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乡愁

舌尖上的还乡之旅
1个回答2023-12-02 13:31

作者:谷文彬

故乡的风物并不见得比别处的要好些,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心底上便认定要比别处的好。就连路旁、山坡随处可见的野菜野花,在若干年后,竟也成为我思乡的蛊惑。

故乡的野菜,种类不多,和江浙一带的比起来,少得可怜。能让人时常牵挂在心头的就数野葱、椿天、香蒿和蔊菜了。

野葱,又名沙葱、山葱、麦葱,因生长的地方不同,故名称也不同。我们桑植人更多的是称呼它为“角”,大概是因它的叶子纤细,疏疏拉拉的低垂着,像小姑娘头上的辫子。它的生长力极强,不像地里头的庄稼那么矜贵。春日一照、暖风一拂,大家就像是事先通了气似的,一夜之间,就四面八方地蔓延开来。乡民蓐草犁地时,一锄头挥下去,就是一大把,就着地沟头流过的溪水洗净,顺手一扎,拿回去便是中馈时极好的调味品。

也有的人,是将野葱挖满满一筐,洗好了也不切,直接找一干净的坛子装好,倒放在碟子里,盛点清水,十天半个月,自然而然地便成为腌菜了,取出来,切成末,或是做汤,或是拌着米饭炒,都是叫人念念不忘的。凡是桑植土生土长的孩子,应该都有过吃“角腌菜”的经历吧。

也许是野葱长得过于纤细,择干净又颇费时间,因此挖野葱、做腌菜的大多是年迈的妇人,她们得闲、经验丰富且又极有耐心。久而久之,它便成了外婆家餐桌上一道必备菜,成为孩子们心头好。有一回,我和妹妹在外头吃饭,看到一家名为“外婆家的私房菜”的餐厅,菜谱上有一道菜便是野葱炒饭,我以为是符合我们那里实情的。

椿天,是指椿树上新发的嫩芽。童蒙寄居山中,清明前后,时常听闻大人们呼朋引伴相约“采椿天去”!我私心觉得这是世间最有诗意的事情,黄庭坚在《清平乐》里低低地吟唱春归何处?问春、寻春,而在我的家乡,春,不仅可知可感,还可以“采”,这着实是让人兴奋的事情。后来才知道此椿非彼春。然而,那句“采椿天去”所引发的联想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种种愉悦,却是难以忘怀的。

采椿天,方法简单,看到椿树尖上有嫩芽,随手一掰,丢到背篓里,带回来,用开水焯一遍,切成丁,用簸箕放在院子里曝晒。想吃的时候,抓一把,丢到锅里,搁点清油,一炸便成。

椿天虽味美,但不宜多食久食。《随息居饮食谱》云:“多食壅气动风,有宿疾者勿食。”因此,吃了一两次之后,大人们便不再采摘食用了。倘若还记挂着椿天,就只好待来年再采了。

香蒿,和椿天一样,都是清明前后食用的。只不过制作的方法要复杂得多,将香蒿的嫩芽采来,洗净,用碓码舂撞,取出来再用清水洗,拧干,除去墨绿色的汁水,这个方法使蒸出来的蒿叶粑粑不至于太黑。然后,再以一二成香蒿配八九成的糯米粉,加温水揉捏成圆形,再用柚子叶包好放在甑中清蒸。刚出甑的蒿叶粑粑,有灵气,有光泽,宛如陈年翡翠。迫不及待地尝一口,细软带糯,温柔暧心,混合着柚子叶、蒿叶、糯米的天然清香,沁人心脾。

旧时传闻,湘西山高林密,毒蛇较多,时常伤人。为了防止蛇出山咬人,老辈人研制出一种以艾蒿为主要成分的药物,拌上香甜的食物,扎入蛇洞诱蛇来吃,蛇吃了会死去,这种风俗我们叫扎蛇眼。同时,还编有童谣来告诫后人:“三月三,蛇出山,蒿子粑粑扎蛇眼。”因此,吃蒿叶粑粑还有一种出行平安的寓意在其中。如今,唱着“三月三,蛇出山”的童谣、吃着蒿叶粑粑的还大有人在,但是知道这个风俗背后的故事的人怕是不多了。

蔊菜,别名碎米菜、辣米菜,有红绿之分,其中红蔊菜可以食用,据《本草纲目拾遗》:“南人食之,去冷气,腹内久寒,饮食不消,令人能食。”夏季,菜园子里、篱笆墙下,随手可拾。外公在世的时候,喜欢掐上几段,拿来清炒,无香无味,我不爱吃,但我贪恋它菜汁的颜色,那种明艳艳的桃红。我常常趁外公不注意将菜汁挤到碗里,把米饭浸染成桃红色,并美其名曰“胭脂饭”。

我采摘野菜的次数少之又少,印象中也就那么一两回。拿着一把小镐尺,拎着一个竹篮,跟着一群有经验的伙伴去挖野葱。太阳金光熠熠地洒遍了阡陌人家,桑竹之间鸡犬相闻,远处山坡上漫生着银花花的野芒,田地里一丛丛的紫云英,来往的田妇村氓,三三两两,言笑晏晏,荷锄缓归。忽然之间,就想到了方玉润的《诗经原始》:“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仍然还是《诗经》里的人世,安稳而绵延。

明人王磐在《野菜谱序》写道:“饥民枕藉道路,率皆采摘野菜以充食,赖之活者甚众。”饥馑之年,野菜是饥民充食活命的救济之物,而到了民阜物丰的年代,它则成为绿色食品、 养生 食物。那一抹若有若无的清香,是餐桌上的亮点,是童年的回忆,亦是一个经年离家之人舌尖上的还乡之旅。而野菜地位的变迁,恐怕也是古人不曾预料到的吧?

舌尖上的中国中的“舌尖”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17 03:50
就是讲的中国美食.一讲美食谁不喜欢.所以现在收视律是最高的.
舌尖上的心跳大结局剧情舌尖上的心跳大结局剧情介绍
1个回答2024-03-17 18:45

《舌尖上的心跳》大结局:林可颂靠着艰苦、勤奋的训练,终于获得了厨艺巨大的提让碧升升,再加上她本身就具备超越常人的味觉天赋,所以做出来的东西自然是比一般人好吃很多,而且她已经练就了自己独特的厨艺技巧,成为了名厨。但在爱情方面,她并没有与一开始深爱的宋意然在一起,而是与江千帆相爱了。
基本信息
《舌尖上的心跳》是由李骏执导,阮经天、宋祖儿、刘冬沁、汪卓成、王瑞子、徐嘉雯、刘凌而等联袂出演的励志青春都市情感剧,该剧根据焦糖冬瓜的同名小说改编。
剧情简介
有天才味觉的小女生林可颂,喜欢着自己的同学宋意然并追到了上海,意外之中认识了米其林三星主厨江千帆。江千帆收了林可颂为徒并传授她厨艺,还一起准备参加三个月以后的厨艺大赛。林可颂虽然有着天才味觉,但是对厨艺是一窍不通。
经过江千帆魔鬼慧岁般的训练和创新,林可颂居然有了自己一套特殊的厨艺技巧,并且她在这个过程中也渐渐的找到了自信,成为了更好坦老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宋意然也渐渐的对林可颂产生了爱情,而江千帆也恢复了味觉。
写一篇以"舌尖上的________"为题的作文,要快谢谢了
1个回答2024-01-18 10:51
舌尖上的国庆节

国庆节长假,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好似一个个音符,串成欢乐的乐章,醒目的条幅随处可见,活像一根根蜡烛,点燃激情的岁月;还有那迎风飘扬的彩旗,排成一列。像高昂起头的士兵似的,让祖国母亲看一看自己的英姿。



国庆节长假,一家人兴高采烈地去游玩是必不可少的,你一定去了很多地方,也品尝了很多的美食。天津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四川酸辣粉、云南过桥米线、宁波的年糕、上海城隍庙糕点、蒙古烤肉、韩国打糕、大理的乳饼、新疆的馕……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美食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美食故事,人们对美食的样貌、口感的追求,以及处理和加工美食的智慧,还有中国人对美食的深厚情感。美食不禁刺激着人们的味蕾,更加凝聚了人们的情感。



各式各样的美食中一定有让你垂涎三尺的美味。现在假期结束了,那些味道是不是还在回味中呢,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品尝到的美食吧!或者把你家乡的特色美食介绍给我们,让更多的人能吃到这些美味,让您的早餐,午餐,晚餐都是美味的,让您的生活是精彩的!

舌尖上的浪费

随着孩子们的放假,距离春节的日子也渐行渐近了。周末我便利用难得的阳光普照,抓住时机——大扫除!窗户—地板—沙发套,墙角—门框—抽烟机,我一会儿南屋,一会儿厨房,忙得我竟忘却了接儿子(胖儿子返校拿成绩),于是赶紧电话联系住在学校附近的母亲接孩子,自己便到小区楼下的燃面馆要了一碗面。在等待的时间里,隔壁桌坐着一对母女俩吸引了的目光。“宝儿,多喝点,这个米酒有营养。”年轻妈妈一边吹着热米酒一边哄着宝贝儿。“呜——,可我想喝馄饨!”宝贝儿甜甜的腻歪着。于是,桌子上多了一晚馄饨。也许有些烫,刚吃了一个,宝贝儿随即又吐了出来,一脸的痛苦状。这可让年轻妈妈着急了,赶紧把那碗馄饨推到了一边,然后又点了一碗炒米。一边吹着一边喂着宝贝儿。不大一会儿,桌面上的碗三三五五的摆了一片,每一碗都是吃了三口两口的。等那对母女俩走后,面馆的服务员一边收拾着一边感叹着:“唉,现在的孩子……”这让我想起了最近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的“舌尖上的浪费”——据报道:我们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当听到这些数字时,怎不令人瞠目结舌?怎能让人无动于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唐诗,道出了节约粮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然而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比以前丰富了许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节约粮食意识的淡薄,和浪费现象的屡见不鲜。当我们随意倒掉吃剩的食物时,殊不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很多人为一块面包而面临饥饿;当我们忘记关紧水龙头时,殊不知那些缺水的地方还有很多人家一天只有一杯水维系生活;当我们肆意挥霍劳动果实时,殊不知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者正默默地流淌着汗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发展,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非常有限的,勤俭节约无论何时都值得提倡。节约,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应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因此,节约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时尚。随着春节的临近,各种家庭聚会、单位会餐也随之而来,故我们理应以身作则,让孩子们懂得勤俭、知晓节约,并将之努力养成为个人的良好习惯。所以,请勿让“舌尖上的浪费”发生在你我身边!!
舌尖中音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03 10:38

舌尖中音 由舌尖和上齿龈对发音气流构成阻碍而形成的发音。 有d, t, n, l 4个声母。舌尖可以上翘,抵在上腭的不同部位,造成不同的阻碍。其中,利用舌尖抵在上齿龈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叫做舌尖中音。在发d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尖离开上齿龈,气流迸发而出,爆发成声。声带振动。发t的阻碍部位和发音方式与发d同,只是在发t时,冲出的气流比发d时要强许多。d是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t是舌尖中送气清塞音。在发n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封闭气流的口腔通路,软腭下垂,气流从鼻腔泄出,同时振动声带成声。n是舌尖中浊鼻音。在发L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然后让气从舌头与两颊内侧的空隙间流出,同时振动声带成声。以这样的方法发音的l叫做边音。L是舌尖中浊边音。

舌尖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19 02:16
舌尖,指舌体前2/3可游离活动部分的前端。舌的前头的部分。中古时音韵学产生并逐渐成熟,在分析汉字(汉语音节)的声母时,分为舌音、牙音、喉音、齿音、唇音等。舌音又分舌头和舌上。舌头即指舌尖。
舌尖中音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7 14:35

  舌尖音(舌尖中音)有:d t n l,舌尖音组词:爸爸、腾飞、泥泞、老师。舌根音(舌面后音):g k h,舌根音组词:哥哥、蝌蚪、喝水。舌面音(舌面前音):j q x,舌面音组词:经济、奇怪、西瓜。翘舌音(舌尖后音):zh ch sh r,翘舌音组词:知道、吃饭、施肥、忍让。

  资料扩展:

  拼音分类:

  字母表

  大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小写: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注: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字母的手写体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书写习惯。

  声母表

  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23个,包括2个准声母)

  双唇音:b p m,唇齿音:f,舌尖中音:d t n l,舌根音:g k h,舌面音:j q x,舌尖后音:zh ch sh r,舌尖前音:z c s,准声母:y w

  韵母表

  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39个)

  单韵母:a o e i uüer,复韵母:ai ei ao ou ia ie ua uoüe ian iou uai uei,鼻韵母:an en inün ianüan uan uen ang eng ong ing iang iong uang ueng

  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前10个音节,相对来说好记些。后面6个音节,可列出相应的字,编成一句话:“夜月隐,云愿迎。”意思是:“夜”晚,“月”亮想要“隐”藏起来,“云”朵“愿”意帮这个忙,她“迎”了上来。)

舌尖音作品
1个回答2024-04-05 18:45

舌尖音指舌尖顶住或者接近门齿、齿龈、硬颚而发出的辅音。
舌尖音包括:
齿音或舌尖前音
齿龈音或舌尖中音
卷舌音或舌尖后音
齿颚音
除了马拉雅拉姆语以外,一般语言没有舌尖前塞音和舌尖中塞音的对立。例如:俄语、法语中的t d n读作舌尖前音,而英语的读作舌尖中音。舌尖音的绕口令如下:

(s/sh,z/zh):我往窗上糊字纸,你在窗外撕字纸。横着撕字纸,竖着撕字纸,撕下四十四条湿字纸。
(c/ch):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里唱。
(d/t):白石塔,白石搭,白石搭白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大 。
(n/l):老龙恼怒闹老农,老农恼怒闹老龙,农怒龙恼农拦路,龙恼农怒龙弄露。

舌尖上的中国是什么节目类别
1个回答2024-04-10 23:21
展开全部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美食类的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主题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讲述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该片于2012年5月14日在CCTV1《魅力记录》栏目首播。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片子之所以火爆,首先在于其选材具有高度的大众性,不分阶层、不分民族、不分年龄的人们都离不开食物,所以它能获得广泛的认同,也就有了广泛的观众基础。其次,它贯穿全篇的人文情怀。
舌尖上的"家乡味″读后感<?
1个回答2023-12-03 09:57
《舌尖上的“家乡味”》是一本让人回味无穷的美食文化类书籍,它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诱惑的美食世界。从古至今,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而每一道家乡菜背后,都蕴含着一段美好的故事。
书中详细介绍了多个省份和地区的特色美食,不仅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川菜、粤菜、湘菜等,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每一道菜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从选材到烹饪方法,都充满了地方特色。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品尝到了各地的美食,感受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风情。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家乡味”的探讨。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美食故事,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美食的热爱。对于很多人来说,“家乡味”是一种难以忘怀的味道,它代表着童年、回忆和亲人的味道。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我们可能会品尝到各种各样的美食,但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那道家乡菜。
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在不同的节日和场合,我们都有着独特的饮食习惯和寓意。例如,端午节我们会吃粽子,寓意着团圆和幸福;中秋节我们会吃月饼,寓意着合家欢乐。这些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了我们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此外,《舌尖上的“家乡味”》还教给我很多关于食材的知识。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食材的来源、特点、烹饪方法等,让我对食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有的菜肴口感独特,有的汤汁鲜美可口,这都与食材的选择和搭配密不可分。
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珍惜身边的美食文化。我开始关注食材的来源和质量,尝试学习各种传统菜肴的制作方法,也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共享美食的时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品味了美食的诱惑,还领悟到了饮食文化的魅力所在。
总之,《舌尖上的“家乡味”》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美食文化书籍。它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充满诱惑的美食世界,让我们品味了各地的美食特色和文化风情。同时,这本书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美食文化,领悟到了饮食文化的魅力所在。我相信这本书会让更多的人爱上美食文化,也会让更多的人珍惜与家人、朋友共享美食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