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范进的故事

儒林外史10个范进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14 19:58

1、严致和

严致和即严监生,清雍正朝规定,秀才中凛生,凛生被选入国子学称贡生,碧稿次于凛生、凛生选入国子学成为监生;

而且当时一些未能入府、州、县学而欲考举人者,可以出资捐一监生资格参加乡试,或直接出钱捐一监生,此种情况统称之为捐建或者例监。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

他最被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说的是什么;

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2、严致中

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这类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严贡生也是因为自己是个贡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入监者一般要求“学行端庄,文理悠长”;

但是在作者笔下的严贡生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严贡生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回中,范进在服丧期被张静斋劝说一同前去汤知县那里“打秋风”,刚到高要县坐定准备喝些茶水,严贡生便进来搭汕;

当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见汤知县时,便开始称自己与汤知县是老相熟,又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3、沈琼枝

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但到了盐商宋为富府上之后,才知道是一场骗局,盐商宋为富原来是娶沈琼枝为妾。

琼枝父状告宋为富,宋重金贿赂知县,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琼枝带着金银细软独自去往南京,开始了她新的独立生活。

4、范进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

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扩展资料

作品评价

清代文艺评论家张文虎:《外史》用笔,实不离《水浒》《金瓶梅》,魄力则远不及。然描写世事,实情实理,不必确指其人;而遗貌取神,皆酬接中所频见。可以镜人,可以自镜。

近代文学家鲁迅:“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

通过对种种不和谐、悖于人情、逆于常理的荒谬现象的揭露,注入描写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惭、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欺世盗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

正像果戈里所说:“我们的骗子们,我们的怪物们。……让大家笑个痛快。笑真伟大,它不夺去生命、田产,可是在它面前,你会低头服罪,像个被绑住的兔子。”

近代文学家胡适《吴敬梓评传》:该书一个悔伏孝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断变换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由无数短篇交替而成的长篇小说,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详细描写其一生经历,以及在厅哗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世界。

所以,吴敬梓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征上,从而深入细致地表现一个相对静止的人生相。这就如同从人物漫长的性格发展史中截取一个片断,再让它在人们面前转上一圈,把此时此地的“这一个”,放大给人看。

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净,情节流动迅速,好像人物脸谱勾勒一成,这段故事便告结束,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这些精工提炼的精彩情节。 

近代文学家茅盾:如果有什么准备写小说的年轻人要从我们旧小说堆里找点可以帮助他“艺术修养”的资料,那我就推荐《儒林外史》。

如何评价《儒林外史》第七回中的范进?
1个回答2024-03-14 23:45

《儒林外史》第七回人物性格特点:范进形象特点:是一槐罩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

《儒林外史》介绍

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

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礼教的虚伪等进行肆态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裂明源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儒林外传是儒林外史吗
1个回答2024-01-18 15:28
不喊悉是。《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名著,作者是枣袭明人吴承恩,它是明朝三大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而《儒林外传》是中国清朝著凳渗兄名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散文集。两者关系并不靠近,同属中国文学经典佳作,但没有直接的联系。
为什么《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要被讽刺呢?
1个回答2023-01-03 03:11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想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和讽刺,因为范进是在60多岁才考上,近视的,考上进士之后却一激动高兴死了,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他们这些所谓文化人的讽刺与不满。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为什么疯了?
2个回答2023-01-20 05:20
范进中举之前考过很多次,但每次都名落孙山,而在他年纪很大时候才考中,所以中举之后过于兴奋而发疯,实质上就是吴敬梓讽刺科举制度。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
1个回答2022-04-17 00:14
范进,年方半百,屡试不中,幸周学道提携,中举,喜胜而疯,其丈一掌打醒,其后日渐富贵,官运亨通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真实存在吗?
3个回答2022-05-21 04:45
儒林外史是讽刺现实的作品,人物形象在现实中能找到一些原型。但是现实中的原型跟作品中的人物不能等同。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中,记载了一名秀才中举后,喜极发狂、大笑不止求医。

黄士俊三十四岁时进京赶考,到岳父家借盘缠,岳父看他寒酸,门都不让进,两个鸭蛋把他打发了,好心的仆人看他可怜,凑钱给他。后来黄士俊高中头名状元。

都有范进的影子,但又都有不同。可以说,他们是现实中的“范进”,但不等于作品中的“范进”。很多小说的人物形象都与现实中的人存在类似的关系。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
1个回答2023-01-28 22:20
《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最为经典的一个故事,其中描写了范进中举之后的那种癫狂,表现的淋漓尽致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哪回
2个回答2023-01-30 17:45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
初三课文《范进中举》是节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的“儒林”有什么意义,外史有什么意义,
1个回答2023-08-11 07:46
儒林泛指儒生、读书人.
外史与正史相对,人物多是虚构或是民间传说,与历史人物没有关联.
(中考是不会考这种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