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光羲咏山泉赏析

如何赏析王维的《待储光羲不至》?
1个回答2023-02-05 10:10


【赏析】

  本诗写出了诗人很渴望和友人见面的心情。

     重重门户从清早就打开,这样还不够,还要坐着,想听听载着友人到来的马车发出的声音,这一个细节,写活了抽象的友情。友人身上的玉佩因步行而发出的清脆的撞击声时,才是出户迎接的绝好时机。

     首联写动作,颔联写心情,其实都是写渴望,和渴望中些微的焦急,在这一切的核心。    

     颈联一转,从写心情转移到写景。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跳跃。通常在候人不至之时,为了避免焦虑,等候者会自然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即便是最枯燥的风景,也看得津津有味。颈联表达恰好表达出了等待者久候人不至的心情。时间已经不早,晚钟已经响起,诗人已经等待了一天,但是友人未至,而且又下起小雨。在这种阴郁,潮湿,幽暗而又寂静的环境和氛围中,愁绪在以喷泉的速度生长。

     尾联十字,一声长叹,写已明知友人不来,而期待之情仍萦绕于怀,经久不去。

【原文】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听泉》赏析
1个回答2024-01-25 07:26

《听泉》是一篇很有哲理的文章。作者是自然画家,但他在写文章的时候,不是像作画那样单纯的描摹自然,而是通过对自然的描写,把自己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融入其中。

这篇文章的视角是鸟类的视角,也是作者自己的视角。他写鸟儿的飞翔、不停歇地寻觅,也就是人类在一生中的跋涉、追寻梦想的过程。而泉水,就象征着智慧的声音。鸟儿寻找泉水是为了生存;人类对智慧的追求与探寻,也是为了更好的延续生命。



《听泉》特色:

作者的思维具有典型的东方的哲思色彩,完全不同于西方作家的缜密的思辩性。本文的思想感情是飘逸的,似乎给人一种随意不合情理的感觉,文后有一段:“我也是鸟群中的一只,所有的人们都是在荒凉的不毛之地上飞翔不息的鸟儿。”

就给人一种突兀牵强的感觉,用“荒凉的不毛之地”寓意所有人们的阴暗生活,以此来阐明避世的道家传统观,太过牵强。当然,我们也可看出东山魁夷消极悲观的思想。

《咏鹅》赏析
1个回答2023-08-17 21:40
哈哈哈“哈哈哈好好补补哈哈哈哈哈
谁能给我《小树林中的泉水》的赏析?
1个回答2024-06-06 14:23
《小树林中的泉水》是一篇别具风格的、以优美的散文形式表达观点的文章,写得自然流畅、清新而富于哲理韵味。
作者力图阐明的是:一,俄罗斯语言是美的,二,这美丽的语言来自人民的生活。然而,作者却没有按通常的办法,将文章写成一篇枯燥乏味的论说文,而是给人以诗一般的意境,给人以深挚动人的感情,在这个基础上达到“论证”的目的。
这篇短文的意义还在于为我们提供了散文式的“论述”的范例。因而,对于那种头脑中存在着“不同种文体之间不可混淆”这类见解的人,不能不是一种冲击和挑战。它的成功,鼓舞了我们在这条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胆的尝试。
一刹那的瞬间就能浓缩人的一生!
咏竹其一其二赏析
2个回答2022-12-14 01:43
上面的意思是那个回答的人说的对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1个回答2024-01-24 11:57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诗通过咏昭君村,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的遭遇的同情。同时,诗人通过表现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赞美王昭君的爱国精神,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爱国之情与思乡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原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翻译赏析
1个回答2024-01-24 23:32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折叠词句注释

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②明妃:指王昭君。

③去:离开。

④紫台:汉宫,紫宫,宫廷。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

⑦省识:略识,省,读xing(第三声)

⑧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⑨环佩:古人所系的玉佩,多指妇女所配的玉饰。

折叠白话译文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是昭君怨恨。

阅读理解诗歌赏析咏柳
1个回答2024-05-30 05:45
1.诗人用碧玉和绿丝绦写出了早春杨柳的哪些特征?2.对二月春风似剪刀进行赏析!
《咏史》左思赏析
1个回答2024-03-20 00:04
诗一开头就用比兴的手法,以涧底松来比喻怀才不遇的寒士,以山上苗来比喻凭借门阀世代卿相的士族,深刻地揭露了西晋社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畸形现象。对扼杀人材的门阀制度发出了愤慨的抗议。

诗歌的一开头,即展示了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苍松以百尺之材,处于“涧底”;而径寸小苗。却高踞于山上,荫影还要档住“涧底松”。诗人以这个反常的白然现象作比兴,将人世间“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这一畸形的现象非常鲜明地突出出来。一边是处于涧底的苍松,一边是踞于山上的寸苗;一边是“蹑高位”的世胄,一边是“沉下僚”的英俊;一边是显赫一时的金、张旧家,一边是年老官卑的冯唐——这一组组鲜明的对比,无可辩驳地证明着门阀制度的荒悖。因此,诗人痛切地感到:人的命运并不取决于他的才华,而是由他所处的“地势”高下来决定。
   全诗激荡着一股郁勃不平之气。 尤其是结尾:“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采用反问句式,显得沉痛有力。左思所创造的“涧底松”这一艺术形象,扣动了后世不少文人的心弦,他们曾反复运用它来抒写怀才不迫的郁愤。
咏柳逐句赏析
1个回答2024-04-13 13:51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首句诗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碧”和下句诗的“绿”是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的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第二句诗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诗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诗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

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诗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井然有序。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