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灯儿歌的感悟

童年的油灯的思想感悟
1个回答2024-02-04 22:34

幸福是一种感觉,经济上可能不太富裕,但只要去努力生活,去拼搏,尽可能装扮生活、美化生活、发掘生活的诗意,幸福就会来临。文中的“我”小时候日子并不富有,但却过得有滋有味,蕴藏着满满的幸福。

冰灯又带给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1个回答2024-04-09 07:15

冰灯虽然生命短暂,但它的美丽留在人们心里。 冰灯又带给作者的人生感悟是:生命不能用长短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

小小桔灯这本书的感悟是什么小桔灯这本书的感悟是什么30个字?
1个回答2023-08-14 06:07
我觉得这篇文章当中其实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们应该去,嗯去谨慎,同时也应该去为自己的过去负责任。
一个人站在灯光下感悟
1个回答2022-12-09 06:22
人生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在这个世界上立足,若是我们想取得一定的曾经,那么我们要少一点胆怯,多一点勇气;少一点自卑,多一点自信;少一点疑虑,多一点信任。事实上,信任本身就意味着勇气和自信。
宝莲灯前传孙悟空与杨戬大战是哪一集?
1个回答2022-10-04 11:21
杨戬大战,唐僧26集
西游记里面有一个老头睡着以后被孙悟空吹灭好几次灯的那个老头是谁演的?
1个回答2024-03-15 06:47

这个人是姜坤三,是天竺国铜台府刺史正堂,他平生正直,素性贤良,姜坤三影视形象少年向雪案攻书,早岁在金銮对策。常怀忠义之心,每切仁慈之念。名扬青史播千年,龚黄再见;声振黄堂传万古,卓鲁重生。因铜台府发生寇员外家被劫、寇员外被杀一案,姜坤三误将唐僧师徒当做歹人,关进牢房,后经孙悟空的努力,使得寇员外还魂,还了唐僧师徒的清白。

但是查了好久,找不出这个人是谁演的。抱歉,你可以到新浪微博问问猴哥。六小龄童。

迷雾灯塔之光的感悟?
1个回答2022-09-22 15:59
具体,怎么样的塔,没有要求的话很多的
摇摆的吊灯读后感悟
1个回答2023-12-06 15:34
一、写读后感的要诀
1、重视“读”
“感”是从读中产生的,读是感的基础.不认真读,就不能深刻领会原文的中心,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如果拿过书来,走马观花地翻上一遍,仅仅凭着一个初步的印象,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写感想,这个“感想”往往写不好.
举例来说.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古代鲁国的国王得到一只海鸟.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鸟,就把它当做是神鸟了.为了表示自己对“神鸟” 的爱护和尊重,他吩咐把鸟供养在殿堂里,把宫廷里最美妙的音乐奏给它听,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它吃.可是鸟呢,却被吓得神魂颠倒,举止失常,连一片肉也不敢尝,一滴水也不敢沾,这样,只三天功夫,这只鸟就活活地饿死了.
看了这个故事,怎样写一篇心得笔记呢?你如果在鲁王不懂得养鸟的技术,鸟应该如何养的问题上大发议论,即使写得再详尽也不行.为什么呢? 因为你从根本上把这个故事理解错了.这个故事其实是说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否则,尽管主观愿望是好的,也难免要失败.只有抓住了这一点,去联想、去议论,才能把感想写得深刻、动人.
怎么读呢?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我们首先必须熟悉下列情况:(1)写作时间.(2)写的什么,即作品的内容.要把作品中的时、地、人、事、物这几方面弄清楚,不能囫囵吞枣.写故事梗概,列提纲,这些都是熟悉作品内容的辅助手段.(3)为什么而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要边读边想,边读边记.哪些地方使你激动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万千都不要放过去.要反复读,边读边体会文章的中心,联系自己生活的体验,加以对照、比较.为“感”做好准备.
2、“感”要专一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就拿《小马过河》这篇我们都知道的故事来说.它虽然短小,但仔细体会,就会使人产生几方面的感想:①遇事要多动脑筋、认真分析,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②实践出真知,水是深是浅,要亲自去试一试,“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要亲口尝一尝.”③老马教子有方,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不溺爱,不娇惯;当孩子没有完成任务时,不讽刺,不责怪,而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
仅就对这三方面的感想来说.一篇心得笔记最好只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方面写透彻,写深刻.
3、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
“读后感”当然是先“读”而后有“感”.你读的是哪本书?你是对这本书中的哪个问题发表感想,这些都需要交代一下.如果对原文一字不提,上去就写感想,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你的感想是怎么来的.另一方面,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时,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作的内容或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这样写就会变成向别人介绍某一本书.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但文章的“感”一定要比“文”多.
二、读后感的写作
1、写作方法:
写体会式的读后感方法很多,但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分几点具体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另一种是先概括原文的主要内容或情节,再抓住主要内容中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2、写作顺序:
在结构上,常见的有这两种写作顺序:
概括式提示“读”→抒写感受→回扣到“读”
或者简单介绍文章之后,把主要内容分散写,夹叙夹议.用一处原文来谈一点感想,这种方法必须注意前后衔接.
3、写作技巧:
(1)读后感的题目.
最简单的题目是“读《××××》有感”.你想醒目一点,可以抓体会中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如《见义勇为是一种美德》就是如此.
(2)“感”的内容.
首先提醒大家,感受一定要和文章的主要内容相符,否则就会闹笑话,文章的主要内容假如是讲的认真学习,可你谈的体会却是热爱劳动,文不对题,完全不符要求,这一点也是写读后感难把握的一点.另外在联系实际谈感受时,可以打开你想象的闸门,从古到今,从近到远,从中国到外国,从自己到别人,看到的、听到的、正面的、反面的,只要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系,能够帮你说明问题的都可以写.
让我们举例来说:
例1、《凡卡》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凡卡》这篇课文,我感受很深.
《凡卡》一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在一八八六年写的,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被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里做学徒,他在这三个月里受尽了折磨,睡在过道里,老板和老板娘为一点小事就要毒打他,伙计们也捉弄他,每天只能吃一点面包渣,他没有衣服和鞋穿,没有亲人,没有快乐.他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把他接回去,但这只是梦想.凡卡的生活多么悲惨呀!
读完这篇课文我很受教育.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简评】
看了这篇读后感同学们会有一个共同的反应,这文章写得太空洞了.读后感,重在写读后的感受,而不是对原文的介绍,而本文的小作者所描述的大部分是课文中的内容,至于看到这些现象联系实际,与自己进行对照比较则一点没谈.尽管开头结尾都分别高呼读了这篇课文很受教育,感受很深,但却见不到下文,给人以风大雨点小的感觉.
例2、《凡卡》读后感
我一口气读完了《凡卡》这篇课文,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哭了,我为九岁的凡卡过着非人的生活而感到痛苦,我仿佛看到了凡卡又在挨打挨骂.
凡卡太可怜了,他才九岁,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儿童,却受着这么多的折磨,老板、老板娘动不动就打他,伙计们想方设法捉弄他.谁都知道,孩子只有不断地增加营养身体才会长得结实,才会健康.可凡卡呢,早晨吃一点儿面包渣,中午喝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渣,至于菜啊、茶啊,根本没有.到了晚上睡觉时,他没有床,而是睡在过道里.这还不算,每当老板的小崽子一哭,凡卡就得去摇那个摇篮,如果睡着了,还会挨老板的打.凡卡总是回想在乡下的那一段日子,虽然清苦,但身边有爷爷、有小伙伴,而现在谁都欺辱他,他真受不了了,他请求爷爷接他回去.
读到这儿,我脑海里浮现出凡卡遥望故乡向苍天哭泣的情景,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如今,我们也是十来岁的少年儿童,可和凡卡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们生活在蜜罐里.每天我们都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老师像辛勤的园丁,精心教育我们.学校为了让我们全面提高素质还给我们建立了计算机房、阅览室、语音教室、自然实验室等,每天我们都能学到许多新知识、新技能.父母为了让我们身体长得结实,天天为我们准备营养丰富的食品,我们多幸福呀!
读过《凡卡》之后,我又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我和凡卡同是少年儿童却过着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们不是生长在同一社会中,凡卡生活在沙俄黑暗统治之下,那里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富人终日花天酒地而穷人却度日如年穷困潦倒.我们呢?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我们儿童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国家还为我们少年儿童立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起到了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作用.人们常说,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看看小凡卡,再看看自己,我们太幸福了.我要加倍努力学习,长大更好地建设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让更多的儿童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评析】
同前一篇读后感相比,此文内容显然是丰富多了.首先小作者注重在读文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小作者以自己现实生活状况与凡卡一一进行对照,感受到自己生活环境的优越,深知自己犹如生活在蜜罐中.另外,这篇读书笔记反映出小作者认识问题的深度,他不是就事论事,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了社会制度的不同,进而激发了努力学习长大建设好祖国的愿望,他的感受显得更加充实、深刻.
不惧燃灯的无天,为什么会对孙悟空心生畏惧?
1个回答2024-02-09 13:38

因为他认为孙悟空有能力,有手段,是三界中他唯一的敌人,唯一的朋友。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数百年以来,一直是我国民间家喻户晓的一部巨著。时至今日,影视界中“西游”仍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大IP。首先不提上世纪八十年代,那部不可逾越的央视版西游记;二十年前,由钱雁秋,曹荣等人主演的《西游记后传》,也是许多人难忘的童年经典之一。剧中的无天佛祖,本来是如来成就丈六金身之际,一股邪念所化,后来前往阿修罗界,修成大法,法力举世无匹。

就连如来的通天修为,也无法战胜无天。所以,无天佛祖前往灵山,报仇雪恨的时候,身为“三界守护者”的如来一反常态,并没有出手“降妖伏魔”,反而是主动圆寂,转世投胎,以求“劫数终结”。自此之后,无天三界再无敌手,就连佛界资历最老的燃灯古佛,都不是他的一合之敌。但是主角孙悟空,却一直让无天“倍感忌惮”。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无天欣赏孙悟空的能力。如果说孙悟空在如来账下,是格格不入的“不安分因素”的话,那么孙悟空在无天眼里,就仿佛一面镜子。在孙悟空的身上,无天仿佛看到了曾经那个一心向道,一尘不染的自己,也就是“紧那罗菩萨”;而孙悟空的智谋,武艺,更是让无天大感钦佩。他之所以瞧不上灵山诸佛和天庭群仙,就是因为他们“无能”:

无天:“你们这些虚伪的众神佛,尽是些无能之辈。

在无天看来,整个三界,有能力的人只有三位:他自己,如来,孙悟空。如来是自己的“一生之敌”,水火不容;而嫉恶如仇的孙悟空,也就成了无天即畏惧,又欣赏的对手。

三圣母的宝莲灯是何来历,为何二郎神和孙悟空都怕?
1个回答2024-03-04 16:26

之所以三圣母的宝莲灯连孙悟空和二郎神都怕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它的制造的石头是集天地灵气的裤扰衫,所以法力无边。第二个是因为宝莲灯是四大神灯之一,不是二郎神和孙悟空能够驾驭的。第三个是说宝莲灯是先天至宝,不是他们俩人能够沾指的。

相传在天地初开时大地一片黑暗,是因为女娲胡腔娘娘盗来天火,从而照亮了宇宙。后来在日精月华的滋养下,添火变成了一盏法力无边的宝莲灯。所以说在开天之时诞生的一个圣物,难以想象它的法力有多么的无穷无尽。

而且宝莲灯是混沌四大灯之一,虽然三圣母只是一个小神,但是三圣母的灵性和宝莲灯相同,所以宝莲灯才认三圣母为主。宝莲灯和八景灯、两仪灯、琉璃灯并称四大神灯。因为三圣母的法力有限,所以以她的能力无法发挥宝莲灯百分之一的力量。但即使是这样宝莲灯的力量也不是孙悟空和二郎神能抵挡的。

同时来说宝莲灯先天造化至宝青莲的碎片之一,它宝莲灯相同层次的至宝还有十二品黑莲、十二品金莲、以及传说中的弑神枪。这些玩意都是能够撼动天地的圣物,他们的法力被发挥出来的话是很恐怖的,所以宝莲灯的威力绝对不是二郎神和孙悟空能触碰的,即使天帝想要触碰宝莲灯的能量,也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法力。

综合着些点来说的话也就是说宝莲灯是个十分厉害的,厉害到你无法想象的圣物。虽然宝莲灯在三圣母手里没办法发挥很大的实力,但是孙悟空是天地灵猴李高所以能够感受到他的强大,而二郎神的第三只眼也能够体会到它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