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古诗朗读

使至塞上的(使)和(塞上)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10 10:25
到和边塞的意思
出塞在朗读时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1个回答2024-01-18 10:49
贾子龙得知真生有盛酒饮之不尽的神壶和点石成金的点金石时,提出用此神物赚钱,被真生拒绝。真生告知实情:自己本是修炼的狐仙,相貌丑陋,机缘巧合,得仙人所赠神壶、点金石和一副俊朗外表。但有得必有失,贾子龙的贪心,让他失望,他决定离去,过自由自在的神仙生活。
边塞诗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
1个回答2024-01-27 02:32

边塞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特殊体裁,通常描写边境地区的景色、战争和边塞生活。当朗读边塞诗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节奏和韵律:边塞诗常常采用严格的韵律和押韵形式,朗读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每个字的音调和韵脚,并注意平仄的转换。

体现情感和氛围:边塞诗往往表达壮志豪情、边塞风情和悲壮的战争场面。在朗读时,要尽量体现出其中的情感和氛围,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达诗词中的豪情或悲凉。

注意停顿和语气:边塞诗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来描绘边塞的苍凉和战争的残酷,朗读时可以适当加强停顿,使诗句更有力量感和冲击力。同时,注意语气的变化,通过音量、语调和语速的调整来传递诗词中的意境。

了解背景和文化:边塞诗常常涉及到边疆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背景,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诗词的意义,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

总之,朗读边塞诗时要注重节奏和韵律,体现情感和氛围,注意停顿和语气的变化,并了解背景和文化,以使诗词更加生动有力地表达出来。

使至塞上
1个回答2024-02-05 06:40

热情抒发了对守卫有功的将士的崇敬之情,表现了诗人的豪情与壮志。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19:10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故事似乎还要延续下去,但诗歌却于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孤烟”二字正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长河落日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使至塞上》的“使”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09-12 10:30
出使,奉使前行
如何朗读《塞翁失马》
1个回答2024-03-05 17:45
楼主,最好把这个问题讲详细点哦..嘿嘿



这里有关于“塞翁失马”的原文和解释,不知道你满不满意……

塞翁失马

发 音 sài wēng shī mǎ

释 义 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出 处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示 例 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安知非福”。(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



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李白出塞诗朗诵?
1个回答2024-01-25 16:02

出塞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出塞·其一》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教师如何使内向的宝宝变开朗
1个回答2024-03-13 04:57
谈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使至塞上,记叙了诗人什么的故事,和心情
1个回答2024-01-29 14:17
"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比,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对塞外大漠风光的描绘,融情于景,表达了自己孤单,寂寞的情绪.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