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分辨正反鞋子儿歌

小班穿反鞋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4 10:52

小孩子探知欲是很强烈的,出于好奇和感觉好玩,他们有时就会做出反常举动。比如你说的反着穿鞋,还有可能会撒尿和泥。

幼儿园托班科学《宝宝的鞋》反思
1个回答2024-02-12 21:33
麻烦请给出具体的教案,方可分析
小班爷爷买鞋的教学反思
1个回答2024-01-27 21:23
1、了解生活中爷爷奶奶是怎么照顾自己的,增进祖孙之间的感情。2、学习关照顾爷爷奶奶的方法。3、养成尊重老人的好习惯。
幼儿园小班小拖鞋教案反思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3-30 19:18
 活动意图:
 夏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炎热的季节。拖鞋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利用幼儿熟悉的材料开展活动,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设计了此次活动《漂亮的拖鞋》。引导幼儿按照想象进行大胆的装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夏天是个炎热的季节,了解一些使自己凉快的方法。同时在欣赏感受、设计制作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观与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设计拖鞋,学习对称的画法。
 2、了解夏天一些使自己凉快的方法。
 活动重点:
 通过讲讲、做做、设计拖鞋进一步感受夏天是个炎热的季节。
 活动难点:
 设计制作拖鞋的鞋面(贴长条形纸)。
 环境创设与准备:
 1、活动室中创设夏天的环境。
 2、收集各种夏天的拖鞋。
 3、范例。
 4、幼儿制作用具。
 活动流程:
 看看说说——讲讲做做——展示交流
 一、看看说说
 夏天到了,你感觉怎么样?
 炎热的夏天,你怎样让自己的小脚凉快一点?
 小结:妹妹穿了裙子,弟弟穿了西装短裤,凉快多了。小脚丫穿上漂亮的拖鞋会更加凉快!
 二、讲讲做做
 1、出示范例讲讲
 最近熊猫伯伯开了一家拖鞋店,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样的拖鞋?
 1)这些都是拖鞋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你最喜欢哪双拖鞋?为什么?
 3)你想设计一双漂亮的拖鞋么?你想怎样设计?
分辨的反义词
1个回答2023-07-11 02:25
分辨的反义词混淆
听辨反应游戏
1个回答2024-02-10 04:26
指侧重对声音或音乐的听辨结果进行快速反应,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音色及乐句等的分辨能力。
乔丹鞋怎么辨别是正品?
1个回答2022-09-20 03:56
中底鞋盒鞋标鞋身钢印
小班爷爷买鞋的教学反思
1个回答2023-12-11 01:06
1、了解生活中爷爷奶奶是怎么照顾自己的,增进祖孙之间的感情。2、学习关照顾爷爷奶奶的方法。3、养成尊重老人的好习惯。
为什么小孩鞋子会穿反?
1个回答2024-02-01 23:37
1-从医学上的角度上看,人类的视觉判断及思维相结合的发育是随着年龄以及的常训练的而出现的.人类对事物的判断首先是形状,接着是分析,最后才是应用;

2-而对穿鞋子这个行为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先是判断鞋子形状--然后是不是自己穿的---再后是穿得对不对.而这三个阶段的发育分别:(1)6个月开始----(2)1岁半开始---(3)3岁开始.(这其中与日常训练及个体差异相关)

3-在3岁以前,小孩经常出现鞋子反穿,其实并不是"专门反穿",只是"一半情况",因为这阶段的小孩对事物的判断还处于(2)阶段,并没有"左脚右脚"之分,他们只知道"这个鞋子是不是我的",和"我喜欢不喜欢",所以同时这个阶段的小孩左右也是分不清楚的.出现鞋子反穿那是正常不过的了
如何让鞋子不再穿反
1个回答2024-01-20 23:25
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孩子们学到了很多,而且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幼儿能在老师帮助下自己穿脱衣裤、穿脱鞋子。可还是发现有能力差的小朋友把鞋子穿反,每次我们老师阿姨帮他们检查鞋子的时候,总是这么几个小朋友穿反。而且有的叫他们换过来之后还是反的,这让我们很烦恼。

有什么办法可让孩子们能很快掌握这对大人来说简单易行的穿鞋问题呢?有一次我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有一首儿歌《鞋宝宝》,这首儿歌的内容很好,念起来琅琅上口,我想小朋友一定会喜欢也容易学会,而且对小朋友是否穿对鞋子也有帮助,于是我把这首儿歌运用到了生活中,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们一边把小脚并拢,一边念儿歌:“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反了,生气背对背。”我让小朋友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小朋友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我对平时经常穿反鞋子的小朋友会单独讲解,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小朋友好像都很乐意。慢慢的,我让小朋友当起了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检查鞋子,特别是让平时常穿反鞋子的小朋友来检查,现在,穿反鞋子的小朋友几乎没有了。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老师要懂得学以致用,其实平时老师身边有很多的儿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们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