,有《敦煌》《楼兰》《杨贵妃》等等。而他晚年还写了一部《孔子》,国内有不止一个译本。这部小说他酝酿准备了20年,可以说是他人生的总结,用小说家的眼光,从现代社会的角度,对论语中的核心观念与名言警句作了阐发。


小说虚构了一个孔子的学生,就以这个学生在孔子逝世30多年后回忆的方式来展开。从小说角度来写孔子,都是不容易写好的。写的故事太有头有尾,一看就是假的。写得不注重故事性,读起来就比较散,不容易引人入胜。在井上靖的小说中,《孔子》是比较散的一部,几乎是没有什么故事可言的。但对我们学习论语的朋友来说,可能比那些胡编的故事更有帮助。


有不少地方就是作者对论语的阐释、发挥与赞颂。比如小说写道,孔子第一次和叶公会面,子路子贡颜回和小说的叙述者"我"都在场。叶公首先做了自我介绍,"姓沈,名诸梁,字子高,现称叶公,叶是地名,自己是叶这个地方的长官。"而后说自己当了官之后,常被百姓真真假假地议论,又要跟百姓搞好关系,感叹官真难当,问孔子对"政治的症结,为政的真谛"有什么考虑?孔子略一思索,回答,"近者悦,远者来。要使本地的人都心情舒畅,使远方的人都羡慕向往,投奔而来。如果在政治上能达到这样的境地,就是最理想的了。"孔子说话时语气缓和,态度诚恳。


叶公低头沉思片刻,动情地说,"近者悦,远者来。能够听到这样卓越的六字治国理论,实在是三生有幸。"又比如在小说里塑造的叙述者,是一个在孔子过世后因为政治污浊已经不理世事了的学生。


小说写道,"我现在过着隐士般的日子,耕种些许博田,生怕沾染上世俗的污浊,与世无争,我行我素。我想心胸宽阔的孔子不会责备我的。我似乎听到了孔子的声音:你就这样子过吧。其实孔子本来就很想过我现在这样的日子,他简直想得不行。我,只有我一个人,最了解孔子的这种心事,但是孔子没有这样做,也不可能这样做。为了使这个混乱不堪的世道能稍微变得好一点,为了社会上遭受不幸的人越来越少,哪怕少一个也好,他日夜苦心焦虑,努力弘扬自己的主张。他说:对这个混乱不堪的社会,不能视而不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离开这芸芸众生嘈杂喧嚣的人世间。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不和被称为人的朋辈们一起生活,还能和其他什么一起生活呢?总不能与鸟兽为伍。孔子带着寂寞感的声音萦回在我的耳际,这是孔子的自言自语啊!"


这里写到的孔子的话,都是根据论语里孔子的原话改写的。从看故事的角度来说,并不好看。从帮助我们理解孔子、理解论语的角度来说,日本作家井上靖的这本孔子比中国人写的同类题材的大多数小说,更能向我们传达出古代的气息,他对论语的理解,也要比大多数的中国小说家都更全面,更透彻。除了政治家、学者、作家以外的日本人,也有不少推崇孔子推崇论语的。


我们以前讲过写《论语与算盘》的日本企业家涩泽荣一,而儒学对东方人的影响确实是很深很广的,比如涩泽荣一的论语加算盘的经营模式,长时间为日本现代企业家所采用,他们把义和利融合为一,通过宣传伦理道德和家族观念,以儒家伦理原则来安排和处理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在企业中树立起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忠信等等思想观念,用孔子的仁者爱人、推己及人、以和为贵等思想来调节劳资关系上下关系,使之趋于和谐,从而能齐心协力地共同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其实儒学已渗透在日本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当中,这在韩国也是如此。孔子以及后来的儒家所倡导的克己复礼、反求诸己、慎独等等,都被韩国人视为自己的传统美德。他们对父母的孝顺,对老人的尊敬,长幼有序,尊师重道等等,都保留了很多中国的古风。有报道称,记者随机采访韩国民众,有的人还能背论语中的名句,如"学而时习之"以及"人不知而不愠"等等。还有民众告诉记者,韩国年纪稍大的人在日常交谈中也会引用"子曰",认为孔子的话很有道理。


而一位首尔大学的学生则告诉记者,韩国人无数次听过孔子的大名,他在中学就知道了,"因为我们的伦理道德就是基于孔子的思想。"除了韩国,日本,再如越南,也是很早就接受了儒学的影响。在秦始皇时代,越南中北部成为秦朝的一个郡。到汉武帝时期,越南一带也成为汉朝的郡县,儒学的传播也就成了当然的事。


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都出过著名的儒家学者。到公元十世纪,越南摆脱了北属中国的局面。在中国宋元期间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崇尚儒学仍然是主要的倾向。越南一位近代的著名史学家陈重金在他写的《越南通史》里明确说,"我国自古至今,凡事都以儒教为依据,以三纲五常为处世的根本,君臣父子夫妻,为我国社会固有的伦理"。


因为受中国的影响太久太深,"以致这种影响已成为我们自己的国粹。"所以越南也有人直接就称孔学为国学。到了现代,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领袖胡志明称自己是孔子耶稣马克思孙中山的小学生。而这四位老师的共同之处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社会谋福利。他在中国文革前到山东曲阜去参观孔庙,曾写诗对"孔家势力今何在?只剩斜阳照古碑"大为感慨,在1990年胡志明百岁诞辰之际,越南召开他的大型纪念讨论会,也有专门的论文,探讨胡志明与儒学。


而河内的文庙也是亚洲地区特别大的,学校里也设有儒学课程。至于新加坡受孔子受儒学的影响,更是很多朋友都知道的。在19世纪中叶,新加坡出现了第一家书院,就以读孔孟之书,教四书五经为基本的教学方针。在一百多年后的1982年,新加坡教育部在中学增设了儒家思想课程,专门给中学生编了《儒家伦理》的教材。其中既介绍了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王阳明等儒学大师,也介绍了仁智礼义信勇等儒家道德,还介绍了论语里孔子的名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希望学生通过儒家伦理的学习,忠于国家,尊敬长辈,有同情心,有公德心,有友爱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的教育方式得到了普林斯顿的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教授的表彰,称"从整个世界文化发展的现状来看,新加坡的做法是一个理性而又具有正面意义的决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赵波_8j

    井上靖先生的《孔子》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根据《论语》和实地考察分析来还原孔子的历程和孔门弟子的。虽然有些小瑕疵(如孔子在门上留了字条,等我进去等等),但是瑕不掩瑜,总体来说很不错,很好看。

  • 1329712slbt

    "不知老之將至"今天很重要啊:有些人不喜歡學習,總是以自己老了做借口,而有些年輕人能力不足,則恨不得比自己年齡大的人都是二傻子,依俺之見,都不足取

  • 兼明

    近者悦,远者来!

  • A肆玖昌明

    日韩《论语》如此普及?我们应提倡:《论语》入中小学课本,同事减少英语课时。

  • 和_vvv

    近者悦,远者来。

  • 晴空一鹤_yn

    傅老师你好,“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是什么意思啊?有的解释成“依靠关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总觉得不太妥当。

  • 艾茂

    傅老师第一次留言向您请教 子曰 君子贞而不谅 杨伯峻先生译本的翻译是君子讲大信却不讲小信。请问什么是大信什么是小信? 第二个问题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

  • 13581928uzn

    新加坡现在中学还开设儒学课程吗?请问有没有前辈知道?

  • 何振兴0

    已读文稿

  • 忘了忘吧

    所以认真学习过儒学经典的国家都跟中国人一样爱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