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好意思,我来北京不是为了买LV包的|Madam神侃娱乐圈

本节目由喜马拉雅和围剿白日梦联合出品。哈喽,各位好,欢迎收听madam神看娱乐圈,我是咪。最近讨论度最高的剧应该就是北京女子图鉴了吧。戚薇饰演的小城女孩儿陈可依只身一人从四川到北京打拼,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辛酸经历戳中了不少北漂姑娘们的心住在老家。妈妈给陈可依介绍的相亲对象和铁饭碗工作让人感觉能把这辈子的生活都看到头。看着身边好友即将步入的婚姻生活,他意识到继续待在老家也只能过一个这样差不多的人生。陈可依不甘心,他向往更好的生活,于是提着箱子,带着一腔热血就来到了北京。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到北京后的一系列遭遇,让现实向他冷冷地拍了过来。
找工作屡屡碰壁本科毕业又没有工作经验的他只能把薪资待遇一降再降,借住在同学家,没想到却险些遭到对方的性侵。同学介绍的第一份工作是公司前台,每天做的都是毫无含金量的寄快递,订午餐,看同事脸色的琐事。大学时代的男友因为母亲病重无法来到北京,对方单方面的放弃了一起打拼的约定,提出了分手。遇到看似对自己上心体贴的男人,其实也不过只是游走在婚姻边缘,习惯把年轻女生当作久住助兴的对象罢了。北漂原是奔着一个美好的愿景,却仿佛踏上了一条永远斩不完荆棘的道路。就像好朋友王佳佳说的,如果要过得特别舒服,就不应该来北京了。在新公司要学会观察同事与领导各个门派的战队,还要懂得如何巧妙应对大领导对自己的虎视眈眈。每一步都非常的考验情商据理。公司老总带陈可依出差,在深夜突然说自己的烟忘在他的包里了,让他到房间一块儿找烟。
因为陈可依的拒绝,导致后来部门晋升的机会落在了另一个女同事的身上。试问,在大城市打拼的我们,谁不曾像陈可依那样在大马路或是在地铁边独自伤心地流过泪呢?但是谁又不是像陈可依一样,前一天刚刚觉得自己被挫折打败,第二天又得再卯足了劲去战斗呢?生活的锤子一次次的砸下来,然后你一次次的破土而出,才成就了在这座城市血淋淋的成长。这部剧确实能让人看到自己的影子,每一集都有能引起大家强烈共鸣的地方,但是越往后看,madam越觉得有点儿不对劲。首先是陈可依在朋友王佳佳的指点下,认识到背一个名牌包对女生来说非常重要,背着名牌包包,同事对你的态度都会不一样。所以如果买不起,那至少先背一个高仿的包包代表了你的价值阶层,在大城市是否获得了事业的成功?在北京打拼的陈可依也渐渐被这种价值关系了呢?跟经济条件有限的男朋友在一块儿,也毫不掩饰。对名牌报我的青木走在街上会留心观察,发现有路人又背起了某款名牌包,甚至把电脑桌面也设置成了昂贵包包的图。陈可依过生日的时候,男朋友掏出礼物,看到lv盒子的他,欣喜若狂,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拥有了一只lv。没想到对方送的却是一款仿制的lv税裙。
希望落空的他根本无法掩饰脸上极其失望的表情。陈可依宇始终不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男朋友,分手之后,自己申请了一张信用卡,决议要自己买一款lv包包。买到包后,他还是每天要拼了命去挤公交车,甚至还得不忘时刻小心护着自己的包。在这些个时刻,包包不只是包包,昂贵的lv被贴上了标签,它象征着目标,象征着征服,象征着一种遥远又体面的人生。似乎每一个名牌包都站在橱窗里摇旗呐喊,来呀,带走我,带走我,你就是viner。陈可依的梦想被量化成了物语,成功的换算单位变成了你有几个lv。可是我来北京奋斗这一遭不是为了买包的,不知道是编剧的想象力太差,还是真的以此为价值观,小时代都过世这么多年了,奢侈品既代表人生格调和不同阶级的观念。却还在荼毒。
对,这依旧是消费主义的陷阱。消费体现身份这种理念谁近谁傻眼。madam之前有个同学对名牌包包也相当痴迷,为了买一只最新款的包包,一个月省吃俭用,每天中午和晚餐都只买一小碗的关东煮。除了房租和最基本的开销,所有的钱都攒着买包。他也不是多喜欢,就是觉得背出去了倍儿有面,倍儿自信。花自己的钱省吃俭用。买包不可吃。有人把它当作爱好,我们也尊重,但如果把包包当作自己的底气和自信的来源,你的支撑力是不是弱了点呢?还有之前红遍全网的口红热潮,男朋友送口红就是喜欢你,爱你的表现,连口红都不愿意送的男生,就是完全没有把你放在心上。女孩子就是要及其不同品牌,不同色号。
唇膏代表精致,懂它才是懂生活。放你娘的屁吧,我们擦口红只是为了好看,包包也好,口红也好,都是消费品,怎么就成了大家的精神图腾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份感情,做一件事的意义,甚至到看待人生的价值,都被口红,包包这样的东西加上了价码呢?我们来北京从来都不是为了买包包的,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和更好的明天,是不甘于庸碌平淡,想要更多的可能。包包代表不了这些东西,他甚至代表不了财富,给他那么多的象征和期待,是你在使用包,还是包在驱动你呢?你是什么样的人,从来不是你背什么样的包包决定的。喜欢可以买,但是要记住,它就只是一个包,能装东西,背着好看仅此而已。好的,以上就是本期madam神看娱乐圈的全部内容了,我是莫咪,下期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