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锅庄舞曲

羌族锅庄舞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04 16:46
锅庄舞起源于西藏分布于昌都、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藏族聚居区

藏族约有人口5416****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西藏自治区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 藏族汉语称谓西藏藏语称博生活里藏族自称博巴博巴又按同地域分兑巴(阿里地区)藏巴(日喀则地区)卫巴(拉萨地区)康巴(四川西部地区)安多娃(青海、云南、川西北等地区)藏语依地区划分卫藏、康、安多三方言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西藏美丽神奇藏族主要聚居地现有130多万人口藏族占95%藏族国古老民族之据史书记载:早秦汉前藏族先民聚居雅鲁藏布江游两岸由于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生产多牧业主主要有绵羊、山羊和牦牛、犏牛其牦牛体大毛长耐寒负重除供奶、肉外还交通运载高原之舟农业种植青稞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同地域有着同服饰对研究藏族服饰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藏族有自己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文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原地区经济联系十世纪十六世纪藏族文化兴盛时期几百年间藏族文化大放异彩除举世闻名《甘珠尔》 、《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外还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问世 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们歌舞伴自由地生活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唱时还伴各种舞蹈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其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广泛流传
锅庄是哪个族的舞蹈?藏族还是羌族
1个回答2024-02-12 16:17
锅庄——藏族的民间舞蹈。在节日或农闲时跳,男女围成圆圈,右而左,边歌边舞。“果桌”——锅庄舞,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有关,后逐步演变成为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形式了。 (应该说主要是藏族的)

羌族貌似也有锅庄。

“羌寨锅庄”,即沙朗,也是一种“锅庄”舞蹈,是羌族人祭祀时必跳,后经发展,这种祭祀舞蹈被慢慢取消,但每逢羌族人节日的时候人们还是会跳起“羌寨锅庄”这种舞蹈,然后边吃边舞。以庆祝重要的节日。随后这种形式被用于羌人招待重要的宾客。
  每当夜幕降临,羌寨的男女老少就会聚集在篝火广场上一同跳起锅庄舞,庆祝一天的劳动收获。
  
羌族舞蹈-锅庄舞的资料
1个回答2024-02-12 20:49

锅庄舞起源于西藏,分布于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藏族,约有人口5416****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博巴”又按不同地域分为“兑巴”(阿里地区),“藏巴”(日喀则地区),“卫巴”(拉萨地区),“康巴”(四川西部地区),“安多娃”(青海、云南、川西北等地区)。藏语依地区划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由于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生产多以牧业为主。主要有绵羊、山羊和牦牛、犏牛。其中牦牛体大毛长,耐寒负重,除供奶、肉外,还是交通运载的“高原之舟”。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对研究藏族的服饰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十世纪到十六世纪,是藏族文化的兴盛时期,几百年间,藏族文化大放异彩。除举世闻名的《甘珠尔》 、《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外,还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问世。 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他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其中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

锅庄舞是什么民族的舞 锅庄舞是藏族的舞蹈
1个回答2023-12-02 16:53

锅庄舞又叫果卓、歌庄、卓等,主要流行于昌都、那曲、阿坝、甘孜、迪庆、青海、甘肃等地区,分为大锅庄、中锅庄、小锅庄等类型,不同类型适用的场合不同,那么锅庄舞是什么民族的舞?想要知道答案的读者,可以与我一起继续往下阅读。

锅庄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1、锅庄舞是藏族的民间舞蹈,由男女围成圆圈,边歌边舞,锅庄在藏语中意思是圆圈歌舞,这种舞蹈也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

2、锅庄舞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有关,后逐步演变成圆圈歌舞形式,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

3、大锅庄一般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中锅庄主要用于庆祝民间传统节日,小锅庄比较随意,多用于亲朋聚会,大家围在一起开心歌舞。

4、锅庄舞的种类多样,常见的有羊毛锅庄、吉庆锅庄、兔子锅庄、醉酒锅庄等,不同类型反映的事物不同,例如羊毛锅庄反映的是劳动生活。

锅庄舞是什么民族的舞
1个回答2023-12-04 14:00

锅庄舞是藏族的特色舞蹈。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锅庄舞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舞蹈时,一般 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

锅庄舞详细介绍如下:

锅庄舞的经典动作有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2006年5月20日,锅庄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锅庄舞的起源,并无确切的史书记载,但从锅庄舞的表演形式和动作构成的舞蹈语言来剖析,可以确认这是一种原始的舞蹈形式。

锅庄舞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发展而丰富完善的。由于对自然界的种种现象迷惑不解,原始社会的先民们产生了种种迷信和宗教的形态,如巫师与巫术、拜物教与图腾。

小邦时期是锅庄舞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社会环境的特殊性,锅庄舞处在历史发展的初级阶段,并初具规模。锅庄舞在藏区真正的流传得益于藏传佛教的发展。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立和存在,以及形成的寺院文化,为锅庄舞提供了展示的平台,给了锅庄舞新的生存空间。

锅庄舞分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锅庄舞”、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锅庄舞”和用于亲朋聚会的“小锅庄舞”等几种,规模和功能各有不同。

羌族舞蹈的羌族简介
1个回答2024-03-02 19:00

羌族生活在中国的四川省岷江流域,有古老的文化传统。羌族舞蹈在民风习俗和群众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每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种植、收割、放牧、狩猎、盖房、治病等活动,羌族人民都要跳舞。从流传至今的羌族舞蹈艺术中,还反映出羌族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汉族、藏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传统的渊源关系。羌族民间舞蹈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以巫表演为主的祭祀舞──巫舞和“锅庄”(羌语称锅庄为“洒朗”)。

什么族跳锅庄舞
1个回答2022-12-08 01:48
当然是藏族了,藏族跳锅庄舞。
锅庄舞是哪个民族
1个回答2024-03-11 07:53
“锅庄”--藏族的民间舞蹈。在节日或农闲时跳,男女围成圆圈,自右而左,边歌边舞
在西藏,锅庄以昌都锅庄最为有名。时逢节日、庆典、婚嫁喜庆之际,旷场上、庭院里男女相聚。男性着肥大筒裤有如雄鹰粗壮的毛腿,女子脱开右臂袍袖披于身后飘逸洒脱。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分班唱和,通常由男性带头启唱,歌声嗦亮穿透力强,舞群和着歌曲作“甩手颤踏步”沿圈走动,当唱词告一段落后,众人一齐“哑”的一声呼叫,顿时加快速度,撒开双臂侧身拧腰大搓步跳起,挥舞双袖载歌载舞,奔跑跳跃变化动作,尤以男性动作幅度较大,伸展双臂有如雄鹰盘旋奋飞。女性动作幅度较小,点步转圈有如凤凰摇翅飞舞,具有体育运动的健美、明快、活泼等特点。锅庄舞形式多样,反映劳动生活的叫“羊毛锅庄”;反映婚庆的叫“吉庆锅庄”;表现生活情趣的有“兔子锅庄”(杂以模拟兔子跳的动作)、“醉酒锅庄”(有模仿醉汉神态,显示身体灵巧的嬉戏动作)。锅庄舞姿矫健,动作挺拔,既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舞姿顺达自然,优美飘逸,不但体现了西藏藏族人民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热情奔放、骤悍的民族性格,而且有一定的力度和奔跑跳跃变化动作,动作幅度大,具有明显的体育舞蹈训练价值和锻炼价值。不论从表演者的装饰上,动作节奏上,还是从表演时的舞姿变化上,都能体现出西藏民间体育的风格,锅庄舞的健身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藏族的锅庄舞
1个回答2023-11-29 23:30
西藏被称为“歌舞的海洋”,藏族同胞以能歌善舞著称。其中,锅庄舞更是广为人知的舞蹈艺术形式,深受国内外各族人民的喜爱。

锅庄,藏语为“果卓”,其本义为“圆圈舞”。《清史稿·乐志》音译为“郭庄”,近人也有称之为“歌庄”。清人李心衡在所著《金川琐记》中称,藏地百姓“俗喜跳锅庄嘉会”,并且描述了其舞蹈形态“男女纷沓,连臂踏歌”、“携手成圈,腾足于空”。

就舞蹈风格来说,锅庄可以分为大锅庄和小锅庄。大锅庄属礼仪性舞类,多在寺庙等地跳;小锅庄为娱乐性舞类,不拘场地,随时随地可跳。

就西藏境内地域来分,锅庄可以分为农区锅庄(藏语为“玉卓”) 、牧区锅庄(藏语为“仲卓”) 、寺庙锅庄(藏语为“曲卓”)三种。

羌塘草原上的锅庄舞属于牧区果卓。每逢过年过节,辽阔的藏北草原都要唱歌跳舞。藏北各地每年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亚吉”节,即俗称的赛马节。在节日活动中,藏族群众白天跑马射箭,表演牦牛舞、热巴舞等;晚上就燃起火把,通宵达旦跳锅庄。

牧区锅庄的典型动作有胸前双统手,脚下踏步跳跃,前顿步按左右翻身,大跨步,跪拜跳等。男女动作一样,但男子动作大、宣泄奔放;女子动作较小,含蓄明快。其中,“绕袖花”是其一大特色。它是指男性起舞时脱开身上的披袍,双手伸开紧拉双袖,边跳边绕袖,风格独特。

舞蹈是在劳动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藏北羌塘草原由于处于牧区,百姓多以放牧为生,因此其锅庄舞就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手臂动作幅度较大,脚下动作幅度较小等等。

在拉萨城关区北郊,有一个藏北草原风格的歌舞团—西藏羌塘草原曲扎牧民锅庄歌舞团,姑娘小伙子跳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藏北草原锅庄。
羌族舞蹈羌族有哪些特别的民族舞蹈?
1个回答2023-12-10 15:55


仁木宋娜袜


“强”就是“尊重客人,对人有礼貌”。这是一种迎送客人的礼仪舞蹈,主要由老年人表演。演出中,几名男女舞者站成扇形,面向来宾,用小手指夹住两边的腰带,缓慢地载歌载舞,用赞美歌词表达全村人对来宾的尊敬。进入高潮时,只有男舞者在伴奏下演唱,女舞者双脚着地,以臀部为轴,从右向左重复“绕体”动作。他们的舞蹈端庄优雅。羌族民间舞蹈形式虽少,但特色鲜明,给人一种亲切感。这些舞蹈形式在古拙羌族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起到了团结和激励人们奋进的作用,体现了古代重文轻武、真诚宽厚、好客之风。今天的羌族受地理和历史条件的限制,经济生活和民间舞蹈的发展与周边民族相比还不够快。从民间舞蹈文化的特殊性来看,古代羌族创造的农牧文化遗产中蕴藏着丰富的羌族民间舞蹈,对研究我国舞蹈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舞蹈盔甲


羌族称“克苏公克苏德”,又称“铠甲舞”、“大葬舞”。这种舞蹈最初是由功勋士兵在葬礼上表演,后来也在普通葬礼上表演。舞者为男性,身穿生皮甲,头戴皮盔,身披山鸡毛或麦秸,手持武器。在表演中,首先唱挽歌和祭祀歌,讲述死者的利益,表达对他的怀念。然后挥舞武器,摇动铠甲,在“哈哈哈”的喊声中稳步起舞。坚定的脚步,铿锵的铠甲,悲壮的呐喊,汇成一种力量,一种庄严的气氛。最后,舞者双手举在空中摇着肩膀,最后爆发出一阵强烈的笑声。羌人自古骁勇善战。他们认为他们为国家的牺牲而自豪。这种舞蹈是古代战争舞蹈的遗迹。


逐步地


“羌”的意思是“宴会上的舞蹈”,即在葬礼或祭祀宴会后表演的舞蹈。总的来说,没有固定的程序,娱乐性很强。舞法和节奏与“萨郎”相似,但根据活动目的和歌词的不同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在“锡伯陀”舞蹈中,当一位有声望的老人去世时,舞者们手牵手载歌载舞。他们的脚交替向前迈,沉重而有力,膝盖微微颤抖,慢慢向前移动。有些歌词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按照传统来唱。他们的含义不清楚,但为死者的灵魂祈祷和安慰家人的气氛非常浓厚。“洗布”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为了人类和动物的安全,它充满了虔诚和真诚的气氛,体现了人们的无限希望。表达高兴的心情时,在领导的手势中,放开牵手跳舞,多做对称动作。“流畅变化”和“胴体扭环”的姿势频频出现,温暖而精彩。


《西布措》有一首歌叫《莫里安筛子》。舞蹈中有一个劳动的形象:舞蹈者左腿跪着,蹲下,拉着裙子做“尸体运动”,很像在干枯的粮田里筛粮的动作。另一首名为《石魁玉魁》的歌舞,表现了舞蹈时舞者服饰的精美装饰,欢快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