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听的中国历史野史趣闻大全

历史上有趣的野史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9 13:25

1、李鸿章惧内。

李鸿章好女色,续配了一个安徽赵家的小姐,这个小姐是个牛x人物李相国和下人私通,半夜老婆睡了,爬下人房间窗户进去。这位赵小姐不声不响,写一张纸条“出将入相”,贴在下人窗口李鸿章大人准备跳窗,看见纸条,乖乖回老婆床以后夫妻口角,或者李大人摆官架子,赵夫人就轻轻说,出将入相,李大人顿时就萎了。

2、宁王在唐伯虎上京赶考落得悲惨下场之后,把唐伯虎招入府中做师爷。但是唐伯虎在随后发现了宁王造反的图谋,他决定脱身。唐伯虎脱身的方法很有特色,他开始装疯。具体手段就是裸奔,他不仅裸奔,而且还时常宣扬自己是宁王的贵客,搞得全南昌都知道此事。宁王面子尽失,只好把唐伯虎送回苏州。

3、战国时候秦王一直想伐蜀,无奈山路崎岖。谋臣张仪想了个办法,骗蜀国的使臣说秦国有一头石牛可以大便,而且便出来的是金子。蜀使一看确有其事(实际上是秦国偷偷放的金子),秦王就说想把这头石牛送给蜀国,蜀使当然高兴的不得了,就回去上报蜀王,蜀王也非常兴奋。

但这时候蜀王发现石牛过于庞大,而从秦至蜀的山路陡峭崎岖,便派人开通山路,修得一条可以让石牛经过的路。路修好后,石牛运了过去,蜀王发现这头石牛并不能便金,大呼上当,可为时已晚。后来,秦军沿着这条路,灭了蜀国。

4、石遵有个干兄弟,即石虎的养子石勒的养孙,叫石闵,很能打,石遵造反的时候,亲口对石闵说:“努力,事成,让你当皇太弟!”,结果事成了,石遵却忘了这话,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了,石闵当然不爽,串联了石遵的弟弟石鉴继续造反,杀了石遵,石鉴当了皇帝。

5、刘洵曾是汉朝的皇帝,但是他却坐过牢,为了不想让百姓去避讳所以他自己改了名,而因为他经历过一些很惊险的事,所以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刘病已。这也让当时的人都觉得他非常的搞笑,但是又不敢把这种心情说出来。

中国古代史奇闻趣事
1个回答2024-04-06 12:44
名人金口价百倍一千多年前,西汉唐蒙奉命出使南越。筵席上,他第一次喝到了醇香可口的拘酱酒,大为赞赏。回朝时带几瓶献给汉武帝。汉武帝金口一尝,立即钦为贡酒。拘酱酒顿时身价百倍。清朝时王致和官运不通,就做起豆腐生意来。后来他做的豆腐被慈喜太后偶然尝到,慈喜一称赞,竟成了御品,王致和从此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名特风味名人创“涮羊肉”是名特风味。但能流传下来却和忽必烈有关。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率军征途中,想吃草原美味“清炖羊肉”。随军厨师马上宰羊剔肉,不料敌情突发,做“炖羊肉”来不及了,厨师忙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锅里一搅和就捞出来,放点调料送了上去。忽必烈饥不择食,吃罢迎敌并获全胜,还朝后命厨师如法炮制,并建议放了许多佐料,群臣吃后赞口不绝。忽必烈赐名“涮羊肉”。“金华火腿”是宋代名将宗泽发明的。宗泽是主战派,因打仗连连得胜,百姓抬着肥猪慰问,一时猪肉多得吃不了,宗泽就命人将猪腿割下,腌制起来。由于腌制的猪腿又湿又重,行军携带不便,所以常常把它们匆匆晒上几个太阳,挂在风中凉干,日子一久,腿肉红得如火,大家都叫它“火腿”。饮食癖好百千态在饮食上,名人各有癖好。明代戚继光喜吃出头,在他守戌关外时,为了过一过猪头瘾,不惜派快马手长驱北京的抄手胡同,专买那里的华家猪头。刘邦爱吃凉皮子。刘邦封汉王时在汉中吃当地的凉皮子就吃上了瘾。当了皇上后,还不忘记要吃汉中的凉皮。据说有人因给刘邦进贡凉皮还被升了官。咸丰皇帝爱吃凉粉。咸丰十年的一天。咸丰走出宫门在大街吃了二碗凉粉,觉得味道极佳,竟把卖凉粉的请到宫里住了一月,传授制作凉粉的技艺。还有,慈禧饮茶成癖,李鸿章爱吃咸菜;郑板桥爱吃狗肉;魏征爱吃芹菜。名菜沾了名人光“西施舌”是杭州名点,因美女西施而得名,形似西施姣小的舌头。皎洁清香甜润可口。“昭君皮子”是甘肃人夏日常食的酿皮子,据说王昭君出塞后吃不惯面食,厨师遂将面粉分离成淀粉和面筋。用淀粉制面条,昭君十分爱吃。“贵妃鸡”是上海川味名菜,借用杨贵妃酒醉百花亭的故事命名。“汉宫藏娇”原名“泥鳅钻豆腐”是江西名菜,以豆腐形容貂婵之纯,以泥鳅比作董卓奸滑。百代习俗怀念情在历代和各民族的饮食风俗中,有不少都和名人有关。比如吃“年糕”就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公元前514年,吴王让伍子胥督建王城。吴王之子夫差继位后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子胥临死前对部下说:我死后若国家有难,民众没粮吃,就到城门墙下挖地三尺,可找到吃的东西。后来越国进攻吴国,城中军民断粮,伍子胥的部下就带领军民在象门城下挖地,果然挖出许多可以充饥的“城砖”,原来“城砖”是糯米粉压成的,这是伍子胥生前设下的“积粮防急”之计,吴国军民就靠这些城砖渡过了难关。此后每逢过年,吴国百姓都要压制类似“城砖”的年糕,纪念伍子胥。象这类情况还有很多,如吃粽子纪念屈原;吃腊八粥纪念佛;吃馄饨纪念盘古等等
野史是不是比正史有趣很多?
2个回答2023-08-26 14:21
是的,野史虽有夸张,虚构l缺乏真实性,但更具人性化,更有亲和力,作者的心生吧。正史是要负责的,不能意由心声。
历史上有趣的野史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8-08 14:32
野史是相对于正史而言的。最常见的是广为流传的隋唐演义、三国演义,以及清代皇室的各种民间故事。
稗闻野史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16 02:28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释,具体解释法,敬请参考!
  1:这个词是根据,稗官野史 演变而来,先解释祥拆闹 稗官野史:
  稗官(bàiguān),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御腔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文字为稗官野史。
  2:所以说,这个词意思就是不被正谨罩史记载的野史!
中外都有哪些有趣的野史?
2个回答2023-08-15 13:06
王安石结婚的时候,很紧张,在洞房里对着妻子作了个揖,说夫人放心,我今后不会纳妾…balabal(具体是啥我记不得了,就记得不会纳妾,hhh觉得有点可爱)然后合卺酒也没喝,就去了外头书房,他妻子很无奈地自己喝了两个人的酒。后来他俩的闺女出嫁,王安石的夫人对闺女说。你记着,合卺酒一定要喝你的丈夫喝。王安石听后很不好意思地转身了。他俩都老了,有一年春天王安石的妻子站在院子里,一脸皱纹笑得展开来,问王安石:我与花哪个好看。王安石一脸宠溺:夫人是世界上最好看的花。
我家的家史故事或家族轶闻趣事要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1-29 15:35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野史秘闻怎么读
3个回答2022-05-20 05:32
野史秘闻读的是趣味。
古代有哪些有趣的野史
3个回答2022-07-27 08:37
那就很多了:
比如烽火戏诸侯、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挥泪斩马谡,火烧赤壁、长坂坡救主、煮酒论英雄等等
古代有哪些有趣的野史?
1个回答2024-01-11 05:40

宰相庆祝八十大寿。为借机发财,便不管亲疏远近,到处发请帖。纪晓岚对此十分不满,到寿辰前一天打发人送去大红幛一个,上写四个大字:“真老乌龟”。

宰相见了,十分恼火,届日,请纪晓岚当面解释。

纪晓岚从容地说:“君为前朝老臣,年且八十,是为‘老’;世世代代乌纱盖顶,是为‘乌’;自古以来,龟鹤齐名,都是高寿的象征。魏武帝是何等人物,尚且称颂龟为神龟,欣逢老相国寿辰,以此神物祝颂,当为不妄;‘真’者,实实在在,当之无愧之意也。”

经他这一解释,众人哭笑不得。老宰相有苦难言,一时想不起合适的对策,只得改容相谢。

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趣的野史故事篇2:个个草包

权臣和珅新修了一所府第,请纪晓岚题一匾额。纪晓岚提笔给他题了“竹苞”二字,说是“竹苞松茂”之意。和珅高兴地把它悬在正厅,乾隆皇帝见了,对和珅说:“卿被纪晓岚捉弄了!把‘竹苞’二字拆开来,不就变成‘个个草包’四个字吗?”和珅哭笑不得。

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趣的野史故事篇3:“奉旨革职”

郑板桥在当县官时,遇到了灾荒之年。因开仓放粮,周济穷人,被皇上撤了职。于是,雇一小船,顺着大运河回扬州老家去。

一日,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的旗子,要所有的民船回避。郑板桥自言自语道:“你奉皇上的旨意上任,我奉皇上的旨意革职。不都是‘奉旨’吗?你神气什么?”于是,拿了一块绸绢,书写“奉旨革职”四个大字,也挂到桅杆上去。

官船上的,是朝廷一个大奸臣的儿子,叫姚有财。此人虽不学无术,但仗着老子的势力,捞了个乌纱帽,这回正要到扬州上任去。这时见一只小船的桅杆上挂着“奉旨革职”的旗子,觉得奇怪,一打听,原来是郑板桥,就派人向他索字画。郑板桥听说这个姚有财,除了吃喝嫖赌、欺压搜括百姓外,别的一窍不通,就很快书写了一首诗:“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花盆,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要充斯文。”每句开头一字,连起来是“有财缺德”。姚有财接过一看,差点气昏过去。 

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趣的野史故事篇4:郑板桥吟蟹诗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

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想:“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席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一指河蟹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

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