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 “1美元=4.2万亿马克”
 640

试听18016 | “1美元=4.2万亿马克”

00:00
23:33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李工真。我们上一堂课讲了德国是怎么走进战争的,实际上这场战争德国战败了。那么在战败以后,在1918年11月9号,皇帝逃跑了,威廉二世逃往荷兰,他是由于“基尔水军起义”,士兵哗变,然后导致了各个大城市的武装起义。爆发革命的这个档口上,威廉二世仓皇逃亡荷兰,德帝国帝制结束,德国人就建立起了一个共和国。由于这个共和国的制宪会议是在魏玛这个城市举行的,所以人们就习惯性的把这个共和国称之为魏玛共和国

1918年11月,威廉二世(正中间,左数第四位)逃亡荷兰


为什么要在魏玛城来召开这样的一个制宪会议呢?主要是为了给全世界一个好的印象。魏玛是歌德的家乡,是个德国文化标志的城市。所以这样一来能够给全世界一个印象——不是柏林,柏林是一个军国主义的老巢,是一个战争的策源地,这已经成为欧洲人的一种印象——而在魏玛这个文明的城市里边来进行立宪会议,能够给全世界留下一个,未来的新德国是一个要走向文明,而不是一个尚武的国家。不管怎么样,魏玛共和国建立了。


魏玛共和国是处在一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上的在经过了战前那几十年的快速的发展、跳跃式的发展和工业的革新以后,接下来的决策数十年的危机和增长受阻。在1914年以前这20年当中(一战前),这段时间经济是飞快地上升的,整个世界的经济都是飞快地上升的。但1914年就是由于经济的这个发展有问题的时候才打起这个世界大战来的,而世界大战一打了以后,经济就一直没好过,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在战前几十年的繁荣和工业革新以后,接下来的就是数十年的危机和增长的长期受阻。无论我们对这种长期发展的节奏的解释,在经济史上会引起怎样的争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一战以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不再能够成功地借助工业现代化发展的原动力来实现新的突破了。那种新的突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完全结束以后才最终实现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当然就是对这个世界关系的一个重大的调整了。

1850-1925年,德意志(蓝线)GDP总量占世界总额百分比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以后,这个世界市场的旧有的分工仍然得到了维持,不过老的工业民族他们遇到了年轻的竞争者,这就是什么呢——这就是美国的力量起来了,加拿大的力量开始起来,日本的力量起来。而欧洲的这些老工业民族,他们正在失去传统的市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都比德国、英国、法国这三个迄今一直处在领导地位的欧洲工业民族发展的速度要快。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基本局势是这样的。


而德国是个战败国,一旦战败了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战败的结果,外部的因素,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影响了德国内部的发展,过去德国的经济是独立发展的,现在没有那么独立了。德意志的经济遇到了远比其他西方国家都有更大的困难。

 

那这些困难是一些什么样的困难呢?——都是大困难。首先,《凡尔赛条约》给德国带来了1/7领土和资源的损失,德国的疆界变小了,割地赔款。而且这个协约国占领莱茵南——莱茵南这边就是鲁尔——就是德国的工业心脏,这个协约国的部队驻扎在那个地方。后来还有什么呢?后来还有法比军队强占鲁尔的事件。而且这个时候铁路商船都已经被这个协约国没收了,这些都构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发展障碍。


特别是《凡尔赛条约》以后,关于德国应该赔多少钱,最后算了一个结果,算了一个1320亿金马克。这个欧洲舞台上就是这样的。欧洲有它的国际法:两个对手打起仗来了以后,不管谁打第一枪,打输的那一方赔钱,赔多少钱呢,就赔两个国家因为打这场仗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两个国家的经济损失要加在一块战败国该赔的数目。这就是欧洲的国际法规定的。所以我们看到普法战争的时候,法国打输了赔了50亿金法郎,这说明这个战争时间比较短损伤有限。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了四年,那这个耗费太大了,而且要敌对双方的总数加起来,最后算了个账是1320亿金马克。

《凡尔赛条约》给德国带来的领土损失


虽然我们说后来德国人也赖账,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并没有实际赔那么多钱,但是把账赖掉,那已经是1929、1933年大危机以后的事情了。在这一段魏玛共和国的时代,这段时期里边,人们无法预测这个钱是不是能赖掉,都得赔。所以我们不管怎么样说,1320亿金马克的赔款义务,是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出口压力的。所有这些都使得魏玛共和国时代处在一个比帝国时代狭窄得多的发展框架内,而且也严重地干扰了一战以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如果要是我们以1913年的水平为基准的话,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数据,1913年就是100,世界大战打完的1919年,那么那个经济指数是多少呢?是38,1920年是55,1921年是66,1922年是72,1923年是47,又倒回来。这就充分地说明,一战以后,德国的经济的发展是非常的困难,一直到1924年。这个1918年到1923年,实际上这段时间的经济数据都说明德国的经济低迷。


在这种内外经济都不景气的情况下,你要维持这个民主共和国唯一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保持企业家利益集团与工会集团之间的平衡。只要这两伙人他们赞成这个民主共和国,那么这个共和国就能够维持下去。那么在共和国的初期,你要实现这种平衡,在没有外来经济援助的情况下,就只能靠借助通货膨胀的手段来苟延残喘。原因在于什么呢?因为通货膨胀可以使企业家将成本上的负担转移到价格上去,同时又能够使得国家用滥发纸币的方法来支持工人的工资以及庞大的社会支出。不管怎么样讲,通货膨胀是一时掩盖了一系列的分配问题的,而且它在维系着中央劳动共同体这个共和国民主大联合的政治基础。


下面我们就要来谈一谈这个通货膨胀了。严格说通货膨胀的起因是战争的原因——因为战争打起来了以后,这个经济的困难。不过在1918年那个时期,通货膨胀率非常之低,并不高,就翻了一倍多,严格说这是很低水平的通货膨胀,我们和后边的那种天文数字比起来真是小菜一碟。不过这是一个阶段,这是战争期间的通货膨胀。


不过从1918年以后,那就是一个战争状态要进入到和平的复原时期,这个时候需要用钱,大量的复员军人要安排、要发工资、要救济很多的事情。这个时候也是滥发纸币。这样的一些必要的支出,我们说要对应付潮水般涌回来的复原士兵和日益有威胁性的失业问题,所以这些必须的支出费用都是以通货膨胀的形式来应付的。但严格地说,这样的东西德国人还能忍得住,还能经得起。


真正的考验时期是1923年的鲁尔斗争。鲁尔斗争怎么来的呢?就是由于《凡尔赛条约》以后,最后把那个1320亿金马克的那个数字公布出来了,引起了德国的愤慨,要赔这么多的钱,所以都不愿意干活。这个社会民主党的政府就领导人们就抵抗这个事情。为了证明这笔钱是根本没有办法赔的,于是就消极怠工。消极怠工的话,那么法国和比利时这是战胜国,他们又强行派军队去占领鲁尔,鲁尔就是德国的工业心脏。然后你德国人不干活,他把这个比利时和法国的工人运到鲁尔来搞生产,然后把生产出来的东西给这两个国家运走。

1923年,慕尼黑体操节,左边标语写着“鲁尔仍然是德国的”,右边标语写着“我们永远不想成为附庸”


所以这就展开了一个鲁尔斗争。全德国就开始抗议。全国的罢工,在国际舞台上控告法国和比利时强盗行为,这个时候的国际的调解都还没开始进行,两边就斗得非常厉害。那么这样一来有大量的人都失业了。鲁尔这个地方被强占,最多的就业者都是在这个地方的,他们没工作做了他怎么办呢?那国家就只有靠滥发纸币来支持人们的这个生活。


所以德国政府就开始滥发纸币,支持这种消极抵抗,整个经济就陷入了混乱,头一次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和骚乱。在1922年就开始出现了一种超通胀的局面。前面我们都谈不上是超通胀,这个时候1922年以后就是超通胀了。这个时候的超通胀犹如脱缰的野马无止境地上升,终于使得马克在外汇市场上完全失去了信用,在内部市场上也越来越失去了它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比例是不断的上升的,我只拿两个数字来说一说,到1923年1月份的时候,1美元已经等于17972马克了,到了1923年的11月的时候,1美元已经能够兑换4.2万亿马克,这个时候所有的价值都已经虚假了。


在德意志人的回忆当中,1922~ 1923年这场超通货膨胀的无节制性,是给他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很多人都经过那个时代的人都回忆这一幕。我在这里举一个人的例子:有一个叫做科莱的一个办事员,他回忆1923年的这样的一场灾难,他说:“当时我每个月赚2000亿马克,我们那个单位一天发两次薪水,而且允许每一个人每一天可以有半小时离开工作岗位,以便能够冲进商店,赶在下一次与美元的比值公布出来以前买些东西。因为就在这一段时间里边,钱也会失去它的一半价值的。钱已经来不及印了,只能印一种简单的银行符号,那上面写着:为了这十马克,我出售我的美德。”货币本身是一个国家的金融主权的反映,所以是非常严肃的事情。而在这里已经在调侃了,就说明它的严肃性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这样一副戏剧性的货币崩溃的图景是有它深刻的意义的,表明这个社会的整个信用体系的崩溃。

1923年10月,用作便签纸的一百万马克

1923年,贬值到用作墙纸的纸币


这样一场通货膨胀究竟给德意志的经济和社会的历史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我们要去探讨的问题了。简单地说,什么人是这一场通货膨胀的得利者,什么人是这场通货膨胀的失利者呢?


首先,社会各阶层当中,大企业家无疑是通货膨胀的得利者。他们获得了低息的贷款,因而他们能够在通货膨胀期间进行大规模的投机活动,而且组织大规模的康采恩(Konzern,就是垄断)。货币的崩溃给他们带来在世界市场上进行价格竞争的优点。通货膨胀使得你这个国家的这个价格就低了,是有利于你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所以我们说货币的崩溃是给他们带来了在世界市场上进行价格竞争的优点的。还有,革命时期的社会成就所带来的生产成本与工人工资上的提高,恰恰是能够通过通货膨胀的折价形式转嫁到价格上去的。这就是为什么通货膨胀的这种搞法,是有利于资本资本家的,尤其是大资本家。

1923年,埃施韦勒发行的价值50千亿的纸币


还有一种人——农民是通货膨胀的得利者。为什么呢?他们能够用毫无价值的货币来偿清他们过去所欠的债务。原来我欠这个债务现在也是这个债务,这个钞票已经没用了。农民不怕,家里有地。他吃的东西、盖的东西不需要到市场上去买。城里人没有办法为了填肚子,把家里的好东西值钱的东西带到乡里去换蔬菜食品,农民猛捞了一把。所以你别以为农民,农民是什么人,农民是属于通货膨胀的得利者的。


还有那些外汇和实际价值的占有者,他们也是通货膨胀的获利者。只要他们无需为他们的生计去变卖他们的价值稳定的财产的时候,他们就是获利者。

工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获利者。在1919到1921年、到1922年这段时间实际上工人是得到好处的。那个时候的通货膨胀不是那么厉害,这种通货膨胀,工人是得到了好处的,他们得到了国家所提供的费用上的资助。而且在1923年以前,也没有出现值得一提的失业,那个时候是充分就业的。


不过到了1923年4月以后,工人阶级地位普遍地大大地下降了。这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工人队伍当中,就业的人只有29.3%,为什么呢?工人最集中的鲁尔区被法比军队占领,这些人被赶出来,这一段时间,工人的失业的特别多。这样的一些人,特别是失业的人,他们的情况肯定是非常糟糕的。所以通货膨胀对工人来说不同的阶段是不一样的。在某一个阶段他们是得利者,后头这个阶段,尤其是大失业到来的时候,很多人是情况是很糟糕。


魏玛共和国的超通货膨胀:每金马克从相当于1到1万亿纸币马克


最可怜的人是什么人呢?是那些靠“剪息票”为生的人,(剪息票:债券持有人按期(一般为一年)持券到付息处,剪下息票兑取息款,即为剪息票。此外,在资产阶级中依靠存款利息和股票股息为生的剥削者,虽然没有直接“剪息票”,但他们完全脱离生产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性质上是和剪息票一样的。靠剪息票为生的人,列宁称之为以“懒惰为职业”的“食利者阶层”,他们不参与任何生产,终日游手好闲。帝国主义时代的特点,是食利者阶层人数迅速增多。)即知识分子集团,靠工资为生的职员、官员,这些人是通货膨胀最大的受伤者。在通货膨胀期间,他们的地位是一直处在恶化的状态之中的。还有领取退休金的人、接受救济的人,也随着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陷入到困境,因为他们的收入已经完全不能适应价格的上升,发的那个就已经买不到东西了。


至于“老中产阶级”当中的那些小商人、小手工业者,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所遭受的打击比战争对他们的打击还要厉害。他们当中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通过在黑市上进行投机,才有可能成为通货膨胀的获利者。不是说这伙人就完全没有。这伙人有有一些特别精的人,走黑市那条路的人,极少数的人,他们的情况是相对较好的。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看到,在共和国的前五年里边,这场通货膨胀给德意志人所带来的打击,尤其是心理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投机商对道德标准的否认,在广泛的圈子中传播的。它沉重地打击了中产阶级传统的“节俭原则”,什么叫“节俭原则”呢?中产阶级的人总是对未来抱有希望的,所以赚了钱以后舍不得花,都放在银行里边攒起来,只要银行里面有存款,就觉得以后的日子会好起来的,努力工作。这是中产阶级普遍的一种心态。而这个通货膨胀一夜之间就把你攒了几十年的钱,甚至你老祖宗留下来的钱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了,那节约还有什么用呢?


它和工人不一样。工人比较简单的,工人反正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富翁,所以今天发工资,今朝有酒今朝醉,至少我一个月我也有一天快活,发工资那天我就要大吃大喝一顿,是不是,平常日子过得不好,至少发工资那天还行。所以他不攒钱,他也攒不了钱,这样一来通货膨胀那个贬值的时候,他自己家里没多少东西给你贬。而这个中产阶级家庭都有些存货,而且是用纸币财富的形式存在银行里面的。这一家伙就全完蛋。

超通货膨胀时期,成堆的新钞票等待在德国国家银行的分配


所以我们说通货膨胀是沉重地打击了中产阶级传统的“节俭原则”;困境中的犯罪已经得到了法律上的辩护,因为唯有这样人们才能死里逃生。而这两者都表明,德帝国时代那种相对僵化的社会道德秩序终于陷于动摇之中。所以,通货膨胀导致的结果就是价值观完全颠倒,成功在为违法手段的“神圣性”辩护。与此同时,正直和正派受到了嘲弄,甚至是亵渎,因为他们战胜不了“饿狼法则”,所以个人状况的无保障性、社会道德上的局限性是一目了然的。


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通胀,这一场灾难其他的国家都没有经历,德国经历了。


那么魏玛共和国这样的一场灾难是怎么结束的呢?是因为美国人道威斯计划。美国银行家道威斯率领了一个专家代表团,在超通胀时期跑到德国来调查,他们准备对德国来救德国,来投资,实际上也是借着救助德国的方法,来到德国来寻求投资场所的道威斯计划。美国人来做保证,来投资,帮助德国人建立这个新马克的信用。就以德国的地产作为抵押来颁发新马克,用具有价值的新马克就取代了原来的旧马克。这样一来,德国的经济就开始恢复正常,就迎来了一个长达四五年的——被称之为金色的20年代——就是这么五年。但是德国后来又经历了一场灾难,这就是29年、33年的危机。你看十年的这个过程,前五年是超通胀,后五年是经济危机,只有中间五年还不到的时间里面,经济还马马虎虎可以。任何一个工业化的国家都没有在十五年之内遭受两次翻天覆地的这种经济灾难,而德国经历了。

金色的20年代:1926年,柏林旅馆花园里的茶舞


所以德国人在第二次遭受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时候,没有多少德国人相信德国人能走出这个困境,按照民主制的方法还能走出困境。这就是对德国造成一个非常深远的影响。我们在这里谈到了这个中产阶级后来为什么会去支持纳粹主义,也和这个打击是有关系的。这场通货膨胀真正受到的最大伤害的是中产阶级。而这些中产阶级在第二次大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已经不相信这个民主制度有任何对他们会带来任何好处了。所以都加入到反民主的斗争当中,而这种中产阶级的反民主就是倒向了纳粹主义的。


那么除了这样以外,这样的一些深刻的教训让德国人记忆犹新,所以从此以后德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执政者们再也不敢去玩通货膨胀这个游戏,所以德国的货币从此以后就变成了世界上最稳定的货币。一直到欧元出现。在欧元出现以前,联邦德国的马克是世界上最坚挺的货币、最稳定的货币。也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德国今天在管理着欧元,是最有经验的,如何让欧元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当中。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下堂课我们要谈合理化——生产合理化对德国经济的影响、对德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对阶级合作的这条路线的打击。好,今天我们的课就到这里。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用户评论
  • PM小王子

    节目很不错,但是文案校对方面亟待提升。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文案错误在“文稿”第七段这里,协约国占领的地区应该是“莱茵兰”,而非“莱茵南”。希望能够及时更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