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曹植如下: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赏析
《七步诗》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运用比兴手法,以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燃萁煎豆来比喻同胞骨肉兄残其弟,全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以及诗人自身的艰难处境和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强烈地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并成为了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千古名句。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译文: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原文: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培闹改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本解读
艺术上,作品情节紧凑,笔调紧张,是一气呵成之文。整个故事进展有致。使读者紧张之余,寻味不已。配判“令七步作诗”,咄咄逼人;“应声便为诗”,紧急转缓;“帝深有惭色”,险情全消。在先急后缓、或先张后弛的笔调中,蕴藏着“兄弟相残”的杀机,使故事产生了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七步成诗”已弯高成为著名典故。《太平广记》卷一七三引载《世说》曹丕令曹植“赋死牛诗”和“自愍诗”事,情事与本篇大不相同,但主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