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经典文章

《最后一课》文章为什么要以一个小孩子的所见所闻来写文章
1个回答2024-01-19 09:01

这是作者选材构思的独创性,他以学生,而且是差生的视角来看待国土的沦陷、韩麦尔先生的高大、镇上市民的爱国,通过小人物反映大主题,由此表现了整个民族的沉痛悲愤的感受。另外小弗朗士在文章中具有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通过他的行踪、所见所闻可以关联各个场面;还有就是第一人称叙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章的动物词语?
1个回答2023-11-12 14:57
动物成语马到成功
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文章
1个回答2024-02-07 12:08

分享一套我家孩子最喜欢的课外书——《胡小闹日记》,这套书讲的都是孩子成长中的关键问题乎轮,比如掉牙问题,交朋友问题,自信问题,二胎问题,依赖与独立问题、坏习惯好习惯问题等灯,用有趣的故事讲述这些成长配旅的大道理,孩子爱听,而且能记到心里去。    

我家孩子读了后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一下子懂事了很多,还说要做个像胡小闹一样的小男子汉。

另外,这书中的好句好段特别多,孩子还主岁卖信动抄了一大本呢。

《我最好的老师》 看了这篇文章。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还有,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个回答2024-02-18 22:36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第一天上课,怀特森老师给我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编造的,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

2、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喜欢这样的老师,原因是因为这个老师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遇到问题时,要动脑子去想,不要让自己的大脑睡觉.
小学课文里的一篇文章,与鹿有关的!!!!!
1个回答2024-03-06 12:02
课文鹿应该孔雀
小学课文名人描写小动物的文章
1个回答2024-06-04 23:20
老舍《猫》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古怪。说它老实吧哪渗大,它有实的确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喊唯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李竖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地给自己解闷儿。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要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才来无们家时刚好满月,腿脚还站不稳,已经学会了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就到院子去玩了,从这个花盆跳到那个花盆,还抱着花枝打秋千。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被它折腾的枝折花落。
我从来不责打它。看它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
谁知道小学必读的课外文章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7 18:19
小学生可读的好书很多,但是否“必读”还要视个人兴趣而言,再说,“必读”这种说法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好象是学校或家长规定、强制他们看的。

下面是阿甲的推荐,供参考:
从心理发展特征和认知能力上来看,一、二年级的孩子正好在跨过一个门槛,他们对于信息量的需求,几乎接近饥渴的程度,他们的认知能力与日俱增。但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还在一个非常肤浅的阶段,有些事情听在耳朵里,一懂半懂;即便是有些文字能认能读,也是似是而非、一知半解。这个过渡过程很短,很短。表现在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明白,来者不拒,一张纸片、半本旧书、一段广告、不知是什么玩艺的说明书,反正是抓到什么读什么。

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见解见识也在迅猛增长,当然,理解力也不断加强,逐渐地就和客观实际接近起来。伴随的副作用是不太饥渴了,不太积极了。甚至和成年人一样饱和了、麻木了。所以,孩子在这个过渡过程中,大多有种无所事事的感觉,比较茫然,比较“痛苦”。过渡好了,还能保持那份好奇和敏感;过渡不好,会觉得很多事情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

这段时间的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两句话:读到书里去;找到成就感。

“读到书里去”的内涵就是说,要读一些孩子自己喜欢的,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理解的,符合孩子现有的生活体验的书。总之,能让孩子找到感觉的书。这种书是不是拼音版没有关系,但是,文字必须要浅显,故事一定要趣味幽默,节奏一定紧凑。荒诞不经、漫无边际、具有超想象力的最好。幻想小说、漫画故事、动物童话、趣味百科、幽默笑话等等,这些东西大都能够抓住孩子,引发他们持续的关注度。

能让孩子“找到成就感”的书有这样几个特征。页码不要太多,段子不要太长,文字量适中,字号排版大而宽裕,图文比例兼半最好,可以让孩子连贯读完、一气呵成。

以上说的都是带有表征的书。一般的家长都可以根据这些表征找到和发现适合孩子的读物。

在目前图书市场流通领域里,符合以上描述表征的,大致有如下的例子:

法国小口袋文学
双把铁锅卡琦娅
窗边的小豆豆
快乐王子集
彼得·潘
纳尼亚王国
冒险小虎队
女巫
玛蒂尔达
好心眼的巨人
大林和小林
长袜子皮皮
小飞人卡尔松
小淘气埃米尔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
魔法学校
郑渊洁童话
大盗贼
咱们的傻瓜城
晴天,有事下猪
风的旱冰鞋
小猪唏哩呼噜
小怪物六六
三角裤超人
奇妙的数学
小学生开心辞典
小学生趣味问答
神奇的校车
三毛流浪记
丁丁历险记

当然,好书什么时候都读不完读不够的。坚持大声朗读的家庭成长的孩子,又有多一份的收获。因为,听觉认知的能力大致是视觉认知的3到5倍,这样的孩子会从书本上了解更多的内涵,在同一时间成本里增加更多的见识。学前已经有相当阅读基础的孩子,也会有独得天厚的理解能力,会使这个过渡过程更加快一些。

还是一句话,阅读是终生的事情,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是无穷尽的事情。希望我们的孩子,通过阅读,能够对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了更多的理解、更精辟的见地,让生活过得更加丰富一些。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