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通判是什么官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8:48
【答案】A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提点刑狱公事,简称提刑官,是中国宋代特有的一种官职名称,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并总管所辖州、府、军的刑狱公事、核准死刑等,也有权对本路的其他官员和下属的州、县官员实施监察。“提刑官”有监察之职, 汉朝的刺史负责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员,御史台是东汉至元朝的中央监察机构,明清时期的都察院由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参知政事是宋朝的副相,掌行政之权,无监察之责。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监察制度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06:44
【答案】A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宋慈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提点刑狱负责监察地方,而汉武帝设立的刺史、明代后的都察院、秦时御史台都具有监察地方之职,参知政事是宋代副相,主行政。故选A
考点:地方检察制度
点评:地方检察制度是历代关注的制度建设之一,除上述外,宋代的通判也有此职责。中央监察的有御史大夫等,都属于监察官员,需要记忆。
北宋五大官窑
3个回答2022-05-19 04:13
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
为便于记忆,可以理解为"汝哥定冠军"
北宋官窑到底有多好
4个回答2022-11-28 05:05
北宋官窑自古以来以存世量极其少与艺术价值极其高著称,甚至宋朝五大瓷器中,只有官窑的遗址至今还是一片混沌,难觅其踪。官窑以北宋南宋出产又分为旧官与新官,二者在技艺与审美上一脉相承,有着极高的相似性与同样突出的稀缺性。南宋文人叶宝真曾明确在其作品《垣斋笔衡》指出,南宋官窑“悉承故京遗制”可见北宋官窑虽存在学界的遗址争论,但它的存在与技术的登峰造极是无懈可击的~
北宋临川出几位大官
1个回答2024-05-26 00:40
1.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芦配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2]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2.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1]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唤哗州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3.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和蔽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1082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1]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宋朝推官和判官执掌各有分工,有什么不同?
1个回答2023-01-08 18:15
这么说吧,宋朝的推官就相当于今天的法院院长来的,而判官就是相当于法院院长的助手,只是辅佐推官工作的而已。
判官的崔判官传说
1个回答2024-01-25 12:54

阎罗王殿里文武四大判官分属赏善司、罚恶司、阴律司、查察司。现在有人把阴律司视为催命判官崔畔,是把原来在阴阳界的崔畔搬到这里来了。这四大判官,最有名的也就是崔判官。这崔判官是谁呢?丰都有人传为崔畔,在《西游记》第十、十一回里,他的名字叫崔珏。在《西游记》第十、十一回里叙述了泾河龙王与袁守诚打赌,错行雨布,被唐王李世民的老臣魏征梦斩,泾河龙王要唐王还命,整得唐王日夜不得安宁,最后重病而亡。再他死前,魏征奏道:“陛下宽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长生。”太宗道:“病势以入膏肓,命将危矣,如何保得?”征云道:“臣有书一封,进与陛下,捎去到冥司,付丰都判官崔珏。”太宗道:“崔珏是谁?”征云道:“崔珏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兹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再日与臣八拜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在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丰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此去若将此书付与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来。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李世民死后来到酆都阴司,崔珏跪拜路旁相迎。小说对他的描写是:头顶乌纱,腰围犀角。手擎牙笏,身着络袍。脚踏一双粉底靴,登云促雾,怀揣一本生死簿,注定存亡,鬓发蓬松飘耳上,胡须飞舞绕腮旁。昔日曾为唐国相,如今掌案侍阎王。
民间有关崔判官的传说中,说他因重情而徇私的故事很多,《西游记》里描写得淋漓尽致。崔珏看了魏征的信,满心欢喜道:“魏人曹前日梦斩老龙一事,臣已早知,甚是夸奖不尽。又蒙他早晚看顾臣的子孙,今日既有书来,陛下宽心,微臣管送陛下还阳,重登玉阙”。
进了“幽冥地府鬼门关”接受十殿阎王审查时,十王要看生死簿,审查李世民阳寿是否已终。崔判急转司房,将天下王国国王天禄总簿,先逐一检阅。只见南赡部州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惊,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添了两画,才将簿子呈上。十王看后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阎王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
就这样,崔判官亲自把李世民送还了阳间,让他又枉登了二十年皇位。 传说阴间判官最正直无私,如此看来的确如此,并非是趋炎附势之徒。
民间传说故事中也有把崔判官说得最正直无私的,既是判官,与己无关的,那他还是可以下得手的吧。
究竟是有了崔判官的民间传说,吴承恩才写进《西游记》?还是有了《西游记》中崔判的故事,酆都才有了鬼城中的崔判?一句两句是难以说清的。但有一点可以说明,在明代,酆都被传为“鬼城”已很有声势了,吴承恩能这么完整地写唐王游地府的故事,靠他一个人的想象力是不可能完成的。 《世事无常》:石卿。
相关词条:钟魁、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神、阎罗王

北宋官窑的介绍
1个回答2022-12-24 09:33

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北宋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北宋官窑有什么特点?
1个回答2023-03-28 15:51
北宋官窑传世品很少,其器物主要有碗、瓶、洗等。胎体显厚,且呈黑色,釉为淡青色,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着称,不同于南宋官窑和汝窑及龙泉窑瓷器,它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