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原文及注释

《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的翻译和注释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2 01:17

翻译: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关系和特别好。

注释:

昔:以前、从前。

出处:二翁登泰山。

原文节选: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

译文: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关系和特别好。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

二翁登泰山讲述的是两个年龄快六十的老翁不以年老而互勉登泰山的故事。表现了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

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晚上登泰山注意什么
1个回答2022-12-19 15:30
以下内容供参考:
1、由于晚上没有公交,如果打算晚上登山的话就得打车到天外村,在此乘巴士到中天门,大概需要花费30分钟。到达中天门之后就正式开始登山的征程了,大概经过三、四个小时的跋涉,经过1659级台阶,到达南天门,山顶会感到非常冷,必须去租一个大衣。
2、路上带手电, 根据季节决定登山的衣服,冬天记得穿羽绒服,夏天的话不妨就穿平常的衣服,到山顶再租大衣。
3、建议携带一次性雨衣,不适合携带雨伞 。
4、一定要穿运动鞋 。
5 、多带点水,食物可以少带点,带点能够提供热量和力量的食物,建议巧克力,山上的物价很高。
6 如果想看日出的话,日出大概在5:00左右,登山大概需要3-5小时,也就是说,凌晨0:00开始登山就差不多。
登飞来峰翻译及注释
2个回答2023-10-16 01:21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猜闷,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穗好弯, 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1. 寻: 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一说七尺) 为一寻。
2. 缘: 因为。
大意:
飞来峰峰顶有座千寻高的塔,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袜或视线, 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处。
表达:
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态度。







【登泰山记】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02 02:51
  泰山,位于五岳之首,它那磅礴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日出奇观,古往今来不知吸引了多少登临者,而这些登临者又以他们那绝妙的诗章为这位东岳尊者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使之更加名扬天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不知激励了多少有志登攀的人.在洋洋大观的登览诗文中,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很值得一读.在他的笔下,日观峰那雄浑的气势,泰山日出时那壮美而又柔和的色彩,作者那顶风冒雪的动人经历,得到了形象而准确的描摹,生动而细密的表述.因此,无论是构思还是文笔,它都是无愧于前人而对来者又有所启发的一篇杰作.
  作者以登览为主线,以日观峰为主景,用移步换形之法,层层推进,引人入胜.本文题目名为《登泰山记》而不用一般的“游泰山启巧漏记”,就意在表明,他着重写的是“登览”.事实上也是这样,作宽团者就是按登览这条主线移步换形,组成四幅气韵生动的画面.而悄烂在这幅山水长卷中又以日观峰为主体,从而使整个长篇主从相属,高下相倾,远近相配,色彩相隔,引人入胜.
  姚鼐先生富有诗意,因而他的诗意在艰难中,不像我们在浮薄中.他是用他的足来丈量、来体会在绘画上我们所能够见到的中国传统的山水,他绝不像我们人为显示意识层的艰难意识而在家里挂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山行图”.在那个漫天风雪的时候,他与自然周旋着,在漫漫长途中,他快乐着,他也知道他的面前有可能要被风雪所吞没,但他还是从艰难中走出来.就我看来,只有这样方能领会泰山的美.
  一个人只有亲身体验,亲身去观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美.这是我对登泰山记的感悟.
登泰山想到成语
1个回答2024-01-27 20:03
笃定泰山 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版,不可动摇.
不识权泰山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恩重泰山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鸿毛泰山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人心齐,泰山移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泰山鸿毛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泰山压顶 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开讲啦中登泰山的哪1位
1个回答2024-02-18 19:22
可以问度娘的,是陈州。
登泰山的名人都有谁?
1个回答2024-03-18 00:12

历代帝王对泰山都非常尊崇。相传,古时有七十二代君主都是在泰山上会诸候,定大位。

自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九年登泰山封禅后,秦二世胡亥、西汉武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章帝刘达、安帝刘户、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等都曾登上泰山进行过封禅。其中汉武帝登山七次,清高宗弘历登山六次。

泰山不但为历代封建帝王尊重,也为文人骚客所敬仰。春秋的孔子、魏时的曹植、汉时司马迁、晋朝陆机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赞颂泰山的诗文。历代文人称赞泰山的诗词歌赋约一千余篇,石刻碑记随处可见。

杜甫最有名的 望岳 就是登临泰山而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何人不知何人不晓呢?杨朔的散文 写泰山挑夫的文章 也很有名。

登泰山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4-29 17:30

登泰山主要讲的就是在九月九重阳节这一天攀登泰山,以求得来年的平安

登泰山而小天下上一句
1个回答2024-03-03 09:38
楼上的有误、“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
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3 12:38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 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