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苏轼

解析苏轼的《永遇乐》!
1个回答2022-09-30 12:48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清新静谧的夜景真是怡人。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欣赏。三更鼓声,声声在夜空有力,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惊断了我的梦。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后我寻遍了小园,处处都无痕。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看那山中的归路,苦苦地思念着故乡家园。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已经不在,空留着那双燕子在楼中的画堂。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只有些怀念旧日情感,不禁惆怅长叹。
苏轼《中秋夜》
1个回答2023-08-05 18:06
阳关曲 中秋月
作者:【苏轼】 年代:【宋】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释](1)银汉:即银河。玉盘:指月亮。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
这首小词 ,题为“中秋月 ”,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 》,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苏轼为什么半夜起来一定要
1个回答2024-03-02 03:57
苏轼的《石钟山记》一文中提到自己亲自探访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时说丛乎瞎,“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探寻,得出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鄱阳湖每天各有两次潮汐,早晚各一次。若大白天去,正好是潮退之后,水位降渗空低,自然就没有了风浪与山石相互搏击而产生的声音了;苏轼晚上去,正好赶上涨潮时间,水位升高,风浪甚大,于是就听到了噌吰和窾坎镗鞳相互应和的声音。
苏轼晚上去,正好有涨潮,潮汐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受月球的引力较大。鄱阳湖在下午五六点左右就开始涨潮,苏轼说“莫夜月明”是有道理的。苏轼去石钟山的时间是农历六月,顷漏也正是长江水位较高是时期,他能够听到水石相搏的音乐,的确是走对了时间。
夜宿小山楼的是谁
1个回答2024-02-13 00:48
夜宿小山楼的是唐代诗人张祜。并写下《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以此抒发心中的寂寥与凄凉之情。
翻译: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此诗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全诗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根据苏轼传和记承天寺夜游看出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3-01-20 04:57
清闲、不问世事的人
苏轼《永遇乐》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
1个回答2023-01-16 20:20
dan第三声 象声词,击鼓声
苏轼《 永遇乐·明月如霜》译文
3个回答2022-12-08 23:39
[译文]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清新静谧的夜景真是怡人。
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
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欣赏。三更鼓声,声声在夜空有力,响彻夜
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惊断了我的梦。夜色茫茫,再也见
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后我寻遍了小园,处处都无痕。那长期在外地的
游子,看那山中的归路,苦苦地思念着故乡家园。燕子楼空空荡荡,佳
人已经不在,空留着那双燕子在楼中的画堂。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
人能从梦中醒来,只有些怀念旧日情感,不禁惆怅长叹。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夜游的原因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3-05 01:10
思乡,寻访友人
苏轼有首词叫月夜泛舟吗
1个回答2023-05-17 00:03
应该是《赤壁赋》吧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
1个回答2023-06-06 16:20
你想问什么?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