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专权有声小说

孙权和吕蒙的故事
1个回答2022-10-15 19:56
干哈哈哈哥哥哥哥哥哥
《三国演义》孙权和吕蒙是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4-03-10 13:58

孙权与吕蒙是君臣关系。

吕蒙早年依附姊夫邓当,跟随孙策征战,以胆气著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吕蒙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破曹仁于南郡,从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塌衡拦。进占荆州南部三郡,并计擒郝普。

《三国团胡演义》孙权和吕蒙的故事典故:

吕蒙几乎可以说是目不识丁,因为吕蒙出身卑微,没有条件学习认字。孙权对此也是经常的忧虑不堪,曾经多次苦口婆心地劝吕蒙拦此学习识字。吕蒙粗人一个,对学习认字本就反感,也就很不以为意的以军务繁重为由推辞。

孙权于是就以自己为例,劝说吕蒙自己虽然国事缠身,但依旧还要坚持读书学习。吕蒙立刻醒悟过来,在随后几十年间,即使带兵作战也不忘学习。

孙权和吕蒙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1个回答2023-03-17 02:30
孙权劝吕蒙读书
吕小龙电影专辑
1个回答2024-03-01 15:05
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地狱究竟有几层 (1994) .... 中村谦一
狐仙 (1992)
黑色走廊 (1990) .... 王龙
长城大决战 (1988) .... 华志强
《截拳铁指斗刀客》、《死亡魔塔》、《精武指》和《猛龙伏虎》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地狱究竟有几层 (1994) .... 导演
狐仙 (1992) .... 导演
长城大决战 (1988) .... 导演
黑色走廊 (1990) .... 动作
黑色走廊 (1990) .... 导演

吕小龙的真名叫黄健龙,来自与香港毗邻的澳门,擅长洪拳,在选拔李小龙接班人的时候,他因为形象与龙哥有几分相似,又是他的崇拜者,被幸运地选中,先后主演了《截拳铁指斗刀客》、《死亡魔塔》、《精武指》和《猛龙伏虎》等影片,其中《精武指》一片曾在国内正式公映,与他合作出演的有李小龙的搭档苗可秀和师兄黄淳梁,还有邵氏群英中的铁汉罗烈。年轻时的吕小龙不十分漂亮,却英姿勃勃,激情奔放,模仿的功力虽不及何宗道,但也似模象样。在他与内地合拍的第一部影片里,他饰演主人公华志强,打斗干净利落,动作刚劲有力,功夫丝毫不逊当年,但形象实在差强人意,深陷的眼窝,稀疏的眉毛,眼角处深深的皱纹,都表明当年的猛龙今天老矣!谈情说爱活蹦滥跳不合适矣!

年龄未知,呵呵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6 06:13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只是要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认为读书非常有益.”于是吕蒙便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鲁肃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吕蒙了!”吕蒙说:“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你可以读《资治通鉴》)
孙权劝吕蒙读书有多少回
1个回答2024-01-24 17:40
孙权劝吕蒙读书有多少回
朗读课文,按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2、背诵课文,说出本文的主要事件。
学习内容分析:一、说些前置,引入新课:(故事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积累文学常识
1.这篇文章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资治通鉴》的介绍。(学生自由发言)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听读:先听录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词的注释。(同学自由上台板书,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听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解读:边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
3.释疑:重点词语积累,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4.故事复述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二.研读探讨,合作交流。
1.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探讨)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目标导学三:再读感悟,体验反思
一.朗读训练。全班齐读,分角色朗读。
模仿表演: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旁白。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老师作点评。
二.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2.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4.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5.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教学重点:1、读课文,概括事件。
2、积累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结合本文,了解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及称谓语起到的作用。朗读课文,按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2、背诵课文,说出本文的主要事件。
学习内容分析:一、说些前置,引入新课:(故事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积累文学常识
1.这篇文章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资治通鉴》的介绍。(学生自由发言)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听读:先听录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词的注释。(同学自由上台板书,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听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解读:边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
3.释疑:重点词语积累,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4.故事复述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二.研读探讨,合作交流。
1.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探讨)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目标导学三:再读感悟,体验反思
一.朗读训练。全班齐读,分角色朗读。
模仿表演: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旁白。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老师作点评。
二.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2.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4.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5.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教学重点:1、读课文,概括事件。
2、积累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结合本文,了解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及称谓语起到的作用。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0 15:23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只是要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认为读书非常有益。”于是吕蒙便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鲁肃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吕蒙了!”吕蒙说:“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你可以读《资治通鉴》)
外戚专权?
1个回答2024-03-05 18:41
  他的母亲家里势力大啊
  外戚专权

  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东汉自公元88年汉章帝死后,都是年幼的小皇帝即位。小皇帝不能理政,便由太后临朝听政。皇太后依靠自己的父兄——外戚——帮助处理朝政,形成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年幼即位的皇帝是:和帝(10岁)、殇帝(1岁)、安帝(13岁)、顺帝(11岁)、冲帝(2岁)、质帝(8岁)、桓帝(15岁)、灵帝(12岁)、弘农王(14岁)、献帝(9岁)。临朝听政的皇太后是:章帝窦太后、和熹邓太后、安思阎太后、顺烈梁太后、桓思窦太后、灵思何太后。
  东汉王朝从汉和帝起,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最小的是只生下一百多天的婴孩。皇
  帝年幼,照例由太后临朝执政,太后又把政权交给她的娘家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外戚专权
  的局面。有的皇帝死后没儿子,太后、外戚就从皇族里找一个孩子接替皇帝,以便他们控制
  政权。
  但是,到了皇帝长大,渐渐懂事,就不甘心长期当个傀儡。他要想摆脱外戚的控制,可
  是里里外外都是外戚的亲信,跟谁去商量呢?只有一些宦官,每天在皇帝身边伺候。结果皇
  帝只好依靠宦官的力量,扑灭外戚的势力。这样,外戚的权力就转到宦官手里。
  无论是外戚也好,宦官也好,都是豪强地主最腐朽势力的代表。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互
  相争夺,轮流把持着朝政,东汉的政治就越来越腐败了
吕瑞英越剧专场定于什么时候举办?
1个回答2023-08-15 12:13
我也感兴趣,等高人哈
文言文《孙权劝学》孙权劝吕蒙努力的故事说明什么?
1个回答2024-02-23 02:56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从另一方面,我们有不难看出一点——为什么在吕蒙“非复吴下阿蒙”的时候,鲁肃才和吕蒙“结友”,这里面难道没有一层社会原因吗?当吕蒙有了才华,有了见识,鲁肃看出来,这小子,以后肯定有大作为,现在何不早早交友,以后大家相互之间有个照应。看来,一个人有没有很多朋友,你有没有“利用价值”还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