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寺营业时间

刘家峡坐船到炳灵寺要多长时间
1个回答2024-02-09 06:58
从刘家峡坐船到炳灵寺需要的时间取决于您选择的船只类型。
如果选择快船,来回大约需要**3小时**,其中在水上航行约2小时,陆上停留约1.5小时。
如果选择慢船,来回需要大约**7小时**,其中在水上航行约6小时,陆上停留约1小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用时可能会有所不同。
寺庙是怎么经营的
1个回答2023-06-16 05:55
这当然是靠香客的捐赠
可以开车去炳灵寺石窟吗?好玩吗?
1个回答2023-11-19 23:59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有着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保留了许多动人的古代遗迹和文化印记,让游客感到无比欣慰。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炳灵寺石窟。


烟波浩渺是刘家峡,灵光宝气炳灵寺。


在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水库西南,有一个古老的“湖畔石窟”,就是炳灵寺石窟。像一颗彩色的珍珠,镶嵌在水库西南的小积石山上。虽然没有敦煌莫高窟举世闻名,但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石窟艺术,“凌冰”在藏语中是“万佛”的意思,让我向往。于是,一个秋日,我和同学朱亚星利用在永靖县教书的机会,去参观了这个秘密的地方。


一个


从永靖县城到炳灵寺石窟有30多公里,有水陆两条路线。因为水路可以参观刘家峡水库,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条路线。


上午11点,我们一行人到了刘家峡水库,远远望去,气势磅礴的大坝像一把天锁,横卧在两岸之间。奔流千里的黄河被拦腰截断,咆哮的河水变成了碧波。


刘家峡很窄,两边都是陡峭的山峰。我们在大坝码头乘坐快艇,几分钟后,我们到达了黄河和洮河的交汇处。浑浊的洮河从左边的山上奔涌而出,注入清澈的黄河,在这里黄河与洮河交汇,颇为壮观。


再往前走,可以看到远处雄伟的刘家峡黄河大桥横跨两岸,宛如一道彩虹。它是西北地区跨度最大的悬索桥,改善了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交通网络。真是“一桥飞架南北,护城河成通途”。


过桥后,水面变宽了。一群水鸟贴近水面飞翔,翅膀一路水花四溅,画面在秋日暖阳的衬托下十分温馨。越往远处走,湖水越绿。导游说是炳灵寺湖。到了中午,阳光强烈,从舷窗望去,水面波光粼粼,耀眼夺目。此时,右边的红色山脉清晰可见。往前走,前方有一座巍峨的山峰,游艇开始右转,水面变窄,前方出现一片长满黄绿色野草的小洲。慢慢绕过它的左边,突然眼前一亮。突然,一名游客指着眼前的卡其山说:“炳灵寺石窟在这里。”我抬头一看,巍峨的山峰上有三个大字“炳灵寺”。





我们上岸后沿着小路走,左边是一块长方形的方石,上面用中英文刻着棕色的大字“丝绸之路:炳灵寺石窟,天山走廊路网,长安”。右边石林如崖,面朝天空,正对炳灵寺大门,古色古香,漆成红色。抬头望去,巍峨的姐妹峰矗立在眼前,两峰之间有一座小山,像一对姐妹抱着一个婴儿。


进了大门,往里走。在姊妹峰旁边的悬崖上,有一个人造台阶,就是老君洞。此洞原为佛洞,四壁有北魏壁画,洞内有一尊站立的佛像。后来这个山洞里住着道士,就雕刻了太上老君的雕像。老君洞上方的悬崖上是赵朴初题写的“炳灵寺”。


从老君洞下来,前面是深谷,下面是大寺沟。大寺沟两边的山都是坑坑洼洼。导游说这是红砂岩,适合挖洞穴。我们沿着沟左边的栈道走,看到一个水泥做的石门。一进门,左边60多米的悬崖上就有大小不一的石窟和佛像。有的洞穴很小,里面只有一尊大佛,很多小佛像雕刻在岩壁上,有的洞穴有小木门,就像岩壁上的一扇窗户。


首先看到的是第三窟,建于唐代。山洞不大。洞中央雕有方形石塔,正面开有小门,像是按比例缩小的厅堂建筑。第六窟是北周时期的石窟,面积不大。里面有一佛两菩萨的石像。菩萨圆脸,跨坐,双手合十于腹前。南北墙上各有一尊菩萨像,各头戴灰冠,手持宝瓶、念珠等。这个洞穴周围的壁画已经斑驳,但在洞壁底部,可以清晰地看到“孙悟空本生灯”的故事,线条粗犷,形象生动。


接下来,我们将参观第70号洞穴,它稍微大一点。虽然是唐代发掘的,但有一尊明代改造的八臂十一面观音像。观音双手合十,左右三臂,自然伸展。头部分为五层,自下而上递减,共十一面。八臂十一面观音是藏传佛教中的重要形象,说明明代炳灵寺石窟受到了藏传佛教的影响。


所以早就听说炳灵寺石窟有一尊著名的弥勒佛,于是我们加快了脚步,来到了石窟的北段。抬头望去,只见一尊20多米高的弥勒佛坐在宽阔的平台上。佛像面容肃穆,嘴唇厚实,上半身被一座大山雕刻,下半身是泥塑,左手残缺,右手自然垂在膝盖上。因为风吹日晒,佛像腿泥塑用的麦秸清晰可见。在大佛的左上方,离地面60多米的地方,有一个非常大的洞穴,有一条之字形的“Z”栈道向上攀爬。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目前不允许游客参观。导游说,这就是著名的169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有大量的雕像和壁画。它是炳灵寺最重要的宝藏,尤其是在洞穴的悬崖上,刻有西秦蹇宏元年的墨迹。学者们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洞穴。


在洞群的尽头,有一座红色的铁桥连接着大寺沟的对岸。我们过桥来到东岸,那里有一个红墙庭院,与西岸的大佛隔河相望。在院子的中间,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大房子。一尊8米长的释迦牟尼佛像躺在佛床上,右手枕在头上,神态安详,仿佛睡着了。他最明显的特征是脖子上的三条线和胸腹部的红色波纹。这是第16窟的雕像,原是北魏的作品,在唐朝和明朝重建。它穿着木屐,历经沧桑,见证了大寺沟的千年风雨。这尊佛像原本在西岸石窟底部的卧佛院。后来刘家峡水库修建时,为了保护石窟内的壁画和造像,将这尊卧佛整体分割,搬到了东岸的院子里。





我们沿着东海岸往回走,大寺沟就像一条长长的大龙,绵延在谷底。西海岸的洞穴群与整座山融为一体,绵延200多米。


我去过很多石窟,每个石窟都有自己的精华,比如莫高窟的壁画,麦积山石窟的泥塑。我觉得炳灵寺石窟的精髓在于石雕,数量众多,不怕光,可以拍照留念。而且上面还雕刻了一些石窟,比如第70窟上面的第69窟,那里有一组雕刻了五尊佛像的浮雕。这种石窟艺术世界罕见。炳思石窟与基齐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的规模不同。这里有些洞穴太小,只能挖一个小龛。有些洞穴很大,如171号洞穴中的弥勒佛。


微风吹过石林,我们走出了石窟。黄河汹涌向前,滚滚东流。回望炳灵寺,这个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地,由黄河之母孕育,它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成为中原文化、吐蕃文化、河西文化的交汇点






















阿炳的阿炳
2个回答2022-04-01 05:42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江苏无锡人。后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4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冲破道教音乐的束缚。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成语炳炳烺烺的意思,成语炳炳烺烺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11 10:02

炳炳烺烺光亮鲜明。形容文章辞采声韵之美。[拼音]bǐngbǐnglǎnglǎng[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例句]千载而下,仰其风者犹将奋起;况其发之为~之辞,诵之有铿铿锵锵之声音哉。◎清·姚莹《复杨君论诗文书》

阿炳是什么人
5个回答2022-07-18 11:07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阿炳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7:20
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出生于无锡市,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1950年12月4日逝世。
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1] 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阿炳的故事3篇
1个回答2024-01-24 22:37
生平简介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拟聘阿炳为教师,但当时他已身患重病,无力应聘,12月4日与世长辞,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1951年3月27日其妻董彩娣病故。



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藩篱,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作者华彦钧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片段1)。 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片段2)。 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绰注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至ff。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阿炳的作品有哪些啊
1个回答2024-02-12 15:42
  1、阿炳代表作有阿炳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2、人物简介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3、个人成就
  阿炳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阿炳的自传叫什么名字
1个回答2024-02-14 21:34
"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