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哲

写给孩子们的哲学启蒙书是哲学书吗
1个回答2024-02-09 02:40
本书共五卷。回答了八岁以上的青少年提出或思考的关于人生的重大问题。这是一套真正的人生工具书。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思考力,弥补孩子成长中的缺失,哲学启蒙是必不可少的。——知心姐姐 卢勤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那么,哲学恰恰是最有用的。——著名学者 周国平
求关于爱情的有哲理的故事 启发高中生的 急
1个回答2024-01-21 14:34
我说大概,你整理一下。爱情就像一个果子,过早或过晚摘下都得不到最美味的果实;人生需要找到“四个人”自己、你最爱的人、最爱你的人、相伴一生人,然而能相伴一生的人却不一定是你最爱的人和最爱你的人,而是那个在最恰当的时候出现的那个人。
推荐一些有启发人的生活哲理的书
1个回答2024-02-23 08:37
《人生哲理枕边书》。《超越自己》
求一些人生哲学或者启发的故事,还有一些教人做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0 01:24
《谁动了我的奶酪?》(Who Moved My Cheese?),生动的阐述了“变是唯一的不变”这一生活真谛,作者斯宾塞·约翰逊博士是美国知名的思想先锋和畅销书作家,此外,他还是一位医生、心理问题专家,也是将深刻问题简单化的高手。在他清晰洞彻当代大众心理后,便在该书中制造了一面社会普遍需要的镜子———怎样处理和面对信息时代的变化和危机。
1个哲学故事的启示
1个回答2024-01-29 11:57
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可持续发展的寓言,也是一种希望的哲学.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的序言中说:“哲学要直到现实结束其形成过程并完成其自身之后才会出现”,就像“密纳发的猫头鹰”一样,“要等到黄昏到来才会起飞”。所以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总是“灰色的”。这和当代社会一部分曲解马哲物质第一性的人是一致的,实际走向了宿命论.比如老人常念叨"这么大了,你现实点,赶快结婚";再比如,有的人给奄奄一息的亲人看病,花销太大,就说,别看了,反正也治不好了等等.
我不赞成这种观点,我以为所谓希望或可持续,就是在有限中体现无限,寓言中的智者与我国寓言<<愚公移山>>中的智叟颇有相似之处,在这里看出,东西哲学在这方面还是相通的."智者"不是搞不清现实与不现实,其实是搞不清恒常在场与恒常不在场,以为隐藏在场也是恒常不在场,更可悲的是,"智者"实乃"悲观者"与"懒者",因为希望就是战斗,我以为希望不经受磨难者的希望,乃是没有希望的.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2-04 18:59
困难的是不能明白!我们死去,是因为我们活着!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众神的帮助!这是为你好!对自己诚实,并不容易!打败一切幸福的小小敌人!所有的生命都具有一种价值,只是其价值有所不同!想使自己痛苦是很容易的!
哲理小故事-花生的启示感想
1个回答2024-02-08 20:39
落花生



吃的是草 挤出来的是奶
哲学的启示
1个回答2024-03-12 13:46
据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里的阐述,中国哲学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它既是出世的,又是入世的,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有关社会,也有关宇宙,最终实现两者的统一。

儒家更倾向于“入世”的哲学。设定的目标是“仁义”。所谓“仁”,不过忠恕之道。方法论是推己及人。“己所立而立人,己所达而达人”是为“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恕”。所谓“义”,在于“知命”,即“无所为而为”,承认外在世界的必然性,掌握自己的主动性,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不在乎结果成败。从而达到“知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不惧”的最终境界。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孔子如此言,也是如此行的。他“十五志于学道,三十知礼而立,四十知者不惑”致力于道德价值的追求。五十知天命,之后追求超道德价值,也就是精神境界,最终七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于孟子而言,则是“万物皆备于我”。

相比之下,道家更倾向于“出世”的哲学。道家的准则是”无为”,它强调“知常”,也就是遵循天道、自然规律而为。贯穿其代表人物老子《道德经》最重要的一条规律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物极必反”。比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少则得,多则惑”,”弱之胜强,柔之克刚”,“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根据自然规律,来指导个人言行,叫做“袭明”,教导人们要“知足、知止”,不要走极端。最终达到“大智若愚”,“无知之知”的境界。达到这个境界的人也就是圣人了,他们忘记了所有的知识,也就是事物之间的区别,万物都是宇宙的一部分,自己也不过是一粒尘埃,所以无生无死,无好无恶。”也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境界。

其实儒道两家有一些相通的地方。比如孔子提出的“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与老子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如出一辙。发展到后来,有了“新儒家”、“新道家”做的就是“合二为一”的工作。比如宋代的新儒家代表人物王阳明的一首诗里写道:“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到这个阶段,哲学之道,或者说“内圣外王”,已经融入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皆是修行。即,每个人只要不断朝着正确的方向修行,就有成为圣人,追求至高精神境界的潜能。

正如孔子所说“性相近,习相远也”。真正把人区分开来的是他们的“习惯”,也就是他们每时每刻,此时此刻所在做的事情。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下了什么习惯,那么就会收获什么结果。在我看来,做重要的习惯或者准则有:克己、恕人、慎独、自律、自知、勤奋等等。

哲学让我们更了解自己、更了解世界、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活,去向何处。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哲学和启蒙的关系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29 08:45
没有任何关系。
读完这个故事后的启示,哲理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29 07:43
以不变应万变